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知道的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时代 | 王浩威老师解读弗洛伊德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 2023-10-07

本文字数5700+|阅读预计需要15min 

今天,是弗洛伊德逝世84周年(1856.5.6-1939.9.23)。
提到弗洛伊德,你会想到什么?这个对所有心理学学习者而言都人尽皆知的名字,背后可能有着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故事。
我们曾经有幸邀请到台湾著名心理治疗师王浩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弗洛伊德。今天,我们想将这份文字稿与你分享,希望可以在大咖与大咖的碰撞间,引发你的思考与感悟。
图/Unsplash

对无意识研究的贡献:开创结合科学,对无意识进行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对弗洛伊德有兴趣?这是一个好问题。弗洛伊德,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在1856年出生,当时是19世纪末,牛顿的影响虽然是很深远的,牛顿相信可以从铅里面炼出金来,还崇尚着炼金术。所以弗洛伊德出生的时候,人类的科学还不是很发达。1856年的出生的他在1896年左右提出精神分析这个名词,然后1900年提出了《梦的解析》这个著作。

这一切与现在已经时隔100年了。
有人说弗洛伊德会不会过时?就像我刚才说的,弗洛伊德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比方说古时候的人,就相信地球是世界的中心,那慢慢的哥白尼,他就推翻了这样的看法。他不是一个人发现就推翻了,而是渐进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弗洛伊德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时代的典范。
就像哥白尼不是第一个提出来说,地球不是世界中心这样的一个讲法,同样的,弗洛伊德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无意识的人。但是哥白尼是把这个理论终于确切地提出来,同样的弗洛伊德也是把无意识的这个观念确切提出来。
弗洛伊德提出来的无意识这个观念,在过去也是很多人在谈的:在《潜意识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the Unconscious)这本书中(国内中文版本是《发现无意识》),Eellenberger把这个历史讲得很清楚,其实从柏拉图时代,也就是希腊的时代,其实陆续都有人在说,人们有TA不认识的自己,但那个不认识的自己,其实就是无意识的部分。
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贡献是在哪里?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关键,就是他用科学进行验证,并且跟当时的科学结合了起来。
在弗洛伊德以前,心理学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讲,弗洛伊德以后,心理学才终于有能力照顾到无意识的部分,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不只是心理学,科学也才终于能够有能力照顾到无意识这个部分。
图/Unsplash
无意识本身过去存在,但是它是存在于哲学、文学中的。但是当浪漫主义的科学转换成一个自然主义,或者是所谓的一个实证主义的科学,常常就不知道如何处理无意识,但弗洛伊德通过他的方法对其加以整合。
弗洛伊德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他是从癔症或歇斯底里(hysteria)来切入的。因为在临床,这是一个最科学的证据。
这些人的意识层面无法被理解,他们的身体上出现的变化,不是生理学可以解释的。所以19世纪中,弗洛伊德的上一辈,也是他的老师们,像夏可(Charcot)等等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想了解有些人同样是发生很严重的抽搐癫痫,但到底是大脑,还是情绪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
夏可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这个加以区分,并进一步提出歇斯底里跟癫痫是不同的。但是怎么去谈歇斯底里呢?这时候夏可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然而到了弗洛伊德的时代,弗洛伊德开始对夏可所好奇的歇斯底里感兴趣。
他从夏可那里学了歇斯底里的治疗以后,开始有了一些思考:他在夏可那里看到了歇斯底里,是一个心理性的因素,而且似乎有一个更深层的东西,但是夏可没有去探讨那些更深层的东西,而弗洛伊德开始把这个歇斯底里的因素往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层面来思考。
比如当一个人右手抬不起来,在夏可看来,是因为存在一个解剖学上的点,控制了手是否麻痹;但弗洛伊德却在想,是不是在潜意识的层面有着什么压抑,所以这个人的右手才提不起来?那到底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些找出来?找出来以后能不能对治疗有所帮助?
弗洛伊德就是这样从歇斯底里的治疗开始切入的。一开始他用催眠,因为催眠的时候,人的理智会比较放松,慢慢的他们就愿意讲一些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情,之后再跟对方求证,慢慢就可以知道,这样的事情或这样的困扰,其实是长期存在于TA心中的。这是弗洛伊德的第一步。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知道了无意识在我们的科学或在我们心理学都很重要的时候,很多科学家是不约而同在想,我们要怎样证明无意识的存在?那我们要怎么样再进一步去了解,无意识对我们心理产生影响的机制?
后来弗洛伊德发现,催眠也不太需要,我们只要谈话自由联想。在人说话时,意识会对于说话内容进行检查,但当人在放松进行自由联想时,这种检查就会越来越少。自由联想和梦就是弗洛伊德觉得最好的方法。
有很多人也在探讨无意识,比方说美国最重要的原创性最高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其实他就提出来用字词进行联想;在电影《危险方法》(A Dangerous Method)里面也有提到荣格用字词联想,对无意识进行探索的故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的科学家或心理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将无意识整合到科学中来。
图/Unsplash
弗洛伊德的局限:弗洛伊德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
如今弗洛伊德的贡献已经渐渐成为了如同“常识”一般的存在,但是弗洛伊德是不是真的就是都是对的,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不妨从他的泛性论来说起。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力比多,也就是所有的本能能量,都是来自于性。
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总是被各种声音质疑着。每个人个性都有他的局限,弗洛伊德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我必须这么说。因为他对于别人的反对,一直都是耿耿于怀的。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说,是他从小的不安全感太强。
弗洛伊德当然对自己做过很多分析,很多人也对弗洛伊德的人格做过很多分析。但我们今天在这里不讲这个,我们简单的说,他的不安全感导致了他需要用一个很强烈的超我来控制自己。
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就是歇斯底里,其实也是有男性的。这在我们现在听起来很普通,歇斯底里有女性有男性,理所当然!可是在当时弗洛伊德所居住的城市维也纳是不以为然的。
当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医学会作报告提出男性歇斯底里的时候,曾立刻引起猛烈的攻击。所以我说科学局限是很大,19世纪的时候觉得18世纪科学局限,20世纪觉得19世纪的科技很局限,我们21世纪也会觉得20世纪科学很局限,下一个22世纪也会觉得21世纪科学很局限,所以我们现在不要对自己的科学太骄傲。
弗洛伊德从这个阴影走出来,其实他忍不住还是很骄傲的。他被攻击,觉得他的这些创见是一种胡思乱想,就像达尔文的演化论也被攻击一样。但是等到他慢慢被普遍接受了以后,他对自己的讲法是很坚持的。
所以会说他的比较没有安全感,比较超我。因此他对于不同的意见是很难接受的。
图/Unsplash

