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件包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的喟叹:山河消磨多少事,世上再无魏文侯

2015-03-27 山西晚报 方天戟 文博山西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晋国卿大夫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三家正式分晋。

叱咤风云600余年的晋国终于走到历史尽头。

——战国时代开始了!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战国七雄中,最先举起称雄大纛的,是魏国。

与后来统一中国的秦国相比,这是一个今天看来面目有些模糊的国家——

关于它的记忆,大部分隐藏和尘封在发黄的典籍和典故中;

关于它的王陵,荒草枯冢,野村人家,与秦陵、兵马俑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关于它的遗存,偶有发现,即如昙花一观,器物深藏,连同称霸的功与名……
然而,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国家。

它改革的勇气,变法的决绝,首创制度的高瞻,礼贤下士的胸怀,军事力量的铁血,造就了它既果敢又儒雅的气质,成就了它战国初期的称霸,连败秦、齐、楚诸国。至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还处处有着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的痕迹和烙印。

那么,我们今天到哪里能找到魏国?

让我们越过太行山,一路向南。
河南辉县,地处晋豫交界,西接晋城陵川,北邻长治壶关,依太行,眺黄河,春秋属卫,战国归魏,昔日的三晋之地。

辉县的别称共州,其来有自。远古时期,辉县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
☝辉县市市区


☞共城遗址☟辉县典型的太行地貌
周厉王时,暴虐侈傲,实行国家垄断政策,与民争利,国人不满,时有议论。厉王大怒,命监视国人,有“谤”者皆杀,致使诸侯怨恨不朝,国人不敢谈论政事,“道路以目”。有大臣指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仍不听。

周厉王十六年,周人忍无可忍,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霍州。封在今辉县一带的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和周人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共和元年。

这一年,是前841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就是说,中国的纪年,是从辉县的共伯代政开始的。

时间如流水,走到1950年。


辉县城东3公里,有一个村庄,叫“固围”,村旁有一背依山岗,坐北朝南的长条形平台。平台由天然岗坡整治而成,其上并列三座大墓。


这三座大墓,原本覆盖着享堂建筑,根据残存的柱础推测,居中墓的享堂,原是七开间四角攒尖顶的方形瓦顶建筑,其规制的不寻常之处,引起了远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郭宝钧、苏秉琦两位考古学家的注意。


从1950年末到第二年年初,考古挖掘展开。
☝1951年固围村考古发掘现场

平台上并列的3座大墓,规模最大的2号墓居中,稍小的3号墓和1号墓东西相对,西侧另有南北并列的两座陪葬墓。从墓葬规格,郭宝钧、苏秉琦推测,平台上3座墓应是战国时魏国王族的陵墓,是所知魏国墓葬中规格最高的一组。


虽然早年被盗掘,墓室已遭破坏,出土文物的丰厚还是在意料之外。
1号墓残存的随葬品较多,主要为带暗纹的磨光黑陶仿铜礼器,有9件一套的带盖鼎,还有壶、鉴、盘、匜等。南墓道的置车木室中,出土有错金银马头形车辕饰等车器,灿然夺目。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战国
高:8.8厘米
长:13.7厘米
管径:4.8厘米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呈马首形,头、颈错金饰卷毛纹、鳞纹,制作精美,是战国时期错金银铜器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享堂东南部的散水下面,又发现两个瘗埋祭玉的小坑,出土玉简策50支、玉圭 6件、玉璜4件及玉环、琉璃珠和石圭等。
其中一件分段式云兽纹大玉璜,全长达20.2厘米,由七块洁白的美玉和两个鎏金的兽头组成,布局匀称,雕工剔透,堪称古代玉器精品中的“巨擘”。
☝分段式云兽纹青玉璜. 战国
长:20.5厘米
宽:4.8厘米
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玉璜由七块和阗青白玉和两个鎏金青铜兽首衔接而成,玉质细腻,光泽粲然。中间五块玉以铜片穿连,青铜片从五块玉中穿出后,左右两端各装饰鎏金青铜兽首,两只兽首分别衔着透雕的椭圆形玉,青铜片与玉衔接吻合严密,至今毫无松动。中间一玉微曲似折扇形,上侧琢一回首垂尾卧兽,口部钻一小孔,便于穿系,下弧一鼻穿孔,供系玉佩之用。


该玉璜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等多种工艺于一身,尤其用若干节玉片配合金属衔接,制作难度极大,代表了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玉璜局部1☞
兽首口衔卷云形椭圆形玉
☜玉璜局部2
青铜兽与玉衔接吻合严密

其他各墓残存的随葬品,以5号墓所出包金镶玉银带钩制作最精,长18.7厘米,中宽4.9厘米,底为银托,面为包金组成的蟠龙,嵌以白玉玦和琉璃蜻蜓眼,勾部则用白玉雕琢成鸭头状。


