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河区: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聚焦目标定位 勇当振兴先锋”
系列新闻发布会
沈河区专场
今日召开
中共沈河区委书记林宇航
作新闻发布
沈河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和服务业大区,辖区面积59.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万人,是全市辖区面积最小、单位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2021年,沈河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位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4亿元,位居东北地区城区首位。
沈河区是沈阳2300年建城史的源起之地,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坐落于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达89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各类金融机构超1800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45%;商贸服务业最繁荣,有近400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沈阳中街,日均客流量达30万人次,成为沈阳城市IP和网红打卡地,2021年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沈河区又是“两邻”理念的发源地。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来到辽宁,到沈河区多福社区考察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九年来,沈河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凝聚“善”的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路径,实施“伴”的行动,强化基层治理,提升服务功能,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家园。目前,“两邻”理念在全区已全面铺开,成为基层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的致胜“法宝”。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万元,是2013年的1.8倍。
“十四五”时期是沈阳市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沈河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未来三年,沈河区将围绕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一枢纽、四中心”重点任务,锚定市委明确的“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定位,抢抓机遇,厚植优势,以更加焕发的“争抢拼”精气神,投身到实现沈阳振兴发展的大潮中,全力展现中心城区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4年,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市场主体超过15万户,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心城区前列。
一是打造“两邻”幸福家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先社区治理后社会治理,先小邻和睦后大邻和谐”的思路,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实施“4+1”工程。到2024年,老旧小区“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实现全覆盖,“口袋公园”300个以上,全市领先的“两邻”示范社区建设率达30%以上,“零事故”“零上访”“零案件”社区建设率分别达到100%、95%、85%,步行15分钟,居民群众可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就业服务、高标准的社区幸福教育、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和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现实,居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是打造古城复兴典范。聚焦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目标任务,以沈阳方城为核心,深度挖掘和弘扬传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城区品质提升、商业业态调整和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四大工程。到2024年,“88+N”工程项目全面完工,沈阳方城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区文化创意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家,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占GDP比重达7%以上;“一宫一居一街”(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沈阳中街)核心IP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沈阳方城成为中华文化地标、古城复兴典范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沈河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区跨越。
三是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加快推进总部型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对外开放三大工程,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中心区域影响力。到2024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50%以上,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达75%以上,沈河区成为“东北金融第一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助力沈阳建成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功能性更突出、创新力更强、开放度更高的金融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三年,我们将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文旅产业,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引培文创产业新业态,提高文创产业集聚度,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建设,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金融业,着力引进持牌金融机构,完善金融要素市场,打造产业金融会客厅,建设私募基金集聚区,推动跨境融资合作。商贸业,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持续发展夜经济。同时,培育数字经济,加快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培育科创产业,塑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发展农业科技,加强创新企业内培外引,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型企业年增长率。
