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永锋:用最大的狠心去众筹

2015-08-24 冯永锋 社会创业家


在中国这么个动荡的社会,今天说资助你这个方向的人,明天可能就跳槽到了另一家风马牛不相及的机构;今天言之凿凿购买你服务的人,明天可能就去了牢房。


因此冯永锋认为:筹资不是筹人,而是筹事!


要想做好众筹,就要有足够的狠心,一定要发狠解决它,用所有的力气向公众诉说,向陌生人进军!


总之,用最大的狠心去众筹。


【社会创业家】发起的社创魔方项目,将帮助通过众筹拉票脱颖而出的6家NGO免费参加慈展会,并且发起众筹。然而在此之前,他们需要狠心为自己的项目进行拉票!详情请关注明日微信(关于“社创魔方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以下为冯永锋全文



最近大家比较喜欢谈筹资,尤其喜欢谈众筹。过去民间公益组织,把希望放在基金会身上;现在,又把祈求的目光转向普通公众。


既然人人都在谈筹资,筹资方法学自然就吃香了。筹过几次资的人,最喜欢讲的,就是:筹钱就是筹人。连续听几个筹资专家都这样说了后,我反而开始怀疑这句话里有鬼。


于是,我拿出驱魔神镜,开始寻找鬼在何处。

我的众筹生涯

2010年,自然大学发出建议,要求“工作微博化”。当时颇招抵制,一些同事坚决不肯用微博。不过时至今天,工作微博化已经成了自然大学的基因。


2013年初,微信开始泛滥,于是,自然大学顺势而为,要求工作微信化。


2015年的春节,为了“帮红包做好公益”,于是,从正月初一到初五,我一直忙于给保护鸟类项目“小燕子的心愿单”筹资。五天时间,善款从8万元左右冲到了22万元左右。代价是从此开始使用朋友圈,我儿子批评我走在路上会把他丢了。


但更狠心的事在后面,节后一上班,自然大学就发了红头文件,要求“工作众筹化”。具体的方式是,所有同事的所有项目,都必须发起众筹,筹资的资金,可直接落到机构项目上,也可协助其他伙伴筹资;整个机构预计年度众筹额度,至少要达到300万元。


然后这时候,我才发现,自然大学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狠心。


自然大学在业内算比较敢作敢为的机构,有人甚至评价说,到自然大学“可学会勇敢”。但在众筹面前,我的好多同事,有点害怕了。


原因,就是发现,他们缺乏好的手段。他们说:我的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老说众筹,大家都逃跑了;我们的群就那么几个,叠加率又那么高,你也说众筹,我也说众筹,把群友也都吓跑了。人都跑了,谁还可能捐款?


但我一直非常狠心,继续强力推进众筹。每天见面问同事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众筹,何时上线?


但这确实是艰难的。目前在推进的几个项目,都很不理想。这不是因为社会没有钱,也不是因为众筹到了低潮位期,而是,大家都有点害怕,甚至退缩了。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2009年以来,我陆续参与过50起左右的众筹,各种工具也都算试验过,博客、微博、微信、点名时间、众筹网、路人甲、淘宝公益宝贝等;个人账号、他人账号、基金会账号、民非账号,都用过。


筹来的钱干什么?救人,救事,救马,救穿山甲,救江豚,救垃圾。反正能实验的,都任性地、尽情地去试验。


一直效果都不错。有时候颇为得意。


但现在,我有点得意不起来,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扩张得太快了?是不是错误判断了形势?


筹资不是筹人,而是筹事

在我看来,筹资不是筹人,而是筹事。我一直认为,资金只是解决公益问题的五个元素中的一个,没有其他的四个要件作为匹配,勇气智慧啊,决心啊,经验啊,团队啊,资金是不够有力量的。


同事们抵制或者说消极怠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说自己缺乏人脉。他们说,你能筹集起来,是因为你在江湖上鬼混这么久,因此,你的人脉比我们强多了。


天可怜见,我自小到大,一直到现,最糟糕的就是认识的人太少。而且我只喜欢认识穷人,最害怕结交权贵。出于扭曲的心理,还经常写文章对权贵打骂相加,弄得很多基金会很是不爽。我怎么可能会比新来的年轻人人脉更好?


