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场|拈花笑看一致性评价

2016-05-12 写意君 同写意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
5月11日,依山傍水的江南禅风小镇——拈花湾迎来了同写意第44期论坛活动召开。
拈花湾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桌一灯,一杯一盏,无处不禅意;同写意论坛嘉宾的一衣一履,一颦一笑,一坐一起,一觞一咏,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无刻不写意。
论坛第一天,是美国发明拉实验室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汤丽娟博士精心准备的全天专题培训,解决“如何从体外数据判断口服固体制剂的生物相关性”的问题。汤博士身着白色禅服,其上墨竹纹饰,着色浓淡相间,一如讲者登台胸有成竹,解困易如破竹。
12、13日的论坛,崔勇、曹家祥、王泽人、韩军、康毅、栾瀚森、王志云、叶英、陈挺、雷继锋、吕东浩、魏晓雄、贺晴、童伟勤等十几位讲者将悉数开讲,一一分享各自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关键制剂技术与BE试验的经验与心得。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则拈花一笑的故事恰如今日之传道授业解惑,令听者在不着形迹中感悟与领会仿制药开发的奥义。





汤博士问答

我来自上海卡乐康。我们有一个一致性评价的实际案例:一个难溶性缓释剂在体外已经做了六七个介质的溶出比对,与原研的相似度非常好,但一上BE,实际AUC只有原研的一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设计一个合适的体外溶出方法来评估体内外的相关性情况? 


汤博士:如果原研用了卡乐康的,仿制片与原研片组份不一样,可能造成膜的强度不一样。虽然体外溶出拟合,但在体内受到胃肠道的运动,导致凝胶强度(若是亲水性凝胶片)和原研有差异,故体内不一样。

我过去遇到的情况就是,原研用的是卡乐康的产品,但配方完全不一样,所以膜的强度不一样。 

很多企业在上BE,希望体外能够做到极致。有没有一些办法让我们通过体外的更多评判来减少BE的风险?我们的客户已经做了六七个溶出介质的比对,跟原研的比对性非常好,但还是失败了。 

汤博士: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对整个溶出机理和药从剂型里面出来,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实际上,溶出本身体外和体内之间差异极大,中间是一道鸿沟。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先分析是哪个因素在发生作用,再针对那个因素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试验方法才行。不要以为有四条曲线拟合就可以了,四条溶出曲线是通行标准,只是针对不同的pH值。而pH值只是体内很多变量中的一个因素,此外还有至少三四个因素,怎能研究pH一个因素就认为齐全了?

其实,研究六七条曲线根本不用花很长时间,我认为是很快的。如果大家想做得比较充分,特别是做控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内其他因素有没有可能产生影响。

我们在印度做一个缓控释制剂的体内预实验,体外做了8种介质,最低f2是72,但BE预实验12例出来的最终BE结果F值是80(AUC和Cmax),置信区间很窄。我们发现,从体内的,到后面做的很多假设和推论,包括体外,其实是可以找到那么一个可以看出来的条件,这个条件跟汤老师前面谈到的有点像,反正常的理论和方法。

汤博士:首先,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先找出问题,然后再做。第二,至于你所说的预实验达到了80%。我的看法是,12例对于体内差异而言并不是很多的例数,控释产品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导致体内的众多差异都会影响结果。要保证BE试验的结果有意义,就要尽量减少所有误差。怎样设计能减少误差?每个药不一样。

对pH很敏感的药,就一定要考虑饭前、饭后的pH不同;胃排空很关键的药,对胃排空速度的控制就很重要。从这样的角度考虑,就能想出控制的方法。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单元就好做了。先把这个药在体内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想明白,再想怎么减少差异,把差异控制好了,体外溶出也做好了。如果确实能够控制BE试验的差异的话,做预实验,做8或12例是可以的。如果没有信心控制差异,8或12例的结果是没用的,36例或者更多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为控制不了差异,出现80%的结果,你怎么断定不是体内差异造成的?如果出现一个擦边的,你去改处方,好不容易改好了一个处方,下回的试验误差又偏到相反那边去了,怎么办?通常预BE是考量体内差异的问题,是给BE试验设计打基础,进一步BE试验设计用的,而不是很多人所希望的,通过预BE的结果调整处方。

体外差异大的产品,不能指望预BE80%的结果有多大的意义。在刚才那个例子里,50%的生物等效性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个产品之间确实有差异。但80%,没准做36例就过了,12例的预BE可能是白做。   



陈海靓、丁志伟两位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汤丽娟博士更多精彩培训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