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喝茶赏花弹琴下棋……她们建了这几个可以让你“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地方

在外地人眼中,最能代表成都慢生活的场景可能就是老茶馆了:阳光正好的时候,庭院里、树荫下就坐满了人,藤椅、盖碗、茉莉花茶,再捧一把瓜子,其他事情都得先放一边。


茶馆,不仅凝聚了成都的传统文化,也是成都生活美学的一个体现。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都在这里…… 



闹中取静


恺庐茶园

宽巷子11号院内



宽巷子11号前,有一个西式拱门,墙体青砖上隐隐地长着青苔,透着一丝历史的气息。拱门的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额上有两个大篆阳刻的字“恺庐”。


传说百年前,这宅院主人留洋归国后,把自家门庭焕然一新,将原来的院门砌成了带有“洋味”凸起的拱形宅门。门的上方又嵌入中式传统石匾,匾上采用大篆阳刻“恺庐”,意为“快乐的居住地”。


进门后,几步之内,就能看恺庐茶园。进屋,古朴的木制桌凳干净整齐地摆放着。屋后是一个小天井,有一桌数椅。坐在椅子上,在这小天井里享受着暖暖的阳光,听不见院墙之外的人声鼎沸。随手翻动的书轻轻滑落一旁,身子渐渐地斜靠在椅子上,微微眯上了眼睛,任身心融化在这树荫下摇曳的斑驳光影中。



在恺庐墙内墙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热闹和打量,一边是闲情与淡然,就好像用一道门,隔开了都市中人最想远离的市井。



别有洞天


可居

宽巷子17号


在人来人往中,可居是一个太容易被错过的门面。在周围大肆声张的各式门头和种种招徕声中,它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可居是一所典型的川西老四合院,也是这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里少见的清茶馆。在这个院落里,主人花费的心思可不止点滴:从四川各地古镇收来的老花窗,每一扇背后都曾有一段难忘的往事;地板是从川西乡间拉的老青砖,连所有的花台都是汉砖,斑驳粗粝的地面透出沉稳气场……不走进来,根本不会发现这里面如此别有洞天。


@木浦赫海家


甚至院子里疏疏摆放的茶桌背后的石刻也出自宋代,虽然经过多年已经慢慢风化,却更显一份浑厚与淡然。“老物件让人舒服,老院子让人有回家的感觉,我希望来可居喝茶的人,有一种归属感。”店主肖烈说。


其实在可居四百多平米的空间里,总共只有大小七个包间,其余全留给了公共部分:堂屋里空阔地摆着两架古琴,庭院里是一季一季不断开的花,绿荫下则放着竹木的桌椅,绝不多摆一几一案。



“因为精致,就一定要精简,四合院要有种空阔疏朗之美,东西摆多了一定不好看。清茶馆要做得精致一点、小一点,才能衬出它特有的气质和韵味。”也正是因为肖烈的这份坚持,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可居。



据她的想法,是想在成都老城的深处,做一个有着江南气质的庭院。喝茶赏花弹琴下棋做白日梦……这还真是一个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地方。


@木浦赫海家


山野之味


古今茶语

井巷子20号附7(熊猫屋)


闹市区的井巷子游人如织,这里有一家茶馆默默开了六年。



与店铺的经营理念一致,院内的设计也遵循“山野之味”。踏入古今茶语的三进院,一间间的走入,逐渐和院外的热闹拉开了距离。最往里的茶院四面围合,屋檐下方喷射出极细的水雾,像是山气缭绕。



院子中间有一颗歪脖子石榴树,上面结着可爱的小果实。这颗歪脖子树看似随意天然,其实是刻意找来,呼应着后面的榻榻米室,以不经修饰的形状增添一些山野之趣。


一年四季,这颗树带给院子不同的景致。春天它发芽、开花,夏天挂果,秋天叶落,冬天光秃秃的像一颗枯树,衬托出有些禅意的清冷空间。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店主贾思瑶和团队亲历亲为,还创作了一篇《修园记》。如今在这里,她不用看日历,只需要观察院子便知道到了什么节气。



茶院内摆放的书画台、围棋象棋等,拉近了客人的距离。有了这些区域的交流,客人们在相互围观时,很容易彼此成为了朋友。



当“泡茶馆”成为成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从单纯地喝茶聊天打发时间,到下棋看书赏花弹琴写字,越来越有诗意与美感,却又不失生活的气息。


不妨找个天晴的日子,

去泡泡茶馆吧~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如侵删)


往期精彩回顾

糖画、田园、手工艺、非遗文化体验,暑假亲子出游看这里!

成都,一座网红城市的AB面

打造世界老城文化旅游区,宽窄未来可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