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出土的三把青铜名剑之二:晋吴铸铜兵,火焰生冷霜

2015-03-08 山西晚报 方天戟 文博山西

喜好击剑,使气任侠,快意恩仇,不惟春秋战国。唐代,也是一个对剑痴迷到狂的年代。


以剑为诗,白居易也是个中高手,诗写得真个是恣肆绚烂,瑰丽多姿,读来剑气满天花满楼。

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
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
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
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

鸦九剑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
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金铁腾精火翻焰,踊跃求为镆铘剑。
剑成未试十余年,有客持金买一观。
谁知闭匣长思用,三尺青蛇不肯蟠。
客有心,剑无口,客代剑言告鸦九。
君勿矜我玉可切,君勿夸我钟可刜。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后一首,吴剑铸造之精妙,跃然纸上。


吴越之剑,东周时即被视为神兵。同时代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考工记》,以艳羡的口气写道:“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考工记》是春秋时期齐国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考工记》金六齐配方示意图,其中包括青铜剑、钟鼎、戈戟等最佳配方

《战国策·赵策》更是对吴剑的锋锐赞不绝口:“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


——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如此宝剑,诚如倚天,谁与争锋?


大量出土实物证明,吴国的青铜兵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山西原平峙峪村出土的吴王光剑,就是这么一口制作精良、工艺特殊、火焰纹遍布如霜剑身的王族佩剑。

1964年11月,如今已95岁高龄的文博大家张颔先生正是年轻力壮的44岁,他到忻州市原平县做“四清”工作,顺道对张村一带的古文化进行考察。


他当时的职务,是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考古所所长。
↑今年已95岁的张颔先生

原平地处山西北中部,东临五台县,西靠宁武县,南与忻府区、定襄县毗邻,北和代县及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接壤。隶属于今中阳乡的张村位于滹沱河畔,在原平县东北2.5公里处。


张颔来此之前的9月份,在与张村一河之隔的峙峪村东1公里的赵家垴坡地上,当地村民耕种时,发现一座墓葬,随后挖出一批青铜器等,后经考古人员整理,保存于当时的省文管会。
↑原平在忻州市的位置
↓张村、峙峪村隔滹沱河相望

古墓南北呈长方形,为土坑竖穴墓,长约6米,宽约5米。随葬器物分为5种:


食器,鼎4件、甑1件、甗1件、豆1件、小尊1件;酒器,壶1件;兵器,戈3件、矛2件、剑2件;工具,锛1件、凿1件、铲1件、砺石1件;车马器,辔2件、马衔2件、带头1件、环3件。


这批器物,都具有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特征。其中,一柄青铜剑引起张颔的极大关注。


这把剑出土时,已断为两截。该青铜剑茎有三复,上铸有“攻敔王光自作用剑”八字。“攻敔”即“勾吴”;光,为吴王阖闾之名。
吴王光剑.春秋晚期
通长:50.7厘米
茎长:10厘米
刃宽:5厘米
1964年在山西原平峙峪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圆形剑首,茎作圆柱状,上有双箍,箍面有三周凹弦纹,剑格较宽,镂刻有饕餮纹形槽,用以镶嵌绿松石一类饰物。剑脊隆有棱,剑身两侧满饰火焰纹。近腊处刻铭两行八字“攻敔王光自作用剑”,端庄整齐,均为金文。

阖闾(hélǚ),春秋时期吴国第24任国王,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雄踞东南的春秋五霸之一。


该剑被命名为“吴王光剑”,即吴王阖庐之剑。
吴王光剑,是不折不扣的吴国名剑,类似剑国内各地出土有十几把,多家博物馆有藏。上海博物馆的最长,77.3厘米,自铭“攻吴王光自作用剑”;安徽博物馆也有“吴王光剑”,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南陵县,长50厘米,自铭“攻吾王光自乍用剑以战戍人”。
↑国博展出的三把东周青铜名剑。
从上往下依次为:

1、菱形暗格纹剑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

此剑即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之“副剑”,与越王勾践剑同墓出土。原本与越王勾践剑一同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后调归国博。


2、吴王夫差剑
1976年河南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从废铜中发现

全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剑身满花纹,近镡处有篆书铭文10字“攻吾王夫差 自作其元用”。


