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沈阳再发力!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1-10-21


政务环境更高效
开放环境更便利
社会环境更和谐
人居环境更美丽
……
近年来,在沈阳
这些变化你一定都感受到了


优化营商环境
那可是沈阳的“一号工程”
想知道沈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
取得了哪些成果
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是什么
今天的这场新闻发布会一定要看


4月7日,沈阳召开“共庆百年华诞 奋力开创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市营商局、市委政法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负责同志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沈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一号工程” 

通过不懈的努力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保障,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沈阳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政务、市场、开放、要素、设施、社会、法治、创新八个推进组,形成了高位推动、统筹协调的工作架构。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市级营商环境建设机构,各区县同步设立营商环境建设局,强化长效组织机构保障,形成了党政齐抓、市区共建的整体工作格局。


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85条政策措施》、《沈阳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系统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提升工程。2019年,我市荣获了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称号。2020年,我市成为中国营商环境15个标杆城市之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
一是全力推动“一网通办”。全市依申请类事项可网办率达100%,154项热点服务实现“掌上通办”,58项便企利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15项便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整合18个单体事项,形成“公积金提取”“婚姻登记”“残疾人补贴”“异地就医”“水电过户”“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申领”等7个“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并于今年4月6日在沈阳政务服务APP上线运行。
二是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搭建“多规合一”平台,优化重点审批环节,实行“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拿地即开工”“一张蓝图+区域评估”“建筑师负责制”等改革举措。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14类流程,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总体审批时限从85个工作日减少至50个工作日。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并联审批和“三会”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17年以来,我市分12批次取消下放调整政务服务事项1773项。其中,2020年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1045项。市级公共服务事项由355项增补至1024项,75项市区“往返跑”的事权通过取消、下放减少合并审批层级,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审批要件删减6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四是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区县、街道(乡镇)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将现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升级为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可办,就近好办,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企业设立、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等11个环节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并联办理,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以内。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

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两年累计清偿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215.4亿元,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180个。全市窗口单位推行延时错时服务、降低办证费用、健全服务机制,“企业评、群众议”满意度达到95.6%。


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助力企业发展

建立了市区两级领导“一对多”“多对多”帮扶企业责任制,设立了税费、政府诚信、涉法涉诉等工作专班,聚焦融资、用工、市场、产业链、政策落实五个方面助企纾困。全市10166名干部深入11282家企业“送政策、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累计解决企业诉求问题8869件。


下一阶段
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要素服务、公共服务
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
成本竞争力强
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

制定出台方案

制定出台《沈阳市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照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资吸引力、监管与服务三个维度,补短板强弱项,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统筹制定营商环境各领域创新改革举措,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要素环境、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


全力推动“一网通办”提升

将自然人出生、落户、入学、置业、医疗和企业准入、经营、变更、注销等多个单体事项整合成为“一件事”,形成首批370项“一件事”清单。加快电子印章、电子支付、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的能力应用,全面推进“不见面审批”。推行“综合受理、协同办理、平台流转、统一发件”的运行模式,建立联合勘验、证照发放、监督评价等运行机制。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驿站全覆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便民事项全市通办、便企利民高频事项跨层级跨区域通办四个100%。


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持续推进“区域评估”“建筑师负责制”“告知承诺制”等改革,进一步优化简易低风险、施工许可豁免、城建简易、分阶段施工、市政公用服务报装、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审批流程,加强对技术审查环节规范管理。年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


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再精简下放一批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建设、群众生活需求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实现整体放权、协调放权、链条放权。全面梳理市、区县、街乡、社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规范事项名称、权力类型、申报材料、内部流程,公布“全市通办”和“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推动同一事项全域无差别办理。


深化“万人进万企、一联三帮”活动

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纳入帮扶范围,实现企业帮扶全覆盖。按照“直送、直办、直达、快办”的原则,将各类惠企政策直接送达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上下游产业链、融资、人才用工、政府诚信、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政务服务、涉法涉诉、项目建设等方面问题,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

