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年观察!央媒集中关注“振兴之城”沈阳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2-03-23


奋力推动
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已将目标锚定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
一场以高质量为目标的专项行动正在推进


现在的沈阳
全市上下、各行各业
“振兴”思想统一
“振兴”干劲正酣
“振兴”场景遍布
新年伊始
“振兴之城”沈阳
又一次获得了央媒集中关注

【新华社客户端】
开年观察  聚焦沈阳


我的“老”,是振兴的根基
我的“新”,是振兴的希望
我的“靓”,是振兴的彰显
我是沈阳
请叫我“振兴之城”


滑动浏览详情
↓↓↓

在爬坡过坎中走向春天——

“振兴之城”沈阳2022开年观察


辽宁沈阳。隆冬腊月,数九寒天。街头车流滚滚,熙熙攘攘;工厂热火朝天,忙碌一片。


滴水成冰,热气腾腾,这就是沈阳。新年伊始,面对外界对东北经济的看衰与质疑,这座肩负振兴使命的“振兴之城”埋头苦干不气馁,锚定目标不松劲,向着春天迈开新的脚步。


“老字号”历久弥“香”


20多米高的厂房内,龙门吊车勾着巨型部件往来穿梭;巨大的五轴数控机床箱体内发出切削金属的吱吱声;操作员不时查看显示器上的各项参数……


刚一开年,沈阳鼓风机集团就忙得不可开交。“按照订单,生产任务排得满满当当。”集团转子车间主任梁辰说。


2021年1至11月,沈鼓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5%、3.4倍,2022年的订单也排到了下半年。走过七十载的沈鼓,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在国家工业版图中不可替代。



正如沈鼓一样,对于“振兴之城”沈阳,“老”不是落后的标签,而是支撑振兴的坚实根基。


支撑力在增强——


初步统计,沈阳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


打开这张成绩单,更能感受到“老字号”的支撑力。2021年1至11月,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的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3.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8.3%和15.5%。


改革力在显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4%——这是沈阳机床(沈阳地区)交上的2021年的“成绩单”。


“现在我们是一个人顶俩人用。”沈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总经理赵旭靖说,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沈阳机床后,力推三项制度改革,人均产值由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


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备受外界关注,他的“涅槃重生”归根结底是靠“断腕改革”。管理层也不例外,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原有13名班子成员,4名落选;原107名中层干部中59名落选。


改革进一步,效益长一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东北制药也焕发了新生机。其中,北方重工2021年营业收入、新增订货分别同比增长442.8%和427.1%。


上新力在提升——


无人驾驶的物料车自行运输,感知到部件的机械手臂自发抓取、旋拧螺丝、焊接、组装……在5G技术的支持下,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本特勒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赛轮轮胎等一批企业的厂房变成了机器人的世界。


2021年,沈阳新建5G基站1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在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东北首位。2022年,沈阳将新建5G基站1.2万个,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新字号”跃跃欲“势”



老,是振兴的根基;新,是振兴的希望。在高质量处下锚,离不开新势力的加持。行走在沈阳,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动的新动能在不断增强。


工业基地崛起造车“新势力”——


走入华晨宝马厂区,机器手臂上下舞动上演着机器人生产的画面;车间外,成片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输送着清洁能源;成品车停放区,新能源汽车比例在不断提升……


岁末年初,沈阳接连传来重磅消息。宝马集团在这里建设的大型总装物流车间、涂装车间相继竣工。


“总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大东工厂改造升级项目将在今年双双竣工投产。”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在宝马工作的30多年间,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工厂,沈阳的生产基地是开创性的,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等新技术,为宝马的成长做好了充分准备。


全新的汽车产业正为沈阳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着新动力。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88%。


“瞪羚”企业跳出发展“新速度”——


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款应用了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汽车导航产品将记者带入到科幻世界:地面上随时变换方向的箭头为车辆导航,两侧建筑物也有简短字幕介绍。