3、火焰纹吴王光剑
即本文所述原平峙峪出土的吴王光剑
↑吴王光剑.春秋晚期
总长:77.3厘米
剑体长:65厘米
剑格宽:4.8厘米
重:1公斤
上海博物馆藏

剑身修长,锋锐极佳,铭文为“攻吴王光自作用剑”。
在峙峪村出土“吴王光剑”之前,吴国宗庙之器已在山西地区多次发现——


清同治年间,忻州代县蒙王村发现“攻吴王夫差之御鉴”;


1962年,运城万荣县后土庙汾阴脽上出土“王子于之用戈”。王子于即吴王僚,公子光和他同辈,两人是叔伯兄弟。正是这位后来被称为阖闾的公子光,养专诸为刺客,以鱼肠剑刺杀僚后,当上了吴王(回复数字40,阅读“错金鸟篆铜戈密码:晋吴楚三国的缠斗和一代妖姬艳事”)。
↑万荣王子于戈(右)与越王勾践剑
↓专诸刺王僚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
东周时期,三晋的地理范围除今山西全境外,还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
在这些地区,来自吴国的典型器物也时有发现。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上世纪20年代在河南辉县发现的“禺邗王壶”,其铭文19字,记载了哀公十三年,吴王夫差和晋定公会盟黄池争长,晋国代表赵孟送铜、锡给吴王,吴王用它作成此器。
禺邗王壶.春秋晚期
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藏

对万荣出土的“王子于之用戈”,张颔详尽考证,并有论文刊载于《文物》杂志。对原平峙峪村发现的这把吴王剑,他考虑更多的则是:为什么这把剑出现在接近雁门关的古“代”地?原平和距此不远的崞阳一带的古代历史意义到底在哪里?


张颔注意到,张村东南1公里的东营村有两座小山突起,象两个乳峰,上有明代的两个堡垒,如油篓形,当地百姓叫“油篓山”,似为远古洪水沉积之遗存。滹沱河之泛滥线,东岸到不了峙峪村脚,西岸到不了张村碾坡梁。而峙峪和碾坡梁均有古代文化遗迹发现,正合古人傍水居住的规律。
↑原平峙峪村
东靠天涯山脉,西临滹沱河,全村现有560余人,村东有峙峪大峡谷
从1964年11月到1965年6月,在遍布中国的清政治、清经济、 清思想、清组织的“四清”喧闹中,张颔闹中取静,一遍遍漫游于滹沱河两岸,寻找着张村和峙峪周围的古代文化遗迹。

最强有力的证据,是1963年5月,在距峙峪村不远的武彦村,村民在挖水渠时,发现了东周布币2223枚,刀币2180枚。


从货币文字中所涉及的地望来看,大部分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地名,如:邯郸、柏人、蔺、离石、晋阳等。


张颔推断,大致从公元前458年左右或前307年间起至今,两千多年来,这一区域瓜瓞绵绵,人烟从未间断。


在武彦村一次发现4403枚东周布币和刀币时,张颔写过《山西省原平县出土的战国货币》一文,谈到货币埋藏的原因,可能与武彦村系战国的交通要道和当时军事活动有关系,而这次在张村一带的考擦,他改变了看法:这一带在战国时代是一个繁荣的政治军事中心,不单纯是军事交通要道。


这次新的考察,让张颔认定:9月份发现的有“吴王光剑”随葬的峙峪墓葬,是赵国贵族的墓葬。吴王光剑,是从吴国辗转流传到赵国的。
上:赵国“邯郸柏人”刀币
下左:赵国“离石”背“四十三”圆足布
下右:赵国“蔺”圆足布
“蔺”字圜钱
“晋阳”尖足布

张村和峙峪村一带,在赵国立国之前,属于晋国的边陲地区。再往北,就是代国,一个被赵氏用亲情、阴谋和不名誉的刺杀灭掉的诸侯国。


代国为汤封同姓,代子立国,在商代和周代,都是诸侯国,故地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代,都代王城(今蔚县代王城镇)。春秋后期,在赵国还没立国时,代国这个诸侯国,就被赵国基业的开创者、晋国六卿之一的赵简子瞄上了。
↑赵简子是赵国的初创者

赵简子就是著名的赵鞅,“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阳古城的创建者,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十七年之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吕氏春秋》记载下了赵氏用美人计、金斗计搞政治谋杀,两代人处心积虑灭代的过程——
↑“子乍弄鸟”尊
美国弗瑞尔和赛克勒博物馆藏
晋卿赵简子或赵襄子自用的酒器

↓赵襄子是赵国的创始人

早在灭代前十多年,赵简子就把女儿嫁给代王,以嫁女联姻作为笼络,麻痹代王。后赵简子病重,知道不治,就把太子赵襄子召来:“如果我死了,等安葬完毕,你就穿着孝服,登上夏屋山去眺望。”


赵简子死后,赵襄子按照老爹嘱咐,穿着孝服北登夏屋山凭高一望,代国的土地尽收眼底,景色壮美,他恍然大悟:“老爷子是用这种办法教我怎么做和做什么啊!”

