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贫而仕——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2017-05-08 诗享课堂

优课推荐

一级硬笔书法师教你写一手好字!


探讨陶渊明的归隐问题,需要先讨论一下他的出仕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出仕的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为贫而仕”。这个观点当然不是凭空臆测的无稽之谈。因为,陶渊明确实屡申此意。



他回忆自己刚刚踏入官场作州祭酒时说,“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意志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饮酒.十九》)回忆作镇军参军时说,“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饮酒·十》)在为彭泽令时说,“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序》)这些都表述了他为贫而仕的情况。家贫,确实是事实。但是否就是他出仕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的原因呢?值得讨论。



第一,陶渊明的出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走着一条曲折不平之路,或隐或仕的心倩是矛盾的。他几度自免去职的行动,表明他决非为贫而仕。如果只是为解决生计而仕的话,既仕之君,将会心安理得地忠于职守,甚至可以投机专营,将不会牢骚满腹。


第二,就陶渊明生活状况看,出仕和归隐大不一样。

他虽然说过,“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革瓢屡空.”(《五柳先生傅》)但他毕竟穷得不至于达到衣食不给的程度,总还是“园蔬有年滋,旧谷犹储今”的。然而归隐之后,生活每况愈下,穷困潦倒。按照为贫而仕的观点进行逻辑推理,应该是对出仕更急急以求。事实恰恰相反,宁可安贫守贱,也毫无再度出仕之想。



第三,如果认定是为贫而仕,也与他“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发生了矛盾。

倘如陶渊明真的是为贫而仕,他岂不成了一个庸庸碌碌、一心为营得温饱而奔波的俗人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饮酒·十》中可看出他为何而仕的真象。诗中的“似为饥所驱”的一个“似”字,就给为贫而仕打了折扣,而把出仕的真象隐含在其中。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出仕固然能对生活有所改变,但是,“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终于从罢官去职的行动,把“为贫而仕”之说给彻底否定了。不仅如此,诗人在贫与富的问题上,始终坚持“贫不悲戚,富不苟得”的原则,是非观念是非常鲜明的。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不在兹,终以翁吾情。”(《饮酒·十六》)诗人抱着固穷守节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节操,历尽饥寒之苦。纵使悲风袭击破屋,荒草长满院庭,饥寒不能入睡,这些也没有动摇诗人的信念。


唯独使诗人遗憾的,是已没有象孟公能理解张仲蔚那样的人来理解自己,自己的心情始终受到掩蔽而无处表白。《饮酒·四》中描写的失群鸟,形象地表明了诗人的悲哀和愁苦。



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其他诗文中也多有流露。例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先师有遗训,忱道不优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可见,诗人为贫而仕,只是一种托词,并非出仕的最主要的原因。


诗享课堂现已开设《陶诗讲读》系列课,欢迎大家参与。




优课推荐

精品诗词讲座
应广大诗词爱好者要求,诗享课堂特开设《【陶诗讲读】系列课》系列课程,本系列课程共分4个月,15次课讲完。欢迎喜欢诗词的朋友参与。报名后可从第一节课开始收听。


系列课程主要内容为:

陶诗讲读第1讲:引子
陶诗讲读第2讲:家世
陶诗讲读第3讲:仕宦(上)
陶诗讲读第4讲:仕宦(下)
陶诗讲读第5讲:节义
陶诗讲读第6讲:道统
陶诗讲读第7讲:耕隐(上)
陶诗讲读第8讲:耕隐(下)
陶诗讲读第9讲:贫士
陶诗讲读10讲:饮酒(上)
陶诗讲读11讲:饮酒(下)
陶诗讲读12讲:桃源
陶诗讲读13讲:生死
陶诗讲读14讲:闲情
陶诗讲读15讲:身后


主讲老师

程磊

程磊,男,武汉新洲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博士后。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诗词。工诗擅词,辑有《绿烟风怀集》。


如何报名听课

▼ 


一、关注“诗享课堂”,

       点击底部菜单直播课堂。

   二、长按此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

15节课/450元,并且一次报名免费重复收听

此二维码是《【陶诗讲读】系列课》系列课程


优课推荐

2017年诗词世界VIP学员招募啦!

掌纹诊病精讲班报名火热进行中!

【报名送笛子】中国竹笛系列课报名送专业竹笛啦!

每天一堂公开课首期书法班开始招生!

每天一堂公开课首期风水班开始招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