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突出的政府失信、办事不方便、知识产权保护难、市场准入难、公平竞争难、要素成本高、政策兑现难、服务意识差等八个方面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清除各种壁垒和隐性障碍,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Q
今年市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了《沈阳市“只提报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沈阳今年政务服务领域会有哪些具体改革举措?A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厘清“一件事”。通过梳理实施事项清单、依法精减申请材料、优化再造办事流程、编制发布办事指南,将多个单体事项整合成为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成熟一件上线一件,提升政务服务体验。
二是聚合前端应用,建好“一张网”。深化系统对接、延伸覆盖层级、整合数据资源、汇聚基础信息、强化数据共享、上线智能检索,最大限度实现网上服务集中提供、政务信息集中公开、数据资源集中共享,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
三是推行全程电子化,审批“不见面”。推广印章统一调用、非税网上收缴、推行“掌上签批”、证照在线生成、档案电子归档,建立覆盖全部环节的数据化协同办公流程,全面推动“不见面办”。
四是打破职能界限,推行“一个窗”。按照企业办事相对集中、群众办事就近能办、高频事项跨域通办的原则,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综合受理、提供“不打烊”自助服务,在基层政务服务站点建设基层驿站,广泛推行全城通办、跨域通办。
五是提升服务体验,实现“一次办”。推广“掌上办”、“承诺办”,探索“智能办”、“云勘验”,开展“在线评审”、“秒批”等服务,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不找人办、一次办好。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

聚焦使命担当,全面加快思想解放

全市政法系统秉承大事要事面前主动作为、急事难事面前全力攻坚的信念,在优化沈阳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 争当“主力军、先锋队”。


一是工作体系更加完备。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构建了以市委政法委为总牵头,以市直政法各单位为总负责,以各区、县(市)委政法委为总统筹的、条块结合的三级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


二是责任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召开市政法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和专项部署会议,引导全市政法系统加快思想解放将司法理念向“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方向更新转变,“人人、处处、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工作路径持续优化。加强顶层设计,以规范完善政企联系机制和企业权益保护机制为方法,以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市政法各单位已制发各种规范性文件55件,获省级以上媒体报道407篇。


聚焦“六稳六保”,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全市政法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找准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助企纾困解难务实有力。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十项保障措施、服务保障“六稳”“六保”等工作意见,组建驻自贸区“法律服务站”,对接1488家规上工业企业、682家餐饮住宿企业、1141个亿元重点项目,解决重大复工复产难题597件。


二是整治“顽瘴痼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沈阳市政法系统营商环境建设突出问题”“沈阳市政法系统影响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解决突出执法司法问题”等专项整治活动,解决12个“新官不理旧账”、政府诚信欠缺等企业投诉的产权纠纷问题,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三是安商兴商的发展环境日趋改善。严打扰企违法犯罪,成功破获侵犯三一重装有限公司商业机密案、骗取盛京银行贷款案、制售假冒“奔富”品牌红酒案以及假冒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名酒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累计为企业追赃挽损300亿元;全力推进涉企积案攻坚,428起涉企积案全部办结清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市场经营秩序。


聚焦实事实绩,全面提升法治效能

全市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法治服务和保障作用,倾力解难题、惠民生、办实事。


一是政法领域改革动能不断释放。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员额法官检察官惩戒机制;坚持守正创新,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刑民行三审合一”办案模式,已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457件,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二是法治保障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借助“万人进万企涉法涉诉问题工作专班”“护企法治联盟”等组织优势,运用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联系协调工作机制和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司法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服务东软集团、远大集团、大悦城等龙头企业,提供法律建议20余条,帮助解决涉法诉求50余起,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多措并举服务企业取得实效。深入开展“一联三帮”送政策、“ 半月坛·半日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助企护商活动,推动政法单位与各类市场主体交流经验、评说问题、研究对策,切实解决企业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政法单位开展企业家座谈会60余次,政法干警累计走访企业4万余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3000余件。


聚焦民生福祉,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

全市政法系统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一是诉讼服务更快捷。审判机关全面建成“厅网线巡”四位一体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云庭审、自助异地打印裁判文书等功能全面实现,全市9家法院被确定为全省“标志性诉讼服务中心”和“优秀诉讼服务中心”。