我分析来又分析去,发现,我只是比同事更加狠心。


筹钱不是筹人,今天捐款的人明天可能就不知去向。指望身边长期环绕着一批捐款人,那是痴人说梦。在中国这么个动荡的社会,今天资助你的人,明天可能就去了牢房。今天说资助你这个方向的人,明天可能就跳槽到了另一家风马牛不相及的机构。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人的持续性,我们唯一能依赖的是事的持续性。通过事情去不停地激荡社会,获得支持。


公益就是要遭遇“困难户”的。公益人到达一个地方,就是要为困难户想办法解决难题的。如果募捐是重要的解决困难的方式,那么,发起吧,不能迟疑。


我的同事们,其实就是在这个时候,迟疑起来。他们老说自己没调查清楚,老担心募来的钱用错了方向,老怀疑自己没有力量写好一个募捐文案,老在一些极小的字眼上死抠因而迟迟不肯发动。他们甚至相信,募捐有个时机,必须坐等时机到来,才能出手;否则,时机不当,募捐就难成。


怎么可能会有天赐良机呢?一切机会都在自己手上。没有人能成为风口上的猪,有的只是猪起飞之后,风恰好路过。甚至绝大多数,都是逆风飞行;或者永远遭遇静止风。


我觉得同事们的好多理由都是托辞,虽然我理解他们给出这些托辞的原因,也允许他们推脱一阵子。


真正的理由是,自己对苦难的感受不够,并不想真的为需求者提供帮助。于是,今天说对项目不了解,明天说还需要再去调研三次,后天说没写过文案,大后天说不能再在朋友圈里发募捐。


大家好好看看腾讯乐捐上的文案,其实有没几个是像样的,但为什么发起人就敢推上去?大家仔细分析腾讯乐捐上的募捐额度,真正能够募集到位的,其实是少数,但不管多少,大家都是高兴的。


我一直认为,环保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系数,是远低于环保志愿者和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每一次见到捕鸟网上挣扎着的麻雀、斑鸠,每一次见到污染企业旁边百病丛生的环境难民,我们都应当迅速立志起意,用身边最有限的资源、最微薄的力量,为他们做点什么。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有一些同事,一直迟迟不肯动手。这么好多平台,这么多的通路,就是不愿意动弹。


我们正在全面进入以公益行动者为核心的时代,一切资源、资金、人力、传媒都围绕着行动者做支撑和协作。在这个时代,一个人想做事,随时都可以得到支持,可为什么,大家居然开始退缩?因为大家害怕触碰自己的无能区,因为害怕走进资源枯竭区。


那么问题紧紧地跟着进门来了,如何让无能变得有能?如何让资源永不枯竭?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对焦目标,永不放弃


或者套用今天的主题,就是要有足够的狠心。


要狠心,线上与线下多手段结合

怎样才可能狠心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你遇到了困难,发狠一定要解决它。一经牵手,不离不弃,不解决困难,就和困难永远在一起。这是第一步。


然后,你会发现,募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解题手法,在多手法并用的技战术时代,要在最快时间内,以最有限的资料,用最笨拙的文案,先把募捐推上线。这是第二步。


再后,用所有的力气,来向公众诉说。没日没夜,不依不饶;没脸没皮,没羞没臊。一旦发狠,全力投入,不达目标,誓不离场。


最后,向陌生人进军。朋友圈,微信刷屏,都是基本手法。为了募捐,不能忧惧。你的真心和苦心,只会换来更多人的支持,偶尔的抱怨和提醒,都是善意的,是充分理解你的。


世界上所有的商业,都是把东西卖给陌生人;工厂主其实是很少买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世界上所有的报纸,都是卖给陌生的读者;记者其实是很少读自己参办的报纸的。同理,世界上所有的捐赠人,都是来自于陌生人。你要打动的,是随时走过路过的陌生人。大家在感动的那一刹那,支持你的行动。