↑赵国时期的夏屋山就是今天代县境内的草垛山


位于代县县城东北35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396米,是代县东北部最高峰。
回来去以后,他就谋划夺取代国,用各种办法曲意奉承代王这位稀里糊涂的姐夫。

果然奏效,这位姐夫很实在,对小舅子投桃报李,代国产马,代君就以良马回赠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约请姐夫到代国养马之地边界的句注关塞,也就是今天的雁门关吃饭以示答谢,事先安排数百名装扮成跳舞者的兵士,把兵器藏在用羽毛做的舞具里,并准备了一个斟酒用的长柄方形铜枓,也就是大铜勺。


代君像走亲戚一样,毫无顾忌前来赴宴。等酒喝到兴致正浓的时候,赵襄子事先安排的斟酒者,翻过方形大铜勺猛击代君,没几下就砸死了代君。舞男们也突然从舞具中取出兵器,杀光了代君的全部随从。
↑↓与代国有关的赵杲观
位于代县南面20公里处的天台山中。相传公元前475牟、赵襄子为了统一北方将其姐夫代国王诱杀后,代国丞相赵杲率代王家眷隐于此。

随后,襄子用代君的车子去接代君的妻子,自己的姐姐。


代君的妻子半道得知丈夫被弟弟杀死的消息,刚烈之极,对着苍天号哭一场,“吾受先君之命事代王,今十有余年矣”(汉刘向《古列女传》卷5《节义》),当下磨尖插发的簪子,自刺而死。


代人对此感念不已,至今当地还有“刺笄山”和“反斗”这两个地名。

从此,代地便在赵氏控制之下,其北部疆域向北推进,进入戎狄聚集区,版图扩大到治水(今桑干河)和雁门水(今洋河)一线。


赵襄子灭代,实现了两代人北进代地、开拓北疆的夙愿,对赵国此后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奠定了进一步拓展赵国版图的物质基础,后来赵武灵王向西北进军林胡、楼烦,灭中山国,赵孝成王时李牧破东胡、降林胡,都是以代地作为前进基地的。
代王城遗址
位于蔚县城东10公里的代王城乡
代王镇内
羊群走过代国故地
更加重要的,是文化的互补。
赵国时期的代地,以代王城为中心,包括定襄、云中、雁门、五原等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经济地理上属于畜牧或农牧兼作的经济区,民族地理上属于以狄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区,与赵国的农耕经济和华夏民族构成为主,形成鲜明对照和必要的互补。
赵国后来六传至赵武灵王,其首先在列国推行“胡服骑射”,创造中国第一支骑兵部队并大获成功, 就与这种文化影响密切相关。

代地入赵之后,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一年,被后世史家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策命三晋为诸侯,赵襄子的曾孙辈赵烈侯赵籍立国。到“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时,赵国的版图已向北扩大到现在的内蒙托克托一带,“代”地由赵国北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内地”。


张颔由此判断,既然峙峪村有赵国的重要墓葬区,而且墓主还拥有吴王光剑这一国君级佩剑,说明这一带在战国时,已由赵国的边疆之地变成了中心区域。
赵氏在公元前453年参与分晋的时候,远在东南、善铸名剑的吴国,已经在二十年前,即春秋晚期的前473年被越国灭掉了。

当赵国在前403年立国并逐渐称雄的时候,吴国已湮没整整七十年矣。


多少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惟余这把剑,依旧寒光闪烁,空自发出长吟。

这把剑为何出现在赵国墓地?


