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历史遇见现代性:亚洲城市化、历史保护与社区遗产的整合进程 | 城市中国海外工作坊

UC城市中国 城市中国杂志 2022-05-13

本刊原创,谢绝转载

内容合作请查看文末联系方式 

随着亚洲的超大都市不断地经历全球化并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它们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当前面临的城市挑战正日益成为公众与学界讨的焦点。如何平衡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与城市本身的历史肌理、文化身份,是关于亚洲大都市讨论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话题,《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第五期工作坊,集结了多名亚洲各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者、规划师,研究案例涉及河内、曼谷、首尔、上海等,通过多学科参与,基于详实的分析,为全球化和城市扩张大潮中的本土历史保护方案提供新的可能性。


时间:2018年3月 

地点: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


主持

窪田亚矢,东京大学地域设计研究组(TDSU)发起人,教授

周详,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系城市设计与地域设计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

嘉宾

Le Quynh Chi,河内土木工程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

Stephanie Geertman,独立学者

郑一止,熊本县立大学副教授

諸隈紅花, 东京大学博士候选人

Nattapong Punnoi,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讲师

黒瀬雄史,九州大学副教授

鈴木信治,横滨市立大学教授

蓑原敬,日本知名城市规划师

越南:老城全球化与本地身份的相互塑造

Le Quynh Chi博士,河内土木工程大学;

Stephanie Geertman博士,独立学者

由于越南所经历的殖民历史和采用的社会主义制度,河内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国家如中国、法国、前苏联以及美国的影响。在此背景下,Le 博士分析了金钱,人口和知识的流动如何作用于河内的城市形态,以及这种城市形态如何进一步塑造河内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


该讨论由越南的海外汇入款展开。自1975年越南统一,许多富商开始移居至其他国家和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迁至美国。这些商人会将款项拨回家乡,构成了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大部分。约有15%的汇款被用作于家用房屋的建设,这也进而带动了城市形态上的变动。


越南于2007年修正的法案使得海外越南人回国和经商更加便捷,同时,修正案也给予侨民参与房地产市场的权利。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国外学习旅行,而他们也带回了一种“异域氛围”,这种外来感不只来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了资本主义国家。

越南近年来流动至海外人口比例不断增长,其中以旅游与商贸目的居多。

同时,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介所开辟的信息渠道不断开阔着越南人民的视野,这也一定程度上对河内的城市形态产生了影响。


Le博士将Tan My Design作为案例进行了介绍。这家店铺位于河内的老城区,它的设计师曾旅居法国、美国、瑞士。设计师独特的海外经历在本是传统的店面风格上增添了不那么传统的一笔,例如商店中设置的咖啡吧,玻璃材质的外立面等。因为拥有西方国家的旅行经历,主人对她店铺的外观产生着摩登的想象,同时在商店中的产品上也加入了创新且国际化的特色。店铺本身的确属于乡土建筑,但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能享受到身临巴黎的体验。

Tan My Design店铺外立面的独特设计。(来源:tanmydesign.com)

通过店主对于全球化如何影响城市生活方式的分享,以及该店铺作为一个案例对这种现象的描述,Le博士总结认为全球化使得在地性更加独特,因为全球化能够与本地身份进行融合;而这种本地身份,不仅具有“不排除外人”的特质,还能进一步赋予一个地区长久的生命力。

曼谷:拉达那哥欣古城的变革与挑战

Nattapong Punnoi博士,曼谷朱拉隆功大学

拉达那哥欣是曼谷的老城,建于十八世纪的吞武里王朝。Nattapong博士介绍了拉达那哥欣(Rattanakosin)历史街区的保护方式以及规划师们所面临的挑战。


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在位期间(1868-1910)为了让曼谷成为更文明的城市,在拉达那哥欣修建了一条名为拉查达蒙(Ratchadamneon)的林荫大道;到拉玛七世时,诸多现代建筑沿着大道建成。除了这些历史上建成的现代建筑、寺庙、宫殿,还有办公和住宿场所。尤其是政府设施在这个区域占50%的用地面积,工作人员的存在需要相应的商业区和商人居住的区域。在曼谷的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张向东迁移之前,这一个地块一直以来是曼谷的中央商务区。继而,拉达那哥欣以它的城市氛围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全部来参观。

曼谷拉达那哥欣老城区分区规划。

然而,由于拉达那哥欣一定程度上是一片岛屿,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1995年,拉达那哥欣区历史保护总体规划正式起草,但其潜在目的是为了缓解堵塞问题;也正因如此,规划方案强制将工业和政府设施迁出了拉达那哥欣,还包括大量人员以及随后的零售商业。许多旅游景点的设立也是为了达到清除的目的。