与弟子们的爱恨情仇:从弗洛伊德与阿德勒、荣格的分歧说起
刚刚在讲到泛性论时,其实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是阿德勒,并不是荣格。阿德勒在1911年跟他正式决裂,因为阿德勒认为人不是只被内在的性所影响,外在社会也是很重要的。
从历史上来看精神分析学说,从1930年就已经开始提出阶级本身会影响人的心理的理论,后来到了美国1950年代的时候,弗洛姆、苏利文、乃至更早的荣格,都强调了社会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只有内在的性或力比多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但弗洛伊德当时很坚持,因此他就在1911年第一个开除了阿德勒,第二个就是荣格,我们都很熟悉。
荣格不只是挑战“性是唯一的利比多来源”这一理论,对荣格来说,力比多是来自很多层面的,比方说人的食欲、想要去看新世界的欲望,每一个东西,这些欲望可能都是我们力比多的来源,力比多不是只有性而已。
荣格曾在书中讨论力比多的象征及其变形,在1913年,书发表的前后,弗洛伊德就跟他决裂了,并且不准他用精神分析这个名词,所以荣格就改用分析心理学这个名词。
不只这两个人,到了1935年左右,在弗洛伊德的晚年,他还开除了兰克、费伦茨、赖希等等比较核心的弟子,那这些都还比较有名的,没有名气的又更多了,因为在那个时代风起云涌。
回过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就像哥白尼或者像达尔文,在理论刚被提出时,甚至会被当作定理,但当你仔细去研究里面的细节时,会发现其中存在无数的错误,等待人们不断的修正。
从弗洛伊德的局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重心也在从弗洛伊德那样理智的分析,慢慢发展为了对情感的强调。
图/Unsplash
精神分析的修补和扩张:不断发现局限性,并对理论进行发展
从社会发展中看,在60-7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认为弗洛伊德是一个大男人、沙文主义者,他们对弗洛伊德简直是恨之入骨。
70年代的女性运动是女性运动的第一波,那时候的精神分析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是比较受安娜·弗洛伊德和特曼等人影响的,是所谓的自我心理学,或者是现在所谓的经典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那样的情况。
早期的经典精神分析,事实上还是严守着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所以会强调“阳具钦羡”,即女性是因为羡慕她没有的阴茎或者阳具,所以她的所有动力发展都从这里出来。
这个理论中隐约暗示着女性是比较次等的人。完整的人是要有阴茎的,那女性是因为没有阴茎,所以羡慕男性有阴茎,她们所有动力都从这个羡慕开始。
不仅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大受女性主义者批判,他早期讲歇斯底里的理论也受到了抨击。弗洛伊德曾认为这些女性之所以会有歇斯底里症,是因为童年的性创伤,即她们可能被父叔辈或者兄长性侵或者是性猥亵过,然后这种很复杂机制让她们产生一种耻感,这种羞耻压抑下去,变成了症状的来源。
图/Unsplash
虽然弗洛伊德自己提出了这个理论,可是过了十几年以后,他又把它推翻,说哪里有这么多性侵,他认为大部分的男性都是都是很绅士的,不会做这个事情。
但我想现在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的确曾被性侵或被性骚扰的小女孩比例是比我们想象的高很多的。然而弗洛伊德却辩称说男人没有那么坏,女性主义对这一点也是相当的愤怒。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弗洛伊德是有局限的。
但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弗洛伊德的确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一生都在不断提出理论。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中,直到七十几岁的时候,他仍在不断提出很重要的理论。这一点也是让我们很钦佩的。
他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并同他的弟子们一起建设这个新大陆,这些建设起来的理论中也许存在一些基本的错误,但他们同时也在慢慢修正这些错误。
举一个例子,便是弗洛伊德对科学的态度。弗洛伊德本身的理论是很强调科学的,但因为他对待科学的态度,也会导致局限的产生。
