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依旧维持底部震荡,原油变化率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因此国内成品油参考一揽子油价大概率维持在40美元以下,国内成品油价格触及“地板价”政策,导致国内成品油调价搁浅。那么,国内油价触及“地板价”不再下调,那中间的“差价”去哪了?“都地板价保护了,中石化不应该赚翻天吗?”
很多人对地板价有这个误解,认为40美元以下的部分全给了中石化等企业做收入。
想啥呢?!
201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对国内油价升降调整做出规范。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无论国际油价暴涨或暴跌,成品油价都会受到“天花板”和“地板”的限制。
也就是说,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在40-130美元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该涨就涨,该降就降。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并不是直接留给企业成为收入,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时,未调金额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实施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油价不同,税费占比也不同。
上图为5.8元/升时比例▲
国内油价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油价过高,会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油价过低,短期看可降低石油进口和供应成本,但由于我国石油资源禀赋差、生产成本高,长期看会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石油自给能力,我国已高达7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将快速上升,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另外,过低的油价不利于资源节约使用,也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