“如果需要,建筑物内有哪些餐馆也能突出显示出来。”公司董事长孙克文说,凭借持续创新,公司销售额、利润都在成倍增长,正在筹划登陆科创板。


高速成长是瞪羚企业的一大特点,当他们成群结队聚在一起,就会产生规模集聚效应。2021年,沈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增长71.59%。


求新育新,从未如此迫切——


“坚持创新在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加快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岁末年初,沈阳市党代会、经济工作会等密集召开,均将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


“走进新时代的沈阳,展现出了对‘新’前所未有的渴望。这,孕育着新的未来。”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靓身形”初具轮廓



盛京大剧院火了,艺术展、音乐厅、城市书房快速崛起,冬季的沈阳流光溢彩。


“消费在升级,文化需求在增多,各艺术家协会忙得团团转。”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菁说,如今的沈阳已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钢筋铁骨的老牌工业基地,而是“国际范”十足,“数字味”浓郁,“低碳风”正劲的工业新城。


“国际范”更浓——


20多天前,沈阳举办了一场主题晚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旅居沈阳的外国友人登台献艺。


在沈阳,随着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产业园逐步成熟,本特勒、采埃孚、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外资企业的加入,从生产到生活,沈阳的国际范愈发浓郁,其背后是不断扩大开放的成果。


2021年1至11月,沈阳市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8%。


“数字味”更强——


元旦刚过,细心的沈阳市民会发现,地铁站里增加了许多人脸识别设备,开启刷脸进站功能。与之同时,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也在快速推进。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较真碰硬,在便民惠企的办理效率上争分夺秒,是许许多多沈阳人都能感受到的。从“只进一扇门”到“只去一个窗口”,从“最多跑一次”到“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沈阳的改革不断走向纵深。


“我们就是想把办事大厅放到百姓的指尖上。”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文勇说,沈阳市已连续两年在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


“低碳风”正劲——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2022年,一场以高质量为目标的专项行动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但如今的招商,不再是“挖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紧盯“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的一次全新产业布局。


“绿色已经成了沈阳振兴发展的新底色。”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磊说,2021年1至10月,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2%,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021年全年,这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首次突破了300天。


走过深冬,便是新春。沈阳,摆在这座振兴之城面前的,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振兴之城” 不惧看衰与质疑

▲建设中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2021年1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摄


我是沈阳
一座在共和国工业版图中
举足轻重的工业重镇
一座不惧看衰与质疑
锚定振兴目标奋力前行的“振兴之城”
一座初露“靓美”身形
一点点蜕变的工业新都

详情点击
↓↓↓
还在看衰东北么?来看看这样的沈阳!

【人民日报】
点赞沈阳背街小巷改造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而民生是检验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尺。


沈阳背街小巷改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细微处,就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和温度。


滑动浏览详情
↓↓↓

人民日报点赞沈阳背街小巷改造:

小街巷 大变化 暖人心


核心阅读


去年,辽宁沈阳出台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3年实施方案,让许多过去脏乱差的街巷焕发新面貌:加大整治改造力度,解决垃圾乱堆、私搭乱建、随意停车等突出问题;在建筑设计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协调各方进行系统提升;按照“一巷一策”原则,在改造的同时注重保留街巷的文化底蕴与风貌特色。


“这条路我和老伴过去走了30多年,路面坑坑洼洼,夏天污水横流,冬天地冻路滑。”说起门前这条路,家住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讲武堂街的秦文亮有一肚子话要讲,“如今路面硬化了,垃圾分类了,人车也不混行了,还有专人管护。一条小路的大变化,温暖了大家的心。”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2021年年初以来,沈阳市按照“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原则,实施背街小巷改造计划,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细微处,就能感受到城市的变化和温度。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9个区184条背街小巷的提质改造。


出台实施方案

启动整治工作


如果说城市主要干道是“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地下管网则是城市的“里子”。一条条背街小巷虽然不起眼,却是离市民最近的。


