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妙祥法师:楞严咒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 ——楞严咒修持中的疑惑解答

2017-03-13 妙祥法师 开示 楞严神咒


楞严咒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

——楞严咒修持中的疑惑解答


 

妙祥法师 开示

 

 

【摘要】末法时期,如果不持楞严咒,想闭关,想修行,无有是处。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


 


(一)问:刚背会楞严咒的时候,特别爱诵,走道、干活常常默诵,感到特别摄心、清净,也很殊胜。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不爱诵了,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妄想纷飞,念得再快也不提神,照样昏沉,弟子很惭愧,该如何是好?

答:刚诵楞严咒的时候,因为它比较陌生,精神集中,注意力全在楞严咒这块。另外他又想成道,道心特别强,又知道了诵楞严咒的利益。这时候由于他对自己要求得比较严,希望心也比较大,所以说也爱诵,常常诵,所以他比较摄心。为什么觉得摄心?因为他刚开始是杂乱的心,突然收住的时候,所以这个反差特别大。

比如说:一个人跑累了,突然给一个板凳坐的时候,他觉得:哎呀,太舒服了!等到坐久了,起来,你叫他再坐下,他觉得怎么坐也不舒服,因为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刚开始的感受,是因为条件不同所产生的感受。




“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妄想纷飞”,这个问题是这样,他对自己诵咒刚开始为什么诵得那么好,那么摄心,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诵得时间越长,实际上诵咒的程度越深入。我们没发觉,老觉得还在原地方诵呢,嘴诵而心不诵。他自己觉得是在懈怠了,因为他没有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深入。

 “大众一起诵的时候总诵错”,什么原因爱错?偷懒了。就是说一边想诵咒,一边还想睡觉,所以他就一边迷糊一边诵。什么叫大众诵咒?大众诵咒并不是你和大众一起诵。是大众在一起的时候,他诵他的,你诵你的,这叫大众诵咒。

为什么呢?大家诵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听你自己诵,并不是让你听大家诵。他在听大家诵的时候,完了,大家诵到哪我诵到哪。他随着大家去走,反而这个心就散了。如果大家诵的时候,你诵你的,我不听你的,我在听我自己诵,这样的话,这个心它反而得到更大的一个定力,这样效果就非常好,在任何情况他都不会被左右,不会散乱,这就好了。觉得“妄想纷飞,念得再快也不提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说应该这样做就可以了,就解决问题了。




(二)问:听说诵楞严咒可以去掉妄想烦恼。那为什么我诵,就不断地增加烦恼妄想呢?要说和快慢有关的话,那我诵得越快妄想越多是怎么回事?对此很苦恼。

答:诵楞严咒会不会生起妄想呢?它不会生起妄想。就像太阳一样,它能不能给人带来黑暗呢?它不会带来黑暗。那黑暗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没有太阳才有黑暗。楞严咒就像太阳,它不会带来妄想。

那妄想是怎么来的呢?原先你没诵楞严咒的时候,你整个就是个大妄想。他说,我没感觉到。那是因为你以妄想不会感觉到妄想。妄想它怎么能知道自个是妄想呢?它没有对比,所以它不知道自己是妄想。当诵楞严咒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有妄想。就像照镜子一样,脸上埋汰了,拿镜子一照的时候,有没有那样人,说这镜子埋汰了,自己脸上才埋汰,他把镜子砸了?没有那种愚蠢的人。照镜子,人都知道,看镜子埋汰了,知道自己脸上埋汰了,他不去擦镜子而是擦自己的脸。这就正确了。




诵楞严咒也是这样。通过诵咒我们的心一部分清净了,一部分还是原先的妄想;通过诵咒发现了妄想,就像一面镜子,发现自己有了妄想;当你不诵咒的时候,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妄想,整个都是妄想;诵咒的时候是把我们从妄想中逐渐地分离出来,妄想已经少了一大部分,说明我们已经在逐渐地脱离妄想。所以你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反而埋怨楞严咒,我们就颠倒行事,就会失去机会。

