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朱启臻:“千村一面”能叫美丽乡村吗?
原题:“千村一面”的乡村能叫美丽吗?没有文化只能是空壳!
Q1:朱教授您好,您曾经在乡村调研的时候,提出过“将来谁来种地”的话题,那您觉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该怎样解决“未来谁种地”这个问题呢?
朱启臻教授:未来谁种地和未来谁建设美丽乡村,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激发乡村的活力,复兴乡村文化。当然,这种乡村活力不能靠老年人来实现,必须由年轻人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把部分外出的年轻人再吸引回来返乡创业,他们就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主体。发展生产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没有农业产业发展,也就没有美丽乡村可言。
美丽乡村建设和未来谁种地问题是乡村发展的两个关系密切的方面,没有美丽乡村建设就没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就难以解决“未来谁种地”的问题;同样,不解决未来谁种地的问题,也难以有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所以,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大家所一致认可的,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人的问题。
Q2:您认为,只有乡村才具备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那您觉得乡村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呢
朱启臻教授:我们都说,乡村是文化的“根”,然而,这个“根”在哪里,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实际上,乡村文化存在于整个村落的生产与生活形态之中,包括农家院落形态、村落空间与社会结构、家庭与家族、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民俗与习俗、民间信仰以及乡村建筑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乡村文化是美丽乡村的“魂”,没有乡村文化,乡村建筑搞的再“美丽”也只能是空壳,徒有其表。在实践中,确实有这样的教训,新的乡村建设好了,但是乡村文化被破坏了。一些项目要乡村不要农民,把农民排除在村落外,把乡村变成了没有村民的“景点”,当然,也不再有什么文化可言。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除了保护乡村文化有形和无形的载体,最重要的是培养有文化的农民。
Q3: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您也曾说过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人,在于农民,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新型农民?如何培养他们?在农民职业培训方面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朱启臻教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当然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不是外来人为农民做主。这就要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就是培育新型农民,中央反复强调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各地方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做法。
最主要的措施是通过制度创新,创造出适合新型农民成长的社会环境。
1.新土地制度,特别是土地流转制度,没有科学合理的土地制度,新型职业农民是不可能生成的;
2.加大和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越是新型农民、规模经营,越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3.完善户籍与人口流动制度,要允许、鼓励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不要人为限制流动;
4.要发展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包括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
5.要强化农民的培训教育制度,给农民最适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如果说目前新型农民培育存在问题,那也是表现在这些方面,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在成都,我们考察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考察了土地股份合作,有不少创新和突破,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经验,值得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借鉴和学习。
Q4:您的著作《留住美丽乡村》中重点讨论了“乡村价值”问题,那您认为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提升乡村价值呢?
朱启臻教授:多年来,我一直呼吁保护乡村,因为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个问题起初是不被人认识的,直到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力量都进入到了乡村,为乡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乡村建设,由于对乡村价值认识不全面或者根本缺乏认识,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强调了某一方面的功能,却损害了更多功能,甚至按照城市建设思路一张图纸到处复制的现象也是有的。要提升乡村价值,首先就要清楚乡村应有的价值,在我的著作中提出了六个方面,即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等。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它们都是乡村特有的价值。
要提升这些乡村价值,首先要尊重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也体现在各种村落之间;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村落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美丽乡村不要消灭差异而要突出特色。其次要研究乡村价值存在的条件和载体,只有把这些内容搞清楚了,美丽乡村建设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千村一面。其三,要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保护是基础,但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发展;要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就必须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
成都市推行的“小、组、微、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以及蒲江县旧村改造提出的“建、改、保、用”原则,是很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Q5:我们首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的主题是“面向2020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请您为我们畅想一下,您心中的美丽乡村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我们这次的论坛,请您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寄语。
朱启臻教授:每个人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可能是不同的,而我心中的美丽乡村则是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乡村。在这样的乡村里,既有传统美德的延续、能享受到田园风光,同时又能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生活和文明成果。
换句话说,城市可以享受到的,乡村人也可以享受到,但是城市没有的,乡村却可以具备,如绿水青山,新鲜空气、自然与农业景观等,乡村将成为很多人渴望和向往的地方。具体地说,美丽乡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优良、方便村民生活、有文化的和谐社区。
如果让我讲句寄语的话,我想告诉大家,只有尊重乡村、敬畏乡村,才能理解乡村和保护乡村,也才能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采访写作:杜青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美丽乡村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