二、实施拓宽发展空间行动
方城板块,围绕“一带、三组团、两廓、多节点”,深入实施“通络、聚业、承脉、更新”四大行动,充分挖掘古城风韵、时代风貌,让方城重新成为沈阳立城之本、文化之源。彩塔板块,围绕“九街十二景”,加快打造多元文化体验场景,建设中央活力区、青年乐活城。农大南板块,围绕“两轴两带五片区”,推动科研、商业、文化、体育、居住一体化发展,努力将沈河东部打造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三、实施优化发展环境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一窗办结”,现场“只提报一次”改革,打造“套餐化”服务流程,全部实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多途径打通政企联络通道,扩大“一联三帮”服务范围和服务方式。优化城区环境,持续完善路网建设,加快更新升级城区基础设施,推进老旧小区“一拆五改三增加”改造。持续强化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信息化水平,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实施“增绿”行动,深入推进公园新建改造工程和重点区域亮化工程,有序建设“口袋公园”,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美丽沈河。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经济。
四、实施增进民生福祉行动
抓实“舒心就业”工程,持续推进“十五分钟就业圈”建设。抓实“幸福教育”工程,加快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推广建设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抓实“健康沈河”工程,持续推进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做响做实“中医药进小区”活动品牌。抓实“品质养老”工程,有序推进社区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多举措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抓实“平安沈河”工程,巩固提升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品牌,力争蝉联“长安杯”,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实施提升治理效能行动
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作用,扎实推进 “同网共治”,叫响“党派我来的”。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党组织向一线覆盖、干部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集聚、政策向一线倾斜,建设高质量社区工作者队伍,实施 “五社联动”专项行动,激发社区自治能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四零”建设,强化动态清零,高标准建设“四零”工作室,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有温度、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的治理单元。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未来几年,沈河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两邻”幸福家园、古城复兴典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大目标”建设,为沈阳实现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沈河力量。
沈河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石国琦
作新闻发布
围绕沈河“三大发展定位”,我们将坚守初心、夙夜兼程,行稳致远、担起使命,为沈河谋求更高质量发展,为沈河人民谋求更多福祉,全力将沈河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城区。
一、扎实开展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我们将采用“ 三主导、两培育”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沈河经济再攀高峰
1.加快文旅业转型升级。以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文化+”战略,以打造沈阳方城文化地标为引领,聚焦5A级景区建设,重点围绕沈阳故宫、张学良旧居、沈阳中街等核心资源,加快文化、科技与新旅游、新商业、新城市的融合发展。集聚全社会要素,在沈河全域建设文化出口基地,配套建设4-5个文化出口产业园。积极引培新兴业态,加快形成文化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2.加快金融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集聚优势,传统持牌金融机构突破600家,区域性管理总部达80家。建立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实体经济新通道,积极引入境外资金。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产业金融会客厅,建设私募基金产业集聚区,新增私募基金企业20家,畅通股权资本投资实体企业渠道。依托上交所、北交所辽宁服务基地,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金融要素市场。
3.加快商贸业转型升级。积极落实首店经济支持政策,引导首店开展新品上市、品鉴促销等活动,提升首店品牌影响力。依托五爱、南塔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形成辐射全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突出文化赋能,指导夜经济主体明确差异化街区夜经济主题和路线。以“线上探店、线下引流”为核心,谋划启动多平台夜经济直播活动,提高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4.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招引数字经济企业,配齐数字经济产业服务链条。积极引入5G通讯网络、数据中心、光纤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及关键配套项目。推动区内金融、商贸、流通向网络化、专业化转型发展,塑造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
5.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依托域内“三所两校一院”,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打通农业科技领域“人才引领+技术孵化+金融助力”的产业价值链。
