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充满“性暗示”的教材插图,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 2023-02-03

本文字数25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咨询师聊热点
嗨~这里是简单心理Uni「咨询师聊热点」栏目。
心理咨询师会怎么看时事热点?来这里,听他们畅所欲言,陪你唠嗑~

开学前,“教材插图”事件的调查通报,终于来了。

前段时间,教育部对教材插图问题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全网通报,表示主要存在不美观向上、不严肃规范、不细致准确三方面问题。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工作已完成,还公布了新教材的插画示图。
 
 
教材,可能是每个在上学的儿童接触得最多的读物,对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前“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插图引爆争议,引起广泛争论。

几乎每一位小朋友都目光呆滞、没有精神。

图片来源:网络

男孩的隐私部位被刻意勾画出来,而且不止一处。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微博网友指出,还有一些教材的部分插图中出现了掀裙子、袭胸等不雅、乃至于称得上猥亵的行为。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引发了大众的担忧。这样的教材,对孩子的成长将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到底要怎样去教育、培养孩子?

我们邀请来蔡淳舫和侯美羽两位心理咨询师,来和大家聊聊这件事。

我们很难完全限制孩子接触的信息,但可以培养Ta的心理健康


我们很难限制孩子们会接触到的资讯,正因为如此,我们会感到焦虑、担心孩子学坏或走偏,就连同审核严格谨慎的教材中,都可能会出现不适合孩子的内容了。

加上现在网络的普及,即便家长们尽全力地移除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的信息,但依然很难完全根绝。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陪伴教育孩子,让他们保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呢?

比起避免孩子接触不良影响的资讯,更重要的应该在于如何培养孩子根本的心理健康。当孩子拥有良好心理健康的状态,即便面对不适当的内容,他们也能有“自主辨别”的能力。


要从根本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我认为以下三个步骤是相当重要的:

 1. 带著“多元弹性”的态度陪伴孩子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信息就好比各种颜色,会给孩子染上不同的色彩。但对长大成人的我们来说,对于是非对错总是有既定的价值观的。

我们应该试著以更加“多元弹性”的态度,去倾听陪伴了解孩子,这也有助于孩子们更愿意像我们表达他的好奇、疑问甚至是他的想法。

以小学不适当教材举例,我们可以好奇的询问孩子:“你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在想些什麽呢?”透过这样开放的方式,比起用说教的方式禁止他,更能理解孩子内心如何看待这些信息。


 2. “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想法 

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孩子仍在成长,他们对于社会价值所提到“好的”、“坏的”,都需要时间去吸收与学习。

孩子在不断接受新的刺激,因此他们也可能会不小心做了不好的行为。当我们告诉孩子做错了时,他们一定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例如:自责、伤心、丢脸等心情,这时候“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无比重要。

因为这能让孩子们理解,他们不会因为有这些情绪就被责备,而情绪也是人们遇到事情时最真实的反应,当我们能接纳孩子的真实,孩子内心就不会压抑,也能拥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更愿意向我们分享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3. 向孩子表达我们“真实”感受与期待 

我们常会因为担心、焦虑孩子走偏而限制他们,但孩子出生到这个世上开始,就是不断地探索,限制并没办法停止他们探索。

限制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远离会对他们有不好影响的人事物,但往往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被压抑、控制、禁止,而无法感受到家长、老师们背后的关怀,从而产生对立的关系。

我们能清楚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取代用“责备、命令、限制”的方式去禁止孩子。我们可以试着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很担心你在看的东西,并不是要严格禁止你,只是我们真的很爱你,怕你受伤或被别人欺骗。”

尝试着把内心对孩子的关怀说出来,这更能让孩子清楚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在乎,这时候你们的关系是同盟的,而非对立,这也能帮助孩子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


成人世界的真实,会让孩子感到冲击


当我看到这些插图的时候,内心会感到一些不适和不安。

我去体会内心的不舒服的感受从何而来,脑海中冒出来一个例子:小男孩用手比作一把枪,对着爸爸假装开了几枪,但是父亲对此感到愤怒,把儿子骂了一顿,认为孩子不尊重自己。

在这个例子中,从小男孩的角度来说他只是想和父亲玩一个游戏,但父亲却十分较真地摧毁了孩子游戏,指责孩子不尊重自己。或许小男孩心中想要通过游戏表达对父亲愤怒和攻击,但是小男孩无法在现实的情境中去表达和面对自己对于父亲的“恨”,但父亲却硬生生孩子将从游戏中拉出来。

而孩子面对着父亲的强大和指责,只能够感到更多的恐惧和无力。


我会想到这个例子,是因为这些插图让我感受到:一些原本属于成人世界的真实强行闯入了属于孩子的空间之中。比如插图中一些关于性的部分。

我们无法否认,性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从性教育的角度来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关于性相关的好奇和疑惑。但是这些教材的插图并不会让人感觉到他的出发点是想要帮助孩子去讨论和探索他们对于性相关的困惑,而更像是将一些和性无关的事件或者话题染上“性”的意味。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冲击和混乱无序,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并无帮助甚至有害。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教育是一种营造和保护孩子好奇、探索和发展自主性空间的教育。

这话说起来有点假大空,但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对待他人,有的时候这样的方式会侵犯他人的边界和空间。尤其对于还未能形成独立且稳定自我认同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自信甚至安全感

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自己想法和感受的人,孩子不是我们任何人的附属或者物品工具;去欣赏孩子有力量的部分,而不去随意贬低孩子尚且不足和局限的地方;营造一个可以和孩子对话的空间,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和思维去理所当然地评判孩子的行为对或者不对。"

一代又一代孩子,学习着我们的教材成长起来。这不仅关乎孩子的认知和审美,也关乎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愿这场关注,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心理体检服务暖心补贴价 129元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戳阅读原文,了解心理评估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