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爱国,今天就从一位投江自尽的老人说起!

2017-05-29 青年力

文|中国军网(zgjw_81)

作者|冷热猫

系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五月初五,是谓端午。今年的这个节日,又近了。


端午节的民俗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也是因为此,端午节与“爱国”这个关键词密不可分。



最近,关于“爱国”主题的新闻报道貌似不少。


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毕业演讲引发热议;

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们身穿当年红军军装出现在校庆活动上,却遭到了一些网络“大V”极为恶毒的侮辱和攻击……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些正能量满满的新闻:


当国歌突然响起,00后的爱国方式让人感动;

当国歌播出失误,一群姑娘小伙儿的举动让人骄傲;

为感谢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中国海军,外国父亲特意给女儿起名“中国”;

外国人到底有多羡慕中国,你可能都无法想象!


再谈“爱国”,我们就从为何要始终缅怀一位投江自尽的老人说起。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入郢都。


同年五月初五,在楚地汨罗江边,一位年逾六旬的沧桑老人,遥望着自己的国都成为一片焦土,悲愤难当。


他以诗接结,与生前事拜别,然后,怀抱楚石,投入汨罗江万顷波涛,激起的涟漪一荡千年。


两千多年之后,这位老人被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屈原。


五月初五,是谓端午,其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这绝不是偶然。


在屈原留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找到了关键的线索——他爱他的家国,爱得那样深沉,夺走他的爱,就等于夺走了他的生命。


正因为有了这种“爱”之底蕴,两千多年来,屈原的精神才会像春风化雨一样感动着我们,滋养着我们的民族。


端午节,这个民间自然形成的节日,能够抵住岁月涤荡洗礼,延续千年,充分表明,爱国的力量能汇聚成无人可挡的滚滚洪流。


翻开历史篇章,无需细寻,如屈原一样的爱国志士,涌至眼前,他们的故事一一铺开,那便是浩瀚如海的精神世界。


天汉元年,苏武奉天子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几经威逼利诱,终不辱节,被逐极边苦寒之地牧羊。


十九载春秋更替,苏武仗汉节牧羊,临凭风雕雨啄,节旄尽落,头发和胡子都白了,依旧没忘使节之命,终见拨云见天之日。


▲屈原祠


 


爱国情怀向来坚贞,爱国情怀向来激荡。


走进坐落在成都一角的杜甫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形象极为消瘦的塑像。


透过这座塑像,我们似乎可以联想到这位诗人的一生。杜甫中晚年恰逢安史之乱,为了躲避叛军的屠杀,杜甫东躲西藏,常常为了吃饭而发愁,更为糟糕的是,战火导致他与妻儿失散。


接踵而至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垮掉,反而写出了诸多类似《春望》这样忧家忧国、彪炳史册的名篇。


时至今日,我们习读杜甫诗作,谁都无法想象一个病怏怏、日暮沧桑的老人,何以焕发出如此大的能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平定之时,杜甫用《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告诉了我们答案。


那是因为他时时眷念家国的和平与安定啊!


南宋时期,国力积弱,外侵不断。1192年“风雨大作”的一个夜晚,年近70的陆游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担忧不已,任凭狂风暴雨拍打屋脊与窗台,全然不顾,疾书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28字,字字铭志。


一个卧病在床的老人,半夜躺在床上想的全是为国效力、为国戍轮台,这怎能不让人动容?!


有人认为死亡是终结,但是陆游的爱国之情,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却更加弥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留给儿子的遗言,读罢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


▲杜甫草堂塑像


 


忧国忧民之心,以诗可见。岳飞以一首《满江红》将爱国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


今日,当我们满腔热血,高唱《精忠报国》之时,豪迈之情最是难忘。军人担负守土之责,对于家国的感悟更加深刻。


不管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是“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都毫不含蓄地将军人保家卫国的愿望和壮志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我们打开民政部2014年第327号公告,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赫然入目,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时,舍生取义,令后人所敬仰。


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河南省商城县民政局发布了《关于命名“赵崇德路”征求意见的公告》。


赵崇德,河南商城人,原八路军129师769团三营营长。1937年10月19日黄昏,率部夜袭阳明堡机场,撤出战斗时,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


商城人民以英雄为豪,纷纷点赞“赵崇德路”命名之举。前人的事迹情怀激励着后人,后人沿着前人的足迹,奋勇前行,这就是爱国精神精髓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传承中焕发无穷的力量。


40多年后,在祖国的南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图私利前线铺满黄金龟儿才去,为祖国战场遍布地雷老子我来。”


2003年冬季的某一天,第一次听战斗英雄杨国跃讲这句话的时候,我心头为之一震,这是何等慷慨,何等豪迈。


▲钢铁战士。陈九林 摄


 


如今,新一代中国军人经历世界变革的洗礼后,爱国情怀尚在沸腾乎?


岗巴营官兵站在世界屋脊回答你。


平均海拔4810米,这是生命的禁区,但这里又是一个听了不敢来,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2015年媒体在采访岗巴营官兵时,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岗巴营最苦的哨所查果拉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内地的35%,岗巴营官兵每年徒步巡逻1万公里,翻越6000米以上的雪山78次,有4位来营探亲的军嫂长眠于此。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几十年来岗巴营的官兵是如何挺过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他们挺过来?


“祖国就在我身后!”只要你感悟了“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含义,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动力来自何处了。


据说,鲁周扬是第一个被岗巴营感动的大学生士兵,当他第一次踏上国境线时,激动得两腿直打哆嗦。最后,要打退堂鼓的他,决定改变,留在这里,做祖国的忠诚卫士。


岗巴营机要参谋樊德聚弥留之际,最后一个愿望就是再看一眼查果拉。战友们含泪把他抱上查果拉主峰,望着飘扬的国旗,他敬了一个军礼,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岗巴边防某连官兵巡逻在曲典尼玛冰川。刘友飞 摄


 


位卑未敢忘忧国。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爱国情怀从未缺位,只是,当下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爱国是否只是单一群体的事儿?我们是不是应该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致利己主义,共同爱护我的国?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说,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今天,我们被朱婷在赛场上的国旗护腕感动;我们被国歌突然响起时,00后的爱国方式感动;我们被国歌播出失误时,那群姑娘小伙儿的举动所感动。


……


我们需要别人的感动引领,但是我们更需要活在自己的感动中。人有不同,热爱祖国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只要将情感根植爱国土壤里,每一个人都能演绎自己的感动,并获得他人的尊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