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藏有一枚辽代“大康通宝”大银钱,是1985年从太原电解铜厂的原料堆中拣选出来的。
甫一面世,这枚行楷折五型大银钱就在钱币界引起轰动。
无他,太罕见了。
大康,辽国道宗皇帝年号,从公元1075年至公元1084年,只存在了十年。
说起辽道宗,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说到耶律洪基,熟悉的人就多了。
他是金庸《天龙八部》中,大英雄萧峰的结拜大哥。
小说家言,活灵活现,但实际上,耶律洪基是辽代九位皇帝中,最亲宋的一位。
而他的第一任皇后宣懿皇后萧观音,更是深受中原汉文化熏陶,不但相貌娇艳动人,颖慧秀逸,而且才华出众,喜书,善谈论,并能自制歌词,好弹筝尤善琵琶。工诗,传世作品虽然只有15首,但却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留有声名,是契丹诗人中公认的第一人。
可叹的是,这么一个才貌与见识均是一等一,位列萧氏诸女之冠的奇女子,却被青梅竹马且深爱她的皇帝丈夫耶律洪基冤杀了。
首次见到萧观音的肖像,是在山西朔州的应县木塔。
这是一幅供养人像,画在木塔底层南门的照壁板上:其头微仰,双手捧花,神态从容,表情虔诚,衣着华丽,长带飘飘,似在徐徐前行。
与萧观音同画于木塔底层南门的,还有另两位女供养人,专家考证,他们是萧观音之前的另两位辽代皇后:辽圣宗的钦哀皇后萧耨斤、辽兴宗的仁懿皇后萧挞里。萧挞里是耶律洪基的母亲,正是她倡建了名闻中外的应县木塔。
萧,在辽代历史中,是一个特殊的姓氏。
大辽皇族,由耶律氏与萧氏联手构建,耶律是辽国的国姓,萧姓是辽国后族的姓氏。耶律氏与萧氏互为婚姻,形成大辽政权核心的权力架构,左右着辽国的命运,至亡国时也一直未变,可谓历史奇观。
这种超稳定的结构,其来有自。
辽国从氏族奴隶制社会转变而来,有氏族外通婚的习俗。与创立辽国的耶律氏世代通婚的,是唯乙室和拔里氏二部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刘邦,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又认为唯乙室、拔里氏二部族对国家功劳极大,可比汉代开国丞相萧何,遂将后族一律改称萧氏。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本人虽未改姓,但她的两个弟弟却都改姓萧。
萧氏与耶律氏世代通婚的习俗便一直沿袭下来:萧氏的女子都嫁给耶律氏,耶律氏的女子都嫁给萧氏,萧氏遂成辽国仅次于耶律氏的权贵势力。
与辽国其他著名的萧皇后、萧太后相比,萧观音这位有着独特名字的女子,武功可能不如,文采却是后族里最出类拔萃的,命运却也因此最为悲惨。
萧观音(1040年—1075年),耶律洪基的祖母钦哀皇后萧耨斤之弟萧惠之女。她和耶律洪基青梅竹马,两人的结合在当时看来是天作之合——两人有婚约时,萧观音只有四岁,耶律洪基只有十二岁,两人算是娃娃亲。
无论从哪种眼光看,两人都是一对璧人。
其实自契丹草原开国以来,一直对中原的汉文化有着近乎虔诚的学习之心,著名的萧太后,也就是小字燕燕的萧绰(953年-1009年),雄才大略,摄政期间,以战促和,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两国从高层到民间,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贯穿了整个11世纪,到耶律洪基亲政后,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只耶律洪基哭,许多辽人都哭。据宋人陈师道《后山谈丛》载:“仁宗崩,讣于契丹,所过聚哭”“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
宋人晁说之在《嵩山文集》卷二《朔问下》中记载:“虏主(耶律洪基)虽生羯犬之乡,为人仁柔,讳言兵,不喜刑杀。慕仁宗之德而学之,每语及仁宗,必以手加额。为仁宗忌,日斋不忘。尝以白金数百,铸两佛像,铭其背曰:‘愿后世生中国。’”
比之夫君皇帝相比,皇家才女萧观音走得更远。
萧观音自幼能诵诗,旁及经书、子书,多才多艺。长大后,容貌端庄秀丽,《辽史》称,“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词,尤善琵琶”。其作诗,信手拈来,即为佳品。道宗对她极为钟爱赏识,誉其为女中才子。
