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买不来、要不来、更讨不来!该怎么办?

中国石化 2020-09-12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

拥有了一流科学家,

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有这样一群人,也许

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我们对他们研究的内容知之甚少。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

他们一直默默在我们身后,

照亮了我们的生活,支撑着国家的脊梁。


 陈俊武 ,1927年3月生于北京,祖籍福建长乐,1949年12月参加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炼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石化成立35周年感动石化获奖人物。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虞建业 ,江苏油田工程院油田化学室主任师(一级)。5月14日,他带领团队研究的活性稠化酸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经过中石化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技术研究了耐高温、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及合成工艺,活性稠化酸酸液体系以及活性稠化酸综合性能评价及工艺参数优化,授权发明专利8件。该技术适用于地层温度150℃以内灰岩、砂岩等岩性储层,适应性广;能够同时实现储层酸压造缝、均匀布酸、深部酸化等改造工艺,具有常规酸液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油田工程院)


 毛炳权 ,高分子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化工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高分子聚合机理、聚合工艺、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研究工作,是我国聚丙烯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他与团队一起历经数十年研制出了Ⅱ、N、DQ系列三种类型聚丙烯催化剂,成功解决了不同阶段我国聚丙烯生产所用催化剂依赖进口的瓶颈问题,大幅度降低了聚丙烯的生产成本,为我国跻身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强者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三种类型催化剂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北京化工研究院)


 金积铨 ,198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从事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研究开发,带领团队研制的YS系列银催化剂,于1989年实现了工业化,选择性、活性和稳定性均达到同期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该技术,建成了银催化剂工业生产装置,结束了我国银催化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97年,研发的YS-7银催化剂支撑国内多套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在不增加反应器的情况下扩产30%~50%,占领了国内85%的银催化剂市场,经济效益显著。(北京化工研究院)


 王军防 ,科技研发中心油气储运工艺研究所主任,油气储运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和安全工程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油气储运工艺技术的设计、研究工作。2015年4月调到科技研发中心(原管道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油气储运工艺技术研究。


四年以来,他带领储运工艺研究所的同事进行“中石化原油管网优化运行”、“原油强制密封双关断旋塞阀研制”和“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管道优化运行研究”等七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和三项公司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项集团公司的项目并进行了项目鉴定,连续两年获得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研发中心)


 彭绍忠 ,大连院第六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临氢催化领域奋战近30年,开发出多个牌号的催化剂及多个品种氧化铝催化材料,为企业年净增效益逾5亿元,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多项重量级奖励。后调任生物化工领域带头人,大跨度的转行,高难度的挑战,但是,依旧满腔赤诚,创新创效永不停歇。(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姜祖明 ,1985年7月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已先后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申请20项专利,目前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中国石化专有技术5项,获得“中国石化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国石化青年岗位能手”“胜利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


目前,姜祖明正在研发一种新型“自悬浮”式驱油剂,这种驱油剂不借助聚合物就可以实现让弹性颗粒在液体中悬浮,同时不受温度和矿化度的影响,既能提高体系的粘度,也能有效封堵地下的大孔道,成功后无疑会大大降低油田三次采油成本。(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马炯 ,公司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公司技术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公司技术研发,对公司技术发展方向的引领以及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他在研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传统煤化工领域,提高公司在煤化工技术链中的原创技术占比,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在C1化工方面,基于之前拿到的两次中石化科技部的研发课题,与浙江大学合作,准备在系统内装置验证新开发的领先技术。(南京工程科技)


 裴学良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院工具所所长,承担国家863课题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关键技术研发,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取心装置。2017年4月,联手中海油在南海成功探取可燃冰样品,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取心技术的国家。(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杨涛 ,大连院第五研究室主任、沸腾床创新团队负责人。


杨涛带领沸腾床创新团队研发的STRONG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面向国家重大能源、环保需求,是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劣质重油高效加氢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中国石化实现炼油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我国重油加氢提质、转化技术上台阶上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荣获2018年度“中国石化十大技术品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凌凤香 ,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从事石油炼制技术的分析和表征领域。主持和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国石化、辽宁省项目。带领团队开展的渣油加氢处理过程中化学结构和胶体结构的转化规律研究为渣油的加工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制修订的工业白油、石蜡光安定等一系列标准,为我国石蜡和白油的生产和贸易提供了标准依据。(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汪卫东 ,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油工程高级专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石化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微生物可用于采油,美国和前苏联已经开始研究,可是我们国家还没有人来做。”20年前,大学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汪卫东。1993年,刚刚获得遗传学硕士学位,他毅然选择了几乎一无所知的石油行业,毅然投身微生物采油研究。20余载,他用痴迷和执着书写了新时代一个“门外汉”逆袭成为业内专家的传奇。在汪卫东的带领下,胜利油田工程院微生物团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人,相继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项目,为油田效益增油超过40余万吨,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投入产出比高达1:6,引领了我国石油微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秦宁 ,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现任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勘探科技领域的地震资料处理工作。今年34岁的她,是3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拥有者,是12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者,也是国际权威期刊的审稿专家。

