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七旬老人画出成都“清明上河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09efh47n&width=500&height=375&auto=0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上方“更成都”一键关注
如果是你,
你会醉心于
记忆中的老成都吗?
午后的阳光里,一头短发的龚素清哼起了小调。从事曲艺工作的龚素清,唱了一辈子四川清音,退休后,学起了绘画。没想到,这一画,就是10年。
不到10平米的创作室里,龚素清手握画笔,一笔一画地描绘记忆中的街巷——一幅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徐徐呈现。画中上世纪60年代的成都图景,传到网上,刷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哇,老成都原来长这样!
12米长的画卷,100多间大大小小的房屋,以及神态各异的上千个人物,龚素清的地图远远超出了《清明上河图》的人物量和复杂度。从望平横街到九眼桥,在龚素清的笔下,记忆像显影液里的放大纸,慢慢清晰。她熟悉这一带的每一条街巷,认识画上的每一户人家,在她的画里,每一笔都是真感情。
在随便发张美图就能获得点赞的今天,74岁的龚素清,依旧手持画笔,记录这座城市最真切的发展轨迹。
龚素清说,她画的其实是记忆中的风貌,并不是完全的还原。个人的记忆,架起了龚素清心中的绘制图景,画到尽兴之处,不管白昼或黑夜,她都一定要画完,因为“那是随时会消失的记忆,找不回来的。”
不管曾经的清音练得多么艰辛,龚素清也不曾放弃。对画画,也一样。遇到瓶颈时,她打趣地说:“我就是在画里,走出来走进去,走进去走出来。”穿越般的创作,被她看作生活的乐趣。每天悠悠闲闲地画会儿画,唱两曲儿小调,不在乎有多少人能听懂清音,也不介意多少人能关注“清明上河图”。她只想逗自己开心,找到她记忆中的老成都。
(文/曾丽蓓)
冉茂秋
“用镜头抒写那些日常的故事”
我是偶然看到龚素清阿姨绘制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的。图上画的是上世纪50到70年代,从水碾河、点将台、东门大桥到九眼桥一带的“旧版地图”。
龚素清画画的时候,不喜欢有人打扰她。她说,那是随时会消失的记忆,找不回来的。为了能把记忆中的房子准确地描绘出来,龚素清经常一个人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走走看看,在那些早已消失的、被重建的景像中去追寻儿时的记忆。
拍摄这条短片时,我们也跟随龚素清的步伐,行走在历史中。她一路走一路讲,我们就仿佛穿梭在上世纪50年代的成都街道。
龚素清常在画里“进进出出”,那种时空穿梭感,激发了很多人对记忆的想象。我想,等我老了,也会借着这些影像,在时光中穿梭。
长按二维码
发现成都不知道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