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旅美琵琶演奏家吴蛮:琵琶不只属于中国

2015-02-03 昭华民族音乐

新朋友点上方“昭华民乐”一键关注


导言:

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国外有很多中国的音乐家正努力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也探索着中西音乐的交融道路,吴蛮便是其中一位。

吴蛮9岁开始学琵琶,13岁上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刘德海、林石城、陈泽民、邝宇忠等中国最有名的琵琶演奏家。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做老师。90年她随先生来到美国。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学中国古典乐器琵琶的吴蛮在美国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更是在第51届美国格莱美音乐奖中凭借与马友友一起合作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中的曲子《丝路之音》而获得了最佳乐器独奏的提名。

1
“我”与琵琶的中西之路


“琵琶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唐诗和古代音乐文献里也有很多关于琵琶的描述记载。我喜欢琵琶的深沉声音,特别是左手的韵味儿它能表达我的情感语言,就像国画中的‘留白’有着丰富想象空间。而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介绍中国音乐是相当艰巨的事,我们在西方没有任何观众和文化根基,不可能靠一次演出或参加比赛,然后沿着艺术经纪公司给安排好的路子顺理成章的成名。在海外介绍琵琶十几年中,我不仅是靠几百场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建立起来的,更是靠不断的创新,每年都推出不同创新主题的音乐会。太多太多的有价值的经历给我提供了新的思想,开辟新的演奏道路。”


吴蛮出生于杭州的一个艺术家庭,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邻里来自美术学院、省歌舞团、省京剧团、评弹曲艺团。她的父亲吴国亭先生为国家一级画师,曾供职于江苏省美术馆,即便如此,她未选择父业绘画而投身于琵琶音乐。90年代初,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十二年音乐学院的教育,给予吴蛮诸多殊荣: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琵琶冠军;中国文化部特批的第一位琵琶硕士生;当时中国最权威的中国总唱片社破格为作为新人的吴蛮出版了独奏唱片。

到达事业顶峰之时,吴蛮面临着无法超越自我的阶段,而随着国门的打开成为探索世界音乐的其中一员。在海外介绍琵琶十几年中,她经历了15年前第一次与Kronos弦乐四重奏组,连续6小时排练史上第一首琵琶弦乐五重奏;


14年前第一次与名指挥家在卡内基音乐大厅首演专门为她创作的琵琶协奏曲;11年前与马友友在白宫演奏琵琶大提琴二重奏;第一次参与舞台音乐剧;第一次与爵士音乐家在纽约俱乐部演奏;第一次在美国大学里介绍中国音乐……在西方的种种经历,吴蛮都将这一切沉淀于音乐作品之中。

在美国大学介绍中国音乐

2
“我”与中国的民间音乐


“我生长在城里,又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音乐。音乐学院是一所相对封闭的地处北京市中心的学府。中国民间音乐之丰富深厚对我们学院派学生来说是一无所知。这是遗憾!把这些音乐在失传前记录下来,将来告诉下一代和全世界,古老的音乐民俗曾在中国农村活跃地生存、流传了百年千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吴蛮与乡间老乐人交谈

吴蛮为了寻找音乐之根,每年都回国,主要去偏远的北方农村采风,学习感受民间音乐,同时自费拍摄《吴蛮寻音乐根之旅》纪录短片。以北方道教音乐、吹打乐和皮影戏为主,把相传已久的中国民间音乐在北方农村地区的生存情况,及艺人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吴蛮采访聊天的方式纪录下来。交谈中,吴蛮发现艺人们非常担忧,相传十几代人的民间音乐面临着被当今的流行音乐取代而消失的处境,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家传音乐不挣钱而没有兴趣学习接班。

挖掘山西乡间音乐

作为音乐家,吴蛮更痛心的看到许多艺人为生存养家而去煤矿干活,去镇上开卡车运货,或在家务农养猪种地。靠音乐的“手艺”挣钱越来越难,远远不够养家。兴许通过个人的力量目前无法改变现状,这是文化趋势和国家参与行为。但倘若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以及社会人士,关注这正在消亡的传统文化,并付诸相应的行动,或许我们不会留给后代过多的遗憾。