有的甚至不诵了,说:“我不诵,你看可清净了。我上外面溜达溜达,散散步,甚至跳跳舞、打打麻将,心里可愉快了,一点儿妄想都没有,可舒服了!”就这个“可舒服,一点儿妄想都没有”正是你最大的妄想。我们人养成了一种惯性,以什么为生活呢?以贪图享受为快乐。他不知道这种快乐是站不住的,像水泡,今天刚有了点快乐,明天就是个大烦恼,就起来了。

你不信可以试验。你今天早上起来特别高兴:“哎呀,今天太好了!今天睡眠也足,吃的饭也非常好。今天我太愉快了!”保证你出去上班,不是和同事吵一架,就是叫领导批评一顿。因为乐极生悲啊,福祸相依。你追求了这种所谓的快乐,实际上最后就生起更大的烦恼。如果你不追求它,你认真地去诵咒,你心平静了,这个烦恼反而就无孔可入。所以说诵楞严咒不会增加烦恼。说楞严咒会增加烦恼,那就是错误的知见,就像说太阳会增加黑暗一样,这个知见要改。




和诵咒快慢没有关系,只要是不打妄想就行。打妄想也不要怕,因为我们原先本来整个就是妄想,它打妄想是正常的,它打就打去呗!我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不去控制它。我诵楞严咒,诵一句就清净一句,我能诵一句就得一句,我诵半句得半句,要不诵一句都不得。以这个心去诵,它就没有问题了。这个一定要正确地看待,要不自己就把自己骗了。

有很多修行人,修一修不修了,“哎呀,我不学佛啊,还没那么多事,这一学佛啊,那么多事。”学佛会带来不好的事情吗?你不学佛的时候,你所做那些错事,你都认为是对的。学佛以后有了标准,才发现原先做的这也不对,那也不对,都不对,发现整个都不对。于是他起烦恼了。他不恨自己,他恨这个学佛,不学佛还不知道。那你干脆糊涂到底就完事了。

就像一个病人似的,说:“我不到医院检查这还啥事没有呢!我该吃该喝啥事没有,一检查我这身体还有病了。”这检查到底对是不对?你检查出来才能采取方法对症治疗呢!你不检查,疾病不断的蔓延,最后夺取你生命的时候,你后悔都来不及了,是不是?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的,谁也不会愚蠢到那种程度。所以说我们诵咒也是一样。




诵咒就像看病似的,我们发现了问题,再去掉问题。还有一个比喻:就像人得了肿瘤,这个肿瘤如果拿下去,他就没有肿瘤了,生命会延长;如果这个肿瘤不拿下去,他就没有痛苦,为什么没有痛苦?不用开刀啊,皮肤也不用破坏,肿瘤还继续搁那搁着,但是你的生命很快就没了,一旦恶化的时候你就不行了。我想世上不会有那种人,因为怕开刀的那点疼痛,而不肯把那个肿瘤拿下去。宁可疼,也应该把它拿下去。

我们诵咒也是一样。虽然诵咒在不断地生起一些烦恼,但是不是咒带来的烦恼,而是在去掉烦恼的过程中,我们才逐渐清净了。你要不诵咒永远也不会清净。只有不断地诵,挖掘出的烦恼不断地增加,越增加实际上你越应该感到高兴。

为什么高兴呢?就像打井似的,你要打井的时候往外挖土,挖一土篮土,你会高兴吗?你说这地面有一土篮土,这地还没有多大损失,但是你不会高兴,因为啥?因为你明知道,打出一土篮的土,它的深度也就一土篮的深度。如果打出一车的土,它的深度就会下去很多很多的。根据外面出的土量多少,里面深度会进去多少。所以说我们看到外面的土越多,我们反而生起欢喜心了,那井肯定快要挖到水了,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吗?




