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华北无油论”!新中国第一口千吨井什么来历?
70
70年里,胜利的“新中国第一”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始于一穷二白,无畏奋进求索。
70年来,胜利油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20世纪50年代华北地区早期找油,1961年4月16日钻探的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勘探开发建设55年来,胜利油田在新中国的美丽画卷上留下了许多值得铭记的“第一”、“首次”。我们梳理出其中一部分,重温胜利油田历经的风雨波澜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第一口千吨井
“1964年3月13日,我离京去东营,在现场蹲了一个多月,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布置会战工作。先后下到钻井队、地震队、试油队、机修队、运输队,同100多人谈了话,看了100多张地质图,这次会战必须从这里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思想上充分准备好,打一场啃硬骨头的仗,打一场复杂的科学技术仗。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勘探思想。提出了‘区域展开、重点突破、各个歼灭’的方针,并与地质人员一起定出了一批探井。”
它承载了老一辈石油人坚定为国找油的理想信念、牢记产油报国的使命担当。坨11井的诞生,彻底甩掉了“华北无油论”的帽子,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功勋井。
这场会战最大的困难是地质构造复杂,专家对这里的评价是“千层饼子夹软豆腐”。如果把井打斜就报废,会给当时本来就不富裕的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参加会战的几十个钻井队,当时都得了“恐斜病”,多采用低钻压、低速度、小排量钻进,因此钻井速度较慢,大大影响会战的进程。
打坨11井的时候,32120钻井队大胆细心送钻,钻井速度快,井身质量好。共测试31个井斜点,最大井斜为一度四十五分,完全符合会战指挥部的规定。同时生产时效高,设备保养过得硬,安全生产好,在全部钻井时间58天11小时的过程中,没有发生过停钻,更没有重大事故。
1965年1月25日坨11井试油,获得日产1134吨的工业油流,响彻祖国大地的第一口千吨井诞生!
新中国第一座
滩海整装油田
1984年,预探井孤东3井钻遇油、气层总厚度105.7米,同井场3口探井试油不同层系均获得工业油流,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唯一储量超亿吨的新油田——孤东油田。
新中国第一座
300万吨级浅海大油田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九曲黄河入海口、辽阔的渤海湾南部海面,昂然矗立着一座新兴海上“石油城”——中国石化胜利海上油田。
从陆地到海洋,从10万吨到300万吨,20多年的艰苦创业,20多年的拼搏奉献,英雄的胜利海油人用智慧和汗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300万吨级现代化浅海大油田,绘就出了恢弘的浅海石油开发篇章。
胜利浅海石油的开发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就已经进行了航空磁力普查。进入70年代,随着胜利油田不断壮大,胜利石油人就开始探索这片蓝色国土,做出了“向浅海进军,勘探开发渤海湾浅海油气田”的重大战略决策。
1988年5月埕北12井试油发现埕岛油田;
1992年11月,胜利海上第一船原油外运,结束了胜利浅海地区只投入不产出的历史;
1993年,海上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当年产油10万吨;
1994年5月11日,胜利油田党委发起了向海洋进军的新攻势,海洋采油厂应运而生……
时至2014年,原油产量跃上了300万吨级台阶,2019年原油产量将达到336万吨,将一个边际油田建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极浅海油田,创造了中国极浅海油田生产能力最高纪录,被录入《中国企业新纪录》。成为中石化产量、效益第一大采油厂,是落实国家“稳定东部”石油战略的重要阵地,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生力军。
20年多来,胜利海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4.7亿吨,建成各类采油平台110座,累计产油5700多万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座平台就是一座丰碑。耸立在大海的平台昭示着胜利海油人向大海要油、从海底掘金的英雄气概,海底纵横匍匐的油气水输送管线记载着海油人艰苦奋斗的光荣历程……
陆上石油行业
第一家股份制油公司
公司于2002年开顺利通过了挪威船级社的认证审核,建立了系统的HSE管理体系,是我国首家同时获得挪威船级社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项国际体系认证的陆上油公司。
———— / END / ————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来源: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素材:孤东采油厂-尹永华、李贻晨,海洋采油厂-王振国,东胜精攻股份有限公司-胡建伟、李佳,胜利油田-刘梦雪
编辑:谭伟 秦阿琪
意见?建议?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