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来历,它怎样来到上博……交谈中,这尊牺尊的身世,令人唏嘘不已。
它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李峪,而与其一同出土的各种精美青铜器,大致算下来,多达60余件。连同1975年至1978年山西文物部门在原地探掘发现的器物,李峪青铜器总量应该接近或超过百件。
在1923年以后,“浑源李峪彝器”即成为一个专业名词,在考古界声名赫赫。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传奇故事,那些偶然和必然,那些争夺和外流,那些秘密隐藏,那些机关算尽,那些暗度陈仓,以及破碎和复原、死与生,可谓跌宕起伏,回肠荡气,其中情节,令人扼腕,令人击节,令人深思。
这看似平凡的一天,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奇事。
据记载,发现时,“铜器在地下排列于一堆,曾有粗大之木睴共生。”
浅平盖面上立有三个鹿首,用绿松石镶嵌双目,胸脯微微抬起,神情专注地凝视着远方,设计者将这种草原精灵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盖顶上设有套环,可以提携。腹呈椭圆形,两侧设有环耳,浅腹圜底,下置细长的蹄足。鹿首和细蹄足的设计,使得该鼎显得非常精巧别致,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在盖面和腹部装饰有两排用红铜丝勾勒的龙纹,特别是用精细的绿松石作为龙目,极具传神效果,使人不由想起画龙点睛的典故。这件器物具有燕国青铜文化的特征,为典型的燕式鼎。
在村民们如火如荼地挖宝之际,古董商们也闻讯而来。这其中就有法国的古董商瓦涅克,收购了约20余件青铜器。当时,他正活跃在离大同浑源不远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寻觅古董。
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位于巴黎市第七区蒙梭公园附近,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1.2万件
器盖扣合呈扁球形,盖顶设圈形的大捉手。腹部较深,下接圆柱形的高柄。颈部装饰有三角云雷纹,盖缘和器腹装饰有交龙纹,器盖各饰一周卷龙纹。在柄部的底座还饰有蟠龙纹,纹饰非常精致。
最为有趣的是在腹外壁分别设四只作攀爬状的猛虎,虎头抬起用嘴衔住口沿,试图向器内窥视张望,一幅跃跃欲试行将跳入争食的场景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此豆在移交上海博物馆时,柄部以下残缺,通过流失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同样形制的藏品,按图索骥得以修复完整。
这件四虎蟠龙纹豆展现了晋文化雄壮、豪迈的气概,这或许是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追求野性与力量美。
合约签署后,当地官员居然以赝品交付。有着卓越鉴赏能力的瓦涅克看破了骗局,就和浑源当地政府打起了官司。
然而到了1932年,这批青铜器还是被一个叫卢丰年的古董商以29万大洋全部买断。自此,35件青铜器作别浑源,离开了山西,颠沛流离,再也没有回来。
这批青铜器被秘密运往北平,藏进大德通银号。巧合的是,此银号也和山西有莫大关系,是山西祁县乔家的产业。
当时,政府所属的古物保管委员会得知消息后,立刻电告天津海关要严加防范,同时发函给中华文化基金董事会,希望能拨款购买保存。
随后,上海著名的大古董商、雪耕斋的老板张雪庚趁战局动荡之际,谋划再次将它们偷运出国。
此时,当这批“浑源彝器”重新在上海雪耕斋面世时,原来的30余件已只剩下12件,大部分已被零散带出,沦为欧、美、日等国的一些公私收藏。
重:1.8公斤
上海博物馆藏
浑源彝器中瑰丽多变的纹样,丝毫没有掩盖金属装饰工艺的精彩,主要体现在青铜器表面使用金属物进行装饰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逐渐缔造出青铜文明的第二个高峰。
镶嵌红铜狩猎纹豆与四虎蟠龙纹豆不同,这件器物更加的圆润饱满,器物的全部纹饰都是采用红铜镶嵌的技术,即在铸造青铜器时预先留出纹饰空间,利用红铜良好的延展性,填入后加以适当的槌打,使之与器表紧密地结合。
该豆纹饰图案分为器盖两组,呈现出紧张、刺激的狩猎场景。狩猎者或张弓射箭,或持矛投刺,追逐奔跑的野兽,有的野兽已经身中数箭。这种狩猎纹在以往的青铜器纹样中从未出现。从设计形式看,它摆脱了以往纹饰过于僵化的现象,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并且打破了对称式和重列式布局的局限。从内容题材看,商周时期神秘的宗教色彩渐渐褪去,逐渐转向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艺术特点。
然而,就在邮轮启航之前,上海市立博物馆工作人员奇迹般出现在码头,宣布重新检查。
一查之下,17箱345件“仿古品”中只有3件为仿品,余者皆系真品、珍品,其中就包括12件浑源青铜器。
躲过一劫,余难仍在。不久,国民政府内务部再次下令重新检查,并要求以仿古品准许出口。这其中又有多少勾结,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
亦称钦斋,188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1957年去世。其名字以“C.T.LOO”知名于欧美古董界,是中国近代古文物流入海外的经手人和见证人。
卢芹斋最为人诟病的一笔生意是倒卖“昭陵六骏”中“飒露紫”和“拳毛騧”。晚年的卢芹斋对于自己的一生是矛盾的,他承认自己使不少国宝流失海外,“我的确感到非常的羞辱,因为我是使这些国宝流失的源头之一”,但同时还辩解为这些国宝避免战乱得到了保护而感到幸运。
上博第一任馆长徐森玉,曾就读于山西大学堂,为保护抢救山西赵城藏经做出过重要贡献,他深知这批浑源彝器的价值,对这批浑源彝器极为重视,对移交亲力亲为。至此,这批被誉为“宇宙间奇诡可喜仅存之物”留在了中国。
重:6.82公斤
自口沿至腹部,有四个宽的带状纹饰区,上面三个纹饰区都装饰有一种蟠龙和人面鸟喙、兽体鸟尾的怪兽相缠绕的纹饰,纹饰诡秘、怪诞不太常见。纹饰区的间隔处,装饰有三圈写实的动物浮雕,分别有犀、牛、虎、豹等五十一个姿态各异的动物形象,有的作牛践踏蛇,有的作虎、豹食人、吞噬野兽等,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景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器腹下部还有一圈伫立的大雁,昂首曲颈,犹如在列队行进,着实可爱。
据研究,有图形可查的浑源彝器有五十八件,已经明确知道下落的仅四十余件,而且很多已经流失于海外。
——雕龙精美的燕纹簋,藏于美国华盛顿富利尔美术博物馆;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