【改革探索】陈文胜等:以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贫困县崛起的探索
作者:陈文胜、陆福兴、王文强
汝城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县”,县内旅游资源丰富,暖水温泉国内罕见。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和享受原中央苏区支持政策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省委推进“四化两型”战略、促进“三量齐升”的总体要求和市委“一化两城三创四大”的总体思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战略,努力走出一条贫困县绿色崛起的特色小康路。汝城县着眼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立足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抢抓休闲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把全域旅游开发作为脱贫富民的战略方向和主要抓手。
1.以全域旅游理念创新全面小康建设新途径。
汝城县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表,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由农业大县向旅游强县跨越。一方面,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明确全域旅游开发战略方向。按照“美丽汝城,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围绕“建设现代田园温泉城市,打造生态高地、理学圣地、养生福地”的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以“全城、全景、全时、全业、全民”为主要特征的全域旅游开发。高规格编制了《汝城县全域旅游开发策划》、《汝城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汝城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指导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激发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开发积极性。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落实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财政贴息、税费奖励、用地保障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全域旅游开发上来,把建设旅游强县的过程变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14项,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基层治理机制等方面改革,为全域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环境。
2.以全域旅游产业促进特色经济新增长。
汝城县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一是以全域旅游视野打造旅游产业。坚持把汝城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突出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旅游项目总投资突破100亿元,实施了益热公路、热文公路、热水温泉文化广场、中华温泉博览馆、三江口瑶族风情街、九龙江生态漂流等53个项目,热水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实现提质,拓展了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了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二是围绕旅游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按照“立足优势抓产业、围绕产业建园区、发展园区带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面向粤港澳、服务大城市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示范区,大力打造与旅游相结合的特色现代农业,重点发展有机茶叶、绿色蔬菜、特色水果、高山米业等地方特色品牌,着力打造松溪有机茶叶基地、田庄绿色蔬菜基地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三是以多元化模式做强庄园经济。大力实施庄园经济“十百千”工程,计划五年内建设十家高标准度假庄园、百家示范农庄、千家精品农家乐,目前建设了以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主的金山现代生态农业园、泉水汝莲茶庄,融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产加销与农业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田庄粤旺养生谷、暖水松溪茶庄、三江口白毛茶庄园、爱莲湖生态农庄等一批示范庄园,促进农游对接全面升级,打造多元化的休闲经济。
3.以全域旅游开发实现扶贫攻坚新突破。
汝城县着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一是坚持示范引领,统筹区域发展。统筹推进106国道、324省道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带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区“两带两区”建设,以支撑全域旅游、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生态建设、水利工程、交通网络、城乡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等方面策划包装项目53个、总投资99.31亿元,已落实罗霄山片区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39.23亿元。二是支持创新创业,推进开发式扶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服务旅游产业为主的“人人有技能”培训,设立旅游创业基金,鼓励创新创业,发放小额贷款270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470个;挖掘山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片一业”,引导支持贫困农户发展观光型、体验式、精品化农业,大力扶持种植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三是注重分类指导,开展精准扶贫。按照“精准到户、一户一策”原则,精准把握扶贫对象,制订贫困人口识别实施方案,划定指标类别,对全县19个乡镇、90个贫困村、7.26万农村扶贫对象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按照各贫困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导各贫困村通过差异化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
4.以全域旅游标准建设美丽新乡村。
汝城县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渗透到统筹城乡发展中,城乡建设实现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经济发展与自然田园风光相得益彰。一是建设精品旅游城镇。按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打造特色旅游城市。彰显田园特色,突出山林、水系、公园、城市的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一环一心五水十园”,构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取PPP合作方式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理学古镇开发项目,着力打造“中华理学第一镇”;彰显温泉特色,引进了总投资30亿元的温泉休闲养生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了一批温泉度假酒店、温泉休闲农庄,使汝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田园温泉城”。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域旅游开发的基础工程,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镇”“美丽村庄”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两年每个示范镇投入1000万元、每个示范村投入500万元的标准,重点推进三江口瑶族镇、大坪镇、田庄乡、暖水镇等10个示范镇和黄家村、谭屋村、金山村等22个示范村建设。三是强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了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教化“六化”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城乡绿化攻坚活动,规划实施了城市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景区森林、矿区复绿、封山育林等“六大工程”,积极开展东江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放大生态优势。
汝城县全域旅游开发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经济逆势快速增长。
2014年1-9月,全县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49.02亿元,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2元,增长10.5%;城镇化率达到33.2%,比2013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8.42%,比2013年提高2.22个百分点,处于罗霄山片区的前列;城镇新增就业360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4636人,分别已经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22%。
2.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推进,汝城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接待旅游人数 309.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11%,实现旅游总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21.28%,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农业与旅游加快融合,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乡村休闲、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商贸等多领域的全域旅游产业链。
3.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围绕“一心两翼三镇四区”的重点,2014年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67个,前10个月已累计完成投资83.58亿元;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前10个月已累计完成投资10.67亿元。旅游设施全面改善,已经建立了32个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库,重点项目中的益热公路、热文公路、热水温泉文化广场、中华温泉博览园、三江口瑶族风情街、九龙江生态漂流等23个旅游相关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近三年来全县新修维修村组公路216公里、架设改造输电线路132公里、修筑农田水利设施252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8万人,2014年以来治理病险水库5座,治理中小河流3处,解决了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和2.32万亩农业灌溉问题,成为全市第一个连续两次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荣誉的县市区。
4.生态建设全域绿化。
城乡绿化攻坚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完成乡镇绿化5个、村庄绿化21个、人工造林4.73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通道绿化192.6公里、水系绿化11.5公里,全省秀美村庄、绿色通道现场会在汝城召开。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69%、城市绿地率达33%,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发展全域旅游构筑了美丽的绿色风景线。
5.脱贫步伐明显提速。
结对帮扶、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等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扶贫开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全县脱贫人口1.1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8%,下降了3.1个百分点。
汝城县作为国家贫困县、片区县和苏区县,县委、县政府并没有等、靠、要,而是依靠本县特色资源实行全域旅游开发战略,不断向贫困宣战,迈出了全域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实步伐,为贫困县利用本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诸多启示。
1.小康建设是扶贫攻坚的主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然,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顾式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筹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使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汝城县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扶贫攻坚的主目标,以全域旅游开发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增进民生福祉,明确了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发展方向,探索了一条扶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共赢的路径。
2.发展特色产业是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也是促进“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突破口。随着消费的档次化、个性化、多样性成为常态,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新常态下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避免产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关键。汝城县利用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思路,抓住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全域开发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特色旅游产业带动特色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资源整合,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贫困县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3.统筹城乡发展是扶贫攻坚的总抓手。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产生贫困的重要因素。推进扶贫攻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关键是破除城乡二元的体制机制,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抓手,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增强贫困农村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城乡协调发展。汝城县通过全域旅游开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全域整体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城乡建设布局,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贫困乡村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缓解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短缺问题,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开辟了贫困县城乡协调发展全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文胜系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陆福兴系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省社科院农研中心研究员;王文强系湖南省社科院农研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15年2期)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0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