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沈阳加速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沈小布 沈阳发布 2022-09-29


十年砥砺奋进

十年日异月殊

沈阳这十年
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一网通办”效能提升
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
取得突破进展
为沈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化动力



振兴新突破 奋进新征程

“沈阳这十年”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专场

今日召开



沈阳市信息中心主任莽琦
作新闻发布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科技支撑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于2021年7月印发了《沈阳市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逐年加大数字沈阳基础设施投入,形成了一体化、集约化的技术架构和发展思路,随着各领域数据资源的归集治理,以及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的健全完善,有力支撑了“一网统管”城市精准治理,“一网协同”政府高效运行,“一码通城”百姓便捷生活,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化动力。


一、数字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一是数据算力取得较大突破,上半年适度、超前建设部署了数字云底座,实现了重要应用50万QPS并发能力,有力保障了数字政务应用的稳定运行。


二是政务外网实现全域覆盖,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县)、街道(乡)、社区(村)四级全覆盖,接入点位4000个,实现IPV6、IPV4双栈运行。


三是物联感知体系启动建设,全市视频融合平台上线运行,现已接入8万余路视频信号,城管、建设、公安等多部门视频资源实现互联共享。


四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建成一体化安全防护中心,异地灾备中心、同城双活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建立了完备的云内应用、云外网络通信安全防护体系。


二、数据治理进程显著加快


一是强化数据归集,深入贯彻《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62个部门214个业务系统和13个区、县(市)联通,累计归集数据信息超65亿条。


二是强化数据共享,打通国家、省重要数据接口161个,公安、医保、残联、民政等市直部门完成1584项共享交换服务,平台按需共享调用2.4亿次,累计推送数据57亿多条。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五个基础信息库,建设健康保障、监督治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24个主题库。


三、智能场景建设全面推进


随着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安全体系的不断提升和有效建立,有力支撑了“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各类应用场景不断完善,在推进机制、应用成效、场景数量等方面均取得突破进展。


一是“一网统管”有效解决城市治理难点。在应急领域,我市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获批国家试点,重点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感知网络,将在重点高风险领域实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在城管执法领域,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入选国家住建部城市精细化管理典型案例,“控渣土”“协同慧治”“路长慧眼”等10项智能化应用场景全面推开,有效解决了城管问题“发现难”“查找难”“管理难”;此外,在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开发上线了30余个应用场景。


二是“一网协同”打造机关整体智治模式。在省内率先打造智慧协同办公平台和全市一体化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督考平台,接入各级党政机关、单位123家,覆盖公务员用户3万人,构建了“上联国家和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办公体系,实现了政府办公高效协同,非密事项远程处理。建设完善了行权治理(监督)体系信息化管控平台,在省内率先建立业务与行权结合、监督与治理交互的创新模式。


三是“一码通城”解决民生迫切需求。创办沈阳市市民码,融合了医保、防疫、支付等15项功能,覆盖申领补贴、就医救治、出行停车、住宿游园等多个领域,累计办理700万人,单日访问量最高达200万次。其中,“政策直达”实现全市统一的惠民、惠企政策信息汇聚和兑现服务“零申报”“秒到账”等便利服务,已发放补贴资金近1.7亿元;“多游一小时”实现“30秒入住”“20秒入园”,涵盖A级景区91家;“舒心就医”实现先看病后付费、减少诊前预约、挂号确认、付费确认、候诊签到等环节等待时间;“便捷停车”接入经营性停车场608个,实现车场查询、停车导航、车位预约等实用功能。


今年是沈阳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攻坚之年,在接下来的“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建设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论述,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大数据思维、信息化手段,通过“三个强化”助推沈阳市城市治理数字化加速转型。


一、强化基础支撑


一是提升数字沈阳云底座和政务网承载能力,夯实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大动脉”,拓展中台中枢支撑,推动统一应用全面覆盖和数据实时在线流动。二是持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推进两地三中心建设。三是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开发建设集数据汇聚管理、BIM模型接入、三维可视、分析模拟、动态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二、强化数据赋能


一是加强数据汇聚融合,积极与国家、省级平台对接,申请数据回流,推动市区两级数据不断汇聚。二是打造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利用和开放的全周期技术体系,进一步消除数据孤岛。三是推动民生领域数据依法安全有序开放,满足数字化转型需要,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强化重点应用