首先,他只接受可以论证的事物,这也导致他变得很难去接受论证之外没办法探讨的东西,比如他很排斥社会性因素,他与阿德勒、赖希等弟子的决裂也与他们强调社会因素有关。另外,我们刚才讲的女性主义的问题也是其一。
但反过来说,精神分析是一代一代的修补。比方说克莱因曾提出,相对女性的阳具钦羡,男性事实上一直都有乳房钦羡,就是说妈妈的乳房对我们的婴儿时期乃至长大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对男性来说,母亲的乳房会慢慢离开,但他们身上却没办法像女性一样拥有乳房,所以会不自觉地对乳房特别着迷。
当克莱因提出这样的理论时,其实就开始把男性跟女性的发展分成不同的轨道了。她的理论实际上是对弗洛伊德以男性为主的发展理论的补充。
弗洛伊德后来的弟子,有的是小心翼翼的,在增补弗洛伊德所忽略部分,但如果是增补的比较激烈的,弗洛伊德没办法接受,就被赶出去了。所以真正学精神分析的,事实上还是会重新地去理解他们的理论。
比方说把费伦茨、兰克、赖希,更不用讲阿德勒、荣格的理论,都被放进来重新看待。因为他们其实当初出发点都是一样,是想要解决无意识的问题。
图/Unsplash
我们今天来看的时候,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直在与日俱进的。比如说另外一个例子,我们以50、60年代开始的行为主义跟60、70年代的认知行为治疗来做参考:认知行为治疗最初与精神分析有很大不同。
精神分析可以说是由内而外的,它强调童年的经验、童年的创伤和无意识等深层的东西对于人的意识、行为、情绪等等外在表现的影响。
反过来看,认知行为认为外在是可以影响内在的,比方说我是一个急性子,如果今天我把自己的个性从急性子变成慢性子,比如我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谈笑用兵悠悠哉哉的,大概就不会莽莽撞撞的像张飞了,那么我张飞的个性就会慢慢转化成诸葛亮的个性。
这是认知行为,认为人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内在因素的。
认知行为跟精神分析乍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如果你对精神分析很了解,其实你可以发现两种学说都有因为意识到自己的局限而进行的改变。
比如以精神分析中的心智化理论来说,某些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心智化理论就整合了认知行为的发展,来让我们更了解精神分析对我们影响到底是什么。
新鲜血液的注入:新鲜力量、不同文化对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说并不是一个神,不是一个永远不会变的宗教,它本身其实是一个还没结束的科学典范。每个时代,旧的科技典范会被新的典范推翻。
由于不断有新的精神分析理论家出现,如克莱因和拉康,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作为一个典范似乎并没有走到衰败期,仍然处在一个高原期。
之后的温尼科特、科胡特,或者是像现在做很多婴儿研究的波士顿小组等等,这些都是后来比较有影响力的。
我们可以看到,精神分析学派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虽然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但至今仍几乎每隔几年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理论来不断对过去的理论进行修补,同时持续有新的理论出现。我们可以说他是活的科学或者活的一个典范,而且还很活跃,并没到末期。
图/Unsplash
同时,精神分析也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我们的文化里面,它需要讨论思考去解决中国人的问题。中国的问题一定跟西方的不一样,这些又会给精神分析理论增加活力。
所以我相信下一波的精神分析,如果有新的理论出现,是会出现在亚洲的;如果我们够努力,那就会出现在中国。
其实中国人的文化跟日本或跟印度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参考人类学家对这三个民族的比较。反过来说,也许印度文化、日本文化,当他们开始延伸出来做研究,也许就可以补足西方那种以个人主义为假设的文化。
精神分析学说,还会面对很多其它领域的挑战,也因此会有更多新的见解不断地补充进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学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核心概念及技术

👇戳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