然而,由于位置偏僻、体量较小,一些背街小巷往往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电线拉成“蜘蛛网”、排水不畅、绿化缺失、道路破损、垃圾乱堆、私搭乱建、随意停车……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更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脏乱差”的背街小巷也因此常常被许多市民投诉。


为解决百姓痛点,补齐城市短板,2021年初,沈阳市及时出台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3年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许多平时脏乱差的小巷,旧貌换新颜。


“过去为了躲开学校早晚接送孩子的高峰期,每天我都要提前1个小时出门,下班也要在单位多待40分钟。”家住沈河区沈阳建筑大学家属区的吴冰很是无奈。他所在的小区紧邻着建院街。建院街是一条全长736米的背街小巷,周边遍布重点小学、大型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的场所。“现如今,改造一新的小巷实现了人车分流,还有专人负责维持秩序,道路顺畅多了。”吴冰说。


“这条断头路终于修通了,周边的垃圾堆也改造成了绿地公园,大家下楼就能锻炼身体,真是太方便了。”家住于洪区渤海路的吴韬说。渤海路紧挨着一条废弃的铁路,虽然两侧有不少空地,但改造之前,这里常年被大量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占据。现在,路边的垃圾被清运一空,新建成的绿地公园还引入了铁路元素,成了居民们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昌街位于和平区的核心位置,周边医院学校云集。“之前,这条路夏天经常积水,不少商户私搭乱建,有的还在路边摆上旧轮胎、破凳子、条形石等占车位,马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家住美龙家园的杨倩说,“现在新铺的路面干净整洁,还实现了人车分流,上班走这条路能省10分钟呢。”


征集群众意见

调动居民参与


“我们这条小巷路灯常年不亮,居民接送孩子、晚上出行都不安全。我反映了情况,没几天小巷就装上了新的路灯。”家住皇姑区陵东街的出租车司机刘景泰非常满意家门口的变化。


“背街小巷离老百姓最近,小街小巷应该改成什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要让居民说了算。”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处长柳熠说,“改造之初,我们通过媒体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重点关注如何补齐背街小巷的功能短板。仅仅5天时间,就汇总出市民提出的停车乱、路面坑洼不平、电线乱、路灯不亮等10多类意见或建议,并全部被改造部门所采纳。”


“沈阳市背街小巷改造,概括起来就是‘一拆五改五提升’。其中,‘一拆’指违法建筑拆除;‘五改’指道路路面、停车设施、架空线缆、沿街建筑物外立面、户外广告及牌匾的改造或整改;‘五提升’指老旧管网更新提升、慢行系统改造提升、交通设施完善提升、景观绿化品质提升、文化街区精品提升。”柳熠说。


为了尊重街区的原生态文化,沈阳市还专门聘请了小巷所属地区有建筑设计方面经验的居民提出意见建议。居民李思奇就是其中一位。李思奇感到很自豪,“街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条街巷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就在凯旋社区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而且我大学学的是城市规划设计,用自己的所学帮社区做规划设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背街小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其进行改造提升,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振文说,“小巷不宽,可地下设施一应俱全。为了避免道路二次挖掘,我们协调各管线单位出具承诺函,确保已改造的背街小巷原则上两年内不允许破路施工。这样一来,水、电、气、暖等重要民生设施就能够实现一并改建到位。”


坚持一巷一策

突出文化特色


老一辈建筑师们的设计图纸、建筑大学的课程表、1964年的“三好”学生奖状、上世纪80年代沈阳二中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各种气象测量仪器……在建院街两侧的文化长廊内,不时有路人停下脚步,欣赏这些蕴含着浓浓历史感的图片。


“道路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通行,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重新划分断面,通过护栏、种植池等进行分隔,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人与非机动车分离。”谈到建院街的改造,沈河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蕾介绍,改造工程一方面进行“硬提升”,拆除了38根电线杆,实施了架空线落地的多杆合一;另一方面进行“软改造”,在人行道增设灌木,设置休闲座椅、趣味雕塑小品等人文景观。