如本系列第一篇所述,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晋景公用与楚国积怨的申公巫臣计策,在楚国一侧培养吴国制楚。《左传·成公七年》载,巫臣到吴国教吴人学射法、御法、战车阵法,从此晋吴开始互通往来,关系密切,吴王阖闾的爷爷寿梦所以能称王而“通于上国”,都是仰仗晋国的力量。


晋吴之间通过会盟、聘使、媵女等方式,采取赠送、贿赂等手段,晋吴铜器互相交换传入彼地,在当时十分正常。

另外,吴国被越国消灭以后,吴国王族、与孔子齐名的延陵季札的后人纷纷逃往晋国,特别是在赵地做官者不少。史书记载,赵襄子期间,他有一位谋臣叫延陵玉,正是吴国季札的嫡传后人。


张颔的结论是,不管是前一种途径,还是吴国被灭后其后人把“吴王光剑”等吴国宗庙之器带到赵国,去世后随葬或最后被赵国贵族收纳后随葬,都是合乎情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见的吴王名剑,大多出土于吴境以外的地区,个中原因,当与实战、掠夺、结盟、赠送等有关,这也充分反映了吴国青铜剑在争霸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原平峙峪村出土的吴王光剑,传入的具体缘由和具体时间只能靠推测,但剑的铸造时间,却可以根据铭文和吴王阖闾自立为王的时间确定下来,那就是在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的十九年间。

↑公元前260年的战国形势图

此时,越灭吴、楚灭越已经若干年了。

此把吴王光剑,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吴越青铜剑相似,虽有锈蚀,但整体观察,铸造精美,剑锷锋芒犀利,火焰状花纹银光闪耀,堪称吴越名剑。


这柄剑,最让人遐想的是,是那漂亮的火焰状花纹,如何在锋刃上千年不灭熠熠生辉?

吴越名剑,人以为神,是因为其有“三绝”。


一绝,为菱形暗纹。


最知名的,当然是那柄天下闻名的“越王句践剑”。
越王句践剑.春秋晚期
剑长:55.7厘米
柄长:8.4厘米
剑宽:4.6厘米
图为5幅不同角度的图片
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茎上两道凸箍,剑首外翻卷,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1975年10月在苏州葑门河道内发现一柄春秋青铜剑,通体也满饰黑色发亮的菱形暗纹。这些暗纹擦不去,打磨不掉,也非人工所镶嵌,埋藏地下几千年不锈不腐。


这种吴越两国特有的花纹铸剑绝技,令专家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经过硫化处理,有的说是工匠在剑上用天然物质蚀刻而成,到底是如何制造的,至今也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暗花鸟纹剑.春秋晚期
通长:59.2公分
江苏丹阳市博物馆藏
最早涉足想解开这一难题的,是美国佛利尔艺术博物馆齐思博士(W.T.Chase)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和材料科学系弗兰克林教授(U.M.Franklin)。
由于美国佛利尔艺术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吴越的菱形纹饰剑,使他们能根据实物进行研究。经过检测分析,他们认为,兵器铸成后,曾经用天然植物酸或天然酸性盐蚀刻剑身表面,并且有可能采用了渗透、上釉和封闭工艺来制作菱形花纹。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找到最终答案,仅仅是提出若干假设。
↑越王勾践剑细节

《吴越春秋》中,相剑名家薛烛曾赞吴越之剑:


“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观其文,如列星之芒;观其光,如水之溢塘;观其色,涣如冰将释,见日之光。”


如此毫不吝啬赞美之词,说的正是吴越剑上的各种美丽花纹。


山西原平峙峪出土的“吴王光剑”,剑身有火焰形花纹,与吴越剑上的菱形花纹风格迥异,但铸造和修饰工艺完全一致,甚至从稀少程度上来说,菱形花纹多见,火焰纹至今只在这把剑上见到。

二绝,为同心圆。


迄今所见的吴越之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剑首大多以铸在铜片上的密集的同心圆作为装饰。


原平峙峪村出土的吴王光剑,剑首的端部有一轮轮的同心圆槽,在一轮轮同心圆的底部,还刻有突起的如同一股股麻绳般的绳状花纹,同心圆槽的槽壁厚度只有0.2至0.8毫米,槽宽只有0.3至1.2毫米。这样的工艺,在如今现代化的车床上也做不出来,当时是如何制作的,也是不解之谜。有著名冶金史专家考证,这可能和中国土生土长但失传的独特工艺“薄壁结构铸造”有关。


吴越的铸剑工艺,代表东周时期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三绝,为复合铸造技术。


这在上一篇中已经论及,主要是先用红黄色的低锡青铜铸出剑脊,剑脊两侧留有接剑从的榫头,再用黄白色的高锡青铜接铸两侧剑从。这样经多次铸造出来的剑,刚柔并济,锋锐异常。另外,这种剑在铸造时,采取了锋后束腰的造型,即在剑身接近剑尖处先收腰,使前端如同装上了倒钩,刺入人体再往后一拉,杀伤力极大。


