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总会过去,你还能记得什么?
封面来自李文亮医生2012年12月21日微博
为众人吹哨者,终困顿于荆棘,冻毙于风雪。
我们熟读历史,只为在历史中汲取教训。但,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2020年,一个充满浪漫与幸福意义的年份,在此刻看来却是那么刺眼。这个春节,无数纷繁的信息扑面而来——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封城、恐慌、停工、疫情被列为PHEIC...
据多方媒体报道,被称为“谣言八君子”的武汉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于这一天与世长辞,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那年。消息一经发出,一片哀歌。从媒体到普通人,所有人都在为李文亮的去世而感到惋惜。
惋惜之余,却无人去求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似乎所有人都相信了李文亮已然去世的事实,就像当初所有人都相信李文亮是“造谣者”一样。
2月7日凌晨38分,武汉中心医院发文称李文亮病危,目前正在抢救。(高以翔高端操作版,具体细节自行上网搜索)
我们愤怒于你的预警被当成谣言,我们伤恸于你的离世竟不是谣言;你从来和谣言无缘,却被迫因“造谣”而具结“悔过”。
没有人敢再提,直到有一天院士告诉大家,“你们应该是,事前诸葛亮。”舆论的风头才出现转变。
我也可以理解,再次之前,你们承受了多么的委屈和困难。
有时候让我们承受大面积冲击波的,只是一枚小小的病毒。
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本可能把病毒吹走。
这只蝴蝶,就是医生李文亮,以及那七位无名的同行者。
如今,他撑不过去,难道我们就能幸免吗?
我们把应对一个突发事件的理论上最为标准、最准确也最科学的流程,暂且叫做“真理”的话,12月30日那天,我们本可以无限接近真理。
我们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1月30日,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称“这8个人是可敬的”。
如果时间可以倒回,你们选择倒回哪一天?
我希望是12月30号那一天。
这样的猜想本是模糊的,可当具体的、活生生的李文亮去世时,这份猜想增添了更多的沉痛感。
人往往用选择证明,而事实则会用选择定性。重要的选择往往就在电光火石间,一瞬天堂,一瞬地狱;一瞬英雄,一瞬鼠辈。
可能,李医生也曾艰难的抉择过。只是,他没想到最初的善意提醒变成了一纸训诫,更没料到疫情告急让他成为“英雄”。
或许他从来也不想做什么“英雄”,他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困于生计又热爱生活,他爱吃德克士的手枪腿,闲暇之余看看综艺晚会、赞叹下肖战的颜值和歌声,和我们一起狂热地追剧《庆余年》,吐槽剧情又满怀期待…
李文亮的离世,让所有人好像近距离无比真实地感受到一个人的离开。李文亮的离世,让近来我们看得已经麻木的病患数字,变得更加沉重而残酷。
我们似乎欠他一个道歉。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李文亮曾说“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这句话,是医者仁心最真实得表现。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罗曼罗兰说的,应该就是无数像李文亮这样的医护人员。
我们都按照《医学生誓词》宣过誓:我志愿献身医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医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我们有时候会犯很多错误,我们也常常面对疾病不知所措。
但是作为医务人员,我很确定。
每个医务人员都不会故意造谣,更不会去伤害患者。
Dr.X说
即便如此,让我感动的是,各地的医务人员依然在逆风而行。
现在,终于哨声四起,在大家躲在家里就是做贡献的时候。她们却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患者身边。
不止如此,每个城市,都有发热门诊、定点医院。
像以往一样,像李医生一样,我们依然选择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疫情终将过去。
希望疫情过去的那一天,我们不仅仅能在家吃泡面,看电视的无聊生活;
或许,还能记得一些人和一些事。
什么样的传染病最厉害?
疫情升级,我们普通人的社会责任在哪里?
比肺炎疫情更可怕的,是5246个想要逃离武汉的人
多地发现新型肺炎病例,如何才能安稳过节?
84岁钟南山挂帅对战武汉疫情,他却倒在患者刀下:世道变坏,从让医生寒心开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0%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防护服,全力跟死神抢人罢了!
疫情严峻时期,欢迎大家加入Dr.X健康交流群,交流疫情相关知识、互帮互助,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