 

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在石油勘探领域发挥着根基作用,涉及30多门学科,综合应用性极强。但是,国外软件不仅价格昂贵,且进行了技术封锁。秦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想挺直腰杆做勘探,就必须走自主研发之路。她立志一定要为国争气,全身心投入到新疆西部地区的资料处理中。最终,她在手机照相原理的启发下,创出起伏地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系列技术,为西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模块。(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杨卫胜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他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年来,他一直从事石油化工和新型煤化工成套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工作,先后致力于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苯与丙烯液相烷基化制异丙苯、合成气制乙二醇、过氧化异丙苯法制环氧丙烷等多项中国石化重点攻关的成套技术研究和开发。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成功研发,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为企业生产和装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夏先知 ,2018年度2015年度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开发了先进的载体制备技术、复合给电子体应用技术、超高活性催化剂制备技术等,DQ、DQC、NDQ、HA、HR等多种聚丙烯催化剂实现了产业化,系列化,顶替进口,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催化剂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或者领先水平,对树脂新牌号的开发起到了引领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北京化工研究院)


从2000年开始生产相当于欧Ⅰ标准的车用汽油开始,到2017年生产京六标准油品,仅仅17年,燕山石化就奇迹般地实现了成品油质量跨越式升级, 宋以常 正是这奇迹的缔造者之一。


京六标准被称为国内史上最严格的油品标准,在硫含量仍维持低于10ppm的情况下,对汽油中烯烃、芳烃、苯的含量、蒸气压、馏程以及柴油多环芳烃含量等主要指标提出更严格的限值。作为京六汽柴油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宋以常积极参与油品标准论证,根据国内炼油装置结构和汽油池组成特点,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据理力争,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同时他还承担了组织京六基准汽油配方研究的任务,于2015年10月向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提供了用于24万公里行车试验和台架试验的七个牌号、360多吨京六基准汽油,为京六标准的制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燕山石化率先生产京六油品占得了先机。(燕山石化)


 张飞燕 ,36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


2009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研究院工作,从事煤层气地质研究;2011年规划室成立后服从安排,开始勘探规划研究的工作至今。近两年,主要从事矿权管理研究工作。整体来说就是“基于国家矿权政策的跟踪解读研究,提前规划,建立管理机制保证分公司核心矿权并核减潜力有限区,减少公司成本。战略选区提出有利区块,为华东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后备区,为油气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保障分公司勘探开发战场。“(华东油气分公司研究)


 张师军 ,2015年度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30年致力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工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化分散技术,并用于多个原始创新合成树脂牌号的工业化,为中国纳米化分散技术的应用及聚烯烃多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突出贡献。(北京化工研究院)


 郭金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定性、定量分析工作以及新功能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工作,自主设计合成标准样品60余个,建立5套针对加氢、环保、生物化工领域催化剂准确、快速定量分析方法,使催化剂定量分析工作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得到极大提升,为催化剂研发和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开展新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石墨烯基电催化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以高能量二次电池、电解水制氢等为代表的高效能源存储与转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有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李皓 ,科技研发中心研究试验站站长,目前负责集团公司科技部和管道公司《管道和清罐油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管道公司输油站及油库的清罐油泥和清管沉积物,一般具有油含量高、水含量少、重组分多、并且油种类复杂,焚烧处理困难,外委处置去路不畅、处置费用高(一般在5000元/吨以上)等问题。输油站库清罐油泥和清管沉积物处理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企业迫切需要找到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输油站库清罐油泥和清管沉积物处理方法。因此开发新型油泥处理技术,对中国石化提高效益,遵守环保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技研发中心)


目前,中国石化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10家直属研究院分院、50余个企业所属研究机构,建有19个国家级研发机构、36个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2018年,中国石化在专利、重大科技奖项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年境内外申请专利7184 项,境内外授权专利524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



这些技术你听说过吗?▲


现实一次次表明: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

一个国家想在技术上不被卡脖子,

就必须坚定地走自主研发之路!


今天是第3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让我们以崇高的敬意

向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们

说一声:“辛苦了!”



———— / END / ————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视频:江苏油田、华东油气分公司、江汉油田

编辑:秦阿琪 谭伟


你快看你快赞,科研工作加油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