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一黄金周出行格局的“常”与“变”

慧眼&中规院 百度地图慧眼 2019-09-12

hey,这是《2018年Q3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的第三期,主要介绍近几年来十一黄金周出行“常”与“变”。我们在前两期摘选了报告的部分内容,分别介绍了全国100个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蓉漂”来自哪里?(点击划线文字可查看往期内容)。

【百度慧眼中规院联合创新实验室】是百度地图慧眼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技术优势,形成一系列具有行业前瞻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双方联合研究的领域包括:城镇化发展动态监控与政策支持、城市空间诊断、评估与模拟、人工智能与城市智慧管理、城市空间决策支持与业务咨询等。




黄金周出行格局的“常”与“变”

——基于百度地图大数据的2018国庆长假全国出行报告


作者:于沛洋,阚长城,马琦伟

前言


自2008年新节假日办法实行,春节与国庆成为了国人唯二的长假。抛去自带团聚属性的春节,作为年度最后的长假期的“十一黄金周”无疑寄托了国人最为丰富的情感。

“黄金周强,则中国旅游强”。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居民出游消费再创新高。然而对比去年同期13.9%的增速,今年国庆假期国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速首次降至10%以下,创近10年来新低1。整体的高增速同比大大下降,一面是大众度假刚性需求的持续上涨,一面是文化品质等新消费理念的异军突起,而背后难掩的则是区域城市发展的冷热不均。

在这场浩大的人口流动中,旅游城市的竞争格局如何变迁?在旅游消费的拐点中,城市人流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并展现出新的趋势变化?我们利用2017年、2018年9月27日至10月14日,两期百度短期人口跨市迁徙大数据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让数据告诉你答案。


十一黄金周期间跨市出行变化:出行热情持续高涨

一如国家统计数据所显示的,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跨市出行人数再创新高。同年度对比表明,十一期间跨市日均出行人数是后一周出行量的1.87倍。相比2017年双节同庆的八天假期,2018年国庆长假期间跨市出行人数除10月8日因长假截止而大幅下滑外,与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长假中期10月4日跨市出行人数增幅高达27.5%。巧合地是,这一天在2017年正好是农历中秋节。对比第2年同日前后的出行趋势变化不难发现,国人长假的出行热情在传统习俗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上两头拉锯。在去除“团圆”的干扰后,2018年非长假头尾的跨市出行人数几乎稳定在高位。假期使出行渴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庆出行的主要策源地,但各地出行意愿 “冷热不均”

从出行的分布看,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省会城市的居民构成了跨市出行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省会城市居民跨市出行的数量占总出行人口的比例达到29.4%。然而对比2017年日均出行增幅情况各地表现却大相径庭,长江以北城市相比去年同期更活跃,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出行增幅最显著;相比之下,粤北,桂东,湘赣南部等岭南地区城市的居民则更倾向于“家里蹲”,出行人口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出行距离呈“远者愈远,近者愈近”的两极分化态势


从出行距离上考察,2018年相比2017年有超半数(51.9%)城市的出行距离均有增幅,大多数省会城市的出行距离均同比上升,而长白山,滇西南,粤南,新疆内蒙海南等边疆地区的出行距离提升最大。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居民的远距离出行能力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以高铁为主导的区域交通设施网络的引领作用。

与长距离出行的距离越发增大相对应的则是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出行范围不超过本省的人口比例在增加。十一期间出行范围在省内的日均人口占比上升至75.7%,出行目的地主要是区域中心城市。

本地出行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城镇化格局趋于均衡,区域中心城市实力增强带来城市观光和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对周边居民的吸引能力提升。

千里之行,钻石结构下的中西部崛起


更鼓实的钱包,更快捷的高铁使得那个车马劳顿、鸿雁传书的年代渐行渐远,大幅压缩后的时空让远距离长假出行变得可能,但超过1000公里的超远距离出行依旧需要咬咬牙拿出至少2-3天的长假时光在路途。如果你做了,我知道这个城市一定是你的心头所爱。

