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小学文凭,上海最大的出版家奇人王云五

2016-09-12 撰稿/柯兆银 出版大资讯




研究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出版史、文化史,无论如何避不开一位重量级人物——王云五先生。


凭什么这样说?


学生胡适隆重推荐了老师


1921年8月中旬,大学者胡适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见面,正式谢绝了聘请他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要求。


高梦旦深感失望:上海商务印书馆创立于1897年,1902年晚清进士张元济负责编译工作以来,逐渐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出版社。面对新思潮新文化的涌入,高梦旦、张元济等人深感力不从心,迫切渴望引进新锐担纲人才,最合适的就是胡适,可是他谢绝了。



胡  适


“有一个人可以代替我……”胡适郑重其事地说。

“哪位高人?”高梦旦眼睛里燃烧起希望。

胡适隆重地推出王云五先生。

高梦旦没有反应,这人没有听说过啊。不过,他十分相信胡适,还是亲自前往拜访王云五;一番交谈后,高梦旦去见元老张元济,坚决要求引进王云五,张元济也同意了。董事会决定,王云五见习3个月,然后确定是否正式聘用。




上图:高梦旦   下图:张元济


1921年中秋节,王云五离开了名不见经传的公民书局,走进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3个月不到,他递交了一份改进编译所工作的意见书。高梦旦、张元济和若干名董事传看了,都十分惊喜,于是决定正式聘请35岁的王云五担任编译所所长。


上海各界都在观望王云五,商务印书馆的全体同仁都在观望王云五:年轻这么轻,没有留洋经历,只念过几年小学,没有文凭,能挑得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千斤重担吗? 


王云五高举“教育普及”、“学术独立”的旗帜,砍出三板斧:

——调整和扩大了编译所的机构。按照新科学的学科门类分设各部并延聘专家主持。他引进的大多是留学归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任鸿隽任理化部长,竺可桢任史地部长,朱经农任哲学教育部部长等。

——编写各科丛书。首先出版百科小丛书,其后出版国学、师范、自然科学、医学、体育、农学、商学、史地等小丛书。

——扩充编译所附设的英文函授科。

 

星移斗转,几度春秋,成果累累:   

1925年,王云五经过几年的设计、论证、试验和修正,把汉字笔划分为五类,发明了简单实用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彻底解决了汉字检索的大难题。直到上世纪50年代,“四角号码检字法”还为人们广泛使用。

运用杜威的十进分类法,创立了“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为中国现代目录学的分类奠定了基础。

仅仅到任两年,商务馆从出书230种增加到667种,图书内容涵盖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文学、艺术、史地等;营业额从685万元增加到815万元。

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王云五主持、策划和出版了一套由多种丛书组成的综合性大丛书《万有文库》。共出版两集,第一集1010种,2000册;第二集700种,也是2000册。全国各地图书馆大多都陆续购置了《万有文库》,全国为了购置《万有文库》而新建了约有1000余所图书馆,毛泽东在中南海藏书中,也有很多《万有文库》的书籍。《万有文库》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对于开启民智、传播文化、普及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创了我国图书出版平民化的新纪元。


以下为《万有文库》丛书:




“使得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家庭乃至新建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最经济、最系统的方式,方便地建立其基本收藏。”王云五得意地说,“这是我编书的目的。”


王云五最感到头疼的是,他要经常需要超出职权,帮助馆方处理工潮,有一次工人罢工,馆方报警,来了一批武装警察要逮捕工人,王云五跪到地上,恳求不要抓捕工人。王云五深感身心疲惫,最后决定辞职。

1929年月10月上旬,王云五离开了担任9年所长的编译所,离开了使他声名鹊起的商务印书馆,前往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


王云五渴望在学术上大有作为,闪亮登场,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意外,这种意外常常会影响人生的走向。


王云五碰到了什么意外?