这件带钩构思奇特,用料考究,制作华美,尺寸硕大,多种奇珍复合为一体,被称作战国“王者之钩”之一。
☝包金嵌玉镶蜻蜓眼兽首银带钩
长:18.7厘米
宽:4.9厘米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五号墓出土


带钩呈琵琶形。中部凸起,呈弧状,底部为银托,通体鎏金。钩身正面嵌饰白玉玦三枚,玉玦中心各镶一粒半球形琉璃蜻蜓眼琉璃珠。钩身前端镶白玉琢成的兽首形钩首,从侧面看犹如一只曲颈高歌的鸿雁。带钩的制造工艺十分精湛,采用鎏金、镶嵌、凿刻等多种方法,将不同质地、色泽的材料,巧妙地配合使用,色彩对比和谐,产生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此带钩纹饰繁复,玲珑剔透,包金镶玉,雍容华贵,极为奢华,反映了当时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为国家第二批禁止出国文物。
☝☞它是“王者之钩”
辉县固围村墓地发现的玉器,代表了战国玉器的最高水平。
其中,1号墓享堂东南瘗埋祭祀玉,是玉器史上的重大发现,它揭示了战国王族祭奠先祖用玉的品种、数量和瘗埋制度的基本情况。
瘗埋玉器分为东西两段,西段有玉简50件、石圭50件、玉圭6件;东段有上述大玉璜1件、小玉璜 3件、虬龙佩1件、大小玉环43件、玉瑬1件、玻璃珠56件。西段50枚青玉简,半透明,薄而匀,可相卷成册;玉圭 6件可分为三种类型。简、圭器形均简单,或许是专为致祭瘗埋而制。东段的璜、环、璧、瑬等49件玉器应是墓主生前用玉。
☝龙首纹璜.战国
长:9.6厘米
宽:2.1厘米
厚:0.4厘米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祀坑出土


此器双面对称雕刻。两端为龙首,龙头有楔形角,扁圆形眼。吻前突并向上卷曲,下颌低垂,舌内卷。龙首及玉璜周边以阴线纹刻出轮廓线,器身雕刻密集的谷纹。顶部正中钻一小孔,可供系佩。

稀奇的是,5座墓中还发现铁质生产工具93件,其中有铲、锄、犁、斧、削等。经金相学鉴定,系用固体还原法冶炼而成。


战国时期,石、骨、蚌器农具开始逐渐为铁制农具所取代。这,是中国第一次成批出土的战国铁器。
☝铁犁铧.战国
边长:17.9厘米
侧宽:4厘米
两边夹角:120度
犁铧呈“V”型,造型合乎科学原理,破土时可以减少阻力。
☝铁刀.战国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长:20.2厘米
最大宽:1.3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处看似不起眼的墓地,为典型的三晋风格葬制。专家推测,这一魏国王族墓地,极有可能是某位魏王的墓地,其在位时间大概在战国中期。


战国中期,群雄并肩,时战时和,而当时的魏国,正在远离它的最辉煌年代。


魏国的最辉煌时期,是战国初期;


魏国的百年霸业,是魏斯魏文侯开创的。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

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文侯在位50年,选贤任能,内修德政,外治武功,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往前追溯,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周武王牧野东征伐纣之后,他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毕国亡国后,毕公高的后代毕万逃到晋国,事晋献公,出征居车右。后晋国攻伐霍、耿、魏三个小诸侯国,大胜,晋献公将魏地封给毕万。毕万还专门占卜,得屯卦,为天地草创万物萌芽的蓬勃之象,便以魏为姓,日后逐渐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


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子魏犨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魏渐强。春秋末年,晋阳之战发生,魏桓子、韩康子本为智伯部下,被赵简子临阵说动,倒戈,与赵氏共灭智伯,并瓜分其所有领地,从此晋国赵、魏、韩三卿独霸。


魏国立国时,已是魏文侯四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当周威烈王不得不承认赵、魏、韩三国为诸侯,补办了三晋立国的法律程序时,魏文侯已经使魏国成为了三国中的老大了。

由于魏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在晋刚刚一分为三的时候,人们常常把魏、晋混称。


魏国就是晋国的主干,而魏文侯也没有辜负这个称号,魏国在战国初年全面领先。


做老大,是需要本事和本钱的。像大多数老大为求生存不得不披荆斩棘冲出一条血路一样,魏国图强,首先是因为本国的地理环境是三国中最为险恶的。


魏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在三家分晋前后,赵氏斩获最多,魏、韩得到的要少一些。赵氏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魏氏与韩氏在赵氏的南边,魏氏偏西,韩氏偏东,且魏的国土几乎分为两部分,赵氏占有的智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魏氏的压抑可想而知。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后的形势和地盘划分
魏国立国时,定都安邑,即今夏县西北7.5公里处的“禹王城”。
魏国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拉锯争夺的陕地(今河南三门峡渑池、陕县和灵宝地区),虽然在东面还有几块飞地,但都很不巩固,难以建成战略基地,魏国被紧紧地裹在晋南一隅。
这样被几个国家围起来的地势,被称作“四战之地”,很容易被压迫封锁。
四战之地
四战之地

