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果|大数据视角下的长沙市职住空间分析
[百度地图慧眼长沙规划创新实验室]是百度地图慧眼与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建的联合创新实验室。百度地图慧眼将利用自身海量位置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优势,助力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城乡规划设计、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咨询等领域进行更高效、精准的规划产出。同时,双方也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关注热点进行积极深入的合作探索。
研究成果
基于百度慧眼数据的长沙市职住空间分析
作者:闫常鑫,刘令,阚长城,谌志强,刘奇,王彬,左苏华
居住空间和就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如何合理地进行就业与居住空间安排,是城乡规划的一个核心且永恒的课题。当前城市地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职住空间的重构,职住关系由“职住平衡”逐渐变为“职住分离”,这使得城市居民面临通勤距离变长、通勤时间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利用大数据剖析城市职住分布,掌握城市职住现状可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百度慧眼平台,由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百度慧眼-长沙规划创新实验室提供并分析。百度慧眼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去隐私化定位数据,经过脱敏清洗处理,整合定位和POI等多源数据,提取上百个特征,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得出高覆盖率的设备的居住和就业地信息。
一、居住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
1
居住人口分布
1
居住人口分布
根据百度慧眼数据,运用核密度算法及ARCGIS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人口与岗位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沙市规划区人口呈现较为典型的“一主两次”空间分布,“一主”指的是河东主城区,“两次”指的是岳麓片区和星马片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河东中心片二环内,河西望城坡街道和咸嘉湖街道的人口密度也较大。
长沙市规划区居住人口热力图
长沙市规划区各街道人口密度
2
就业岗位分布
2
就业岗位分布
长沙市规划区就业岗位呈现较为明显的中心分区聚集特征,但集聚度比人口分布弱。除河东二环内中心片区外,岳麓片区,省府片区和星马片区是长沙市现状岗位密度较大的区域。其中,岳麓片区、星马片区是上轮城市总体规划“一轴两带”空间结构中的北侧“一带”,该片区岗位聚集效应明显,符合规划预期。
长沙市规划区工作岗位热力图
3
人口岗位占比
3
人口岗位占比
根据百度慧眼数据,长沙市规划区各行政区中,岳麓区由于其面积大,其人口和岗位占比超过20%;其次是雨花区和长沙县,人口岗位占比最小的行政区是望城区。由数据也可发现,各区的人口占比与岗位占比差异最大的是芙蓉区(岗位占比大于人口占比),其他行政区的人口占比与岗位占比数值相差不大。
规划区人口岗位占比
二、长沙市职住平衡分析
1
分析手段
1
分析手段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就业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就近工作的职住空间状态。职住平衡的度量包括数量的平衡和质量的平衡。前者是指在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就业岗位的数量和居住人口的数量是否相等;后者是指在给定地域范围内居住并工作的劳动者数量占居住人口的比重。
本研究将采用职住比、居住者平衡指数、职住平衡系数这三个指标,在中微观尺度(街道、行政区)对长沙市职住平衡特征进行分析。本章的基础数据为百度慧眼地图识别的脱敏后的长沙市典型工作人口的职住地信息。
(1)街道层级职住属性分析
结合百度慧眼数据特点,采用职住比(JHR)来分析长沙市各街道的职住属性:
本研究中,以在业居住人口代替街道居住人口数量。若JHR大于1,则判断该街道为职住流入型街道;若JHR小于1,则判断为职住流出型街道。
(2)行政区职住自给度分析
采用居住者平衡指数(JHBR)分析各个行政区的区内职住比例,比值越高,说明该区域职住自给度越高,其公式为:
本研究以在业居住人口数量代替区内居住人口数量。
(3)行政区职住平衡系数分析
职住平衡系数(BR)是在居住者平衡指数(JHBR)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区域活动总人数,职住平衡系数越大,说明该区域职住平衡情况越好。职住平衡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
街道层级职住属性识别
2
街道层级职住属性识别
计算街道职住比,结果表明长沙规划区各街道的职住流入/流出属性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现象——职住流入与职住流出圈层交错外延。
中心圈层包括河东老城区各街道以及橘子洲街道、银盆岭街道,属于职住流入型街道,该圈层是服务业聚集区,吸引了大量来自于附近第二圈层街道的工作人口;
第二圈层是二环周边区域,属于职住流出型街道,该圈层的工作人口流出情况较为普遍;
第三圈层包括雷锋街道、麓谷街道等十余个外围街道,属于职住流入型街道,该圈层是长沙重要的外围产业园区,吸引了来自第二圈层与最外层的工作人口。
3
行政区职住自给度分析
3
行政区职住自给度分析
对长沙行政区进行居住者平衡指数计算,望城区与岳麓区的居住者平衡指数最高,分别为73%和65%,职住自给度较高。芙蓉区、开福区和天心区的职住自给度较低,居住者平衡指数在46%-51%之间。从行政区居住与岗位空间自给性来看,长沙县、岳麓区和望城区的自给性较强。
4
行政区职住平衡指数
4
行政区职住平衡指数
采用职住平衡指数来衡量长沙市各区域的职住平衡特征,发现长沙县的职住平衡指数最大(大于0.5),是长沙市各区中职住平衡情况较好的区域;芙蓉区和天心区职住平衡指数小于0.3,是各区中职住较为分离区域。
长沙市各区职住平衡指数主题图
三、职业空间联系特征
1
跨行政区通勤
1
跨行政区通勤
基于百度慧眼数据,得到长沙行政区间的职住OD矩阵。结果表明,长沙约40%的工作人口是跨区通勤者。跨区通勤者中,河东内部之间占比超过70%,湘江两岸的跨江通勤占比约20%。
各行政区之间主要的通勤流线包括:
雨花区居住→天心区就业;
雨花区居住→芙蓉区就业;
望城区居住→岳麓区就业;
天心区居住→雨花区就业;
跨区通勤人口的职住流量流向
长沙市行政区间职住联系
2
跨湘江通勤
2
跨湘江通勤
根据百度慧眼数据,长沙市工作人口中有约8%的比例为跨江通勤。行政区之间的跨江通勤没有明显的主流向,河西岳麓区与河东各区的职住交流都较强。
跨江通勤人口的职住流量流向
四、总结
本研究基于百度底图慧眼的长沙人口和岗位数据及长沙规勘院掌握的各类GIS基础资料及交通大数据,对长沙的职住分布、职住平衡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
(1)长沙市人口分布总体呈现从市中心向外圈层扩散的特征,工作岗位比居住人口更加集中于中心片区。岳麓片区和星沙片区两个城市次中心的人口集聚特征较为突出;
(2)长沙规划区各街道的职住属性特征有明显的圈层现象,职住流入圈层与职住流出圈层交错外延。
(3)行政区中,长沙县的职住平衡情况最好,而芙蓉区和天心区的职住相对分离;
(4)跨行政区通勤者中,雨花区居住→天心区就业、雨花区居住→芙蓉区就业两类人群数量最大。跨湘江通勤中,河西岳麓区与河东各区的职住交流联系都较强。
当前,长沙市正处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研究的城市职住空间分布及职住平衡现状特征,可为今后长沙的空间规划体系编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