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在这里可以看到简单心理Uni的学长学姐们在学习心理咨询道路上的思考与感悟。
张伟萍是「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021年春季班的学员,目前在高阶实习期。「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为期2年,包含600多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实习和督导,助你成为具备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张伟萍同学对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心理治疗这三个理论的理解与看法。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
马斯洛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
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该学派主要理论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疗法、格式塔心理治疗。
以下是我对这些理论的粗浅的看法。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哲学思想,这一理论提出人类行为最大的动因是创造欲,是发现和体验生活意义的欲望。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以存在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旨在通过重新确立当事人的哲学思想,激发、教育和改变当事人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和看待世界的基本观点。
图/Pinterest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并非一种新异的理论,其治疗本身也没有创立特定的技术或模式,而是根据当事人的情况和治疗的需要,采用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的任何治疗手段。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关注人的本性,以及焦虑、失望、孤独的本质,也强调人的创造性和爱,其主要观点有:
人的存在是一种过程,人类通过投射不断创造自身,不应把人看作是可以任意拼装或拆卸的各种机理的综合;
治疗针对当前,但也顾及以往,观望将来;
人是自由选择的,但也由此对选择负有责任;
因为我们必须选择,由此使我们产生焦虑,但如果放弃选择则使人们产生负疚感;
当事人不应被看作是“病”人,而是“陷人病态生活”的人,因此,改变生活则成为治疗的核心;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当事人认识前景的广阔,帮助他们选择新的生活。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观能够帮助咨询师建构哲学思想并完善自我。在心理咨询中我们都知道咨询师能够走多远,来访者才能走多远。
人的自我意识指的是人自我反思,超越自身的环境,反思将来的能力。这种自我意识的能力是自我存在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扩延我们的这种自我意识,我们就能提高丰富生活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
生命是有限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导致了我们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和追求。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一种主观的平等关系的治疗,治疗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十全十美,而是使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造性地、建设性地生活。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一种看待人性的理论,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治疗的人道主义性质,但其治疗方法缺乏特定的原则和技术。
其次,存在主义的理论语句深奥、抽象,治疗运用时甚为困难,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如果再加上治疗师哲理概念不强的话,常会使治疗要么给人故弄玄虚的感觉,要么就落入泛泛而谈的俗套。
以人为中心疗法
图/Pinterest
图/Pinterest
使人的责任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 在治疗场景中,重温某种情景下自己当时的情感涌动。 接受以前忽视的自我。 总体提高自我关心水平。
图/behance
近数十年中,这一思想在解决师生、上下级关系,社会工作,心理治疗,乃至国际间冲突过程中不断得到应用和验证。
格式塔心理治疗
格式塔心理治疗聚焦于事物过程甚于内容;强调正在出现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甚于寻找这些活动的来由、去向和这些活动的应不应该。
图/Pinterest
当事人的直接即刻体验是一种工具,可用来了解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面临什么,如何选择,自我支持还是阻抗等等。如果继续深入,通过实验性尝试,初始的直接体验可进一步扩大为更广泛的直接体验。
图/Pinterest
心理咨询接诊中,我们会发现尽管许多人声称愿意改变,但多数来访者寻求心理治疗是为了摆脱困境,他们的主诉常常是广泛的不适或是特殊的困境。来访者往往寄希望于治疗师为他们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能做出哪些努力。
格式塔心理治疗对于那些因学习或就业压力大导致的自我整合不完整、自我认知不清晰、排斥自己、自我各部分不协调而焦虑、抑郁的青少年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