☝夏县安邑禹王城


魏国早期都城。据《史记·魏世家》载,晋悼公十一年 (前562年)魏绛由魏(今芮城县北)徙治安邑,至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按《竹书纪年》为梁惠成王九年,前361年)“徙治大梁”(今河南开封)。

在雄心勃勃的魏文侯看来,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强,不被列强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


怎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七雄中,魏文侯是第一个实行变法的。


依据后来的变法实践,李悝变法的两个基本面,一是围绕旧土地制度的变法,基本点是有限废除隶农制、重新分配土地、鼓励耕作并开拓税源等。其二是公开颁行种种法令,以法治代替久远的人治礼治。


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李悝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战国初期卫国人。

约生于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于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时任丞相,主持变法。

这是战国变法的第一声惊雷。


魏国变法,在文武商方面迅速显示出成果。

文,魏文侯在国内强力推动政治改革,推崇儒教,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商,周边国家特产丰富,魏文侯鼓励百姓从商,使民富国也富,其后的魏人白圭被誉为商人的老祖宗;武,加强武备,锻造出战国初期最有战斗力的士兵,并寻找战略出口,北灭中山国,西取秦国西河之地,夺占楚国大梁地区,使魏国率先崛起于中原,一跃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令其他诸侯胆寒的霸主。


可能连魏文侯本人也没想到,他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年。后来的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另外,魏文侯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始作俑者。


魏文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所以,有史家总结,他的施政经验,至今仍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制定政策并实现战略目标,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人。


看看当时魏国有哪些大腕级人物吧:
文有李悝、翟璜为相,将改革和变法搞得风生水起;武有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国,进击西河,开疆拓土;儒有孔子的学生子夏、子贡的学生田子方,使魏国成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另外,还有把巫婆三老丢进河里的地方治理高手西门豹……

这些文臣武将,为魏国的强大尽心竭力,与魏文侯的好学谦虚、礼贤下士、用人不疑密不可分。


如同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中国在春秋战国,出现了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层。战国时期,养士成风,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故事,而最早的养士,就是从魏文侯开始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士人的门第,基本都是出身于小贵族或卑微的平民。他们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标志着中国的世族政治,不可逆转地被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时,使用大臣从不看出身,只重视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魏国的贵族反倒很少得到重用。魏文侯重用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吴起和李悝,都是来自卫国的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贵族。


“士”,在商、西周、春秋时还是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在这一时期,士作为一个等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到了战国,士虽然仍有等级的含意,但逐渐转变为社会一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与下(被统治者、民)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
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略统计有百余种,不仅说明士阶层的复杂,也说明他们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清华大学孙立群教授总结,春秋战国时代,士人们呈现出三个“自由”的状态。


一个是“流动的自由”,即士人们开始离开家乡四处游荡,“士而怀居不足以士”,也就是说,心里总是怀念家乡的人,不配称为“士”。真正的士是志在四方,以天下为己任的。那时候,“朝秦暮楚”、“朝三暮四”,都是肯定的词。


还有“择业的自由”,可以从内心出发,选择从政、从商、从师,甚至可以像庄子那样,可以什么也不做,从内心出发,自由自在发挥。


更重要的是有“思考的自由”,中国很多专制的时代,都不允许人自由思考,对王、对天、对地,不能随便质疑,但在春秋战国,士人们开始质疑王、鬼、神,甚至可以批评王,观察社会,思考社会问题。


这三个自由的成立,使得士人们有了人格和行为能够相对独立的大环境。加上各国为发展壮大或兼并战争对士人们有强烈渴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
☝勾连云纹瑗.战国
直径:6.5厘米
内孔径:4.2厘米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扁薄圆环形,两面纹饰相同,局部残留朱砂痕迹。瑗的内外边缘分别有阴刻同心圆,两圆之间雕琢勾连云纹。云纹均匀细密,在瑗面上分三层排列。为组佩重要饰件之一。

在这士人们的春天里,魏文侯为了延揽他们为魏国服务,产生过许多历史佳话,他也被史书誉为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典范。


好学谦虚的魏文侯先后正式拜过三位老师,一位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再一位就是子贡的弟子田子方,还有一位就是子夏的弟子段干木。


三位皆出儒门,后人称他们为“河东三贤”。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07年,比孔子小四十四岁。魏文侯当时延请子夏来魏国占领的秦地西河讲学时,子夏已是百岁老人,而且子夏由于老年丧子,哭瞎了眼睛,很少亲自教授,最初对魏文侯的邀请很犹豫。