3
我与谭盾合作《鬼戏》
“音乐的创意使我的人生变得‘奢侈’!能与优秀音乐同行一起工作,使我终生受益。《鬼戏》以巴赫的《升c小调前奏曲》、莎氏《暴风雨》片断以及河北民歌《小白菜》贯穿全曲。创作灵感来自于湖南山间的巫术文化——“鬼戏”的回忆,中国四千年的巫术文化与地球上许多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它认为,人类的灵魂可与过去、现在、将来通过自然界而相互沟通联系,相互穿越。舞台灯光的设计也充满了巫文化的神秘感。《鬼戏》将汉、藏、英美文化集于一体,融合了欧洲传统音乐会形式、中国皮影戏和装置艺术等因素,同时也体现了民间音乐、戏剧、和巫术仪式最好的音乐作品。观众总能在音乐作品里找到感动自己的部分,无论是音乐,歌声,舞台灯光,还是对生命乃至哲理的思考。”


近年来,吴蛮参与了许多音乐作品的创意设计。其中五个乐章的《鬼戏》是谭盾1994年应吴蛮和克罗诺斯乐团 (Kronos) 的邀请,为纽约“下一波”艺术节委约而作。它是第一首中西乐器相结合并以音乐剧场的形式呈现的作品。作品既有戏剧性又具音乐性,相当成功,至今不断地出现在世界各舞台上。在委约创作之前,吴蛮与谭盾,克罗诺斯多次讨论:用什么样的琵琶与弦乐五重奏方式、音乐素材来自何处、舞台形式等等。他们希望有新的创意但又不失琵琶与弦乐器的特色。最初,吴蛮与谭盾讨论自己是否要开口唱歌,为此她一直犹豫不定,虽然喜欢唱歌,但只限在家里,要在专业的舞台上展示,吴蛮有些为难了。最后,他们仍然决定选用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此曲的中国音乐素材。电话里,吴蛮向谭盾唱了《小白菜》,作曲家即刻以她的嗓音定下了调子。


4
“我”与台湾原住民朋友
“与台湾原住民合作交流的想法我已酝酿有10年之久了。15年前我在美国偶然看到了一张台湾原住民唱片,即爱不惜手,被那种美妙的声音完全吸引了。当我穿上排湾和布农的民族衣服,我感受了完全融入了那个山里环境。特别难忘的是山里人为了我特别准备了野山风味儿的大餐,对我远道而去的客人是热情如火。台湾国际艺术节帮我圆了十年的梦。”


吴蛮个人非常喜欢人声歌唱,前年她到台东山里部落与艺人们见面,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歌声习俗。她期待中国传统乐器与排湾小朋友的歌声、罕见的鼻笛、布农雾鹿山歌声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对话和音乐语言。专业的舞台设计指导和灯光音响团队,会用不同以往的音乐会形式去呈现,采用新编曲或即兴演奏但维持原有音乐特色,呈现给观众颇为享受的音乐经历。


5
“我”填补琵琶的空白领域


“我很庆幸我有这个机会,来开辟琵琶与各种艺术形式的合作。‘跨界’又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化特色。‘跨界’是为音乐人提供新的音乐语言,为作曲家提供新的‘词汇’。我‘跨界’是为介绍中国音乐文化,激发人们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为琵琶和中国传统音乐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探索道路。”


早期吴蛮的音乐多以琵琶古曲为主,1996年后,她开始思考:琵琶能否脱离了中国传统独奏形式而继续生存?为琵琶找一种新的语言,开创新的道路?吴蛮曾将琵琶与戏剧艺术、视觉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相结合。在美国录制发行的《琵琶与吉他》,是吴蛮与英国乡村吉他手辛普森(Simpson)在录音棚里以即兴演奏创作完成的。(后续我们会将这些音乐整理让大家欣赏)

十前的《琵琶行》是另一尝试,将琵琶与电子乐结合。跨界的经历积累了吴蛮的音乐语言和知识,将其锤炼为成熟而独立的音乐家。


琵琶给予众人的联想并非仅是《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大浪淘沙》,吴蛮让我们了解到,琵琶可以为西方配器法提供独特的音色,可以与爵士对话,还可以诠释视觉艺术,它的众多艺术可能性,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领入世界。音乐中的“雅俗关系”、“中西关系”以及“新旧关系”不断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后新潮”音乐受西方后现代音乐的影响而冲击着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兴许如今“我们”的音乐,既不全是中国固有的概念,也非国外的,而是从中探寻属于中华民族未来的音乐。

(参考好戏网内容整理而成)

温馨提示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民族音乐开放平台”,探索更多民族音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