经过改造提升,过去问题颇多的建院街换了新颜:人车分离,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有绿化点缀,路灯、垃圾桶、指示牌、挡车桩、休息座椅等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避免“千街一面”,沈阳市按照“一巷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规划,同时结合街巷文化特色、历史遗迹等特点,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和风貌特色的精品街道。


在和平区长白四街,沈阳市浑河上的工农桥、三好桥、胜利桥,长白岛环岛水系的1号桥一直到10号桥的故事,都被一一展现在文化墙上;皇姑区陵东街将北塔、北陵等人文元素,通过格栅、亮化、雕塑等手法融入景观提升之中;在渤海路修葺一新的人行道旁,利用废弃铁路改造的铁路文化公园,为居民增加了一个集健身、休闲、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园。


截至目前,沈阳累计完成总长87公里的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城市拆旧与更新相结合,整治提升和改善民生相统一,将鲜明景观特色及地域文化特点,融入历史街区及重点区域整治提升全过程,从而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打造高品质精品街区。”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局长石坚说。


【经济日报】
连续报道 深度解读


1月13日至19日,经济日报客户端连续推出“全面振兴看沈阳”系列报道,从“老字号”新风貌、营商环境优化、生态安全建设、产业集群布局等方面看沈阳振兴新场景。


--全面振兴看沈阳①--
来这个博物馆探寻“味觉”的奥秘

▲红梅文创园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红梅文创园,其前身是当地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红梅味精厂。经改造,旧厂房已成功实现由工业遗存到创意园区的活力转变。位于园区内的味觉博物馆更是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关注,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想跟“味觉”来一次别样的邂逅吗?



--全面振兴看沈阳②--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


1950年9月,国徽图案诞生后,“制作新中国第一批国徽”的任务随即下达到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也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任务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难点在哪儿?工友们又是如何攻克难关,浇铸出这枚国徽的呢?



--全面振兴看沈阳③--
沈阳市营商环境有了新变化


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沈阳市浑南区营商局创新思路,从2021年开始陆续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记者一行见到了“营商环境体验官”张卓。“营商环境体验官”是个啥?沈阳市的营商环境有了什么新变化?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全面振兴看沈阳④--
“老字号”如何焕发新风采?
沈阳给出答案


沈阳振兴,改造升级“老字号”是当务之急。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沈阳已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跟随记者一起感受“老字号”企业的新风采和新力量。



--全面振兴看沈阳⑤--
沈阳擦亮生态安全底色



多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辽河湿地景观水清安澜,蒲河生态廊道宜居宜业。



--全面振兴看沈阳⑥--
带你体验模拟飞机飞行培训 


沈阳飞安飞行科技有限公司,是东北唯一一家为飞行员提供模拟飞机飞行培训的企业。该公司的模拟驾驶舱可以模拟雷电气候造成的飞机颠簸等,在这里,可以完全仿真培训飞行员。以这样的航空产业“头部企业”为带动,沈阳正在建设航空产业园,布局千亿产业集群。



走过深冬,便是春天
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想不想让你眼中的魅力沈阳跟着沈小布每天刷屏天南海北?快来投稿吧!把你拍摄的沈阳美景发送给我们,小布经过筛选会将署着您大名的图片制作成海报循环展示。每一天,看到最美沈阳!期待你的投稿哦~

投稿要求:

作者拥有版权,注明拍摄地点,JPG格式,文件≥2M,分辨率300dpi以上。

邮箱:zgsyfb@163.com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入沈查看最新入沈、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
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回复【入境】查看沈阳最新入境疫情防控政策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核酸】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中风险】查看沈阳最新中风险地区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美术设计:夏爽

编辑:张一弛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过年有哪些好玩儿的?沈阳13区县(市)“节目单”来啦!

预计投入超3亿元!“皇钻16条”4.0版发布!

当好“跳高队长”!沈阳全力推动这些大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