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了解宜昌,从这张新名片开始

宜昌发布 2019-04-20

10月12日

“宜红”茶全球推介

暨品牌振兴研讨会启动

宜昌又要火了

2018年10月12日,“万里茶道.宜红领航——宜红全球推介暨品牌振兴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中国茶叶学会会长江用文、各领域专家学者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客商及宜红领军茶企齐聚一堂,共品宜红茶,共话宜红未来,宜红又一次凝聚世界目光。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知名茶叶专家、文化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宜红”品牌的影响力作报告,交流探讨茶叶发展现状、市场格局及未来趋势,把脉湖北茶产业发展方向。


他们一致认为,擦亮“宜红”品牌,让宜昌红茶在世界各地销得俏、叫得响,对宜昌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茶叶强市目标,复兴湖北“万里茶道”东方茶都,叫响湖北茶产业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介会上,夷陵区邓村乡被授予“‘宜红茶’核心产区,‘冷后浑’现象发源地”。夷陵区位于北纬30度,是茶叶的黄金产业带,也是宜红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是“国家级出口柑桔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区茶产业覆盖8个乡镇145个村,茶园面积23.4万亩,产量2.43万吨,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前列。


研讨会上,夷陵区邓村乡被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正式确认为“‘宜红茶’核心产区和‘冷后浑’现象发源地”。


活动中,来自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多国的大型采购商与包括萧氏茶业集团在内的宜昌“宜红”多家生产企业签订了采购协议,采购金额达2.8亿元,实现了“宜红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渠道的高效对接。




“宜昌宜红”

“宜昌城市新名片”

“世界经典红茶”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我国“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宜昌红茶,简称 “宜红”,又称宜红工夫茶, 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宜红制作兴起于清道光年间,时有广东商人钧大福领江西茶师在宜传授红茶采制技艺,并设庄收购,经汉口运广州出口英国及欧洲各国,并通过“万里茶道”畅销到俄罗斯、中亚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有“中国机制茶之父”之称的冯绍裘在夷陵邓村培训茶叶加工技术时,依靠敏锐的嗅觉在仓库里发现了一种带有清幽兰花香的高香红茶,冲泡时茶汤红艳透亮,滋味鲜醇回甘,冷却后呈乳状,即常说的“冷后浑”现象,是高品质红茶才具有的鲜明特质。



经冯绍裘精心挑选出来,分装出口,受到了当时苏联茶师的一致好评,被认定为外销高级红茶,宜红由此蜚声中外,出口量一度占到我国出口红茶总量一半以上。夷陵区档案馆有文字记录 “出口一吨红茶能换回10吨钢材或20吨小麦”,足见宜红茶叶在当时的出口地位之重。


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

宜昌是“国际茶叶最具魅力城市”

“宜昌宜红”是“世界经典红茶”



宜昌是全国的产茶大市和名优茶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千亿茶产业强省”战略的指引下,宜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的发展战略,茶叶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均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宜昌茶叶面积达95.97万亩,产量7.47万吨,综合产值近110亿元。茶叶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二位,综合效益居全省第一位



今年9月,茶旅小镇、川崎茶机械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茶产业项目在夷陵区三峡茶谷产业园开工建设。


茶产业已成为宜昌名副其实的绿色朝阳产业,在带动农民增收、精准扶贫、农业增效和农村增绿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冷了 来杯“宜红”茶吧


按照指示进行星标置顶

每天和宜小布不见不散


来源丨宜昌发布、三峡日报、魅力夷陵、掌上宜都

记者丨王莹、黄余洋 通讯员丨向清华

编辑丨婷婷              编审丨水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