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日本诺奖数量“碾压”中国,我们却很兴奋!

2016-10-07 青年力

青年力 青年视角,中国立场


随着201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被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很多人惊讶地发现在自2000年起的这17个年头里,日本人已经摘取了17个诺奖的桂冠!


而日本这平均1年1个的“井喷式”诺奖势头,也引起了咱们中国这个日本最大的邻国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强烈关注,更在中国民间掀起了又一轮的关于为啥中国不如日本的争论……


然而,在网上一片“妄自菲薄”与“盲目崇拜”的声音之中,一篇来自公众号“知识分子”的文章却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为何日本21世纪以来诺奖得主井喷式增长的种种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耿直哥看来,这篇文章还预示了为什么中国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面超过日本!


那么今天,耿直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知识分子”的那篇长文都说了些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应该对自己有信心,而不是早早地就对日本弯下双膝……


►201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时报(hqsbwx),作者耿直哥。

不过,在那之前,耿直哥必须得先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这17名获得诺奖的日本科学家的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几乎都不是因为什么最新的科学发现而获奖的,而大多是因为他们在二三十年前的取得的研究成果!


这是因为,这些当年的科研发现必须得到谨慎的科学评估,禁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最终配得上一个诺奖。


一个咱中国人自己最应该熟悉的案例,便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所获得的诺奖,奖励的便是她40年前的科学发现!



可惜的是,今天很多中国人在“跟风”式地围观和探讨诺奖时,却恰恰最容易忽视诺奖这个时间上的“滞后”性。我们经常想当然地以为诺奖是颁发给当年的最新科学发现的,因此便也想当然觉得好像中国的科学工作者都是“废物”。但这恰恰是一种对于诺奖乃至科研工作无知的体现!


而当我们清楚了诺奖并不是奖励最新的科学发现,而是经得起检验的科学发现后,我们就应该清楚拿诺奖的科学家绝不是简单的“灵光闪现”或是“抖个机灵”,而恰恰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体现。


而这“厚积薄发”之中,既有科学家们本人辛苦的发出,也更有国家和社会对于他们的持续不断的支持与投入!


所以,在“知识分子”公号上那篇由北京大学的周程教授和该校研究生秦皖梅所撰写的《17年17人诺奖:日本科学为何“井喷”?》的文章中,两位作者就清晰地介绍了日本取得今天成功的几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性”原因:


1 日本经济战后快速地发展和飞跃——这是一切的基础!


其中,文章特别提到了日本战后经济的飞跃,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平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因为新千年以来日本很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都是出生在那个国家富裕,因此才有更多钱去发展科研的时代!




2 国家对于科研,特别是基础科学的重视以及长期且稳定的高投入。


当然,仅仅经济发达还不够。这国家的决策者也得头脑清楚,得清楚地知道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幸运的是,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的决策者们,正是如此制订国策的。




根据“知识分子”上那篇文章的介绍,日本早在60年代就制订了要把GDP的2%用于科研的政策,而且即便之后在70年代面对全球经济动荡,乃至8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的决策者都没有动摇过,更没有把这笔在民粹主义者看来毫无意义的投资拿给民众发红包。


于是,这些钱不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给日本科学家带来了丰富的经费和科研器材,更在今天收获了累累硕果!



►2015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大村智


3 教育重视科学,传播科学精神,高校大力发展理工科,培养研究型科学人才。


不过,正如“知识分子”文章中群指出的那样,科学教育,才是能真正将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上的支持“变现”的途径。


而根据文章介绍,在上世纪中后期,日本就不仅大力推广科学教育,传播科学思想,而且日本的理工科教育的发展,更是迎来了一波高潮。工程类学生的比例从1960年的15.4%上升到1970年的21.1%,人文学科类学生的比例则从1960年的15.4%下降到了1970年的12.7%。


另外,日本的高校更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之上,并为此全力招揽优秀的人才。而虽然这种过于偏重科研的办学模式在当下这个时代开始产生了不少争议,但对今天日本在诺奖上的“收割”,这一模式也确实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日本东京大学


其实,除了上述三点,“知识分子”的文章还提到了“学术自由”、“学风开朗”等日本大学学术风气上的积极进步的部分,以及导师和学生之间令人敬佩的师徒情谊。这些同样是日本走向成功的要素,也值得今天我们的中国去多多学习。只是这些优点其他国家的学府中也都普遍存在,但这些国家却并没有像日本这样可以如此收割诺奖。因此,耿直哥今天这篇文章中重点介绍的还是令日本爆发的核心因素,既良好经济基础之上,从国家决策者到社会教育层面这种举国上下对于科学的重视。


而从“知识分子”这篇文章中所重点列举的这三点中,我们知道了日本今天的成功确实是一种厚积薄发,既得益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教育去将经济的红利和财政的投入转化成科学研究的突破。——那么,问题也就来了:我们中国又做得如何呢?


实际上,耿直哥相信任何一个真正关注中国科研的人,都十分清楚今天我们中国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日本“厚积薄发”中“厚积”的那个阶段。


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如今也有了不错的经济基础,我们的决策者更是自新千年开始着重加大了对于科研的投入,而我们的学术机构和学府所发表的论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如今更是成为了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中,被引用次数做多的——也就是说我们论文的质量也在快速提升!




所以,正如理性的网友们所说,当我们中国人今天看着日本的成功时,我们既没必要有“酸葡萄心理”,更没必要“妄自菲薄”。因为只要我们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都保持稳定,能够让我们的科学家们在踏踏实实地,没有顾虑地进行他们对于科学的探索,那么我们中国科学家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诺奖领奖台上的那天,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最后,如果您想阅读“知识分子”公众号上那篇文章的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吧!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