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 北京市复工趋势与疫情经济影响分析
经过艰苦努力,北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社会经济秩序加快恢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需要精准施策,全面推进复工达产,把疫情造成损失降到最低,全力打赢“十三五”收官之战。本研究基于百度地图慧眼时空大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北京各区复工趋势、各街道复工情况、分行业复工进展,由此估算疫情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关心的问题包括:全市的复工率进展如何?哪些地区较快,哪些地区相对较慢?不完全复工可能会对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带来多少损失?对哪些行业的影响较大?
1
分区复工趋势预测与经济影响
研究采用百度地图慧眼的北京人口时空大数据,计算研究范围内每周一活跃工作人口与基准时间(2019年12月)平均活跃工作人口的比值,定义为复工率。
图1 北京市各区平均复工率(截止至2020年4月第2周)
经对比不同模型,研究确定使用Logistic模型对2月第2周到4月第2周的9周复工率进行拟合。模型显示,16个区复工率到7月底基本上可以恢复到100%。研究进一步利用模型预测的每周平均复工率,对16个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政府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损失进行粗略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区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及估算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
2
分行业复工趋势与经济影响
基于乡、镇、街道的复工率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进一步估算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图2显示从2月第2周至4月第2周,北京各乡、镇、街道办的复工进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较明显的外围地区向中心城区逐步扩展的格局。2月中心城区复工率大多低于40%,外围地区不少乡镇已经超过60%;3月以来,中心城区复工率逐步提升,海淀、朝阳和丰台部分地区复工率已达到60%以上;到4月初,全市大部分乡镇街道的复工率已超过60%。
基于乡、镇、街道办级的复工率和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我们进一步估计不完全复工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首先,我们按乡、镇、街道办汇总所有3位数行业企业的企业数、就业人员数、营业收入等信息。考虑到北京的产业结构,我们排除了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两个行业。
其次,研究定义北京3位数行业的不完全复工指数I,其计算公式如下:
图2 乡镇街道复工情况(2020年2月第2周至4月第2周)
各行业对全市经济的直接影响由不完全复工指数和行业规模决定。依据各行业的不完全复工指数和就业人数规模,建立如图3所示的矩阵。其中,第1象限是受疫情影响较高且就业规模较大的行业,其发展态势对全市社会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大;第2象限为疫情影响较高但是就业规模相对较小的行业;第3和第4象限的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大。
图3 按行业受疫情影响和就业规模划分的四象限图
3
结论与建议
1)从复工率看,北京经济是全国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省市之一,仅次于湖北。这是北京作为首都,为保证政治稳定应尽之责,同时也是北京市民支持全国抗疫统一行动做出的牺牲。
2)基于趋势预测,北京可能要到7月底才能实现完全复工。这还是在没有国内外疫情剧烈变化前提下的预测。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经济主体需要创造条件努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复工达产。
3)基于复工率推测经济影响,疫情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的负向冲击在11%左右,个别区在12%以上(朝阳、海淀、昌平)。北京市财政需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可以探索发行专项债权、服务外包PPP等途径,创新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4)对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同时就业规模较大的产业,可按不同行业类型,加强针对性研究精准施策。
属于北京须进一步大力发展的产业类型,典型的是以软件开发、医药制造、咨询服务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以及金融产业。建议政府创造条件,优化推动此类产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回京复工,推动新三板改革,把企业和人才留在中国、留在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属于支撑北京四大功能、社会影响面较大的产业类型,典型的是以房地产、建筑、教育、餐饮、零售为代表的支柱型产业。建议政府采取制订建筑施工与楼宇管理指南,推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尽早复工,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教职员工返校进行教学科研,抓“五一”小长假窗口期促销等举措,稳企业、稳产业、稳就业、稳民生。
按照中央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也可以因势利导,尊重市场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的疏解外迁,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秦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政策实验室执行主任。
王洁晶,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公共政策实验室研究员。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