魏文侯知道子夏是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决心一定要请子夏到西河坐镇,于是,亲自拜子夏为师,对子夏异常尊重。


给国君做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子夏是第一个享有这个荣誉的大儒,甚至孔子在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尊高的荣誉。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子夏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


由于子夏做了魏文侯的老师,而且亲自坐镇西河,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移到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子夏在西河的象征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外族文化占上风的国家的怀化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宗主国。

而魏文侯对子夏的弟子段干木的钦慕乃至紧追不舍,还留下了一个“干木富义”的成语典故。


段干木复姓段干,名木,是魏国安邑人,即今运城夏县安邑镇人。说起他的经历,也颇传奇。


段干木出身很低,因幼年家贫,就在市面上混,史书说其曾为“市侩”,游走于市场,做牲畜交易的中间人,后来当上了晋国牲畜交易牙商首领。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似有所悟,弃商游学于西河,拜子夏为师,学识大进,脱胎换骨,“有文有行”“怀君子之道”,遂“声驰千里”。学成后,为避战乱,他与好友田子方等隐居起来。


陆续地,他身边的其他人先后为将为相,将自己的才识售于帝王家,唯段干木清高隐居在一个巷子里,深居简出。


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享有千钟俸禄,拿出十分之九结交天下贤士,知道段干木见识不凡,极力向魏文侯推荐。魏文侯便登门拜请段干木,段干木认为“不为臣不见诸侯”,竟然翻过院墙跑了。


接连几次,文侯一到,他就翻墙。

无奈,文侯只好每次经过段干木门口的时候,起身站立,手扶车轼,伫立仰望,充满敬意,向他神往的段干木行注目礼。


跟随他的车夫困惑不解,文侯说,“我富于势,干木富于义”,意思是,段干木是大贤大德之人,深怀高洁君子之道而不出来做官,甘于寂寞深居陋巷而声名传至千里,我怎么能不俯身表示恭敬;段干木有德,我有势;段干木有义,我有财。势不如德贵,财不如义高,我怎么能不俯身表示恭敬呢。


求贤若渴的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扶轼致敬,终于感动了段干木,最后相见。文侯当即请他做相,段干木坚辞;给俸禄薪水,段干木不要。文侯只好拜他为老师,并常去拜望请教。尤其国家重大事项,请他决策。
☝卷云纹鼎.战国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这事一传开,政治家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乐羊都来投奔,为魏效力。


不久,宰相翟璜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魏文侯拜段干木为师后,段干木每次宣讲时,魏文侯都像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一样站立在那里,站累了也不敢坐下。而魏文侯每次召见自己时,双腿随便盘踞坐在堂上和他说话。


文侯见翟璜不理解,就解释:我老师我给他官他不做,给他俸禄他不要;而我知道你想做官,我就让你做宰相;我知道你想要俸禄,我就让你领到了上卿的俸禄。如果你要我的礼节也可以,那你把你的官你的俸禄还给我。


翟璜说,那我还是要官要钱吧。
在一众大儒和贤相勇将辅佐下,魏国国力强盛,声势逼人。周安王六年(前401年),被魏国的主动出击搞得疲惫不堪的秦国欲伐魏国,出兵至阳狐(今大名境内),有人劝秦王说:“魏君礼贤下士,有段干木辅佐朝政,国人上下团结一致,万万不可轻举妄动。”秦王遂停止对魏国用兵。
对此,左思《咏史》诗曾情不自禁赞叹: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緤,对珪宁肯分?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魏国“共少半釿”圜钱正面和背面
☟“中国古代钱币”邮票中有魏国钱币

魏文侯在位50年,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首霸中原,开创了魏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难得的是,魏文侯还是个极有胸怀、闻过则喜的人。


他酷爱音乐,请了乐师来演奏古琴,乐师叫经。音乐一响,就撩拨得魏文侯不能自制,随着美妙的音乐手舞足蹈唱起来:让我的话啊,没有人能违抗啊……


乐师经听了先是别扭,再是恶心,继尔愤怒。他突然停下不弹了:这么好的音乐怎么能唱上这么无耻的词儿啊。


他热血冲顶,一跃而起,拿琴砸向文侯。动作过猛,人没砸到,把文侯的帽子砸破了。


文侯大惊:你一个乐师,一个臣子,敢砸你的国君?斩!