2018年黄金周期间,出行距离超1000公里的出行人口占比达到5.87%与2017年的5.96%的出行比表现相当。北京、天津、成渝地区,沪苏杭地区,广深莞地区,以及中部武汉都成为了国人心目中万千城市中的独一份,构成了十一期间超远距离出行的稳定钻石结构。

其中,成都是2018远距离出行城市中的宠儿,而西安,乌鲁木齐市,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在黄金周期间的远距离出行人口亦有增加,显示出未来的发展潜力。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厦门、青岛等为代表的城市热度回落,略显落寞。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公众审美和文化感知观念的多元化,对于中华厚重历史和西南地区休闲文化的日益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的开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钻石结构”中的西部增长极越发实至名归。

流量TOP5,稳中有变;流量TOP5-10,格局变化大


今年,区域中心城市在黄金周跨市出行中留下了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剖析十一前后这场争夺城市流量排位的锦标赛也变得十分有趣。整体而言,出行人流逐步向头部城市集中,北、上、广、深、成这TOP5城市的座次较稳定;与TOP5榜单相比,TOP5-10名的榜单可谓是风云变幻,除杭州外没有一个城市7天全在榜单范围内。其中杭州、东莞等城市在中前期大起大落,争夺激烈;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则在后期异军突起。

黄金周城市画像


从流量TOP10城市中管中窥豹,变化才是十一黄金周中不变的主题。而在变化的城市中是不是存在一条相似的准绳?我们对标准化后的2018年十一黄金周各地市人流数据进行了聚类,并结合轮廓系数对聚类个数进行了阈值寻优。结果表明,城市人流变化模式呈现出3种最佳聚类2观察每类别城市的人流变化情况后发现,类型一城市往往是北、上、广、深这类区域中心型城市,在十一期间其人流呈现出稳定递增的态势。与之对应的是,类型二城市出现人流逐步下降的趋势,典型城市如宁德、周口、邯郸、梅州等城市。而区别于趋势互补的前两类城市,十一期间第三类城市的人流则表现出一定的波动起伏,典型城市如珠海、澳门、丽江、重庆等城市。

长假归乡,一成不变的议题


结合城市详细的出行OD数据,我们发现类型一与类型二趋势互补绝非偶然。以长假中期的十月3日为界。长假后半段,类型二型城市人流逐步向类型一型城市回流,流量占比达52%,相比长假前三天流量提高15%。同样的趋势我们在长假前半段类型一型城市向类型二型城市流动中也得到了验证。因此,十一期间类型二城市的人口流动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工作人群“返乡探亲”的典型特征。

周边转转,蔚然成风的新词汇


区别于类型一、二城市的明显趋势,类型三类城市的人流起伏多发生于长假的中段。更为有趣的是类型三型城市大部分环绕在类型一型城市周边。而在OD联系图中,这些区域中心城市的邻近城市也占据了绝大多数流量。我们以区域中心城市周边200公里为界,对类型三型城市进行了筛选。数据发现,该类城市流入的人口占比达32.8%,相对比例提升7.4%。而后者流入前者的比例仅为13.7%,比例相差巨大。其在空间中也表现出与返乡探亲型城市截然不同的流量分布。可见,选择短距离出行是区域中心城市居民的选择趋势,大都市周边的旅游城市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注1:国庆黄金周20年,大数据告诉你中国消费真相

注2:部分城市由于人口流量上的巨大差距,其人口的模式并不等同于我们所定义的三类城市,实际情况上也远远偏离了该类型中的其他城市,例如青海省的玉树、海西等自治州。


往期成果


城市中的“炼金术” ——探析混合用地的奥秘

超级大都市们的“圆桌骑士团” :北京和上海的副中心建设成效分析

用户通勤方式挖掘及其空间特征浅析

基于百度大数据的全国城市重要性评价和城镇化分区划定

基于短期人口流动数据的全国城市群识别研究东北三省短期人口迁徙主要流向的识别用深度学习预知城市未来人流量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道路景观意向识别以营业中餐饮设施刻画城市活力的时空特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