一次,萧观音从跟从道宗秋猎,到了一个名叫“伏虎林”的地方,当场受命赋诗:
哪叫猛虎不投降。
她还有《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应制》:
大宇看交泰,应知无古今。
辽清宁元年(1055年)十二月,萧观音成为梁王耶律洪基的王妃,年仅15岁。次年,洪基登基为辽道宗,她很快被立为懿德皇后。
与辽国其他女子相比,她显得格外特别,以致辽国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孤稳压帕女古靴,菩萨唤作特里蹇,意思是:头戴玉,足登金,皇后是观音。
耶律乙辛出身贫寒,父亲迭剌,因为穷被族人称为“穷迭剌”。但乙辛从小就很聪明,小时放羊,长大后却生得一品人才,表面谦和内心却很有城府,《辽史》说他“幼慧黠”“及长,美风仪,外和内狡。”
辽兴宗时,因看耶律乙辛长得文静,衣着朴素,样子清雅,认为他是个守规矩的老实人,便提升他为笔砚吏。之后连连升迁,一直升到护卫太保,即宫廷卫队长。道宗登基后,乙辛因在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叛乱中立有战功,且善于逢迎,深得道宗重用,被擢升为执掌全国军政大权的辽朝最高职官北院枢密使,封魏王。
于是,耶律乙辛利用道宗对自己的重用和信任,在朝中开始结党营私,独揽大权。道宗也昏聩之极,把军政大权全部托付给他,允许他自行处理四方军旅大事,致使耶律乙辛专权达14年之久。
耶律乙辛一伙之所以要置皇后萧观音于死地,原因在于太子耶律浚英明睿智,对他的专权构成极大威胁。
耶律浚是萧观音与道宗生的唯一的儿子,8岁被立为皇太子。耶律浚受皇帝诏命“兼领北南枢密院事”,帮助父亲管理朝政时,还不满18岁。他法度修明,从善如流,又建议提拔贤臣,从而和一些忠直的大臣形成一股力量。
从职位安排上,耶律浚是耶律乙辛的上级,且贵为太子,优势明显,对乙辛权臣党的专横跋扈多有限制,让好不容易爬上高位的乙辛感到了严重威胁。太子一党的依托,是皇后萧观音,因此,乙辛一伙首先设计罗网,罩向了萧观音。
大康元年(1075年),密积的阴云笼罩在大辽国上空,连空气里都满是阴谋的气味。
大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辽中京,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给道宗皇帝上了一份秘密奏章——《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
对阴谋家来说,搞一个人,从私德最容易入手;宫廷政治中,搞掉在国人和皇帝看来冰清玉洁的皇后,背着皇帝的“私情”和“性事”,当然是最具杀伤力的大招。
这份奏章,对萧观音来说,可谓字字含杀气,动魄惊心,句句如钢刀,扎向要害。
奏章讲的,是一个皇后给皇帝戴绿帽子的故事:
根据外直别院宫女单登和宫廷乐团朱顶鹤检举揭发,宫廷乐团的演奏家赵惟一因为善于弹筝和琵琶,通过宫帐内值班的同事高长命介绍,得到懿德皇后赏识。陛下去木叶山巡幸时,皇后派人把赵惟一招进宫内,把皇后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交给赵惟一练习、演奏,从早晨直到晚上。
开始,皇后隔着帘子和赵惟一对弹,后来命赵惟一脱掉官服,换上便装,进入宫帐内,皇后也打扮得花枝招展,二人对弹。后来二人边喝酒边对弹。到半夜时,皇后把宫女打发走,就再也听不到宫帐内饮酒弹琴之声了,只听得二人调笑之声。值班宫女单登心动,躲在宫帐外偷听。
奏章随后写的内容,细节毕现,看似客观呈现帐内春光,却暗藏一剑封喉的杀机:
闻后言曰:“可封有用郎君。”惟一低声言曰:“奴具虽健,小蛇耳,自不敌可汗真龙。”后曰:“小猛蛇,却赛真懒龙。”此后但闻惺惺若小儿梦中啼而已。
奏章说,天亮后,皇后说赵惟一喝醉了,让单登进宫帐内把沉睡的赵惟一叫醒,给予赏赐,让他走了。以后皇帝陛下驾还,皇后虽几次召见赵惟一,但赵惟一不敢入宫。皇后深深怀念他,于是作《十香词》赐赵惟一。
奏章后附《十香词》: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这是十首描写女人香气的诗,分别为发香、乳香、腮香、颈香、吐气香、口脂香、玉手香、金莲香、裙内香、满身香,自是香艳之级。
又附《怀古》诗:
道宗读完奏章,勃然大怒,立即召萧观音对质。萧观音大惊失色,痛哭申辩说 :“妾托体国家,已造妇人之极。况诞育储贰,近且生孙,儿女满前,何忍更作淫奔失行之人乎?”
