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悠悠古镇文旅融合,千年平乐人间烟火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川西竹海景区 Author 王子洲




  古镇悠悠

  千年文化去何从

  文旅融合

 而今迈步从头越

平乐

秦汉古镇、川西水乡


2000多年前,处于成都平原边缘的平乐古镇就已商贾云集,且才子佳人辈出,赋圣司马相如和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也曾流连于此,千年的时运变迁并未让平乐古镇的人文气息有所褪色。



如今,平乐古镇正充分利用好古镇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传承文脉

感知两千年的历史脉络


清晨的平乐古镇,是在店铺的叫卖声中苏醒过来的。当街头第一家奶汤面开始冒出热气,慕名前来的食客已经到来。


高汤的香味在青石板和明清老建筑中飘散开来,恍惚间,还可感知古时平乐的繁荣昌盛。



2000多年前,勤劳的平乐人在这片土地上搭瓦建房,引得商贾云集,并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首镇,将成都地区的工艺和文化输送到东南亚,并走向中东地区。


据史记记载,汉使张骞出使西域,见“邛竹杖”,乃知自蜀中出。如今,2000年的时间悠悠而过,平乐古镇已成为原住民安居乐业、世人休闲旅游的绝佳之地



平乐古镇依山傍水,既有川西古镇特有的刚毅,也有水乡的柔美与灵气,在历史的长河里,发源于天台山凌霄峰的白沫江一直在此静谧流淌,穿镇而过,造就了平乐独一无二的水墨山水。



在平乐的街头走一走,走到平沙落雁的尽头,穿过“平沙落雁”廊桥,一条古色古香的古街,如画卷般展现于眼前。



沿街是明清朝代的古老建筑,古朴雅致,仿佛能触摸到平乐两千年的历史脉络。




承载乡愁

千年古镇风韵犹存


随着古镇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乡愁的追寻和守望,平乐得以拂去岁月的尘埃,再现世人面前。



早在宋代中叶,平乐就修建了城隍庙、湖广会馆、江西街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特点鲜明,千百年传承下来成为乡愁和记忆的承载之所。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还恢复保留了包豆腐乳、晾豆豉等传统生活习俗,小巷子里,原住民用棒槌在石槽里打糍粑,这些传统习俗的保留,增强了市民旅游观光和参与体验的效果。


平乐古镇是一座“活着”的古镇


古镇中居住着的几乎都是原住民,当地居民与历史古迹共生共荣,延续这座千年古镇的“生命”。走在小镇上,随时可以看见在门口择菜的老婆婆,身边不时走过背着背篓的大姐,古镇浸润在一种原生态的气息中



为维持平乐古镇的淳朴民风,成都文旅集团旗下邛州公司在保护开发与业态培育过程中,保留原住民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性和民俗活动,大力支持原住民发展本地特色美食、工艺品,让他们的原始生活状态与古镇完美交融。



而古镇中的“邛州园”则是川西民俗的缩影,在邛州园中,能看到川西地区民俗的原始形貌,了解到川西人的性格,感受到川西水乡的气韵,触摸到川西古镇的文化特质。



文旅融合

平乐古镇蝶变之路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


在平乐古镇的街头,川西建筑文化无处不在。座落在古镇核心区的平沙落雁街区正是川西民居的完美传承与演绎。



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很多外出务工的平乐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一切都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协作,努力打好“文旅融合发展”牌,深入挖掘平乐古镇化渊源,讲好平乐故事密不可分。



在古镇街边的小店里,游客可以学习省级非物质遗产瓷胎竹编,参与到瓷胎竹编精巧的制作过程当中。



除此之外,周末和节假日,在平沙落雁音乐广场都会开展丰富的民俗表演,与文旅进行了深度融合。



除了镇上的人文风貌,镇外之景也是留住游客的原因。天府川西竹海景区距离古镇核心区仅1公里,以其优美独特的竹海峡谷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天府川西竹海景区也是著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其攀登、攀岩、高空铁索项目也是吸引年轻群体前往的重要因素。



推动旅游不是只为了旅游本身而已,而是要达成乡村振兴的目的。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之间其实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种相互支撐、彼此辩证生发的独特关系。



“平乐——天府之国的最后范本”,这是文化学者们对平乐的概括,文旅融合发展却探索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路。



从游客走马观花地匆匆而过,到消费升级成一种慢生活,一种平乐生活,如今发展成为到平乐来看平乐人的诗意生活。


这种诗意生活,不仅是诗歌散文当中的瑰丽文字,也不仅是书画长卷中的雅致风韵,它是存在于中国人想象中的东方美学,更是实实在在的平乐生活。





往期精彩回顾


成都文旅集团召开党委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

来西村,看一场特别的美术作品展!

周末“溜娃”好去处!锦江公园一日打卡攻略请收好!


原创作者:王子洲

微信编辑:Ieilei

责任编辑:Wilhelmin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