二、扎实开展拓宽发展空间行动,我们将秉持继续做强优势、展望更大未来的原则,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1.方城板块。锚定将方城打造成“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地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实施6大类55个项目。同时,立足方城时尚消费胜地和旅游消费打卡地的定位,积极引进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时尚消费项目,每年力争引进新兴业态30家,保持5%增长。
2.彩塔板块。突出有风景、有人文、有时尚的特色,打造商务服务新高地,城市更新实践地,公园城市示范区,青年活力样板区。规划通过“留、改、拆、建”四种方式,采用有机更新模式,提升区域品质。
3.农大南板块。围绕产城融合、站城共融、城田共生、活力共享等四大理念开展规划设计,形成三年行动计划,近期重点开展河滩地-1地块征收与开发建设,结合地铁1号线东延线农业大学站策划TOD商业项目、满堂河密林公园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明年3月实施第一批项目。
三、扎实开展优化发展环境行动,我们将从营商、城区、生态环境等三方面全面加强建设,持续增强城市供给
1.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政策供给。开展政务服务全流程改革,重塑办事流程、优化职能配置,让企业办事更方便。2022年底前,实现依申请办理事项100%全程网办、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全市通办”、90%事项办理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上线20项“只亮明一次身份”服务。
2.优化城区环境,增强配套供给。重点推进东塔和农大南地块路网建设,新建25条20公里道路,对10条街路实施更新改造。实施5处公园、广场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100处口袋公园。推进环卫系统智慧化平台与城市管理网格化平台深度融合,提高垃圾分类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道路整体清洁,提升青年大街环境卫生标准。按照“一拆五改三增加”的原则,改造240个老旧小区,显著改善百姓居住环境。
3.优化生态环境,增强环境供给。推广新型建材,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强化废气源头管控和扬尘污染控制,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以上。持续推进水环境质量达标,河流断面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四、扎实开展增进民生福祉行动,我们将全力打造高质量的“民生五大工程”,建设沈河幸福家园
1.抓实舒心就业工程。建立完善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实现“舒心就业平台”进社区全覆盖。依托社区网格做优“网格+服务”,“网格+就业”,“网格+用工”信息模式。搭建培训直通车,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培训信息,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2.抓实幸福教育工程。预计新增公办幼儿园9所、公办学前学位1980个。打造以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的“双减”精品项目,三年内完成区域全覆盖。创建35所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化水平。试点打造社区幸福教育示范课堂和示范社区,力争在全市率先构建完成覆盖全域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3.抓实健康沈河工程。深入开展“知名专家到身边”送医送药活动,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向社区延伸。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体检,上门出诊等服务。成立“沈河家医工作室”,为居民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打造签约家医、门诊预约、慢病随访、健康查体、居家护理、上级转诊、下转随访康复等一体化闭环服务模式。
4.抓实品质养老工程。将养老服务专业照护延伸至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000张。扎实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不少于60个,覆盖率超过54%。精心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符合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率达到100%。
5.抓实平安沈河工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风险研判,切实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打造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重大事件心理支持、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抓好矛盾源头化解,打造安全、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五、扎实开展提升治理效能行动,我们将以“两邻”理念为指引,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强化党建引领。健全“11个街道党工委—111个社区党组织—959个小区(网格)党支部—1822个楼院党小组—2083名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让群众见得到党员、找得到组织。发挥网格党支部前沿阵地作用,健全网格运行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共产党员亮身份”,叫响“党派我来的”。
2.加强基层治理。明确全区1439个网格管理任务,强化党员中心户队伍,发挥“三长五员”专班作用,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支持开展“五社联动”,力争全区社会组织达到2000个以上。将每月第三周的周六定为“邻里互助日”,开展“邻里守望”“邻里互助”行动,不断增强居民自治能力。
3.推进“四零”建设。实施精准管控,建设“零疫情”社区;推动事要解决,建设“零上访”社区;注重抓早抓小,建设“零事故”社区;坚持多措并举,建设“零案件”社区。推进信访、应急、警务、防疫等力量100%进驻社区,2022年“四零”工作室建设实现全覆盖。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沈阳方城的发展一直非常受社会各界关注,请问近期沈河区还策划了哪些新项目,为沈阳方城增加哪些亮点?答
沈河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周峻山:按照打造古城复兴典范的建设目标,我们坚持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原则,一手抓改造提升,推动沈阳方城再现盛世盛景;另一手抓业态调整,将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突出历史文脉连接,彰显方城的独特魅力。为此,我们重点打好“老”和“新”两张牌,策划启动6个项目,为丰富沈阳方城业态、打造文化大IP再添砝码。