道宗拿出《十香词》说:“此非你亲笔书写?还有何辞?”
萧观音说:“此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妾即从单登得而书赐之耳。且国家无亲蚕之事,妾作那得有亲桑语(指“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句)?”
意思是,这是宋国皇后所作,就是单登拿来让我抄写赐给她的。况且咱们国家没有养蚕之事,我的诗中怎么会有亲自到御花园采桑的话呢?
张孝杰,其实正是炮制此案的第二个关键人物。
张孝杰是辽建州永霸县(今辽宁朝阳西)人,状元出身,北府宰相。作为汉人,他已是贵幸无比,但在辽国,北宰相府只是辅助北枢密院处理政务的机构,职位低于北院枢密使。作为耶律乙辛的属下,趋炎附势的他和耶律乙辛结成了死党。
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把赵惟一、高长命逮捕,严刑拷打,都屈打成招。
两人把“调查结果”向道宗报告,深爱过萧观音的道宗还有些不相信,指着《怀古》一诗说:“此诗是皇后骂赵飞燕淫乱误国,怎么会写《十香词》呢?”
张孝杰进言:“这正是皇后怀念赵惟一的证据。”
道宗问:“何以见之?”
张孝杰答道:“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二句中包含‘赵、惟、一’三字也。”
至此,道宗认定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即日凌迟处死赵惟一,并斩高长命,敕皇后萧观音自尽。
当时皇太子耶律浚及萧观音生的三个公主都披发流涕,乞代母死,道宗怒斥而不允:“朕身为一国之君,皇后与人私通,若不以国法惩处,成何体统?朕的面目何在?”
萧观音再三请求再见道宗一面竟不获准。萧观音自尽以前,还作了一首绝命辞,然后以白练自尽,时年仅36岁。
对《十香词》,从古至今,史家一直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一是《十香词》是否淫诗,二是作者是否萧观音。
其实,在辽国本朝,“《十香词》案”发生不久,就有知情者开始翻案,并留下了明确的记载。
《焚椒录》,一本辽代笔记辑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作者叫王鼎,涿州人,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年)状元,翰林学士,颇为刚直。其妻乳娘之女蒙哥,曾是耶律乙辛的情人,因此了解内幕。同时,司徒萧惟信也向王鼎讲述过事件的始末。
王鼎记录此事也不是没有缘由,他因酒醉与人争论,语中有埋怨道宗不器重他之语,被告发,罢官流放,于是收辑资料,直书其事,用以存史 。
王鼎呈现出的,是“《十香词》案”的另一面:
这十首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从宴寝欢娱诸方面联章铺叙,反复咏叹,希望重获宠幸的心情跃然纸上。
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铺绣被,羞杀鸳鸯对;犹忆当时叫合欢,而今独覆相思魂。铺翠被,待君睡。
装乡帐,金钩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装绣帐,待君眠。
叠锦茵,重重空自陈;只愿身当白玉体,不愿伊当薄命人。叠锦被,待君临。
展瑶席,花笑三韩碧;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展瑶席,待君息。
剔银灯,须知一样明;偏使君王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剔银灯,待君行。
热薰炉,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热薰炉,待君娱。
词曲不分家,冰雪聪明的萧观音又将《回心院词》自谱成曲,当时宫廷乐手无能演奏此曲者,“独伶官赵惟一能之”。
而宫婢单登,曾经是叛臣耶律重元的家奴,也善于弹筝及琵琶,经常与赵惟一争能。皇后遂召单登,与赵惟一对弹四旦二十八调,都不如赵惟一,单登拜服。但单登也因此出名,道宗常召单登弹筝。皇后劝说:“此叛贼家奴婢,女中独无豫让乎?安得轻近御前!”,就派单登到外宫别院值班,单登为此对皇后十分怨恨。
单登妹清子,嫁给宫廷乐团朱顶鹤为妻,又是耶律乙辛的情人,耶律乙辛就打算利用萧观音和赵惟一的词曲唱和来陷害皇后,指使他人作淫词《十香词》,作为证据。
耶律乙辛先通过清子遥控,让单登拿着《十香词》,请精通书法的皇后萧观音抄写。单登当时虽在外宫值班,还能经常见到皇后。单登欺骗萧观音说:“此宋国忒里蹇(皇后)所作,再得到皇后御笔书写,堪称二绝。”
心思单纯的萧观音不知有诈,看到《十香词》词意虽然轻浮且有淫亵之语,但文词确实美艳,便为她抄写一份。作为劝诫,她又抄上自已所作《怀古》诗。
