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说沉香是怎么形成的?解密沉香的神秘面纱!

盛世沉香 盛世沉香 2021-03-14

关注“盛世沉香“,轻松懂沉香!

    对于沉香知识的学习,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全懂得。真正的认识沉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和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并总结经验才能完全的领悟。对于沉香文化的学习来说,需要我们翻阅古籍并不断地挖掘和创造新的文化,这更需要经验和独特的创造力。对于沉香精神的领悟,需要我们个人对于沉香的独特理解,在不断地接触沉香的过程中深刻的领悟,这并非每个人都能真正理解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分享并传播沉香的正能量。现在只要大家持之以恒的阅读我接下来整理的文章,大家对于沉香的理论知识肯定会有所收获,在实践中感悟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初说沉香形成原因

    一九五四年越南《草药大全》作者 Alfred petelot曾记述沉香树受到病变之影响,木质部分变化而形成沉香;或谓鸟粪存于枝干分化而成形;亦有可能是树木老化而逐渐变质呈现皱纹或粗糙节瘤;或呈现模糊灰色之斑点,这些斑纹排列极似鹰鸟羽毛,故将沉香称为《鹰木》。因此一九八一年徐氏基金会出版之《香料字典》将其中一种奇楠沉香 Aqulalia Crassa称为鹰木( Eagle wood);  National of Indian Forest Botany亦记载沉香出现于 Aqulalia Agallocha树木之病态部分,致病原因是一种 Bat Toan真菌所引起,昔日采香人都知道哪棵沉香树有病,并妥善照顾,留待成熟后才开采沉香。直到一九七七年 Julaluddin始发现病源并指出:树林里存有一种菌类 Crytosphaerica Mangifera,当沉香树感染此种菌类,经二至三十年后,木质色素便呈深色,燃烧时散发香气,即为沉香

如为上好沉香,非经数百年以上不可得。


    惟据中国《中药大辞典》记载:将沉香分为真菌感染者与未感染真菌者,两者成分不尽相同。况且根据印尼采沉香的经验:沉香常聚积于分枝折断处、枝干受伤处、雷击枯木或虫群密布处;或生于断崖石头上,长期遭受煎熬者以上种种显示,系外在受伤所引起。综合上述,笔者认为一九七二年日本金平亮三所编《热带有用植物学》的记载比较简明:据称瑞香科沉香属各种沉香树,倘遇雷击、风折虫害、真菌感染,或人畜为害,即受到各种伤害时,沉香本身会分泌树脂,将受伤部位修补,称为癒合。如此经年累月凝聚油脂,量多部位,颜色发黑能沉于水,故称沉香。


     《本草纲目》亦载:盖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沉、或为煎、或为黄,中药按凝聚油脂密集度分类,置于水中半浮半沉者,称为“栈香”。油脂含量较少或仅木纹有黑脉浮于水面者,称为“煎香”。生于根部者则,称为“黄熟香”,又据《钦定四库全书——香谱》所载:实重黑色沉水者称“沉水香”;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又其不沉者谓之“生结”。惟据明朝周嘉胄撰《钦定四库全书——香乘》关于沉水香之考证:称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香,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综上所述可知,关于沉香各等级所代表之名词“中药”与《香谱》不尽相同。

初说沉香的凝结因素

    由于结成沉香的因素各异,再以《本草纲目》所记载的名词加以诠释如下:


    “熟结”:即在树木肥大生长过程中,遭受雷击、病变或风折、虫蛀、受伤时,自会分泌树脂,或树心部位导管线渐被油脂填塞,失去输送水分功能,历经百年累积,至成熟时,木质纤维渐被油脂溶化而分解,自然凝结坚黑沉水之上等沉香。


    “脱落”:停止生命迹象的枯萎木或伐倒木,其木质部分腐朽过程中,所残留小块或碎片状之油质凝结分散在各细胞组织,吸取日月精华而发生聚合作用,各分子慢慢凝聚所形成。


    “生结”:由于风折、人畜破坏之伤口,借由“生物机器自身求生之本能,分泌树脂,发挥癒合作用所形成。一般采自生长中之活树,其品质优劣互见,视结沉时间而定。


    虫漏”:由于星天牛钻孔栖息嚼食,破坏树木组织细胞时,亦会分泌树脂形成沉香,常见于中、高海拔之林相。


    曾深入泰缅交界金三角地区采收沉香,并曾活捉一只星天牛饲以沉香碎块,三个月不进食仍能存活借由真菌感染者,常见于印尼之伊里安 Malone及Ags 等沼泽地,由于真菌散布在土壤中,雨季或涨潮时,全面带动真菌传播,几乎大部分沉香树皆被感染,砍后直接采取均具香味,惟含油量极低,品质较差,倘历经百年始予采取,乃可得上品。但真菌之分布亦见于高山地区,一九七七年Julaluddn先生就在安南山脉的高山地区发现 Crytosphaerica Mangifera这种真菌,并证实沉香树致病结沉之原因,系经长期感染此菌木质部分完全或未完全分解,演变成为上好沉香。

