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字号联合舰队”出海!解读央媒3大移动直播平台含金量

2017-02-22 传媒大观察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右)、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庹震


2月19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纷纷亮出媒体融合成绩单。其中,“移动直播”成为成绩单上一致的关键词。

 

人民日报社宣布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上线,同时成立人民日报新媒体实验室。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在论坛上说,主流媒体应当保持应有的传播自信,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全面推进传播创新。


新华社正式启动“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向全国新闻媒体开放“现场新闻”功能应用,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央视上线移动融媒体新闻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其中包括“央视新闻+”客户端和网站www.newscctv.net,支持用户直击正在发生的新闻现场,并打出“看新闻直播,就在央视新闻移动网”的口号。

 

那么,央媒们的移动直播服务各有哪些亮点?又将为媒体融合进程带来哪些新风向?与身处行业中的你又有何关系?本期全媒派(qq_qmp)试图带来通稿之外的解读与“测评”。


1

央媒移动直播服务“全体验”



 “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号在《人民日报、央视等国家队加入直播混战,直播正撬动媒体变革》一文中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

 

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起直播35场,观看人数2578万,点赞近1.9亿;

奥运期间,超过40家媒体直播近百场,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


G20峰会期间,央视新闻微博48小时不间断直播,观看人次达2139万,8家央媒+浙江本地媒体共计直播45场。

 

可以说,在重大议程中,直播已经成为媒体的标配。而纵观官媒的“2·19”新发布,都能窥见其在移动直播上的技术、模式与平台革新。

 

人民直播:共享技术、内容与资源

 

在2月19日的发布会上,全国移动直播平台——人民直播宣布上线。这一直播平台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与微博合作建设。

 

人民日报社表示,在这一平台上,成员将共享优质原创直播内容、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免费的云存储和带宽支持。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告诉媒体,用户可以在“人民直播”平台上自行创建直播内容,“人民直播”将免费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云存储和带宽支持及分发服务等。直播内容将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的相关页面上呈现,并会在微博等平台进行展播。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其他成员可供分享的直播内容,并通过内容分发获取一定收益。

 


对于入驻资格,人民日报表示:“拥有独立创作能力、以生产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直播为原则,愿意与中国直播行业共同进步的组织机构、媒体、企业与个人均可申请入驻直播平台。”目前,已有百余家媒体机构、政府机构、知名自媒体、文体名人等首批入驻“人民直播”平台。

 

换言之,“人民直播”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App,或是人民日报社内部进行直播业务升级,而是试图打造一个直播内容平台,一方面吸引优质内容方通过平台进行直播,另一方面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分发,从而实现直播内容生态的良性循环。

 

新华社“现场云”: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新华社“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则为全国新闻媒体提供资讯直播服务和平台式支持。从平台层面来说,新华社要为媒体、党政机关等合作机构提供“现场云”服务;从产品层面看,新华社开发出“现场新闻”产品,记者可以通过该产品实现移动直播的一站式操作与分发。

 


先从产品角度来看,尽管现在还未看到“现场新闻”上线苹果和安卓手机市场,不过新华社推出了一则短视频全面介绍这一产品的功能与设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76ssllr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新华社“现场云”简介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产品既支持普通用户获取海量现场直播,并在产品交互、横竖屏切换等设计上花了心思;同时要为媒体提供直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记者可以一键登录“现场新闻”客户端,开启新闻采集模式。记者登陆后,可以快速创建直播现场、提交审核,总编室在后台会对记者创建的新闻现场和新闻报道进行审核签发,确保播出内容品质与安全。与此同时,“现场新闻”满足图文、音视频等多种直播形态,还支持360度全景画面导入、多机位切换、记者连线等专业直播需求。可以说,通过“现场新闻”,媒体和记者可以通过一台手机实现素材采集和同步回传,后方编辑部可实时进行在线编辑和播发,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直播经验的人员来说,通过简单培训也能上手操作。



在平台层面,新华社还为入驻的媒体机构提供更多权限。包括:直播内容可以在媒体用户自有终端和新华社客户端双向分发,也就是说地方媒体报道资源可直接进入国家通讯社的传播平台,这一点对于地方媒体和党政机关有着较大的吸引力;“现场云”还将统一解决入驻单位的服务器、带宽等系列基础网络资源,让入驻机构实现零成本运营;另外新华社还将组织集中的业务培训。