二是群众办事更便利。公安机关在全市推出首批6处邮政网点“警医邮”便民服务点,在全市9个分局15个派出所开通办理10项车驾管业务,打造“百姓家门口的车管所”。司法行政机关开通“互联网+”模式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由55项拓展至106项。


三是政务服务更贴心。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开展365天延时服务,即来即办、急事急办、立等立办;建立“检验机构”“车管窗口”两条整治战线,车管窗口“黄牛”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组织“盛京义勇”平安志愿者送证上门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高效便捷。

 
Q
沈阳政法系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下一阶段工作的方向是什么?A
下一阶段,全市政法系统将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工作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营商环境建设各项要求部署,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相结合,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不断强化成果转化,通过开门整顿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立案难、执行难、监督难”等影响和破坏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引发涉访涉诉信访问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执法司法质效的提升和政法机关的新面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沈阳民营经济 

从“快速增长”到成为“重要引擎”


主要得益于

沈阳持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实施的一系列战略举措


近年来,沈阳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沈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持力量。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沈阳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逆势上扬,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超过六成,民营经济税收收入占全市一半以上

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2018年以来,沈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积极吸纳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突破性、创新性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沈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沈阳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沈阳市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完善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架构。几年来,通过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万人进万企”等活动,以及常态化走进县区、商(协)会、园区或企业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活动2000余场,极大地推动了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为持续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我市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举措,重点围绕减免房产税及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补贴失业保险金等方面,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确保民营企业“轻装上阵”。2020年,全市民营企业累计新增减税降费总额202亿元,是2018年的5倍。对因新冠疫情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发生较大损失的企业,办理延期缓缴税款40多亿元。


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资金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我市持续加快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2020年,全市本外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68.4亿元,较2018年增长11.3%;全市本外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387.6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近50%。为支持担保机构助力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三年来为我市担保机构发放国家、省市各类奖补资金5700余万元,极大增强了担保机构承保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截至2020年,全市上市民营企业达20户,占全市上市企业的64.5%;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355户,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为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我市持续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逐步向融通型、高质量、品质化方向发展。2020年,全市双创载体数量达到212户,较2018年增长80%;创业孵化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较2018年增长50%多;集聚创业人员16.6万人,较2018年增长34%。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达106个,累计服务企业约18万户次,较2018年增长近40%。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5个,累计孵化创业企业5000余户,较2018年增长超过90%。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为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我市以加强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工作生态。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559户,较2018年增长两倍多;高新技术企业达2560户,比2018年翻一番;雏鹰企业达776户,占全省40%,其中80%以上为民营企业;独角兽企业6户,占全省60%;瞪羚企业82户,较2018年增长近9倍,且均为民营企业。我市持续鼓励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市累计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48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户,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Q
2021年,沈阳还将采取哪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A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民营经济运行信息调度机制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度机制,及时跟踪通报全市民营经济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的定期调度。健全完善我市惠企政策的制定、推广、执行机制,促进惠企政策快速、刚性兑现。进一步拓展路径载体,持续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活动。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沈阳市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从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推动相关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发展。
3.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导向,促进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提升发展。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工程,落实我市各项奖补政策,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增效,助推全市制造业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4.进一步缓解融资难题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完善银企对接交流平台,协调金融机构面对面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直接提供融资服务和方案。持续推动我市融资担保公司参与省再担保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再担保服务。加大“稳企贷”等融资产品的推广力度,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5.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争当企业“店小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精准帮扶。聚焦减税降费,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纳税人学堂等多渠道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惠及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搭建民营企业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好重点项目跟踪配套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江苏省、北京市等地对口经贸合作。深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中小企业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平台和基地的服务功能,定期组织召开各类对接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和良好创业创新环境。今年再打造10家市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沈阳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创新开展招商引资
持续扩大对外经贸成果
全方位提升沈阳对外开放水平
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报关流程不断优化。依托建设完成的“东站集铁物流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中欧班列出口货物相应报关流程由过去的平均1.6小时缩短至10秒钟,真正实现了货物“秒放行”。
二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全面推广。积极举办应用企业线上培训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应用情况进行调研走访,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申报业务应用率保持100%。
三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成本不断下降。以贯彻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口岸收费信息的动态维护工作,并通过“单一窗口”网站进行口岸收费公示,有效整治和防范口岸乱收费问题,较好完成全省口岸通关环节的收费公示任务。口岸集装箱货物进出口成本同比降低5%。