乐师说,我想说一句话再死。


文侯说,可以。


乐师说,从前尧舜为王时,唯恐自己的话别人不反对;桀纣为王时,唯恐自己的话别人违抗。我砸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王弄了个大红脸:我错了,我该砸,将琴悬挂在城门上,用作我错误的凭证;砸破的帽子也不要补,警示提醒我让我改正错误。
☝玉凤鸟佩.战国
长:7.6厘米
宽:3.4厘米
厚:0.4厘米
1951年河南省辉县固围村二号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质光润,上有黑色沁斑,尾端稍有残缺。两面透雕成凤鸟形状,俯首张口,尖喙较长,并向内勾卷。圆圈形目,头顶有冠,胸前部伸出一爪,呈抓握状。背部雕有翅羽纹,分成两叉,一长一短,均向上呈卷曲状。尾部下垂。器身阴刻云纹、曲线纹等。此器出土于椁室底部靠北壁,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佩饰。此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刚劲有力,充满勃勃生机,体现了一种力量和动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个故事,又可见魏文侯的居安思危与以民为本。


一天,魏文候在路上看见了一个背柴草的人反穿着皮袄,百思不得其解。那人解释说,我背着柴草呢,我把有毛的一面穿在里边,这样毛就不会被柴草划掉了。


魏文候明白了,倾刻间他觉得又不对:你把皮子的一面露在外边,一旦被柴草挂破了,那毛长在哪里呢。


这就是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们全来祝贺。


魏文侯却想到那个背柴草的人:“这同在路上反穿皮袄背柴草的人没有什么不同。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士大夫的计谋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玉简册.战国
简长:22.5厘米
1950年辉县固围村1号墓出土。
一组50件。青玉白斑,简面无字,是否剥落还是原本无字,已无确证。战国玉简发现不多,其为研究当时葬俗和简册的重要资料。

魏国之所以能够称霸百年,是因为魏文侯将“士”和“儒”的作用,在文武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魏国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同时,魏文侯的理性和果敢,也让他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实力。

魏国所处的周边环境很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当时,赵、韩、魏虽然同从三晋分出,但彼此也是虎视眈眈,赵和韩都想联合魏文侯,消灭对方,平分其土地,对此,头脑清醒的魏文侯均给予了明确的拒绝。


魏文侯向赵、韩说明了自己对三家发展的想法:晋地披山戴河,比较封闭,身处其中的赵、魏、韩,只有赵国向外伸出了代和邯郸两个触角,但由于身后韩、魏的威胁,赵国也无力通过这两个触角继续向外扩张。赵、魏、韩三国紧邻,必须要和平相处,如果内斗,就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都无法发展。赵、魏、韩只有联合起来向外扩张,才有出路。


对于魏文侯的联合发展策略,赵与韩都表示同意,虽然如何联合、如何分利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通过会谈,赵、魏、韩暂时放弃了内斗,走上了各自修炼内功,各自发展的道路,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同时,一有外敌,赵、韩在魏国的带领下,互相声援,同进同退,形成战国初期难得的战略联盟。

在魏文侯的锤炼下,魏国的兵卒和军事制度,在战国初期也是最强悍和先进的。


在军事方面,以吴起为领军人物,魏国较早进行了军事变革,建立了以精锐武卒为核心的常备军。


魏军内部等级森然、分工明确,且数量庞大。发展到魏襄王时期,魏有武卒(重装步兵)二十万;奋击(轻锐步兵)二十万;苍头(裹头巾的待选新兵)二十万;厮徒(军工、勤务兵、辎重兵)二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军事实力可谓雄厚。故苏秦也不得不叹:魏乃天下之强国也。


魏国士兵,称为武卒,其采取精兵原则,选拔极为苛刻。魏文侯要求,武卒要具备高超的战斗技能,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而且,到达战场后,能立即投入战斗。
☝☟武士 王可伟 绘制

一个典型的例子,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达80余年。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匹,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魏武卒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魏国的军队和武卒建设非常成功,几乎无往不胜,并逐渐地演变成为魏国的建军制度和军功贵族制度,对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和秦献公、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继续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持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魏惠王三十一年都城迁往大梁(河南开封),政治中心东移打下基础。


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遗憾的是,魏国之霸,并没有持续下去,转而快速沉沦。


为什么?


客观因素,魏国土地面积不大,山多地少,缺少战略纵深,亦缺乏拱卫国土的天险,地处四战之地,避免不了多线作战,纵有百万大军而不够;魏国战略的关键,还在于三晋是合是分,三晋合则利,分则弊,魏国要想保持主动地位,就必须尽全力保持三晋的联合状态,但到战国中后期,三国之间的互相攻伐已经公开化……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在魏文侯后,魏国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出了大问题。人才的流失,是魏国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是所谓,成也人才,败也人才。

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各有一批能人辅佐,但魏国人才是最完备的。韩国出的最多的是思想家,如申不害、韩非;赵国最多的是名将,如廉颇、赵奢、李牧;而魏国,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谋略家,如星斗布列。