初说沉香的聚合部分

    沉香系依树身长度纵向形成,绝少横向形成,倘若发现采香者亦不敢随便挖取,他们认为这是老虎做的记号所长出来的沉香,它是用来医治老虎自己的病。倘不经意采取时,定会遭受老虎报仇,此可谓“横结”之沉香块,少之又少的原因,收藏者常视为珍品。

    在树身上形成沉香并无固定位置,有些结在树身中央一般品质较好,且呈块状;有些结在边材,则呈片状,品质较差;有些结在根部,即是药典所称的“黄熟香”。古人用药相当考究,取材部位不同,治疗各病亦异。取自根部之沉香一般呈长条状,弯曲形外表鲜有坚黑光泽,燃烧未道温醇较少辛辣剌鼻味;有些则结在上端枝干分叉处,常因风折断枝残留陷口,如积水刺泪分泌则为形成贝壳状,俗称“壳沉”。

    位居中上等。如采自节眼凸起处,则呈块状,或略呈圆形、地瓜形、双尖肚大形、圆锥形;或无法论形者,总之绝大部分为超级品。


    有些体形较小或未达壮龄即发生病态者,它依然展现强烈之求生意志,既煎且熬,力求生存数十年,与病魔搏斗,持续分泌油脂,惟无余力以肥大自身,故结成细长之甘蔗形,采香者称之为“ Gaharu Chubut”,常用以做权杖。倘若整株体形壮大如碗,油脂遍布全身,含量超过30%时,非经百年无法凝结,堪称上天恩赐人间至宝。


细说沉香的形成

    对于沉香的学习来说,从因果关系出发系统的学习,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它。所以这段时间写文章在不断地总结和系统的整理关于沉香的知识,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章能够让大家更轻松、深刻、系统的认识沉香。通过昨天对于沉香树的认识,相信大家已经对沉香树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那么今天开始渐渐地认识沉香,解开沉香形成过程的迷。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会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沉香的形成过程。


    在昨天写的“细说沉香树,
揭开沉香的神秘面纱!一文中我们给出了关于沉香树的初级定义,沉香是在沉香树生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沉香树结出沉香必须要有这样几个条件:树种、受伤、真菌入侵、持续感染。


    第一,树种要对。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我们限定在“什么是沉香树?沉香树有多少种?”一文给出的沉香树定义范围内。


    第二,受伤是结香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界中,树体受伤为小概率事件,受伤原因主要有昆虫蛀蚀、动物攀爬碰撞、泥石流、风吹雨打等。一旦沉香树因外力作用而受伤,沉香树作为生命体会立刻产生应激反应,分泌大量树液,其中主要含有三种成分:一为营养因子,比喻为树的“红血球”,其作用是提供养料促进受伤组织恢复;二为抗体因子,比喻为树的“白血球”,其作用是抵御外来入侵,抗感染;三为凝固因子,比喻为树的“血小板”,凝固伤口局部,保障树液不至于大量流失。当今科学研究证明,营养因子物质是在沉香树正常生长过程中就存在的,只是树体受伤后分泌的速度加快;而抗体因子有一些是原先树体内就有的,另一些物质则是正常生长中不存在的,比如苄基丙酮等抑制真菌扩散的物质;凝固因子物质在正常树体内含量极少,此部分物质很可能是树的某些组织细胞破壁后所出现的,属于树体的自我保护机理。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沉香树树体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分泌芳香物质,此时的沉香树并没有香味。即使在受伤后,沉香树依然没有沉香的香气。


    第三,真菌入侵是结香的关键环节。在树体受伤恢复过程中,如果周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合,而正好伤口周边存在适合的真菌,菌群就会通过沉香树伤口表皮入侵树体,并且迅速以树液中的营养因子为培养基进行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真菌在厌氧环境下产生了很多了很多代谢物,而这些代谢物中含有大量沉香树原本所没有的新的芳香物质,而这些芳香物质就是沉香香气的来源此时,沉香树内凝固因子会大量生成,并逐渐凝固被感染区域内的部分脉管中的树液,以此来抵抗真菌的进一步入侵。这时,虽然沉香树种已经有芳香物质,但其量极少,并不成形,还不能成为沉香。