日本飞机炸毁了商务印书馆


王云五辞职仅仅4个月,1930年2月,商务印书馆总经理鲍咸昌遽然去世。元老高梦旦、张元济等主张请王云五回来继任,王云五看到是总经理位置就动心了,但最后还是谢绝了。



鲍咸昌总经理


几位元老再三恳请,王云五被感动了。

“我回来可以,但有两个条件……”王云五说,“一是改总经理合议制为总经理独任制;二是接任后出国考察半年,然后回来就任。”


董事会接受了他的条件。


1930年3月7日,王云五从上海启程,游历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参观工厂,咨询专家,访问研究所等。9月9日,王云五返回上海。他在家仅仅休息了一天就上班了。9月11日,他向董事会提出了一份长达3万字的全面改革的计划草案,题目是“本馆实行科学管理计划”。


王云五的“科学管理”改革方案遭到全馆职工的强烈反对,他工作过的编译所反对声最为强烈。


“王云五不独为同人等之公敌,亦社会之公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职工集体发表《宣言》,强烈要求他辞职。

面对巨大的压力,王云五被迫让步。夜晚,他辗转反思,终于想明白了:看来容易之事最容易失败;大张旗鼓地做事往往也是失败,要想成功,必须不动声色继续做下去;任何改革必有阻力,遇到阻力就灰心丧气,那就永无成功的希望。

他把“科学管理”改革方案化整为零,继续悄悄地推进。

 

重大危机突然从天而降。

1932年1月29日上午10时许,日本飞机向闸北宝山路上的商务馆总厂扔掷6枚炸弹,

顿时全厂陷入大火之中,浓烟弥漫,纸灰飞达十多里以外;商务总厂对面巍然挺拔的东方图书馆也被火势殃及,最后五层大厦只剩下一个空架子,楼内的编译所荡然无存。

日军轰炸,造成了严重恶果:印刷总厂全部炸毁;东方图书馆中文藏书26.8万余册、外文书8万余册,古今中外各科学术参考书以及5000余种珍贵图标照片,还有大批珍藏善本、文稿,全都化为灰烬。

   



上图:印刷机在工作       下图:商务员工在校对图书



被炸毁后的情景


 “烧毁闸北几条街,一年半年就可以恢复。只有把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焚毁了,它就永远不能恢复。” 一位日军司令不无得意地说。

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国民政府委员孙科、李宗仁、陈友仁,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等都发表通电,强烈谴责日军暴行。

王云五总经理痛苦万分,倍感压力:如何面对流离失所的员工?如何使商务印书馆恢业?


开创了出版史上的一个鼎盛时代


商务印书馆各机构有职工3700多人,一大部分人都住在闸北,总厂被炸毁,有的职工的家也被炸毁,职工逃到租界,借了旅馆作为安身之处。商务印书馆在四马路的办公室,顿时挤满了职工,他们喧嚷着,他们哀泣着,要求救助,要求工作。


王云五认为救人最要紧,和公司其他领导分头向各银行借款。被炸当天,王云五宣布给每人救济费10元;2月1日即被炸的第3天,王云五宣布每位职工按照领1月份的薪水,另外每人加发半个月的薪水。每个人拿的钱不多,可是3700人的支出可是一笔大数目。


王云五考虑再三,考虑再四,庞大的财务负担马上就要把商务印书馆压垮,更不要谈复兴了;要想重新站起来,只有减少成本,轻装上阵——解雇所有的3700个员工!他悄悄实行科学管理,已经积存下了两三百万元,把这钱用来补贴职工下岗。

王云五明白,他将成为众矢之的,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国难当头,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更其重要,个人得失算得上什么!


3月16日董事会开会,通过了王云五的提议:解雇全体员工。


消息宣布,全体职工哗然,王云五被人辱骂,被人威胁,还收到了要他脑袋的恐吓信。矛盾冲突焦点是,原来公司规定,退还退俸退职金按职工工作年资支付,王云五以公司损失惨重为由,以规定退还的17.8%金额支付,这引起职工的激烈反对,职工代表团团围住王云五,他只好请租界巡捕房派人来驱散职工代表。


这时,4月8日,王云五的父亲因病逝世,亲友纷纷劝他借此由头在家守孝,以避其锋。

王云五也想暂避一时,甚至想辞职他就,可是转念一想,商务印书馆三十多年来对于文化教育的贡献不小,现在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敌人把我们打倒在地,如果我们不能翻身,不能起立,这是怯弱者,这是民族之耻。

