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微信公众号发了可以改了,主流媒体真能喜大普奔吗?

2018-02-08 浩洲 传媒大观察

陈浩洲 / 传媒大观察原创


昨日晚间,微信平台正式上线了针对公众号已发布文章的错别字修改功能,目前每篇可以修改5个字,且一篇文章只能修改一次。


今天凌晨,微信平台通过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公布了相关政策细节。目前仅支持对正文文本进行修改,最多改5个字,并支持手机预览修改后的页面。5个字(5个字符)包括汉字、英文、数字、标点、空格。文外的封面题图、摘要和图文选项(如原创、留言等)暂不支持修改。


可以说,这一千呼万唤的修改功终于上线了。但是,传统媒体真的能喜大普奔吗?


微信新政策既是明智之举

也是一次“有骨气”的妥协


“微信新政策对从业人员来说是重大福音,”海南日报社新媒体部主任陈成智表示,“因为错别字苦恼的不在少数,有时文章点击量已经上万,但因为出现错别字摆在那里有碍观瞻不得不删,微信平台技术上的改进是顺应从业者呼声的明智之举。”


山东《城市信报》网站总编辑修相科认为,微信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的技术流产品,在IT男眼中,任何一个bug都可能造成整个技术程序的宕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待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文章,也应该是完美的、不允许出错的。然而随着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必须要有一种纠错机制。微信推出错别字修改功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向现实妥协的结果。


“微信可修改五个字的新规非常高明,不仅解决了从业者的痛点,也把风险调节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某中央新闻网站官方微信负责人王俊成认为,对微信平台方而言,此前不允许修改是有其道理的,从业者也应该换位思考。平台作为内容的承载方、审核方,推出这样的政策,自身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入驻平台的账号所发布的文章,在推送前需要审核,但已发出的文章进行二次修改后,平台方还需承担审核的风险。毕竟主管部门对内容平台的原则是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毕竟现在已经有数千万公众号了,如果都可以随意修改内容,微信平台方的压力巨大”,王俊成说。


湖北日报双微主编袁超一认为,如果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来对比报纸出版流程,则无论是标题和内文都不应该给修改的机会。虽无法完全杜绝差错,但无形之中有巨大督促作用,以保证平台内容品质。


袁超一同时指出,相比“头条号”等其他自媒体平台,“完全不能改”已经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bug”。随着竞争对手们的日渐强大,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被放大。在运营者的呼声和竞争压力下,“内容可以改一次,且只能改5个字”,可以视为一次“有骨气”的妥协。


媒体要制定套完善的奖罚机制

不能因政策放宽而放松内容质量


陈成智告诉观媒君,新媒体会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容错率,不会严格定下差错率,因为新媒体发布的大多是文字、图片、语音等综合性内容,这和报纸的文字差错率有较大差别。此外,和报纸“三审三校”不同的是,新媒体对速度有较高要求,从审核到发出往往就是几分钟的时间。


“传统媒体的采编人员素质较高,内容把关严格,几乎不可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5个字的权限基本上够用。”虽然对新政策表示欢迎,不过陈成智也提醒道,新媒体采编人员对内容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政策放宽了就放松内容质量,“还是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不修改。”


谈及新功能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王俊成认为,各大网站主办的PC端内容可以自行修改,但出错后的修改并不能一劳永逸,网友截图传播的情况时常见到。另外修改毕竟是补救措施,自身有问题以后还是会出错,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内容采编质量并严格把关。


修相科称,对文字差错率的严格要求,不能归于完美主义者的个人追求上面。因为对文字的尊重,不仅是个人能力和水平的体现,更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部分。错字连篇、语句不通,犹如一个人穿了一身脏衣服出门,可能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读者会敬而远之。所以不管是对于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应该有审核、校对机制,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考核机制赢得读者的尊重。信网按照网站的内容采编考核标准,对公众号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奖罚机制。


传统媒体有现实需求

微信应加强沟通并保持克制


除了错别字修改权限,陈成智也期待微信公众平台在文章标题、封面题图等方面的改进。此前就有某媒体的官方微信号,因封面题图误用了不当照片而被网友围观。虽然事后文章被删除,但有关截图已在网上广泛流传。


传统主流媒体对微信推送次数的增加是有现实需求的。陈成智说,以海南媒体为例,海南每年台风都会有十几次,作为主流媒体,需要及时向人民群众传达权威信息,避免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这也是主流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微信公众平台对标题依然不开放修改?袁超一认为,一方面,标题出错的概率比正文出错的概率低很多,运营者的需求和呼声没有那么强烈;另一方面,不可修改机制和文末直观的阅读量,也迫使内容生产者们精心打磨标题。这些年,以新华社“刚刚体”为代表,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文章标题。还有一点,朋友圈是微信文章的主要传播地之一,如果标题能随意修改,我们等朋友圈会不会不停地变脸?


在修相科看来,微信平台对部分传统主流媒体的推送次数已经放开,这是鉴于微信平台的媒体属性日益凸显的现实选择。交流工具、技术产品是微信早期的标签,但随着功能的完善和用户的增多,微信平台所承载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传统媒体的入驻,其媒体属性越来越强,这使得微信平台必须有所变化。“我倒是觉得微信应该继续对功能性拓展保持克制,如果微信越来越臃肿、庞大,那就不是微信了。”修相科说。


对于“有新闻资质的媒体可以无限修改但必须留存修改版本”的设想,王俊成认为这并非什么好事,他指出,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一贯反对特权,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数量超过2300万个,一旦打破了规则撕开了口子,就会有更多的人“递条子”来寻求特权,这也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注:文中王俊成系化名)©



深圳媒体直播星期三查餐厅

中央电视台迎来新掌门人

你的微信2017年被拉黑几次

一款媒体App上线的新技能

不会快板的编辑不是好记者

本公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微信群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你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