一是盘活老建筑。将国潮业态植入闲置的1953楼,建设1953文化休闲街区;利用沈阳路70号建筑(原萃华银行),打造沈阳传奇声音博物馆。通过场景搭建、业态植入,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二是引进新业态。对原沈河区政协办公楼实施腾笼换鸟,引进博物馆、美术馆及书画院等新业态,实现展陈、书画交流、名画鉴定等功能。利用都城隍庙会地块,建设沈阳方城数字文化展示中心,增加方城文旅新功能;建设睿亲王府,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模式。特别是我们拟利用方城大院(原钟厂旧址),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力争用2-3年时间里建设沈阳文化出口新高地。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关注到,沈河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实施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打造产业金融会客厅,二是建设私募基金产业集聚区。能否请沈河区介绍一下这两方面工作开展情况?答
沈河区金融发展局局长冯丹:沈河区重点打造产业金融会客厅,沈阳产业金融会客厅是沈河区锚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构建的金融服务平台,旨在发挥政府“金融生态组织者”角色,打通金融服务产业链条,赋能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构建了由银行、融资担保、金融后援服务和民间借贷登记组成的四级金融全产业链融资服务体系,常驻会客厅的有6家银行、3家担保公司、辽股交、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系统、助贷机构等13家金融服务机构,发挥融资对接、普惠金融、保险服务、资本市场、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功能。沈河区通过产业金融会客厅组织银企对接活动50次,接待企业150余家,促成融资10.2亿元;市科技担保、平安普惠担保等机构累计为全市2.4万户企业及个人的15.5亿贷款提供担保服务,推动放贷55亿;助贷机构累计撮合融资2.9亿元。下一步拟与盛京征信和市公积金中心合作,进一步为企业融资提供金融服务要素支撑。
建设私募基金产业集聚区,是我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私募基金企业注册试点,构建了7日内完成企业审批注册的绿色通道,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试点期内拟新增基金企业20家。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基金(QFLP)试点工作,拟于今年底之前进资25亿欧元。在政策扶持方面,对推荐成功引进私募基金企业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可给予引荐机构或个人子女就学便利、医疗保障服务等政策支持;对于特殊重点建设项目有推动作用的基金,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政策支持。今年已实现了6家私募基金企业落地,有力地支持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作为“两邻”理念的发源地,滨河街道多福社区经过9年的淬炼,对打造“两邻”幸福家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心得?答
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党委书记孟晓丹:多福社区所辖居民3013户,常住人口8253人。社区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包括10个特设党支部,3个居民党支部、1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和1个非公组织党支部,现有党员362人。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多福社区视察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几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多福社区把“两邻”理念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致胜“法宝”,制定了“实现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总体目标,努力探索“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其它多项重量级奖项。
总结我们的工作经验,就是通过社区党建打造实现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初步构建起“五引领、五聚力,五提升”工作格局。
即:政治引领,聚力党的建设,提升核心能力;组织引领,聚力红色联盟,提升协同能力;机制引领,聚力平台搭建,提升治理能力;服务引领,聚力服务拓展,提升民心凝聚;典型引领,聚力先锋模范,提升带动能力。
作为“两邻”理念发源地,多福社区党委始终强化党建引领,践行“两邻”理念,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推动“四零”建设,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社区。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深挖“邻”的内涵,把准“邻”的关系,形成“邻”的自觉,通过社会结构分析实现组织全覆盖和服务精准化,创新打造具有鲜明“两邻”特色的“一路两馆两中心”,组织开展了“中秋百家宴”“元宵灯会”“重阳敬老会”“四季大集”等品牌活动。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治安环境的同时,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品质养老暖心服务在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开讲在社区、健康沈阳医疗康养在社区、舒心就业平台搭建在社区、“四零”建设齐抓共管在社区,在最基层做实“一老一幼”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叫响“党派我来的”,真正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
滑动查看海报
关注“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在首页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即可查询以下内容:
回复【65】或点此查看沈阳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回复【报备】查看来(返)沈人员自主报备”二维码回复【核酸】或点此查看最新沈阳市具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医疗机构名单回复【疫苗】或点此查看沈阳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名单回复【入沈】查看最新入沈、来(返)沈疫情防控要求
回复【离沈】查看最新离沈疫情防控要求回复【入境】查看沈阳最新入境疫情防控政策回复【疾控电话】查看沈阳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咨询电话回复【风险】查看沈阳最新风险区回复【消费券】或点此查看沈阳文、商、体惠民消费券领取办法回复【美图】看看沈阳春夏秋冬有多惊艳
END
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美术设计:夏爽
运维支持:沈阳网
转载请注明: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