一是推动“一网统管”向纵深发展,建成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多领域、多层级领导驾驶舱,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智慧生活“幸福样板”和城市治理“精准样板”。二是打造智慧便捷的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升级政府协同办公平台,持续完善业务办理与监督治理的深度融合。三是不断丰富“一码通城”便民功能,普及沈阳市市民码,加速实现“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用、商务服务一码通优”。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

作新闻发布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总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以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企业群众热点需求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关键,深入推进“价值观+一网通办”综合改革,着力实施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核心的数字化流程再造,全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效能升级,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生产生活的办事需求,力争在政府数字化改革新时代践行新使命,实现新突破,全面做好全省“一网通办”示范和引领。


一、“一网通办”能力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我们严格遵循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标准,多维度、全方位推动我市“一网通办”效能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4%、即办事项占比达70.3%,网上实办率达94.2%,各项主要评价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去年10月,全省“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沈阳召开,年底,我市“一网通办”“只提交一次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被省营商局评为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事”。主要取得的成绩凝练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精准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看得懂、标准化。对政务服务实行清单式和平台化管理,市区两级14332项事项全覆盖入库管理,细化指南要素设置和说明注解,添加“百姓体”标签,累计上线办事指南35994项、公布指南要素超过565万条。根据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活动,生成多样化事项筛选方式,引导用户快速定位所办事项,累计上线33种特色主题、8个服务专区。按照场景化服务理念,通过设置引导问题,精准定位用户办理情形,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南,累计梳理上线情形引导5552种。


二是改进申报方式,让政务服务找得到、规范化。统一服务入口,累计完成38个市级,10个国家、省级自建系统全面对接。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全面推行综合窗口运行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全市综合窗口占比已达85%。推动高频便民服务“掌上办”,累计上线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缴费等315项热点服务,总访问量超2300万次。强化电子证照应用共享,累计制作电子证照519类、发放3655.5万册,查询、核验次数总计达7542万。疫情期间以“快递跑腿+线上服务”满足企业群众不见面办事需求,累计提供服务23万余次。


三是优化再造流程,推动服务能力集成化、便利化。聚焦便民服务、准入准营、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次办好”。在便民服务方面,从小切口服务入手,着力推动“公积金提取”“新生儿”“不动产过户”等36件便民服务“关键小事”上线应用。在准入准营方面,优化证照联合办理,探索实现行业许可与市场主体登记“一次申办”、营业执照与经营资质资格变更“一次变更”、服务市场主体“一网注销”,已上线“开美发店”“开电影院”等32件照后经营“涉企一件事”。在工程建设审批方面,推动全流程“一网通办+数字化报建”,强化“一张蓝图”“规划方案联合审定”“施工图联合审查”“多测合一”等数字化、集成式服务能力,工程建设项目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累计完成策划4139个项目,办结工程规划许可1799件,发放施工许可证2404张。


四是强化监督评价,倒逼服务质量再优化、再提升。畅通各类咨询投诉服务渠道,建立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监督评价体系。线上全部办理事项实现“好差评”统一归集,线下2607个政务服务场所纳入“一次一评”管理体系,累计归集“好差评”数据7675万余条。强化线上线下融合监督检查,实现“一号感知”“一码监督”“一窗兜底”。目前已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及各类分中心铺设1088个监督二维码,累计受理问题198个,办成169个,解释说明29个,按时办结率100%;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解决疑难杂症,提供兜底服务;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整合,分阶段销除未启用、在用热线号码25条,归并双号并行热线16条,推动全市依托一个号码开展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一号感知冷暖,一号响应诉求”,切实满足企业群众统一咨询投诉需求。


二、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


今年,我们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按照国清书记指示精神,结合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在“一网通办”改革基础上,深入推进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7月15日,沈阳“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中国信息协会举办的2022数字政府论坛上,荣获2022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被评为国家级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在力量配备上,我们会同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等38个部门、国内最顶尖的多支技术团队组建130余人的攻坚队伍,充分运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在改革设计上,我们从需求侧、供给侧、平台侧三侧协同发力、并举推进。在需求侧,建设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能力,彻底改变企业群众“反复询问、反复提交、反复证明”的现状。在供给侧,加强数据共享、牵动业务协同,重塑党政机关、多元社会主体之间运行机制。在平台侧,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系统通、数据通、材料通、业务通,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在实施步骤上,我们按照基础梳理、数据汇聚、场景建设递进式并联推进改革,目前基础梳理工作基本完成,数据汇聚有序推进,场景上线加快实施。在国内首创“事项、情形、材料、字段、数源”5级业务梳理法,厘清“数据血缘”,构建政务服务数据关系图谱。已累计梳理标准化事项1561项,细分情形5552个,形成标准材料2160个、标准字段4772个,汇聚74类字段、313类材料数源。


