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点!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衡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

衡阳发布 2022-04-30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衡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


这一文件,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着力推进“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构建以中心城市和都市圈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优化形成“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大部署和重要谋划。



对此,我们该怎么看?


第一,要看到关怀,看到期待把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写进全省十四五规划,并专门下发文件进行全方位支持,厚爱之心,浓注字间。


文件指出,支持衡阳打造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和现代消费中心、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争当主力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争当“领头雁”,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示范城市”“两个中心”“示范区”“主力军”“走在前列”“领头雁”等等,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给了衡阳一个清晰的定位,也寄予了莫大的期待与厚望。


第二,要看到信心,看到前景。衡阳被列入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衡阳综合实力与老工业基地、区位交通等优势叠加的结果。在省委、省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的奋力拼搏下,衡阳一定能实现文件提出的目标与任务。



“衡阳能”不是口头上,而是付诸在实践中。近两年来,衡阳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经受住了考验、顶住了压力,实现了双胜利。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6.5%,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工业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7.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衡阳的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等亮点全国瞩目,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选在衡阳召开。
第三,要看到政策,看到方向。我们必须看到,省里的这一文件,不是空洞的,而是非常具体的、务实的,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与政策性。



文件从“支持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级”“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加快重大产业平台建设”19条支持意见这些意见,既具有全球、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视野,又紧扣衡阳的实际;既提出了“做什么”,又着力回答了“怎么做”;既总结了过去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开创性、示范性、实验性的举措与路径;既代表着省委、省政府对衡阳的定位、目标与要求,又包含着省里对衡阳扎扎实实的倾斜与支持。


吃透文件精神,全面对接与落实,这是摆在衡阳各级各单位以及全体衡阳人民面前的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要全面梳理政策的内容,适度加强向上的汇报,认真理清工作的思路,全力推动举措的落地,不断彰显发展的成效。


第四,要看到责任,看到担当。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全市人民长久以来的共同夙愿,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衡阳的政治使命,更是全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文件提出,“到2025年,省域副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综合承载力、经济辐射力、示范引领力明显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强市、开放强市、创新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城市品质成为中部地区地级市标杆。到2035年,建成更高水平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质量、均量三量稳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比之下,我市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发展质量不够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县域经济短板较明显等问题。



岁月不待,只争朝夕。在这一历史性的机遇面前,衡阳必须以更创新的理念,更奋进的姿态,更务实的作风,更精诚的团结,更优化的环境不负省委寄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人民重托,奋力谱写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衡阳新篇章


      

      省域副中心城市
                   衡阳加油!

         衡阳人加油!


       (发布深评)


作者 | 辛文

编辑 | 思彤


热文推荐

衡阳发布通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带头执行疫情防控措施

衡阳发布紧急通告:切实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管控

南岳大庙、祝融殿等室内宗教场所暂停对外开放

别眨眼!这个视频拍出了衡阳的美......

坐公交去衡山南岳!衡阳开通第6条城际公交线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