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谢瑾岚:以“互联网+”农业推进乡村振兴

2017-12-10 谢瑾岚 乡村发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的时代命题和历史任务,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方方面面,但产业兴旺是基础性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病根大都出在结构方面。因此,补齐农业供给结构失衡这一农业发展中的短板,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在湖南实施乡村战略中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互联网+”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所在

互联网+”农业是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创新而形成的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其实质是当代信息技术嵌入并作用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有机结合,在改进和完善生产工具、扩展劳动对象中,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促进农业物质、资金和信息流的融通,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农业效率。

因此,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拓展、深入的今天,只有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的加速融合,才能驱动解决农业总量、品质、效益等问题,促进农产品供求总量、结构的平衡,提高农业供给结构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才有发展的根基。只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重塑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才能使农业有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根基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互联网+”农业,就没有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发展互联网+”农业。

以“互联网+”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方向与路径

发展智慧农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生态化改造和实现产业链管理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使供给更好地响应与匹配需求预期,应对总量刚性需求快速向品质弹性需求转变过程中供需不匹配问题。如运用大数据来分析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方向,分析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特点,并以此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破解农业生产经营者无法根据消费者信息及时安排生产与合理布局,从而导致过剩不足等结构失衡问题;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专业制造和品质管理,促进精准农业、质量农业的实现。

发展电商农业,重塑农业供应链。依托互联网信息传递跨界、无损、前瞻与技术扩散溢出性、平台化等特性与功能,围绕满足新兴市场需求和破解传统农业交易、流通低效率问题,通过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全程的电化网化重塑农业供应链,大力发展新兴业态,重构农业市场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如利用互联网对农资供应领域、农产品生产领域、经销领域和农业服务全过程的农业供应链进行改造,实现订单生产、渠道替代、平台整合等。

发展分享农业,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依托互联网社会化、市场化主导的思维方式,合作共享、催化激励等特性和功能,推进农业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生态资源等要素配置手段创新和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享农业包括:生产工具分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生产工具的供需方进行匹配;农技知识分享,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实现农业专家与农户的交流互动;土地分享,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供需方进行土地流转撮合;农产品分享,通过订单农业和农业众筹预售农产品,消费者还可全程参与生产管理过程;民宿分享,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匹配民宿租赁。未来乡村旅游、金融信贷和家政养老服务等行业都可以实现与分享农业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2017年12月9日

相关链接

敬请查收《中国乡村发现》主编陈文胜写给您的信

订阅《中国乡村发现》|邀您共同献策中国乡村振

《中国乡村发现》征稿启

★《中国乡村发现》征集封面图片

一大波乡村研究文章集中链接在此,总有您喜欢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