所以我们诵咒一样,它妄想越出来,你就越生欢喜心:我可把你抓出来了!你这狐狸尾巴我可抓住了,你跑也跑不掉,我一定穷追猛打。你越起越好,让你起再多才好!甚至还鼓励它,赶紧起!你不起我找不着你了。你让它起,它反而就不起了。所以说就在于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说事物上,就在于转念不转念的问题,如果一转念事物就开始变化了。

(三)问:持楞严咒后没有什么淫念,但配偶并不是佛教徒,想彻底断淫,但又要维持婚姻,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答:以断淫为重要。

(四)问:念诵楞严咒和《楞严经》,是不是家里或附近有外道邪教众生的时候,越念这个越好。

答:对!但咱念《楞严经》、楞严咒不是对付邪教,对付谁?对付我们自己的贪心,不是对付别人。不要拿这个去对付谁,谁都不对付,咱就对付咱自己那个贪心就完事了,这样你不受其害。你说:“我这个咒要对付他。”最后没对付他,你把自己对付了,是不是?就不合适了。




(五)问:弟子一诵大悲咒就困得睁不开眼,而且全身像瘫痪散架了似的,没有一点力气,平时不诵咒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念楞严咒的时候也是这样。

请问师父,我要怎么做才好?

答:这是个消业的过程,继续坚持。

(六)问:我哄孩子(很小,十一个月)睡觉的时候,一念楞严咒她就变得很精神,这是为什么?

答:是好事情。

(七)问:初持楞严咒时,末学梦见山川都化作观世音菩萨等圣众,忙礼拜间自身也化入法界。又在半梦半醒朦胧的时候知道阿弥陀佛来临,忙念圣号,并微笑吉祥卧(我从来没有试过这样的姿势),正要往生时,因为挂念家人,遂停止了。此梦境从来没向人说过,今求问明师,望法师开示。

答:不作圣解,即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遭群魔。

(八)问:末学感觉在专读某经咒期间,意识里日夜都是该经咒,但是如今兼修《地藏经》和楞严咒,脑袋里就不能保持专一,有点顾此失彼。末学日课是《地藏经》和楞严咒,今后打算改为十斋日持诵《地藏经》,专读《楞严经》和楞严咒。请问师父,这样可以吗?

答:楞严咒是不能松懈的。实际上,不会因为你这样而顾此失彼的。我们修的是清净心,不是相。




(九)问:我在诵楞严咒时,有时候虽然嘴上在念,可自己好像不存在了,等到心里分别自己念到哪里时,却不知道了,诵咒也就间断了。请问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对治?

答:自己的不存在,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在念的时候打妄想或者想别的事情,如果是这种现象,发觉后要及时地把念头拉回来,反复地坚持,慢慢就会好的;另一种是在念咒的时候入定,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要继续的努力下去。

(十)问:念佛人再诵楞严咒行不行,哪个更好?

答:过去有一位法师,他这么做的,他诵完一遍楞严咒以后再去念佛,或是打坐,他说感觉特别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念佛(语句)短,距离短,人在修行阶段,有时静的程度就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比如说向前迈一步,他就只迈那么大步,你再叫他迈他就迈不了了,突破力量没有楞严咒长,楞严咒是一个接一个的突破力量,所以说楞严咒能带着找着这个感觉。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往哪使劲呢?不知道。要是没开悟的人,就像瞎头苍蝇似的满哪撞,一会儿往这使劲、一会儿想起来西方三圣、一会儿想起东方、一会儿又想起自己脑袋里的妄想、一会儿到那去了,所以念佛就不知道往哪使劲。




如果你要诵遍楞严咒,或诵七遍楞严咒以后再去念佛,马上就有一种感觉:这个佛号应该往那个方向使劲。不是靠思惟就能感觉出一种方向出来。就是说它有一种突破的力量,弥补了距离短不足的地方。为什么是咒中之王?就是说能找到和你自性相应的地方,能帮你把方向握住。念佛呢?就是说因为它短,所以它缺乏这个。念佛的好处在哪呢?就是上口容易,随口就念,这个非常好,这是楞严咒比不了的。所以它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缺点。那边有它的长处也是它的缺点。如果把它的优点拿过来,把它的优点也发挥出来,这两个在一起非常好。

像印光大师,他也诵大悲咒,他为什么诵大悲咒,念佛不就完事了,干嘛还诵大悲咒啊?没有必要再诵大悲咒了,一句佛号消恒河沙罪恶,那既然消恒河沙罪恶,还念大悲咒干嘛?对佛号到底是相信不相信?就说明一个问题,它并不是说我在念佛的时候,我还需要大悲咒,不是那个意思。而且他通过大悲咒能找到念佛的方向,它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这个楞严咒更能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念一遍楞严咒再念佛的时候,一个是觉得轻松,一个是妄想减少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平时念佛的时候,就感觉到非常累,念完一遍楞严咒你再念佛,觉得像解放似的,太容易了!感觉也不一样,另外方向也用不着满哪去找,不用寻找,而且很快的,念咒的感觉还在那块,马上就到那个位置上。所以这个方法应该是很好的方法。

