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头条|李国祥: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2017-12-01 李国祥 乡村发现

点击上方“乡村发现”可以关注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下文简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地位、振兴乡村战略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

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农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在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等多个方面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并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谁也不能怀疑中国的经济实力。从我国现代化进程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胜期,并向基本建成现代化国家和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在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如何 39 38540 39 15287 0 0 1067 0 0:00:36 0:00:14 0:00:22 3131 39 38540 39 15287 0 0 997 0 0:00:38 0:00:15 0:00:23 3390 39 38540 39 15287 0 0 936 0 0:00:41 0:00:16 0:00:25 3102待“三农”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意味着“三农”问题关系到农产品供给保障和十几亿人吃饱吃好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繁荣稳定问题,关系到几亿农民能否同步分享现代化,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必须要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

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现代化水平已经很高,但现代化的结果往往是乡村人口稀少,且老龄化,特别是农业经营者高龄化问题十分严重。美国和日本的农业经营者往往都是70多岁的高龄人。乡村没有活力,缺乏投资吸引力,农村空心化和凋敝现象十分普遍。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大量乡村人口虽然不断进城,但往往流向贫民窟。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世界多数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般不重视乡村发展,或者虽然认同乡村凋敝不是好的现代化结果,但是没有动员能力来推进乡村发展。现代化伴随着乡村凋敝是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现象。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不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呈现出不断减小态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绝对贫困的人口越来越少,农业农村农民面貌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仍待破解,“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表现。

回顾过去,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为全国人民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充足丰富的农产品,转送了大量青壮劳动力,为工业化积累了必不可少的资本,还为城镇化让出稀缺的土地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仅让乡村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充分发展,为农民谋求福祉,而且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和平衡,补齐乡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缩小城乡差别,并让乡村在新时代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作出更好的贡献。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必须让经济发展起来,实现产业兴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趋于下降。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9%以下,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使需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避免空心化和老龄化、高龄化?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表明,乡村如果只有农业,经济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

传统的不惜资源环境代价、过分追求高产增产的农业发展动能,使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多数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其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传统动能驱动的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经营者不能增收,经济活跃不起来,从业者越来越依靠留守老人和妇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农业上反映为,人们对食物的消费不仅在于满足吃饱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吃得丰富、安全和健康的需要,并且还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追求的新需要。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提供农产品。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还是政策导向,往往比较注重对农产品数量的追求,高产、增产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动能。这种格局必然导致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普通农产品数量多,但价格低迷,甚至经常遭遇滞销。国家托市收购的粮食品种,往往还遭遇产量高、进口多和库存增的尴尬。这种格局既不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严重制约农民增收,是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

近年来,我国农村涌现出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如旅游和电商,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新希望,产镇融合和产村融合促进了村镇现代化,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而且吸引了一些回乡、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和城里人。从长远来看,转换农业发展动能,支持农民创业、就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必须留住青山绿水,要求生态宜居。生态宜居的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而且能够带来多重效益。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破坏乡村生态环境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观念,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些地方不仅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而且还成为观光休闲景点,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尊重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把生态宜居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路径。生态宜居,不仅可以让农村美起来,而且还为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农民的主流意识,要求乡风文明。文明的乡风,不仅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而且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缺失,农民攀比成风,金钱至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巧立名目摆设宴席,人情往来让本不富裕的农民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一些贫困乡村帮扶干部忙脱贫,而贫困户农民则“袖手旁观”。如何在农村弘扬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特别是如何实现脱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建设文明的乡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使农民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增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必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求治理有效。村民自治已经实施多年,对于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农村以宗族和熟人组成的社会中,村民自治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如妇女权益和村内少数宗姓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这既不利于乡风文明建设,又不利于凝聚力量发展农业农村。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治理有效,才能更好地克服分散、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的弊端,才能更好地组织动员配置农村资源,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和力量,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供基层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必须让农民能够充分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生活富裕。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呈现缩小的态势,农民在新时代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脱贫攻坚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成为最大受益群体。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别,近年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还出现了扩大的态势。收入决定消费,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农村农民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农村优质要素和稀缺要素往往会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公共资源分配应向农业农村倾斜,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市场化资源合理地流向乡村。这样,乡村振兴才有可能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不断取得进展和实效。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家庭承包和发展集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权益、乡村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我们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是中国改革的标志。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农业功能和农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靠农业维持生计,农民不仅不需要交纳农业税,而且还能够得到各类补贴,同样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这是否意味着可以动摇农民的家庭经营?