“应付困难是最大的兴趣,解决困难就是最优的奖励。”王云五说。

4月10日,他在上海万国公墓安葬了父亲,4月11日就上班了。王云五重新振作起来,日夜拼命工作,满头黑发很快变成“白头翁”……


8月1日,商务印书馆宣告复业,被解雇的大多数员工又被请了回来。馆前悬挂由王云五拟定的巨幅标语: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




王云五以总经理兼生产部长及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总揽编译、出版、印制全权,继续推行实施“科学管理”的种种措施。

11月,王云五创造了“日出一书”的奇迹。5年后的1937年,全国新出版书籍共9438种,其中商务一家即出4938种。


王云五又主持编印了多套丛书,其中《大学丛书》和《丛书集成》影响尤大。

《大学丛书》是为大学编印的教材,王云五拟定编印计划,请蔡元培领衔,邀请国内各大学及学术团体代表54人组成编委会;1932年开始出版,前后共出版了300余种;这套教材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丛书集成》被称为“丛书的丛书”,选定宋、元、明、清著名丛书一百部编辑而成;丛书的选目、编目、撰述、校订等工作都由王云五亲自主持;这部丛书共有图书4100种。

商务印书馆重新出发,再创辉煌,王云五开创了出版史上一个新的鼎盛时代。



商务印书馆一景


王云五从1921年进商务,到1946年辞职从政,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前后在商务工作了25年。有意思的是,他逝世前三个星期,提笔为商务元老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撰写跋文,这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后一篇文章——王云五一生和商务印书馆有缘。


  

当年,中国出版业飞速发展,涌现出世界书局、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商务印书馆成为其中的翘楚——王云五对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贡献非常巨大,实际上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

没有胡适的隆重推荐,就不会有王云五的商务印书馆的辉煌人生;没有王云的卓越才干,也不会有商务印书馆的光芒万丈。王云五作为出版家,作为出版企业家,在上海的出版历史上留下了永远的篇章。



王云五晚年在书房中



王云五晚年在书房中





延伸阅读:担任胡适的老师

王云五于1888年7月出生于上海。他9岁时随家人住在英租界;他14岁时到一家五金店当学徒,不久,王云五进入美国教会主办的守真书馆学习英语。

1904年,王云五16岁时进入上海同文馆,跟随英国老师布茂林学习英文,兼修历史、地理、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其间,王云五浏览了布先生1000多册的私藏图书。之后,王云五阅读了家中所藏的24史;再后来,他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购得大英百科全书,每日阅读二三小时,花了整整3年全部读完。

王云五19岁时被中国新公学聘为老师,和宋美龄、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先生做同事;他的学生中有胡适和朱经农,后来都成为好朋友。

王云五的学问连胡适也非常钦佩,可是王云仅仅读过几年小学,连私塾都没有读完。王云五在填写“个人简历”表格时,看到“文化程度”一栏时,总是填写两个字:识字。


延伸阅读:出任孙中山秘书

1911年12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国,广东香山县旅沪同乡会设宴欢迎,王云五担任宴会主持人并致欢迎词。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王云五被孙中山聘任为大总统府秘书。教育总长蔡元培也邀请他到教育部工作。得到孙中山的同意,王云五上午在总统府办公,下午到教育部做事。


延伸阅读:王云五的家庭


王云五有两位妻子、七子二女和四十多位孙子和外孙。

王云五有两位夫人,她们是徐净圃、徐馥圃姐妹俩;有7子2女共9个孩子,除1 女早逝外,其余均为国际闻名的学者、专家。大儿子学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二儿子学武,工程博士;三儿子学政,在美从商;四儿子学农,牙医博士,香港;五儿子学哲,法理学博士;六儿子学艺,神经外科博士;七儿子学善,医学博士。大女儿学文早逝;二女儿学医,医学博士。


人物档案:

王云五(1888~1979),名鸿桢,号岫庐,笔名出岫。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出生于上海。现代出版家、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1925年3月起,王云五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编出《王云五大词典》等书,出版世人瞩目的《万有文库》、《中国文化史丛书》、《大学丛书》等大型丛书。1946年5月,王云五出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等。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的43名战犯名单,他被列为第15号战犯。

1949年4月,王云五飞抵台北,先从政,后出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他重要专著有《岫庐八十自述》《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岫庐最后十年自述》等。1979年8月14日,他在台湾逝世,终年92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