耶律乙辛拿到皇后萧观音手书《十香词》,如获至宝,马上编造诬陷之词,命单登与朱顶鹤到北枢密院检举皇后萧观音与赵惟一私通。
一直蒙在鼓里的萧观音百口莫辩,就此香消玉殒。
王鼎的结论是,“《十香词》案”是彻头彻尾的一起冤案,萧观音取祸的原因为“好音乐,与能诗善书耳”,假如她不作《回心院》,也就不会有《十香词》一事;假如她不善书,也不会一时技痒而为单登手书艳词。而《怀古》诗中的三个字,他认为只是巧合。
王鼎对真实史实的探究弥足珍贵,但对萧观音的死因,却未免总结得过于浮泛。
看看她的萧氏前辈吧:
——建立契丹王朝的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娴习军事,勇猛而有韬略,奠定大辽基础。在阿保机驾崩后与大臣们的暗斗中,她当即抽刀自断右手放入阿保机棺内殉葬,是为“断腕皇后”;
——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虽然有个颇为稚气的名字萧燕燕,但执法严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达成“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百余年和平,摄政27年,使大辽达到鼎盛,是为“摄政太后”;
——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萧耨斤,面色黝黑,长相丑陋,但野心勃勃,隆绪死后自立为太后,窃取军政大权,实施了四年之久的残暴统治。她心狠手辣,挟权嗜杀,同自己的皇帝儿子耶律宗真势如水火,儿子竟也拿她无可奈何,是为“野心太后”;
一片单纯、才貌俱佳的萧观音,与上述前辈皇后相比,铁血权谋不足,文弱诗艺有余,便成为奸人乱国弄权的突破口。
但萧观音悲剧的更深层次原因,是被动而无辜地卷入了太子势力与出身贫寒而野心大炽的权臣党的权力争斗。
萧观音被冤杀后,耶律乙辛并不满足,他的终极目标,是阴谋搞掉太子。
大康三年(1077年)五月,乙辛指令护卫太保(皇帝卫队长)耶律查剌诬告“太子党”成员耶律撒剌(行宫都部署,管理皇帝行宫、统领禁卫军)、萧速剌(知北院枢密使事,北枢密院二把手)等八人同谋废皇帝立太子。道宗耶律洪基认为证据不足,没有理会。
这年六月,耶律乙辛故技重施,指使牌印郎君(仪仗队长)萧讹都斡向道宗“自首”,说他曾与耶律撒剌等人一起谋划杀耶律乙辛,然后让太子即位,“臣若不言,恐事白连坐”。
而这次,像上次“《十香词》案”一样,道宗对举报者的“自首”又一次相信了,将太子交由乙辛、张孝杰审问。乙辛编造太子认罪状奏报道宗,道宗大怒,废太子为庶人,囚于上京。
当时,耶律洪基的宫帐在中京,即今内蒙宁城县。上京在今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南,监卫者都是乙辛的党羽。
十一月,年仅20岁的太子耶律浚被乙辛暗中派人杀死,报告道宗说是病死。后太子妃后也被害死。
乙辛还大兴冤狱,刑讯逼供,以各种借口除掉耶律撒剌、萧速剌等忠直大臣40余人。《辽史》记载:“时方盛暑,(萧速剌)尸诸原野,容色不变,乌鹊不敢近。”
耶律乙辛确实是历史上一个狠毒角色,他又瞄上了太子的儿子耶律延禧,欲斩草除根。
大康五年(1079年),道宗出猎,耶律乙辛又请将皇孙延禧留在自己身边。
在北院宣徽使(负责宫廷礼仪和评议朝政)萧兀纳的一再提醒下,道宗回过味来,开始怀疑乙辛,乙辛阴谋没有得逞。
当年,耶律乙辛被降封混同郡王;
大康六年(1080年),耶律洪基封皇孙延禧为梁王,再降耶律乙辛出知兴中府(今辽宁朝阳)事;
大康七年(1081年),耶律乙辛以走私罪名囚于来州(今绥中县前卫镇),状元帮凶张孝杰削职为民;
大康年号,从元年到十年,整整十年。
耶律洪基在执政晚期,终于有所醒悟,但一切都已太晚。
或许是因为妻儿的冤死,或许是对帝位的厌倦,晚年的耶律洪基意志消沉,昏庸乏瞆,一边扶植皇孙耶律延禧,一边耗费巨资大修佛寺佛塔,沉溺佛法以求来世,唯一乞盼的是寿命昌隆,长命百岁。
大康十年后,他改年号为“大安”,十年后再改年号为“寿昌”,即是这种心态的折射。
大辽帝国从耶律洪基时由强盛转向衰落,步入了它的黄昏期。而在另一个方向,被辽压迫多年的女真族正在兴起,最终成为辽国的掘墓人。
辽亡于第九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其实和耶律洪基执政晚期的不作为大有关系。道宗死后25年,强大一时的镔铁王朝大辽就覆灭了。
《辽史》本纪道宗卷的最后,对耶律洪基有一段评论:
道宗初即位,求直言,访治道,劝农兴学,救灾恤患,粲然可观。及夫谤讪之令既行,告讦之赏日重。群邪并兴,谗巧竞进。贼及骨肉,皇基寝危。众正沦胥,诸部反侧。甲兵之用无宁岁矣。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徒勤小惠,蔑计大本。尚足与论治哉?