的确,社会上时常出现有关与农户家庭经营和小农方面的讨论,出现对家庭承包土地第二轮到期后会怎样变化的疑问。有人认为小农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容,小农生产已经过时,主张应“消灭”小农经济和小农生产。

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是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和家庭经营制度。这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的各种争议和疑问,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也有助于促进农民承包地流转,调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一方面,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有助于农民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是否自主经营,即使暂时不经营农业而选择务工,等到需要的时候返乡回乡后仍然能够经营承包地,最大限度地减少现代化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痛苦,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也有助于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稳定家庭承包,放活经营权,可以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起来,实现农村土地优化配置。

承包地“三权”分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创新。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将一方面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特别是保障作为集体成员的农民能够充分公平地分配到农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另一方面将壮大集体经济,这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贫困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等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实践证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基础上,我国还必须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与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且极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这也有助于保障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

面对新时代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必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须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以及“农业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举措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我国不同乡村的产业经济差异十分悬殊,有的乡村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而有的乡村农业已经占很小的份额。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很低,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而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非常高,吸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产业兴旺,应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兴旺,不是所有乡村产业形态千篇一律。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现有的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典型农区的劳动力与人口将进一步外流外迁,其乡村产业格局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将会进一步分化。一部分乡村产业主要是种养融合,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养产业实现循环发展,供给的农产品主要满足远距离市场需求,这类地区将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现。另一部分乡村则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体验等业态发展迅猛,表明农业与乡村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与乡村现代化融合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也意味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无限。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多数农村的农民还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时常受到农产品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侵扰,农业比较效益低且不稳定,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民还比较困难。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市场价格关联度不高,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生产绿色优质安全专用农产品的动力机制尚未构建。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依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只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来,才能避免农村空心化,乡村产业才能够兴旺。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着力点应是加强农业绿色基地建设和标准化投入,节约农业资源,重点解决田怎么种和牲口怎样养的问题。我国一直比较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已近10亿亩,这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循环农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区域布局上,种植业和养殖业分别高度集中,造成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废弃物不能资源化利用和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我国将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生产引导到粮食主产区布局,在农牧结合和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取得成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还需要解决农民滥用化肥农药的难题,还需要让农业资源能够休养生息,这对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资源节约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点应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解决谁来种田和饲养。十八大以来的农村全面改革和农村要素市场的培育,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一般小农户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一般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和参与分配等方式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现代农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构件。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业补贴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效果开始显现,农业补贴政策已经放弃了简单地刺激生产追求高产增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更加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有助于改变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农业的局面,将金融投入农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助于改变农业投资不足和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外补贴和多元化收储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玉米供求关系的改善,成效超预期。当然,现有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仍然没有理顺,力度仍然需要加强,操作难度仍然需要降低,效果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还必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越健全发达。我们在认识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趋势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的作业分工越来越细。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涌现的大田托管、联耕联种、代收代清理烘干和代储代加工代销售等专业化服务不断涌现,都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而且有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需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措施加以支持。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会使农业比较效益明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更强,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会使乡村更加美丽,更具有吸引力,促进市场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生活富裕意味着农民增收渠道更多,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上海证券报


★敬请查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写给您的信

★订阅《中国乡村发现》|邀您共同献策中国乡村振兴

★《中国乡村发现》征稿启事

★《中国乡村发现》征集封面图片

⊙李国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良方

⊙李国祥:论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

⊙李国祥:农村宅基地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李国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探析

⊙李国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李国祥:农业供给侧改革要主攻质量


声 明
本微信公众号系《中国乡村发现》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中国乡村发现》杂志或网站,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对于不注明出处的侵权行为,本刊保持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征 订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官方微信推荐

★ 论道三农:hncwsh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原创文章发布平台。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