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陈磊:社区微更新内涵的演化 | 我们的城市论坛
本文为嘉宾在4月21日城市中国 + OCAT上海馆 “我们的城市” 论坛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社区微更新” 上的分享发言,内容经本人审阅。
陈磊
上海骏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JWDA)合伙人、规划与城市设计主要负责人,专注于城市设计、高端度假酒店、旅游地产等项目规划与景观设计。
骏地设计的主业以商业开发项目为主,但在这几年,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公共性质的城市更新工作,特别是在社区更新中。包括有石库门、老公房社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大型社区。最早我们作为骏地的一个规划团队,开始研究城市更新项目,目的在于为将来的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做探索。我们也希望探索一个可持续的、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的平台运营模式。说到今天探讨的社区微更新。在上海,很多老旧社区虽然破旧,但不是衰败,多数还是非常有活力的,但从经济运营的角度来看,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没有自我造血功能。当它能体现商业价值符合了社会经济规律的时候,它就不用太多政府还有设计师的外部干预,他自己就会有更新的能力和动力。今天,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参与微更新的几个思考阶段。
最早的时候,我们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遇到了当时普陀区石泉街道的吕主任。石泉街道是很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公房社区。随着时代变迁,生活环境矛盾变得非常突出。一开始的初衷是想请我们改造一下街心花园,并做一些空间上的优化,增加一些绿地、活动器械等。但逐渐地我们发现事情越来越多,开始关注到社区公共设施的服务。
我们对石泉街道的开放空间进行了梳理,排了一个五年项目计划,并做了项目库与设计导引,以对未来有借鉴意义。这个计划受到很多人关注,因为不是简单的做一个点,而是做一个系统,包括道路、绿地、滨水空间这些开放空间。
其中一个改造项目是管弄新村的中心广场。这是石泉街道最大的一处开放空间。可以看到,改造前这里就是一片大空间,在地上铺了一些软的地胶,以保护安全;有一个亭子供聊天,还有一些打牌下棋的角落。但因为没有很好的维护,空间显得比较破落,使用功能也不够。因为空间资源有限,这个亭子的使用权有时候还会造成一些社区矛盾。
当我们开始设计工作时,针对社区开放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进行功能设定。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下,开放空间使用者主要就是老人和儿童。以前的空间没有分区,所以老人儿童都在一个地方,他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改造中区分了老年活动区域和儿童活动区域以及共享区域。考虑到季节因素,座椅又分为遮阴座椅和开敞座椅。针对看护问题我们发现,一般小孩在玩的时候,家长都会在旁边照看,因此设有大量正对儿童乐园的休息座椅,让家长可以看护孩子。在设计的时候街道还提出,座椅的数量要越多越好。等到项目落地我们的确发现,整个区域特别在夏天的晚上座椅坐的满满当当,所以,尊重当地社区居民使用诉求的确非常重要。
此外,石泉街道还有一个废弃的水泵房,是整个片区里很大的一个废弃空间。改造初始,社区希望建一个社区的网格监控中心,用以监控社区治安。改造过程也是非常艰难,因为原先是设备用房,建筑结构非常坚固,所以过程中不得不动用一些重型机械,对原有空间做出调整。
改造做完后,可以发现,虽然原先改造是想做网格监控中心,但因为创造了很多流动性的开放空间,再加上天光的布置,从而变成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我们就在那里举办了我们的第一次社区更新的沙龙。这个场所后来变成了社区更新沙龙,里面展示了改造项目的五年计划,也开展项目公示、居民访谈等活动。因此我们觉得,建筑的外观和硬件的改造只是一部分,而空间的使用,以及对未来社区更新的促进,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则更有价值。
去年我们又参与了南京东路街道承兴里的改造。从老公房社区转到石库门里弄,我们发现这里可以发挥的空间并不是太多。里弄有两条H型的巷子,只是梳理架空线,做一些铺装美化。然后我们去到街道居委会的办公室,这是很典型的石库门街道的办公室,位于石库门底层,楼上还住着一些居民,里面有三个天井,并安排了老年日托中心、居委办公室、活动室等功能。
在这里面,怎样去植入活动,激发空间活力,利用好这珍贵的资源变的非常重要。最初,居委办公室占据了右边的区域,中间的区域是开会的场所。其中很大的限制就是中间这道墙,因为结构原因,这道墙不能动,对活动的空间需求限制很大。我们根据空间需求,对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把办公空间放到原先开会的地方,因为办公空间不需要那么大,布局也相对灵活。而右边的大空间前后打通变成多功能活动厅,这里成为社区里重要的活动空间。
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天井,这是石库门里弄室内活动向外的延伸,我们把天井变成所有这些功能的转换和共享空间。进到办公室从天井走,进到展示空间也是从天井走。当开会空间不够的时候,把所有门打开后空间可以向外延伸。所以天井成为一个可以根据不同场景转换功能的空间。
承兴里的另外一处改造也是利用天井做的,也是属于空间功能的植入。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公共洗衣房。石库门社区里洗衣晾晒的需求和空间条件不匹配,造成了环境的干扰。因此,除了会在户外做一些晾晒设施,我们从设备上进行提升,减少对户外晾晒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干扰。为了尊重建筑原始风貌,天井的门头完整保留。只是在门头里衬入一个玻璃门,边上有标识和照明。里面布置了洗衣机、烘干机、水斗、晾衣架。我们还找到老师傅用水磨石传统工艺坐操作台和水斗。虽然比现买成本贵,但更符合老社区的氛围,有石库门的记忆。
最近我们研究的一个案例位于江阴路,也是石库门里弄。这个区域非常有价值,紧邻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人民公园,音乐厅,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个非常有人气的地方。江阴路,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这里以前是花鸟市场,也非常热闹,但是现在因为业态的调整,街区内部慢慢变的冷落。这样的区域虽然也需要输血型的更新,但其自身的造血机制并不差,只是需要我们很好地引导,来激发活力。
开放空间,公共设施,特色功能及业态,这是我们在社区微更新过程中的三个关注点。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研究社区的内部空间以及居住空间更新模式的可能。还有对非公有产权社区,或复合功能社区的研究也非常有意义,也是未来探讨的话题。
/淘宝/
搜索店铺【城市中国urbanchina】;
-
www.dwntme.com/h.Zb0tcJY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或复制这条信息¥jGYt0OtudRz¥后打开👉手淘👈
/ App Store /
欢迎原创分享,转载请联系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如果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或者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想要吐槽,欢迎留言或在后台回复,我们会定期反馈并集结成文字。也欢迎来稿分享你的思考: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信公众号 | UC_urbanchina
豆瓣 | site.douban.com/urbanchina/
微博 | @城市中国
官网 | www.urbanchina.com.cn/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