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北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拉的是……经济

那曲采访报道组 西藏日报 2022-07-30


自古以来捡牛粪、晒牛粪饼就是藏北牧民生活的习惯
由于传统的牛粪饼没有经过提炼燃烧起来不仅烟大、灰多而且燃烧速度极快使用效率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牛粪逐渐淡出了城镇附近牧民的生活
然而麦地卡的牧民群众对于遍地可见的牛粪热情有增无减


合作社工人正在整理收购的传统牛粪饼。王晓莉 摄


麦地卡措董村是那曲市嘉黎县的一个小村子,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一日三餐和取暖都离不开牛粪,这是生活必需品。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借助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麦地卡乡党群干部集中民智,将视线集中在仅有且不起眼的牛粪上,做起了“牛粪产业文章”,唱起了“牛粪经济学”。


牧民正在使用牛粪燃烧棒取暖。扎巴旺青 摄


2017年3月,在麦地卡乡党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麦地卡乡牛粪燃料加工合作社建成并投入生产。合作社由麦地卡乡措董村牧民参与生产,附近的牧民及村里的百姓给合作社提供牛粪,合作社按每车(2.2吨/车)600元的价格收购,生产出来的新型颗粒燃料每吨按1300元的价格出售。


区别于传统牛粪饼,经过加工生产合格的牛粪棒自带科技光环:经过热压缩技术,传统的牛粪饼变成了具有热能高、燃点低、燃烧时间长等特性的新型燃料,燃烧性能极大改善;加工前的牛粪颗粒密度为130kg/m³左右,加工后的牛粪颗粒密度大于1100kg/m³,加工出来的牛粪棒里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同时经过分离等多个工序后,燃烧时间不仅延长了一倍多,还极大地降低了灶灰的产生,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从牛粪饼变为小巧的牛粪棒,输送、储存极为方便,也便于交易


合作社厂房里,机器将传统牛粪饼碾碎成粉状。王晓莉 摄


牛粪粉被工人装进压缩机里进行压缩加工。王晓莉 摄


合作社成立不到半年,销售量便达到3000吨。“到目前为止,合作社牛粪加工总收入56万余元,纯利润22万余元。”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顿珠表示,如今,在当地,在措董村牧民的眼里,牛粪不再是单纯的生活资料,而是帮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生产资料,是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从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牛粪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完美转变,也为当地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创造了一个新的门路。“从没有想到有一天牛圈里的牛粪可以变成钱。”牛粪加工厂成立后,美杰成了员工之一,在这里,他每天可以获得100元的现金收入。


合作社员工正在往机器内添加牛粪加工颗粒燃料。王晓莉 摄


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扩大了生产规模,添置了产品加工设备,完善生产工具,发展科学化的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建设科学的加工、生产、销售相结合的生产链,并专门印制了带有商标的包装袋与包装盒,以形成品牌效应,“未来,我们要继续做好‘牛粪经济学’,让农牧民群众的腰包鼓得再高一些,让我们的环境再美一些!”顿珠表示。


更多精彩,请关注西藏日报视频号↓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突发!愿平安!西藏航空一航班在重庆机场偏出跑道起火


王君正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调研


注意!西藏一市启用电子监控自动抓拍系统(附抓拍点位)


西藏一县请你吃“全羊宴”!网友:羡慕的眼泪从嘴角流下……


记者:王莉 胡荣国 扎巴旺青 谢伟 杨小娟 朱楠 王晓莉


主编:张姝

编辑:康洁白姆 张思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