总体规划方案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它设置的衡量历史建筑的标准。这个标准衡量历史建筑主要取决于建筑的建成时间,而并非这些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于是依照规定的描述,仅拉玛五世时期或在此之前建成的建筑才有维护的意义,而98%仍有价值的建筑却被拆除。


由于这套总体规划仅将关注点放在纪念碑的维护,因此它不仅给不正确的建筑用途和令人不适的景观创造了机会,还推动了本地居住社区的拆除并直接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毁坏。同时,总体规划也没有包含能提升居住环境的政策,使拉达那哥欣的内部人口流失。

曼谷新旧城市肌理相互交织的局面为城市历史保护规划的落实带来难度。

拉达那哥欣还有存在其他问题:如不断涌入的游客带来的交通容量管理问题、社会保障、夜间安全,设计准则的缺乏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拉达那哥欣地区保护委员会正试图在2032年建立一套新的保护计划。但Nattapong博士指出了对此的担忧——尽管该计划被拆分成了许多小方案,但参与的机构并不知道如何管理或落实这些计划。Nattapong博士警告说,仅仅整合这些方案是不足以解决这个复杂挑战的。

首尔: 老城保护作为政府主导的开发策略

郑一止博士,熊本县立大学

郑博士指出,保护首尔历史名镇的机制有两个特点:首先,它是由强大的政府机关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案,其后,它也是联系政府与城市专家之间的网络。完成城市历史保护的主要措施是设置缓冲区,传承遗产记忆,并建立保护区域。


与许多欧洲城市一样,首尔老城区周围环绕着城墙,其内部区域相对开发较少,氛围平静。当局正试图保护城堡和地底的文化遗产,例如市政厅的地下空间。

2013年,“建筑资产促进法”确立并推动了对历史建筑的合理使用。这场运动中有两位关键人物——首尔市市长和来自首尔大学名誉教授。政府又于2015年制定了历史中心区基本规划。该规划涉及整个城堡内的区域。


在前任市长的领导下,首尔起草了比以往更多的再开发计划。然而在他辞职后,许多项目在缺乏资金支持和学者的反对下被取消。

首尔古城内依山而建的历史街道。(来源:theculturetrip.com)

现在,一些区域被指定为保护区。例如,在清溪川沿线地区,每栋建筑物的高度都被限制低于山丘的高度。益善区曾经被纳入重再开发区域,但随着原先计划的取消而被保留。


首尔市试图保护贯穿整个旧城区的小巷,因此再开发建筑内部仍然留存了窄小的街道。每个地段的大小和道路的位置也受到管制,每个新建筑及其详细的规划也被列出。郑博士认为这样的规划和管制方案太过于严苛。正如她所介绍的那样,包括首尔保护规划系统在内的城市规划机制非常强大,受到市长和专家提案的严格限制,所以郑博士担心新市长上任后,这样的方案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动。

上海:里弄街区日常生活的隔离与融合

周详 ,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系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讲师

基于当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隔离现象,周详的发言指出了目前发生在上海历史里弄石库门社区的特殊问题——毗邻隔离,并接着讨论了毗邻隔离与混合居住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此论述空间上的紧密不一定能推进社会的融合。


周详通过以虹口港地区(上海音乐谷)的上海历史里弄街区为对象的研究,简要梳理了该街区的历史转型。同时,通过对社区认知领域和日常空间利用模式的测量,他探讨了居民基于“三个不同世界”的观念如何产生日常生活空间的异化和毗邻隔离。

上海虹口港地区的多角度时空分析。

在进一步强调日常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后,周详从国家和家庭的角度总结了社区凝聚力的组织机制。作为连接政府和家庭的纽带,居委会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权威来实现对邻里的治理,另一方面又依赖家庭组成的草根网络来完成它的组织目标。因此,居委会在里弄街区中可以充当社会悬殊群体间的缓冲介质,通过重组日常生活空间来柔化冲突界面。


周详认为,作为国与家共同作用的产物,上海里弄街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体。国家宏观整体变迁和家庭微观个体需求的交织,与文化遗产和大众生活空间双重身份的复合,都使里弄成为一个展现中国城市社会变迁、社区冲突和邻里抗争的重要空间。


最后,周详总结称,物质层面对日常生活空间的维护,以及社会层面对社区赋权的支持,是上海历史里弄社区纠正毗邻隔离问题,并统一公共空间属性以对抗快速城市化状态的可行解决方案。



文字整理+摄影/周详

编辑/张炜仑+宋敖

文中未注明来源图片来自各讲者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保存二维码,

打开手机淘宝 

App,扫码

或点击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