纵观耶律洪基在位的47年,南亲大宋,西和西夏,东携高丽,北驱鞑靼,对百姓也做到了宽厚仁义,但识人不明,晚年昏匮,“群邪并兴,谗巧竞进。贼及骨肉,皇基寝危”, 导致国家迅速衰亡。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腰饰,玉坠为互相扣合的鱼形玉盒,用来放细小物件,适合游牧人需要。
☝右:玉组佩 .辽
通长:14.8厘米
配饰,玉饰为白玉,镂雕绶带纹,鎏金银链下挂5件青白玉坠,圆雕双龙、双凤、双鱼等动物形状,辅以莲荷纹。该玉组佩题材为汉文化吉祥物而造型明显异于中原,洋溢着契丹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以上均为1986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出土
辽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初一日,辽道宗支撑病体御临清风殿接受百官及各国使者朝贺。
史载,当天夜里,有白气如练带,从天而降,黑云起于西北,急速飘飞并发出声响。北方有青赤黑白四色气,互相杂混而降落。
12天后,70岁的辽道宗在行宫去世。驾崩前他下诏,由被杀太子耶律浚的儿子、他和萧观音的孙子、26岁的耶律延禧接皇位,这就是辽国最后的皇帝天祚帝。
耶律洪基生前先与萧观音恩爱,后迫萧观音自尽,死后又同穴而眠,如此反复,能不叹乎!
这一反复,还不是最后。
后来,金人攻灭辽国,遍挖辽国皇族陵寝,萧观音的尸身又被刨出来,剥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马践踏。可怜冰清玉洁的萧观音,一代艳骨又遭凌辱。
如今流传于世的个别“大康通宝”大银钱,也许就是这时候从这一时期流出。
有一种观点曾认为,“大康通宝”大银钱,就是支垫道宗夫妻哀册的专用钱,但之后多地辽金窖藏中发现同模铸造的金质钱和铜质钱,表明这款行楷书折五型“大康通宝”大银钱是赏赐与流通兼行的官属钱。
大康时期,是道宗朝个人和辽国的黑暗时期,然而又是辽钱最发达之时,无论从钱币品种、数量,还是艺术水平看,都达到辽代货币的最高峰。
上面这件的琥珀璎珞,属辽国陈国公主(1001年—1018年)。
这位只活了18岁的公主,是辽景宗的孙女、辽圣宗耶律隆庆之女,祖母是人所共知的萧太后萧燕燕。
与陈国公主和其夫婿陪葬物的豪奢相比,贵为皇后但命运多舛的萧观音,留给当世的,只有冷冰冰的石制哀册和几首诗,以及不知是否从她陵墓中流出的几枚“大康通宝”。
从太原电解铜厂的废铜烂铁中拣选出的那枚“大康通宝”大银钱,来源何处,更不可考。
可以从它身上考证和思量的,是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大辽国的这一段短暂年华——
是皇后萧观音的凄婉青春,是和耶律洪基恩爱又反目的那些故事和传说;
是“大康”之年的阴谋、构陷,是一个曾经英武的皇帝的颟顸和杀戮;
是一个帝国的黄昏铺排开的晚霞,美到瑰丽,也美到血腥;
更多的,是后世诗家对萧观音际遇的哀伤和悲叹: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