这种复合铸造技术,在2000多年前绝对是相当前沿的工艺,许多国家直到近代才开始掌握它。

为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吴越两国历代国君都非常重视青铜冶炼和兵器制作。《吴越春秋》记载,吴王令“能善为钩者,赏百金。”


由于国君的重视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时吴越地区的铸剑水平,远远高于中原诸国,出现了许多铸剑大师,如干将夫妇、欧冶子等,尤其是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流传至今。


当时,吴越国君王都拥有天下名剑,据《越绝书》外传《宝剑》记载,“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句践的五把名剑,指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渊,其中大型者三、小型者二,都锋利无比,“风吹断发,削铁如泥”。后来,吴越交战,句践败北,胜邪、鱼肠、湛庐三剑为阖闾所得。
↑吴王世系图

吴越利剑,有名到什么程度?


连秦始皇都害怕的程度。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之为钟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宫中”。吴越出产利剑,一枝独秀,名闻天下,官方和民间所藏不知凡几,秦始皇最是放心不下。


苏州虎丘有名胜剑池,当地方志记载,剑池下是吴王阖闾埋葬之处。据说,因为阖闾爱剑如命,接位的夫差把老爹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口宝剑作为殉葬品陪葬。


传说,秦始皇南巡到苏州,听说虎丘山之下是吴王阖闾之墓,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挖掘,希望挖出深藏于墓的吴越青铜利剑。不料直到坑中冒出水来,也未见剑的踪影,只好抱憾离去。


这也是“剑池”这个名胜古迹名称的由来。

↑苏州名胜虎丘剑池

自古民心不可违,得人心得天下,岂在数件刀兵。何况,吴国千万把锋锐名剑,已经开枝散叶,流播于各国,岂能尽收乎!


而其中一柄,此时已进入三晋,将火焰和雄心内敛,并将自己深埋泥土。


于是,因了春秋时期吴晋两国的特殊联盟,山西原平峙峪赵国墓葬出土的这把吴王光剑,便在两千多年之后,成为吴晋同盟交好的历史证明。
这把火焰纹烈烈燃烧在锋刃上的吴王光剑,也令我不禁遐想:

燕赵侠客,吴越之剑,均天下闻名,在深藏地下之前,它又发生过哪些必定会发生而我们并不知道的故事和传奇?


如果传之后世,这把剑最希望握在哪位主人的手中?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噫!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天高处倚天,龙卷处屠龙!


这难道不正是这柄火焰纹吴王剑的内心独白和真实写照吗?

图片:湖北省博物馆 刺客信条 吴越干将

越王勾践 ynjh88

声明:谢绝转载 违者必究
关注文博山西 看更多精彩
1、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文博山西
2、搜索ID:sxwbwbsx
3、点击最上方蓝字快速关注
回复数字1—41,可阅读以下内容
【1】看看霸国霸器到底有多霸气
【2】国宝青铜盘专给俺媳妇儿造
【3】晋国博物馆藏哪些出土宝贝
【11】山西古代壁画(元.300图)
【16】《金瓶梅》最早版本现山西?
【18】“山西王”阎锡山日记精选
【19】张无忌的魔教和介休祆神楼
【20】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
【21】蝴蝶结!龙泉寺金棺因此未打开
【22】晋阳古城 中国的“庞贝城”
【23】契丹人秘藏在应县木塔的宝物
【24】130平方公里的河东盐业博物馆
【25】美得令人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
【26】少林寺托管的资寿寺有啥秘密
【27】惊!破铜烂铁拣出3200件文物
【28】101岁高僧梦参:我做的四个梦
【29】清凉寺玉器 暴力时代文明微光
【30】青铜尊:虎犀貘驹象牛猪兔鸟鱼
【31】浑源彝器往事 最后一刻绝处逢生
【32】五台山发现金质淳化元宝之始末
【33】粟特人出没!带着葡萄和葡萄酒
【34】山西是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35】古长城发现锦囊 装49枚波斯银币
【36】大月氏人把玻璃制造术带入山西
【37】神秘石刻背后的盐商和花花扬州
【38】羊舌上的晋国 67年内战爱恨情仇
【39】63号墓秘密 少女杨姞祖国的灭亡
【40】鸟篆铜戈:三国的缠斗和一代妖姬
【41】青铜名剑:干将今安在 少虡何煌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