但这个人才最多的国家,最后竟然灭亡了,亡得静悄悄,以致《史记·魏世家》对魏国最后三年的记载只有死寂的寥寥数语:“……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到凄凄惨惨灭亡时,曾经名臣名将荟萃的魏国已经没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了。


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是吴起。


吴起起自布衣,但最后不但成为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名将,还是极具政治智慧的政治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足见其智谋和才干之惊人。
魏文侯初年,吴起从鲁国来到魏国,当时魏文侯并不了解他,就问李悝,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吴起在鲁国有杀妻求将一事,李悝回答“贪而好色”,但是这个人如果领军打仗,厉害的不得了。然后,魏文侯用人不疑,就重用了吴起。吴起建立武卒制,带领魏国的军队一连攻下秦国五个城池,魏文侯以这五座城为中心,建立了让秦国坐卧不安的西河郡。


吴起打胜仗有一条,他特别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史籍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吴起的军队中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疮,里面有脓,他亲自用嘴把这个士兵的脓吸出来。这个事情被士兵的母亲知道了,这个母亲就哭了,知道儿子肯定会为吴起搏命战斗。从这一点就说明吴起的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
☝龙形玉璜.战国
长:9.4厘米
宽:2.1厘米
1950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大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玉质呈黄绿色,间有白斑。璜体扁平,呈弧形,饰有谷粒纹,两端雕琢成龙首。这种形制的龙又被称为并逢龙。

魏国有这样的人才是魏国的幸运,但这个好运气不久就消失了。


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即位后,有一个丞相叫公叔,非常嫉妒吴起。他的想法很快就被手下的仆人知道了,仆人就给他献了一条毒计:

“吴起为人有骨气又重视名誉声望。您可以对魏武侯说您的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当魏武侯问您怎么办时,您就建议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打算,就一定会推辞。在此之前您先找个机会请吴起到家里来做客,在宴会中故意惹公主发怒,当她当面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这样羞辱您,就肯定不会娶公主了。”


公叔采纳了他的建议,吴起见到公主如此羞辱国相,果然婉言谢绝了魏武侯联姻的邀请,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
☝在吴起与秦军的对垒中,吴起是常胜将军

公叔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魏武侯于是派人召唤吴起。吴起行进至岸门,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市南时,停下车回头遥望西河郡,眼泪一行行流了下来。


他的车夫对他说:“我私下观察您的心志,把舍弃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样。如今您离开西河郡,却流下了眼泪,这是什么缘故啊?”


吴起擦去眼泪回答说:“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让我尽自己的才能,那么我就可以帮助君侯成就王业。如今君侯却听信小人的馋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了。”
吴起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并以在魏国取得的经验,在楚国实行变法,楚国很快就强大起来。
☝前350年的战国形势图

魏国除了吴起以外,还流失了一个顶级人才,这个人就是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后来到了魏国在公孙痤手下做臣子。公孙痤临终前推荐商鞅,但是魏王并不重视他。
公孙痤的话最后都说到这个程度:这是个奇才,要么重用他,要么杀了他,决不能让他到 别的国家去。
结果魏王连杀他的兴趣都没有。最后商鞅到了秦国帮助秦孝公变法。秦国的崛起,第一步就是秦孝公变法。
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二个人才。
☝☟商鞅到秦国后“徙木立信”开始变法

还有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兵圣孙武的后人孙膑,也流失了。


孙膑原来是在齐国,后被心胸狭小的同学庞涓召到魏国。如果孙膑和庞涓两个人联手的话,那么魏国就多了一个顶尖的军事家。但妒火中烧的庞涓后来用计,把孙膑的双脚砍掉了,让孙膑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后来,孙膑佯疯秘密回到齐国,受到重用。


风水轮流转,后来魏国攻打赵国,孙膑围魏救赵,在今天的山东菏泽,发动桂陵之战,大败庞涓的魏军,生擒庞涓。
13年以后,魏国和赵国联合起来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以天才般的“减灶计”,马陵一战,令庞涓自杀于“庞涓死于此树之下”,魏国损失10万大军,从此一蹶不振。
据称鬼谷子是孙膑和庞涓的师傅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局部

孙膑逃离魏国之后的“两陵之战”,让魏国从此不可遏止的衰落了下去。


孙膑当年一腔热血来报效魏国,最后却身带残疾,九死一生从魏国逃走,反过来将魏国打得落花流水。闭塞颟顸的魏惠王,恐怕肠子都悔青了罢!
这是魏国流失的第三个顶级人才。
☜孙膑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庞涓败走马陵道☞马陵道在山东郯城
第四个人,秦昭襄王时期的丞相范睢。

范睢原本为魏国服务,他和他的上司代表魏国一起出使齐国时,齐王对上司很冷淡,对范睢却很高看,还给范睢送礼。回国以后,他的上司举报,说范睢通敌,范睢被打了个半死,装死才逃过一劫,后逃到秦国。


范睢是战国后期唯一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正是他为秦国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逐步统一了天下。


吴起、商鞅、孙膑、范睢,这几位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用对一人足以争天下,但魏国,居然连一个都没留住。
人才都走了,这个国家还能有什么希望?