沈阳进出口贸易总值稳定增长

一是外贸主体做强做大。积极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和优势出口产业集群,我市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市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已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二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72.8亿元。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外贸进出口仍保持超千亿规模;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58.5%,是2016年获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当年的3.3倍。


三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自2018年我市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目前已实现“1210”业务全覆盖、“9610”业务双向打通,跨境电商二级节点上线运行,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额较上年增长11倍,丰富了我市贸易流通渠道。


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断优化
一是招商引资活动创新开展。2020年,我市组织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举办重大招商引资“云活动”110多次。项目招商实现逆势增长,全市新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372和910个,同比增长35%和30.4%。
二是投资服务不断提升。建立项目台账,定期开展调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20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7.14亿美元,全省第一;来沈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累计达到121个;引进内资1116.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2年以来,华晨宝马、米其林轮胎、希杰生物、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罗森连锁便利店等一批优质工业和高端商贸项目纷纷在我市落地。2018年以来,市政府先后与万科、万达、恒大、腾讯、红星美凯龙等26个国内大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高能级开放平台全面提升
一是对外开放平台创新发展。自贸试验区形成4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入选全国创新成果清单;综保区实现封关运行并获批开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业务;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3年进入全国经开区30强;中德园聚集了宝马、本特勒等127个外资项目,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中日产业园和中韩科技园于2020年正式启动建设。二是对外开放通道丰富拓展。沈阳已累计开通国际航线272条,通航城市126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突显;具备进境水果、药品等9项口岸功能,企业常用口岸功能全覆盖基本实现;沈阳中欧班列开通5年多来,累计开行682列,占东北地区的50%以上;同时,我们还深化沈大和京沈合作,推动我市流通贸易加快发展。


三是重点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我市会展业实现了由高速度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型,展会的数量、面积稳中有升。中国东北国际口腔展通过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成功举办首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特别是连续两次成功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目前该会议已经宣布永久落户我市。 


“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市商务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立足新发展阶段中明确商务发展新目标,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把握商务发展新要求,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商务发展新定位。继续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我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拓展对外经贸。继续培育壮大外贸市场主体,挖掘服务外包增长潜能,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
二是扩大招商引资。聚焦关键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开发应用场景,搭建招商平台。

三是壮大城市会展。打造知名品牌项目,培育本土新兴展会,强化会展活动交流,优化会展发展环境。
四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开发区晋位升级,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促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建强中德园、中日产业园和中韩科技园合作平台。
五是完善通道体系。务实积极开辟客货运国际航线,加密重点地区国际航线,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借助大连港口优势拓展我市国际贸易海上物流通道,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形成“陆、海、空、网”协同发展新格局。


Q
今年沈阳在扩大招商引资方面具体会有哪些举措?A

今年我们提出强化“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加强“请进来”和“走出去”,践行为企业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做大和优化内外资项目储备,推动签约项目落实,促进招商引资增量提质。


一是明确主攻方向。境外以日韩、德国、香港为重点,境内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地区为重点,切实引进一批符合本市实际的重点项目。



二是聚焦关键领域。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等全市现有重点优势产业和确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招商重点,精准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继续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一系列“不见面、屏隔屏”的网上招商活动;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策划包装招商、对接第三方中介招商等招商引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提升招商成效。


四是开发应用场景。通过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形象了解投资环境和需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北斗数据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五是搭建招商平台。办好“制博会”“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中国(沈阳)韩国周活动”“中日产业园推介会”等国际性经贸活动,推介我市发展优势和合作需求,争取大企业集团来沈投资。


一起努力

带来更好的改变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中国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聊天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1.回复【入沈】查看最新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2.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3.回复【核酸】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4.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刘文博

美术设计:李亚其

编辑:刘莹

运维支持: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


沈阳遇见最美“德国小镇”!新华社也来“打卡”!
收入翻倍!
@沈阳所有业主!快看,事关你家物业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