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准备去逛宜昌博物馆的亲注意!这条重要信息请查收!

宜昌发布 2019-04-20

最近想去逛博物馆的亲注意!

11月5日

宜昌博物馆闭馆了




为配合宜昌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工作,定于自2018年11月5日(星期一)起,关闭宜昌博物馆(《三峡宜昌文物展》基本陈列、《宜昌记忆》专题展)。闭馆期间,宜昌美术馆将正常开放。



如今

带孩子去博物馆

成为许多家长周末的热门选项

看什么?怎么看?

在里面晃悠半天,赶个热闹就行了吗?


作为荆楚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

宜昌博物馆珍藏了哪些“国家宝藏”?

还曾出土过哪些“惊艳”国人的国宝级文物?


小布向大家推荐

现有馆藏的最代表性的宜昌版“国家宝藏”



楚季宝钟


历经3000年仍音质清纯


名称:楚季宝钟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简介:楚季宝钟整体呈合瓦形,通高47.8厘米,长28.0厘米,宽21.1厘米,重21993克。宝钟刻有铭文:“楚季宝钟氒孙廼献于公公其万年受氒福”。



楚季宝钟一组共12个青铜编钟,但有铭文的仅此1个。专家释读为:“作钟的人为‘楚季’,后来由楚季之孙献于其君(公),让公受万年福。”



这件宝钟于2012年6月18日在宜昌新区白洋工业园万福垴村箱涵道施工建设时出土,共甬钟12件、铜鼎1件,但唯独“楚季宝钟”上有刻铭。


(万福垴文物考古现场航拍图)


经“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等专家鉴定,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的这批青铜编钟时代在周厉王时期(约前842—860年左右),距今约3000年左右,那么,作钟的楚季与刻字献钟的氒孙的时代也应跨越不远。


李学勤先生根据《国语•郑语》记载,认为钟文“楚季”就是楚国国君楚熊徇(前821—800年在位)。这件甬钟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西周时期刻有“楚季”铭文的楚国宝钟,是早期楚文化考古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不可估量;在学术界石破天惊。


该钟经过测试,音质清纯,音域宽长,悦耳动听。楚季宝钟这几年先后受邀在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亮相。



楚国金属饰片


楚军可能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名称:楚国金属饰片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简介:楚国金属饰片严格来说是一批次国宝,共673件(套),均出土于当阳曹家岗M5及赵巷M12贵族墓内,数量之大,类型之多,国内实属罕见,极为珍贵。



该批金属饰片形制多见龙、虎、鸟、蟹、象等动物形象,质地有锡、铜饰片之分,之上包贴饰以“动物纹”的金箔、银箔、锡箔和串缀连件的系孔。这批饰片形制规整统一,器物厚薄均匀,部分箔片至今仍然牢固附着于器物表面,尤其是金箔厚度极小,纹饰加工精致,线条流畅,亦是不可多得的楚文化艺术佳作。



对该物的用途与性质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最主要有棺饰、车马饰、甲片三种意见。根据两墓所出饰片有相当部分与皮甲集中堆叠放置、且少数饰片背面尚附着有漆皮残片看,并参考它地出土类似文物。研究推断,这批饰片很可能是依附于皮甲表面的装饰甲片。若此推断成立,则可为先秦甲胄装备提供了一批较为新颖独特的实物材料,对先秦军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器物在河南淅川、省内荆州、枣阳等少数几座楚墓中也有一些发现,但无论是总量、类型的丰富程度、材质的多样化及时代等方面,都不及宜昌博物馆馆藏这两墓所出饰片。


可以说,这批金属饰片为楚墓中随葬的此类文物及相关葬俗提供了一批较为全面、系统的时代相对较早的标本,为研究此类文物的性质、用途与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




黄慎仙女图轴


贴近基层的清代艺术家遗作


名称:黄慎仙女图轴

等级:国家一级

简介:黄慎仙女图轴。画心横94.2厘米,纵170厘米,绢本,设色。图为麻姑献寿图,麻姑手抱酒壶,左侧一侍女牵一梅花鹿。题款:雍正七年秋八月弟黄慎写。钤印白文二方“恭寿”、“瘿瓢之印”。用笔稳健、笔致工整。



没有看错,这幅画的大小与真人大小相同。


黄慎,福建宁化人,清代杰出书画家。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捭阖;花鸟笔法洗练,形象概括,画风泼辣;山水境界开阔,注重诗意的表达。


作为画家的黄慎,对后世的影响——清代的闵贞、近代上海的王震、广东的苏六朋、福建的李霞、李耕和辽南的李楚材都曾师法黄慎。


齐白石也非常倾心黄慎——“余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然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前朝之画家,不下数百人之多,瘿瓢、青藤、大涤子外,皆形似也。惜余天资不若三公,不能师之”。



“长阳人化石”、“太阳人”石刻


宜昌出土重要文物被国博、省博收藏


(长阳人化石出土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


“长阳人化石”、“太阳人”石刻等被国家和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宜昌博物馆馆藏35052件/套。文物年代跨度大,从远古人类化石到近现代藏品,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材质分类广泛,基本涵盖了陶瓷、金属、玉石、书画、骨角牙等各个类别;以发掘出土为主,移交、征集购买为辅。其中一级文物75件/套、二级78件/套、三级645件/套。


(长阳人化石样貌)


1956年发掘出土的长阳人上颌骨化石以及上附的两颗牙齿(现藏国家博物馆),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


1998年,“太阳人”石刻(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出土于宜昌市秭归县东门头城背溪文化遗址,是目前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图腾崇拜文物,为研究原始宗教、艺术、文化和社会性质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太阳人石刻的满满的抽象画风)


猪形铜磬、四灵堆塑魂坛、徐太子鼎、春秋漆瑟、王孙雹簠、秦王卑命钟、许之造戈都是宜昌地区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


宜昌博物馆馆藏精美文物曾先后到香港、台湾、巴黎及北京、广东、重庆、苏州等地展出。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号,占地面积为9700平方米,系1987年12月动工兴建,1993年完工,1994年新馆舍及其基本陈列《三峡·宜昌出土文物展览》对社会开放,馆舍建筑占地382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400平方米。


宜昌博物馆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09:00-16:30(16:00后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免费


咨询电话:0717-6445679-8008


来源丨宜昌发布、 宜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三峡日报

编辑丨杨杨          编审丨水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