☝魏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比秦长城还早130年。但长城再固,如何能挡得住魏国人才的流失?


☟魏长城起源于陕西华山北麓,依地附势蜿蜒北上,经大荔、合阳直到韩城黄河边沿,全长约300余里。

还不止这些。


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国君,甚至连自己的弟弟的才华,都不能容忍。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一次,信陵君和魏安釐王下棋,突然急报,说赵王带着大军向魏国开过来了,马上就要进入魏国的边境。魏王急了,顾不得下棋,马上要召集大臣商讨对策。


信陵君说不用急,他是来打猎的。

☝魏安釐王
☝信陵君魏无忌
两个人继续下棋,魏王心里不踏实,心不在焉经常走错棋。过了一会儿又一个报告递上来,说赵王果然是来打猎的。
魏王的心放在肚子里了,他马上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他是来打猎的?信陵君说我在赵王身边有门客,可以把赵王的一举一动报告给我,所以我早就知道他今天要来打猎。
☝战国四公子
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养“士”著称,且都是王公贵族,故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魏王马上对这个弟弟另眼相看。


但这个另眼相看,不是重视,而是戒备,史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后来信陵君不得不窃符救赵,杀了晋鄙夺了兵权,解了赵国之围。解围之后,信陵君在诸侯和百姓中名声大振,但他把军队全部放回去,自己留在赵国一呆就是十年,因为他知道,魏安釐王本来就猜忌他,现在把他的大将杀了夺了兵权,魏王肯定不能容他。
☝杜虎符
长:9.5厘米
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


虎符是古代国君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虎形的令牌,劈为两半,两个虎符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信陵君窃符救赵,窃的就是这类虎符。
秦国听说信陵君没有回去,魏国就没什么能干的人了,数年不断攻打魏国。
这时,魏安釐王才想起自己还有个弟弟在赵国,有本事抗秦,就想召他回来。

魏国的使者来了一拨又一拨,信陵君就是不见。后来赵国有人就劝信陵君,说你知道天下人为什么那么看重你吗,是因为你的存在保全了魏国。现在魏国非常危急,你不回国保卫,天下人还会看重你吗?如果魏国灭亡了,你们祖宗的坟墓都被秦国挖了,那你信陵君还有颜面对祖宗吗?


信陵君就回魏国了。回去后兄弟二人抱头痛哭,然后魏王就任命信陵君做了上将军。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带韩、赵、魏,加上楚、燕五国军队联合伐秦,把秦军打得狼狈不堪,秦国封住了函谷关不敢出来。


这是战国后期,六国合纵最成功的一次。
☝铁马金戈 王可伟 绘制

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却令人不得不长叹息。


秦国的老办法,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用反间计。


秦国国君异人派人带了一万金,找信陵君十年前窃符救赵被杀的大将军晋鄙的门客,通过晋鄙的门客向魏王说:第一,信陵君在外流亡十年又回魏国当大将军,现在是诸侯军的总指挥;第二,天下的人只知道信陵君不知道魏王;第三,信陵君想借着这个有利时机取魏王而代之。


魏王的心跳加速了。
这个时候,异人的反间计继续实施,派使者带着礼物敲锣打鼓来到魏国,祝贺信陵君当了魏王。魏王就把信陵君的大将军职务给免了。信陵君知道他哥哥又怀疑他了,从此告病不上朝,郁闷之极同时也是为自保,每天在家里不是喝酒,就是与女人厮混,过了四年,就去世了。
☝信陵君在愁肠百结中郁郁而终
这一年是公元前242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五年。消息传到秦国,当时赢政还小,相国是吕不韦。

吕不韦立即派兵,还派当年五国攻秦被信陵君打败的将军蒙骜,一下子占了魏国20多座城,建了一个东郡(今山东、河北一带),把六国南北拦腰切断,从此六国再也不能合纵了。


信陵君死后十八年,秦军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自魏文侯立国至魏假灭亡,魏国历经八代君主,凡一百七十八年。


成于人才荟萃,亡于人才星散,魏文侯地下有知,能不顿足捶胸痛哭乎!