 

目前,包含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地方党政机关在内的首批102家机构同步入驻该平台,产品已在杭州日报、云南曲靖市委宣传部等媒体和党政用户成功试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批入驻用户就将通过“现场云”平台开展新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移动网:四大功能系统

 

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包括“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央视新闻移动网(www.newscctv.net)。据介绍,央视新闻移动网包括四个主要功能系统:记者视频回传系统(VGC)、移动直播系统(正直播)、账号矩阵系统(央视新闻矩阵号)、用户上传系统(UGC)。



下载“央视新闻+”以后,对比网站架构基本一致。在客户端首页支持“地图”和“精选”两种模式:“地图”上呈现各地内容数量;“精选”则以瀑布流模式呈现新闻。进一步探索,还设有矩阵号板块,呈现入驻矩阵号所发布的内容。还有一个选项,可以输入“直播执照编码”,这一选项应该是为合作媒体和记者开启直播的入口。


 

据央视消息,央视新闻移动网在前端是一个用户互动的平台,后端则可以逐步构建起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全球记者后续可以通过APP来完成现场的采集(拍摄)、编码、传输等环节。

 

此外,矩阵号板块试图吸引入驻机构协同进行内容发布、视频直播,入驻机构主要包括:涉及公共信息服务的相关部门,以及各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目前已有包括央视新闻、四川观察、江苏新时空在内的39家广电机构入驻。




最后,央视新闻移动网接下来还将上线用户上传功能(UGC),在遭遇突发新闻事件的时候,央视新闻移动网可基于位置信息,找到新闻现场的当事人,经过认证授权后,用户可在现场直接传输实时画面,参与央视的新闻直播交互。


2

直播成央媒“媒体融合”抓手



看完了三大移动直播服务的平台和产品功能,我们不难发现若干共同点:

 

首先,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下,试图将原有的媒体优势发展为平台优势。直播服务平台的建立,都不再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通过打造平台、建立新机制、共享资源,吸引合作机构和专业媒体一同共享资源。而这些入驻的合作方将为直播平台带来更加及时、海量、新鲜的内容资源。

 

其次,央媒们在坚守价值观的同时,开始更加突出地运用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通过产品功能的设计,打造服务平台的基石,降低内容生产与分发的门槛,从而保证后续整个机制的高效运转。

 

其次,尽管平台相对开放,但是媒体们都建立了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在入驻权限、后台审核上进行了机制性地规范,保证内容品质与安全。

 

那么,看到这里你或许也会好奇,官媒的这一波动作,将为现有的资讯直播业态带来怎样的新气象?可以预见的几点变化包括:

 

第一,通过党媒平台+机构入驻机制,将在未来承包比例不小的资讯类直播份额,尤其是具有地域特色、媒体特色、垂直特色的连续性直播,或将成为亮点内容。

 

其次,可能对媒体的生产流程改革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面对标配的直播态,媒体和记者都需要适应“即采即播”模式,换言之,就是采编源头创新。正如新华社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场新闻正是推进源头创新的高效引擎,是目前传统媒体亟需补齐的短板。”

 

再次,可以看到,当下媒体融合的抓手,已经从此前的两微一端等,转向以直播为突破点的平台式融合。以央视新闻移动网“专业记者直播的首发平台,原创内容版权的保护平台,电视新闻机构的媒资共享平台,用户参与内容生产的交互平台”的定位为例,就可以看出其目标已经明确地指向打造“航空母舰”。

 

总结来看,央媒们“移动优先”、“直播为核”、建设开放传播平台的策略,让人们看到了“国字号联合舰队”对于媒体融合这个深度命题的全新思路,以及更加面向未来的资源整合方案。


来源:全媒派(ID:qq_qmp)



[观媒推荐]

“余罪”下架后上架无望

地方媒体融合转型成绩单

全国省级党报的2·19数据

总书记给央视定的小目标

北京召开数字编辑座谈会


版权声明:传媒大观察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本公众号部分使用图片、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敬请与我们联系。

责任编辑:姜璇  jiangxuan@guanmedia.com



观媒(传媒大观察)成立于2011年2月15日,是受到主管部门、媒体总编、传媒学子等关注的"媒中媒"。

bigmedianews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