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叶兴庆: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优先领域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稀缺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土资源的区域分布严重失衡,有土无水与有水无土的问题都很突出,特别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已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我国这种资源禀赋下,如何集约高效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从近些年我国各地的探索情况来看,发展设施农业,对加速推进以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增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设施农业在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障鲜活农产品的全年均衡供给、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但与设施农业发达的日本、以色列和荷兰等国相比,现阶段我国设施农业在装备水平、服务配套、经营模式、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下一阶段需要从强化设施农业的战略地位、增强设施农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国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我国从设施农业大国向设施农业强国转变。
设施农业是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改善局部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空气等环境条件,具有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从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实践看,在我国这种资源禀赋条件下发展设施农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过去30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以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密集投入和过量消耗水土资源驱动产出增长,农业生产的资源依赖性较为显著,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较低。2013年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达到437公斤/公顷,是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9倍。我国农田灌溉有效用水系数仅为0.51,只相当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发展设施农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单产增加和立体化栽培等方式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精量施肥、精准灌溉等技术,降低栽培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和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效率。以山东寿光的设施蔬菜为例,大棚蔬菜的单产是露天栽培的3.5倍。海南、陕西、新疆兵团等地的设施种植项目,通过引入精准灌溉、精量施肥等管理系统,比传统栽培模式节水40%—69%、节肥20%—70%。
过去,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冬季平均气温较低,自然条件下受低温制约露地种植难以开展,冬藏大白菜、土豆、萝卜等成为多数居民冬天蔬菜消费的主要品类。受制于水资源不足、昼夜温差大等影响,我国高海拔地区长期以来蔬菜、水果的供应数量及品类都较为不足。近些年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园艺在这些地区的大规模推广,冬季蔬菜、瓜果供应不足和品种有限的局面得到了极大改观,有力提升了当地“菜篮子”和“果盘子”产品的均衡供应能力,保障了人民群众果蔬消费的多样性。与露天蔬菜瓜果栽培只能集中在4月至10月,并高度依赖自然环境的风调雨顺不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设施保护下的蔬菜瓜果生产基本可以实现“全年无休”。以青海省为例,设施农业大规模发展后蔬菜种类已由最初的粗菜发展到现在的辣椒、西兰花、豆苗菜、苦菊等近二十多个品种,水果则增加了草莓、葡萄、人参果、油桃、西瓜、木瓜、蓝莓等十几个品种。从全国看,2014年我国人均蔬菜消费190公斤,其中设施蔬菜占到了32.3%。
传统上,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耕种和田间照料的间断化,农户剩余劳动时间较多,平均下来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较低。由于农产品通常只通过批发商渠道销往外地,生产与流通的分割,使得农产品种植只能获得微薄的生产收益,农业附加值整体较低。发展设施农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以上局面。一方面,设施农业是一种“全季节”生产供应的农业,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农业劳动力可以在全年得到相对均衡、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组织更加工厂化、环境设施更加友好可控化、产品更加特色品质化,果蔬适合采摘的时间也比传统露天栽培大为延长,设施农业项目通常能够开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和定制化生产等多样化服务,以设施农业生产为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有利于提升农业附加值,扩大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增值收益。
据统计,2014年我国设施园艺面积高达6100多万亩,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单从这一点看,我国已经是世界设施农业大国。但是,从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产品体系、要素支撑、服务配套、技术创新来看,我国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距离,与建成设施农业强国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主要以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和普通日光温室为主。整体而言,我国设施农业的装备仍停留在简易技术阶段,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仅具保温、防雨等简单功能。大多数地区的日光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覆盖材料抗老化性能差,使用寿命短,温室内的光热调控、测试设备功能不足,基本还停留在单因子定性调节控制阶段。国际先进设施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动环境控制、多维度调控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在我国尚处于引进、探索和起步阶段。据统计,2014年我国蔬菜设施园艺面积为5793万亩,其中,中小型拱棚和塑料大棚面积占73.7%,技术相对先进的加温温室和连栋温室面积占比仅为1.2%。由于我国设施农业以小规模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客观上造成了我国设施农业采用的技术大多是易推广、易模仿、跟风性强的简易型技术,导致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锁定在较低端的层次,高端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较为匮乏。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生产品种较为单一,规模化种植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花卉等常规作物,相对高附加值的香料、药用植物、食用菌和观赏植物种植较少。据调查,2012年我国设施园艺中,设施蔬菜占到了95%左右,附加值较高的设施果树、设施花卉仅占2%左右。除了设施单体效益显著低于国外设施农业,我国设施农业还存在另一个突出问题,即由于设施内栽培种类单一,连作现象严重,病原菌大量繁殖,生态条件恶化,土传病害严重,反而增大了食品安全和大幅减产的风险。另外,与国外现代设施农业通过高精度控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的生产方式不同,现阶段我国小规模、分散化的设施农业生产方式仍较为粗放,依旧靠化肥和农药的密集投入驱动产出增长,有悖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初衷。