以人才为宝,还是以宝货为宝,下面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魏文侯后,魏国国君的人才观。

还是从吴起说起。


魏文侯去世后,武侯即位。

有一次魏武侯和任河西将军多年的吴起坐船顺黄河南下,船到中流,魏武侯眼看两岸河山壮美,高兴地感叹:“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魏武侯说完,吴起就直言不讳告诉他:“邦国之固,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一个国家能不能得以保证安全,在德不在险。如果你对老百姓实行德政,老百姓就可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如果不施德政,光依靠地形险峻,不足以防守。


结果,魏武侯只淡淡一个“善”字便罢了。吴起对答,后世演化为“固国不以山河之险”的著名政谚,却没有留下魏武侯任何由此而警醒奋发的凭据。
☝黄河对答留下名句“固国不以山河之险”

这是魏国君主第一次将人才之外的物事当做“国宝”。


不将人当宝,将河山当宝,还算有些气度,到魏惠王时,干脆直接将珍珠宝玉一类当做念兹在兹的“国宝”了。


它来自另一个故事:


魏惠王有一个奇特的癖好,酷爱熠熠华彩的珍珠,并认定此等物事是国宝。史载,魏惠王与齐威王狩猎相遇于逢泽之畔,魏惠王提出要与齐威王较量国宝。


齐威王问,何谓国宝?魏惠王得意矜持地说,国宝便是珠宝财货,譬如我有直径一寸左右的十颗大珍珠,每颗可照亮十二辆战车,这便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齐威王却说,这不是国宝,真正的国宝是人才。于是,齐威王一口气说了他搜求到的四个分守各地的大臣,各有报国之能,“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大是难堪。

☝青玉圭.战国
高14.8厘米
宽5.4厘米
厚0.4厘米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呈尖首长方形,表面光润无纹饰。圭为重要的礼器,多为尖首状,也有平首或凸首造型,它不仅用于礼天地四方,也象征着身份等级,多用于祭祀等活动。

国宝是人才,国宝不是珠宝;如果珠宝成国宝,则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是见诸史料的一次真实对话,其意义在于,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人才观对各国强弱的影响,也将魏国为何迟暮衰落,揭示得淋漓尽致。


东汉时,三国人对魏国灭亡的原因有过总结,《史记·魏世家·索隐》引三国学人谯周对魏国灭亡之评说云:“以予所闻,所谓天之亡者,有贤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纣用三仁,周不能王,况秦虎狼乎!”


谯周评说是历史主流的评判,他阐明了这样一个简单实在的道理:

有贤不用,便是史谚所谓的“天亡之国”。若殷纣王用三个大贤(微子、箕子、比干,孔子称为“三仁”),纵然是明修王道的周室也不能取代殷商而王天下,何况秦国虎狼之邦,如何能灭亡果真用贤的魏国?

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包金镶玉银带钩、分段式龙纹玉璜、勾连云纹瑗等琳琅宝器,分系于魏国贵族甚至魏王身上,它们想必见证或亲历了以上历史事件,如果它们有生命和灵性,会不会仰天发出这样的浩叹:


隋珠和璧案上堆,
人才星散列国走。
山河消磨多少事,
世上再无魏文侯。
图片:国家博物馆 影脉动 小马哥声明:谢绝转载 违者必究
关注文博山西 看更多精彩
1、查找微信公众账号:文博山西
2、搜索ID:sxwbwbsx
3、点击最上方蓝字快速关注
回复数字1—43,可阅读以下内容
【1】看看霸国霸器到底有多霸气
【2】国宝青铜盘专给俺媳妇儿造
【3】晋国博物馆藏哪些出土宝贝
【11】山西古代壁画(元.300图)
【16】《金瓶梅》最早版本现山西?
【18】“山西王”阎锡山日记之精选
【19】张无忌的魔教和介休祆神楼
【20】倗国:与兵马俑齐名的惊世发现
【21】蝴蝶结!龙泉寺金棺因此未打开
【22】晋阳古城 被湮没的中国“庞贝城”
【23】契丹人秘藏在应县木塔里的宝物
【24】130平方公里的河东盐业博物馆
【25】美得令人眩晕的山西古代琉璃
【26】少林寺托管的资寿寺有啥秘密
【27】惊!破铜烂铁拣出3200件文物
【28】101岁高僧梦参:我做的四个梦
【29】清凉寺玉器 暴力时代文明微光
【30】青铜尊:虎犀貘驹象牛猪兔鸟鱼
【31】浑源彝器往事 最后一刻绝处逢生
【32】五台山发现金质淳化元宝之始末
【33】粟特人出没!带着葡萄和葡萄酒
【34】山西是北魏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35】古长城发现锦囊 装49枚波斯银币
【36】大月氏人把玻璃制造术带入山西
【37】神秘石刻背后的盐商和花花扬州
【38】羊舌上的晋国 67年内战爱恨情仇
【39】63号墓秘密 少女杨姞祖国的灭亡
【40】鸟篆铜戈:三国的缠斗和一代妖姬
【41】青铜名剑:干将今安在 少虡何煌煌
【42】青铜名剑:晋吴铸铜兵 火焰生冷霜
【43】青铜名剑:季子挂剑处 王侯尽北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