我是这么个想法,所以说为什么楞严咒叫咒中之王?因为它特别长,连续性长,另外突破力量强。念佛就是速度快。妄想出来马上一句佛号下去了,马上就控制住了。但是你想找方向,它就不如楞严咒,所以它俩结合好。




(十一)问:诵《楞严经》,诵楞严咒,楞严咒是《楞严经》的精髓吧?

答:对,诵楞严咒,看《楞严经》,这都非常好。因为《楞严经》整个就是为了讲明这个楞严咒的功德。所以说,你要把楞严咒背下来,就等于在心里已经得到这个《楞严经》了。把《楞严经》明白了,你就能够真正地很好地去持楞严咒。《楞严经》、楞严咒,它俩是一体的东西。

(十二)问:《楞严经》是无价之宝,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

答:这个《楞严经》,它是一个真理,是佛的舍利。既然是佛的舍利,它就清净无比,多大的淫欲心,它都能克服。有时候淫欲心起来了,我们诵几句楞严咒,马上这个淫欲心就下去了,了无痕迹。所以历来大德都称赞《楞严经》、楞严咒这个作用。说末法时期,如果不持楞严咒,想闭关,想修行,无有是处。因为它能够断欲。末法众生,欲望心炽盛,只有楞严咒,才有这种威力无比的力量,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诵十遍楞严咒,就是目的在此。不光是楞严咒,《楞严经》也是一样。咱这里有一个居士,天天诵《楞严经》,由于天天诵《楞严经》,他没有欲漏。这就是《楞严经》的力量。有的人说,我已经懂得内容了,我已经看过一遍了。它不是长你的知见,而是直接帮你去欲望心的,断淫欲心的。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所以咱们要求大家要看《楞严经》,因为它是无价之宝。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1311limc2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严咒普光老和尚念诵5分26秒



  

楞严咒】咒中之王,正法的代表,整个佛法的保护神,关系整个佛法的兴衰。所有正信佛弟子都应诵持。楞严咒“出生十方一切诸佛”。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释迦牟尼佛说:有楞严咒就拥有一切!阿弥陀佛! 

 【楞严咒念诵过程,分为3部分:诵咒前,诵咒中,诵咒后。请阅——【诵咒前,诵咒中,诵咒后】《楞严咒》念诵仪轨(完整版。附普光老和尚金刚膛音念诵视频)

 ★推荐阅读——印光大师:楞严咒,为何每日必念,不可间断?

宣化上人:楞严咒──密中之密,最究竟的密法

宣化上人:楞严咒,要是一个人也不会念,随时随地皆是魔,人人都可以看得见

宣化上人:楞严咒之五心咒——专破天魔外道一切咒术的咒

南怀瑾:楞严咒,不是嘴皮子念(附南师示范念诵视频)

普光老和尚:念楞严神咒可这一世成佛——楞严神咒的作用

普光老和尚:楞严咒,一切众生的成佛之路

圣空法师:楞严咒一旦普及,将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

圣空法师:不持诵楞严咒,末法时期,想有成就,无有是处

妙祥法师:楞严咒要天天诵、时时诵,不成佛就诵 ——楞严咒修持中的疑惑解答

妙祥法师:楞严咒,哪个众生成佛都离不开

智容法师:楞严咒,乃最究竟圆满之大超度



  ②不为众生,不能成佛《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学佛修行,并不是远离世间红尘才可修。要将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菩提心,心系众生,则举心动念都是修行。请阅——【不为众生,不能成佛】 如何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附李娜等演唱美妙佛曲)

 推荐阅读——虚云老和尚:末法寻善知识不如熟读《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倘读上文受益,请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时修行随喜功德,与众生结法缘,积集菩提广大资粮,早证佛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