虽然不同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路线,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遵循“低投入、低能耗”的路径,但先进生产要素支撑不足依然是我国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一是人力劳作仍旧是最主要的投入要素,日常耕作的劳动投入依旧较大。据调查,我国温室人均管理面积仅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5或甚至更低。二是我国设施农业主要为分散农户经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留下从事耕作栽培管理的以50—60岁的农村劳动力为主,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现代设施农业的数量化、指标化管理要求相差甚远。三是由于以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为主,我国设施农业的作业空间普遍较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加之适合中小型拱棚、塑料大棚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滞后,我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使用率较低。据统计,现阶段我国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到30%,仅为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一半左右。
从设施农业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现代设施农业不仅是一个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还是一个体系化的现代农业工程。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产中环节的精密控制,还需要产前环节的金融、培训支持,产后环节的储存、加工、营销支持,以及商业化模式创新。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大部分资源聚集在产中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薄弱,特别是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传统的批发分销渠道,缺乏知名品牌和新型业态。设施农业的产业链条严重分割,不仅没能发挥其带动后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也不利于彰显其效率优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当从设施农业抓起。设施农业是农业中的精华,应把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优先领域。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具有相当规模。今后的着力点,应是促进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从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为此,应促进三个结合:一是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率先推进农药和化肥减量,率先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二是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增加大型智能化温室的面积,在提高农产品产出能力的同时,拓展休闲、观光、体验、展示等功能。三是与完善农业经营体系结合。设施农业集约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应当率先完善经营体系,尽快形成有别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国设施农业之所以大而不强、效率优势未得到充分显现,与装备、农艺、人力等关键要素的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必须抓住提高要素质量这个关键环节。在装备方面,应在引进国外大型智能化温室设施和技术的基础上,加强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尽快把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特别是覆盖材料纳入国家鼓励科技发展目录,尽快研发出能够调节温度、优化太阳光光波的高端覆盖材料;把更多有利于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机械设备,尤其是那些适合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特点的小型化多功能的棚(室)内设备,及时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鼓励农民使用先进设施和装备。在农艺方面,加大品质好、产量高、适合设施栽培的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注重农机与农艺融合,推广应用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抗连作障碍等新技术。在人力方面,要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加大设施农业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改进劳动力培训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财政补贴等方式,向国内外设施农业发达地区选派设施农业研修生,为设施农业发展培养骨干人才。
设施农业大多以鲜活农产品为主,市场半径小、产业链条短,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缺乏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为促进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融资租赁、种苗引进、基地建设、质量控制、销售渠道、品牌创建等方面迫切需要服务型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浙江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实践探索给我们深刻启示。该企业致力于日本设施果蔬种植技术的引进,在为用户提供设施农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作了有益探索。该企业设计了一体化、一站式和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通过技术服务合作、投资合作、设施设备一体化规划等方式,依托设施和肥料生产、种植技术研发和果蔬销售三个核心平台,为农户、合作社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这表明,随着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将不同于传统的加工型和流通型龙头企业。应从设施农业的特征出发,完善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把浙江阳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类以向农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服务型龙头企业,与传统的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放在同等地位,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同等政策支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01月15日(原题:把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优先领域)
★《中国乡村发现》官方网站:http://www.zgxcfx.com
★《中国乡村发现》书刊订阅:25元/期,全年150元
◎支付宝--账户名:陈明飞;账号:hnnyy@vip.163.com
◎银行汇款--户名: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洪山桥支行
账号:18-077 1010 4000 2317
◎邮局汇款--地址:长沙浏河村巷37号
收款人:陈明飞;邮编:410003;电话:0731-84210181
◎汇款后请及时致电确认到账情况及收刊地址
★投稿邮箱:zhgxcfx@163.com
★ 湖湘智库:huxiangzhiku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
★中国湘学:xiangxuecn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
★乡村发现:zgxcfx
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