感动可能来自于你协助募捐的对象,更多的感动,其实来自于募捐发起者的努力和真诚。


线上硬推到一定程度,线下就要匹配起来。我观察中国当前的众筹,线下说服、线下宣讲的试验还是太少,大家还是想轻易了事,还是不够狠心。


香港“毅行者”这样的项目,有一点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意思,但在我看来,仍旧不够。2015年5月,我们有三个同事在青海湖,听说湖边河流上修建的跨河大桥,往往会成了阻挡湟鱼洄游产卵的“高坝”。湟鱼跃不过去,就会死在河里。于是,他们迅速发起了“为湟鱼开通生命通道”的募捐。第二天,他们三个人开始在青海湖边“毅行”,每小时播报进展。募捐进度还算不错。于是有个在广州的公益朋友,别出心裁,下班时间也走路回家,十多公里,也协助募捐了上千元。


这样的行动和试验具有启发意义,但仍旧不够“线下”。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马上要举办的“善行者”。


所谓的线下,就是到陌生人中,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宣讲,然后现场募捐。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几年前的一个案例。2011年,“我为祖国测空气”时,有个武汉朋友,要为武汉募捐一台空气检测仪,他的做法是一家一家地去宣讲,讲一下午,可能募捐到800元。他连续讲了好几家,募到将近一万元。而有个温州的朋友,则义卖江西赣南的脐橙,收益全捐赠出来购买检测仪。他当时卖出了几百箱的脐橙。


所以,自然大学今年想借“工作众筹化”顺势往前推的,其实是“线下宣讲”。我一直相信,到企业、政府、军队这样的社会主流部门去宣讲,边宣讲边筹资,是公益组织众筹的必由之路。


我不太建议去大学、中学、小学,觉得有取巧之嫌,有把困难推给更困难的人之嫌,有害怕攻坚之嫌,以及不够狠心之嫌。


公益组织,要解决社会问题,就要比社会的主流部门更强大。公益组织,要对自己狠心一点儿。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做不成事,募捐不成,不是因为时机不对,不是因为资源不足,不是因为人脉不够,不是因为方法欠缺,不是因为经验稚嫩,不是因为小鲜肉太青葱,而是因为,我们不够狠心。你看世界上所有募捐成功的案例,都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狠劲儿。而不是因为他们文案写得好,更不是因为颜值高。


面对苦难,我们仍旧在躲闪和退却。不够狠心,自然,就不可能解救苦难,解决难题。


社创特约之冯永锋

冯永锋,《光明日报》科技部记者,自然大学发起人,创办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著作有《拯救云南》、《不要指责环保局长》、《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没有大树的国家》、《边做环保边撒谎》、《教你如何做环保——中国民间环保传奇》、《狼无图腾——草原在哪里》。  


相关阅读

一场众筹,赶走创业青春期困扰(点击“阅读原文”进行阅读)


本期目录

  • 冯永锋:用最大的狠心去众筹

  • SE-Events | 阿里全民公益合伙人,邀你入伙

  • SE-5分钟学院 |《30天社会创新脑补计划合集》Day21-道德消费


七月关键词

慈展会 | 吕朝 | 袁姗姗 | 优衣库 | Se调 | 双周 | 脑补计划


关键词

Se案 | 环保 | 众筹 | 社区 | 社会企业

传播 | 精益创业 | 德鲁克 | CSR | 专题 | 随身本

(回复关键词阅读相关文章)



—版权信息—

本文由作者冯永锋授权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关注我们—

社会创业家网站:shechuang.org

新浪微博:@社会创业家

微信公众号:社会创业家

线下活动:社会创业家俱乐部

合作、投稿及应聘:se@npi.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