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您爱车加的油,70%都和他有关!

中国石化 2020-09-11




70年前,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少年,

立志用石油报国。

70年后的今天,他已92岁,

仍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

他改变和影响了整个国家。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现场,

数百人为这位老人的故事感动落泪,

情不自禁起立鼓掌。

这位老人的名字,

叫做陈俊武。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换句话说,您爱车加的汽油,70%都是炼油厂流化催化裂化工艺生产的。陈俊武老先生正是这项炼油技术的奠基人!


很多人得知陈俊武是北大毕业生时,心里都有类似的疑问:他北大毕业,当年为何执意要去 辽宁抚顺一家炼油厂工作?


这要从70年前开始说起。


1抚顺之行 立志石化工业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


1946年,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侵略者依靠人造石油,造出了神奇的汽油、柴油、煤油,他们的飞机坦克屡次在战争中占领上风。


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心中当即立下志愿: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为了心中的石油梦,4年大学生活,陈俊武把青春岁月全部融进一张张书页和笔记之中。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他的心中唯有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陈俊武盯着的只有“石油”。新中国成立之初,炼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可谓一穷二白。新生的国家急需“黑色的血液”为发展注入生机。



当时,东北是中国重工业最集中的地方,而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作生活条件也较为优越。陈俊武的母亲和家人都在沈阳,大家都劝说他留在沈阳工作。但陈俊武坚持要到抚顺去。他还惦记着当年他和同学们在抚顺参观过的那个工厂。

谢绝了亲情的挽留,1949年12月,陈俊武如愿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后更名为石油三厂)的一名技术员。他如饥似渴地下工厂搞研究,快速成长为小有名气的劳动模范。


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59年,横空出世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原油,但问题随之而来: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使用的大多是当时苏联的技术,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深度加工,也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

“这就像有了上好的大米,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陈俊武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炼油工业的关键就是流化催化裂化技术。这项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但是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当时的中国,急需独立自主研发炼油新技术。


1961年冬,当时的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有关催化剂、添加剂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这5个项目,后来被称为炼油工业“五朵金花”


陈俊武▲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然而,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他心里却不太有底。


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陈俊武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


1962年,全国正处在困难时期,参加项目设计的工作人员每天的伙食几乎是滴油不见。紧张工作3个多月后,主要技术方案已经完成。当年6月初,国家科委决定选派人员赴古巴考察,陈俊武名列其中。


然而,那时古巴的工厂还处于停工状态,尽管先进的技术摆在眼前,却没有任何人指导,能看到的只是从没见过的庞大塔器和英文资料。因为需要学习的太多,时间紧迫,外派人员没有一天休假和娱乐,只是争分夺秒地工作、工作。


结束考察回国时,陈俊武的行李中鼓鼓囊囊全是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心得,有20多个笔记本


资料只可作为参考,设计还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特别是主要设备必须由我国自行研制。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都要在设计中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


在陈俊武主持下,1963年1000多张设计图纸完工,1964年开始施工备产。


1965年5月5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拂过地平线,位于抚顺石油二厂南端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展现出钢筋铁骨的雄姿。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这个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一次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从此,中华大地上有了中国人自己炼制的汽油、柴油。基本结束了中国大量依赖进口汽油、柴油的被动局面。


为了庆贺,石油部和抚顺石油二厂领导招待全体工作人员吃了一顿饺子,厂区里一片欢呼雀跃,陈俊武却没有吃上这顿具有历史意义的饺子。


陈俊武:“那天正好轮到我值班,我没能去。”

3不负韶华 目光在远方


巨大的成就,并没有让陈俊武止步不前。


为了研究和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国产油品,陈俊武主动谋划如何研制新型催化裂化装置、学5门外语瞄准盯紧国际前沿技术。1982年,“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顺利建成投产,一举平复先前诸多争议,国家炼油水平再次前进一大步。



1990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行业发展进步,陈俊武将目光放到了年轻人身上,全力破解石化行业人才困局。

精心筹划下,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顺利开班。有教无类,“开门办班”,行业一线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级工程师都能参加考试。治学严谨,“魔鬼政策”,培训班学员每天都要面对封闭管理突击补习。



3届高研班,操劳近10年。

传道授业解惑,陈俊武更以无限赤诚影响着学员。10年间,陈俊武培养出的50余名学员,陆续成为行业翘楚。当年高研班学员所在的流化催化裂化炼油装置,迄今仍然有20余套在持续运转,在祖国大地上诉说着他对石油事业的无限热忱。


在陈俊武等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锦绣满园。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上百套,总加工能力超过1.5亿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世界第二大国。


1990年,62岁的陈俊武本已到了退休之年,但他并没有停止工作和思考。随着国际局势发展变化,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矛盾越发凸显。洞察这一问题的陈俊武,满怀热情转向研究能源替代。


他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程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2015年1月,DMTO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进入耄耋之年,陈俊武又投入极大的精力,深入关注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碳减排和石油替代中氢能的生产、运输、储运技术等多项战略性课题的开发和进展。



共和国70年春风化雨,阐释着“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中国故事;陈俊武与共和国70年风雨同舟的奋斗历程,阐释了初心的价值、奉献的可贵、坚守的难得。



以身许国、忠诚报国

92年岁月不老,70载奋斗不息
陈老用一生书写了
敢为人先、勇于登攀的动人故事



———— / END / ————


更多精彩推荐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

编辑:秦阿琪 谭伟 申萍


向陈俊武院士致敬!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