    第四,感染的持续和扩散。真菌感染和代谢不仅停留在伤口位置,还会沿着树体的营养管道进一步入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染扩散过程。在各种条件满足下,在沉香树内,真菌不断扩大感染,不断与树体内的各种因子相互作用,持续产生芳香物质,又不断被树的凝固因子凝结在脉管中,这个感染、反应、产生芳香物质、被凝固、再扩散感染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被称为持续感染阶段。这一阶段是持续结香并最终结出成块沉香的保证。


    最终,在沉香树体内,新生成的发香物质、真菌本体、真菌其他不发香代谢物、真菌死亡残留物、沉香树组织残留物以及树液中的部分物质在沉香树的凝固因子作用下,与树的木质纤维凝结固化在了一起。这时,沉香树种就出现了一种由凝固的有机化合物才是沉香,而这个“树体受伤、真菌感染、感染扩散、树体抗感染、真菌代谢、产生芳香物质、被凝固、与木纤维一起形成混合物”的过程就是沉香的结香过程。


    现在我们解读沉香的结香过程看似很清楚,而实际上在树体内,这一过程全部是在人肉眼无法识别的细胞层面上进行的。在树体内这个结香的过程是在数不清的树体细胞和真菌之间同时进行的,而最终能形成被我们肉眼所辨认的成品沉香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苛刻的条件。真菌生物反应的速度缓慢,新的芳香物质的生成也缓慢,凝固过程更是缓慢的。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以及树体本身内部条件双重满足下,感染才会持续扩散,沉香树才能持续结香。而在自然界中,一旦条件变化,结香过程就可能终止,也就难以结出成形的沉香。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孕育体积硕大的野生沉香,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结香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菌入侵和感染过程。实际上真菌代谢的全过程至今并没有被完全破解。目前,生物研究在该领域只判定真菌感染可以分解沉香树的营养因子和部分抗体因子,并导致新的色酮类芳香物质的出现。但是,是否芳香物质都是真菌的代谢产物,有没有某些芳香物质是来自沉香树树体本身细胞的应激自我保护反应还不得而知。目前可以肯定的几点是:


    1.沉香树之所以可以无中生有地产生芳香物质是由真菌感染诱发,目前已知的可以诱发感染真菌的黄绿墨耳真菌,这一菌种的感染作用也在人工种植沉香中得以验证。至于是否又其他菌种参与结香,尚不明确。


    2.树体在受伤时会产生新的抗体因子比如新的化学成分苄基丙酮。新的抗体和老抗体都参与抑制真菌生长,而抗体因子对最终结香是不可或缺的。


    3.真菌的代谢肯定可以导致新的芳香物质的生成,特别是苄基丙酮在真菌作用下可产生新的色酮类芳香物质。


    4.结香是在树体内输送养料的通道(树的脉络)中完成,会因树种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凝固表现,同时会伴有对树体木纤维的侵润。


    5.感染的扩大是从原病灶区向其他组织蔓延、扩散的总趋势,是顺着树的脉络而进行。因树体内的结构问题,与树体生长同方向上的扩散更快,相垂直的方向较慢。也就是说,如果是主干受伤,则受伤部位上下结香快而且大,左右结香较慢、较小,内外结香最慢、最小。


    6.固化后的沉香包含完整的树木质纤维,且凝固不会改变木纤维的原有形态。


    沉香的结香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目前我们对此的认知也仅停留在上述而已,其中还存在更多的未知。比如我们已知可以诱发沉香树结香的真菌有“黄绿墨耳真菌”,但除此之外,可以诱发沉香树结香的真菌还有哪些?在已知的野生沉香中发现的二十多种原生伴随真菌是否有些也可以导致或参与了结香过程?特殊的沉香品种,会不会是由特殊真菌所诱发结香的?是否所有沉香中的所有芳香物质都是由真菌代谢所产生的?是否有部分芳香物质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所分泌的?野生沉香到底需要怎样的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


    至此,我们对于沉香树以及沉香的结香原理和过程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我们可以得出沉香的一般概念。沉香,一种天然香料,多   产于南亚及中国南部,生成于双子叶植物纲锦葵目瑞香科沉香属多年生乔木类植物(通用名沉香树)上,是因树体受伤且被真菌感染,并由此诱发结香现象出现,最终聚结凝固而成的,表现为有机化合物与木纤维互混互粘的一种混合物,其化学析出物主要为倍半萜类及色酮类有机物并要求达到一定的含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可散发香气,可入药,有宁神、理气、通窍、温中、固精等疗效。


往日精选文章

细说沉香树,揭开沉香的神秘面纱!

沉香30问,让你深度认识沉香!

沉香30问之二,全面深刻认识沉香!

沉香16问,深度了解沉香!

戴沉香手串,离马云更进一步!

女子为赚500块港币走私沉香被抓,查获沉香7千克!

玩沉香该怎么开始最好?

了解沉香药用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男子为了200块港币被抓两次,查获沉香4公斤!


- THE END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