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样本➤让城市记得住“乡愁”

2015-11-15 宜昌人的 宜昌发布

11月2日,深秋的宜昌,暖阳融融。位于伍家岗区求雨台公园南部的宜昌规划展览馆挺立着靓丽“身姿”,其“嵌山傍水,行走宜昌”的设计理念,成为宜昌建设智慧、低碳和后现代城市的一个典范和缩影。


▲蓝天下气势雄伟、造型独特的宜昌规划展览馆。李风/摄 

其节水、节材、节能等方面采用的多项绿色材料和绿色技术,彰显出“宜昌窗口”所具有的低碳、智慧、绿色的后现代品质。目前,这幢建筑已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的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

遵循后现代理念

近年来,宜昌市规划部门在现代化特大城市总体定位的框架下,将先进的后现代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全过程。

  

规划部门根据宜昌峡江地形地貌,多中心组团扩张的分布模式,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协调发展,实现新区和老城区的新旧一体、和谐共生。强调山水特色、生态环境约束,不搞大挖大建,使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宜昌春色 资料图片 

在用地功能、设施布局、绿地系统、交通道路等方面均考虑人性化的设计,并充分考虑未来民众的个性化需求,注重规划的前瞻性。

●建设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保证居民步行10分钟内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

●坚持公交出行优先策略,推进BRT大运量公交建设,规划全城快速路建设,预留城市轨道交通空间。

以山体和水体保护为核心,构筑近城、入城、江河多重景观结构,保留“沿江带状多组团”之间内部自然山水的廊道,营造“山环水绕多组团,天然图画新宜昌”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新格局。

  

把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产业发展到哪里,城市建设就拓展到哪里,实现产城一体、产城共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数字宜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公共平台构建、典型应用示范建设。

高点定位规划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宜昌决策者思想解放,创新机制,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成就大美之城。


 
▲宜昌运河公园随手拍 网友zjwzf/摄  

集聚全球专家学者智慧编制规划

面向国内外顶尖机构征集城市设计方案,完成东站片区、平湖半岛、点军生态主城区等10余项城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争取亚洲开发银行支持成功将东山大道BRT项目,规划建设成为一条国内领先、生态绿色的景观大道。  

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规划

在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0余项,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近期建设范围全覆盖,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控规图形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成果合并成为“一张图”,确保每个地块、每个规划设施的主要控制要求清晰可见,实现规划成果资源的充分整合率先在同类城市中开展城市色彩管控,引导城市建筑色彩走向。  

着眼功能提升完善规划

立足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进一步编制完成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环卫设施、养老设施、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民生专项规划。结合园林绿化,规划绿道总长880公里,构筑城乡一体、山水相连、低碳节能、衔接方便的绿道网络系统,在国内独树一帜。严格城市规划管控,明确规定,凡是规划尚未覆盖和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一律不进行项目审批,强化城市山体绿线、城市水面蓝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四线管控”,规划百年城市,留下千年遗产。

彰显宜昌特色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宜昌市规划部门坚持彰显宜昌特色,充分展示城市独特的魅力。


▲宜昌:长江沿岸的魅力之城 资料图片

彰显山水特色,突出“江穿城、城镶山”的城市景观结构,形成“长江左岸山在城中,长江右岸城在山中”的城市景观特色;


▶彰显工程特色,宜昌拥有三峡、葛洲坝等特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结合工程布局,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电文化品牌和水电文化景观;


▶彰显人文特色,利用巴楚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等人文品牌,在城市建设中凸显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


▶彰显产业特色,结合山水城市特点、市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宜昌欢迎你

记者|龚昌俊 通讯员|汪俊伍

编辑|晓浪 编审|小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