在场景建设上,我们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备案”等40项“智能办”服务、“扶残助残”等5项“精品一件事”、“粮食收购资格备案”等2项“秒批秒办”服务,为企业群众提供条件预检、情形引导、表单免填、材料免交等多种智能化服务,材料信息减免比例达到51.3%,平均申报时间缩短41.7%。这些新上线的场景既是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一次展现,更是我们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关于“办事方便”提交的一份答卷。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调整职能配置,推出更多“好办、易办、智能办”的服务场景。7月底前加强智能服务能力,推出备案事项“秒批秒办”服务;8月底前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实现证明在线开具和调阅。年底前,通过全面数字赋能实现申请材料总数压减60%,80%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数突破1000大关,使“只提交一次材料”从我们的改革目标转化为企业群众的真切感受。我们还将全力做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持续提升数字化能级、优化热线运行体系,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不断提升“一号感知”能力。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在刚刚的发布中,我们了解到要建设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打造城市统一指挥调度平台,能否介绍一下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具体情况?


沈阳市信息中心主任莽琦:今年2月份,市大数据局和市信息中心,会同浑南区政府,在位于浑南区的创新天地,启动了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人参与城市运行指挥。建设内容除了内装改造,主要包括指挥中心LED大屏可视化系统、分布式及坐席管理系统、操作台系统、可视化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及一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


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系统正在调试运行。“好政策、好就医、好停车、好游玩、好办事、好城管、好就业、好养老、好防疫、好双创”十大标志性应用场景,都将在这里全面展示。


未来,沈阳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将成为沈阳市数字孪生城市的可视化资源整合中心和指挥门户,通过汇聚“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各个应用场景中的各类感知数据、行业数据、业务运行数据,实现数字沈阳各领域运行态势的综合展示、城市状态的实时监测、跨部门的协同调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城市异常的智能预警、应急事件的协同处置,为城市管理者处理日常和应急事件,提供一个可视化、标准化、智慧化、一体化的管理平台。



沈阳目前推出的“只提交一次材料”服务场景,会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哪些变化?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安排?


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刘晓虹:“只提交一次材料”场景上线后,企业群众最大的感受是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了。以办事提交的材料为例,凡是政府核发的材料均不需要申请人提供,大幅减少了材料数量,如不动产登记证等147项材料已实现免于提交。从办理时间来说,我们提供条件预检、情形引导、智能填表、智能审批等多种智能化服务,可以大幅压缩办事时间。从跑动频次来看,以往需要申请人“多头跑、串联办”的事项,我们整合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并联办理”,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
下一步,按照改革工作总体安排,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多种创新服务。一是推出“零材料”服务。聚焦高频简易事项(如律师执业许可),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免去全部材料,实现“点击就办”。二是推出“秒批秒办”服务。精准梳理材料审查要点,对部分备案类事项采用AI替代人工审批(如医疗机构停业审批),推出“申请即办结”的“秒批秒办”服务。三是推出“证明在线开具”服务。依托一体化平台建设证明在线开具功能,对“亲属关系证明”等应用较广泛的证明材料,提供线上集中开具服务,企业群众可在线申请、领取电子证明,同时政府部门可共享获取、无需申请人反复提供。四是上线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通过地图形式集中展示我市政务服务场景事项线下办理地点、办理途径、咨询方式,并提供智能推荐、统一预约、路线导航等功能,实现办事信息“一图汇聚”。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关注我们,读懂沈阳,爱上沈阳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61】或点此查看沈阳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回复【报备】 查看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回复【核酸】或点此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或点此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入沈查看最新入沈、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
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回复【入境】查看沈阳最新入境疫情防控政策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中风险】查看沈阳最新中风险地区回复【消费券】点此查看沈阳文、商、体惠民消费券领取办法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摄影:陈一雄

美术设计:夏爽

编辑:逄菲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沈阳和平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力争三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城区50强
注意!沈阳这些街路将调整为单向通行!
沈阳中街,惊艳亮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