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追踪】两岁幼女突发癌症,单亲妈妈感恩民众爱心 ——“我要带她看看这个世界”

2016-11-11 本报记者 江茹 中文先驱


2岁的新西兰华人幼女Chelsey不幸患上罕见恶性癌症,现已进入第四期,扩散转移至骨头,医生诊断认为能够成长到5岁的概率低于20%。



和妈妈在医院里


11月9日下午,由中国湖北移民至新西兰的妈妈Michelle Cheng接受了本报记者的深入采访,向这些天来关心爱护她们的新西兰和中国民众道谢,并请本报代为转达一家人近况和深深的感恩之情。


小女孩突然发病至今仅一个多月,但是单亲妈妈这一路走来,艰辛挣扎无以言表,让听者心潮难平。


“晚上完成心理重建,

白天我不哭”

年幼的小女孩昵称是“妹妹”,家住奥克兰西区New Lynn,今年2岁多,活泼、健康、好动,有一张圆圆的可爱小脸。谁也没有想到,小脖子觉得“痒痒”,以为只是湿疹或过敏,晚上搽一点儿清凉止痒膏,偶尔半夜痒醒再补搽点儿,再无任何其它不妥,如此平静的一个月后,情况却突然发生大变。


9月20日,周二,妹妹在幼儿园午睡后的下午时分,突然老师发现,每晚她搽清凉止痒药的脖子右面中段部分,向外顶起成为一个大包,有妹妹自己小拳头那么大!


肿包一开始的大小


情急之中老师第一时间将妹妹送到附近诊所,并通知妈妈匆忙赶到。医生则直接说:留医,不可回家,就在诊所住下并接受观察48小时。


突然变故之下,单亲妈妈连忙紧急安排,请朋友帮忙送来衣物,一番折腾后住下观察,却仍无头绪。而她们还不知道,更大的变故还在后面。


三天后,妹妹又来到自家的注册家庭医生GP的面前。试抗生素?是腮腺炎?做了血液检查,一周后拿到的结果却是弱阳性和不能完全确定,需要隔一周后再做第二次血检。可是也就这三周时间里,妈妈先是不解地看到:我家妹妹怎么变成左撇子了?那是年幼的她还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是不自觉地越来越依赖使用左手,基本完全不动用右手。后来又开始含糊地说疼,接着,2岁的她,脖子右侧的肿包迅急增长至10*10厘米,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最终肿到脖子侧面几乎与脸颊平齐,肿到青筋浮现,妹妹疼痛、哭闹、夜里不停醒来、睡不着……


虽然一到时间就赶紧做了第二次血检,但妈妈也在这天的同时立刻就向另一位家庭医生求助。医生严肃地说:找Starship。


这是奥克兰唯一的一家专业儿科医院。专家一见就说:癌症。住院7天,安排 CT、核磁共振等等检查,这一次,她们所需要知道的是,它属于什么癌、以及发展到了哪个阶段。这是周一,10月10日。每个日子,妈妈都记得那么清楚,它们就像凝固住了一样。



这是11月10日晚上拍的,这周需要化疗一周,每天都要这样扎的管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到腿骨和胳膊骨头,癌症竟然到了第四期。唯一她们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的是,这到底是具体哪一种分类型的癌,从而了解是否属于其中稍好的情况。


在痛苦得难以喘息的时候,又迎来震惊的消息。因为脖子后面的癌肿大幅扩散增长而压迫血管导致情况紧急,妹妹需要立刻接受手术,将颈椎从宽度上切削去2厘米。第三天,10月13日清早,医院的第一台手术迎来了妹妹稚嫩的小小身体。一道长长的针口,留在妹妹的后颈,像是一条拉链。



孩子的伤口令人心痛


可是手术之后,再一次,坏消息劈头盖脸打来。活检显示,这是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一种极难治疗的罕见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医生说,这么小的孩子,按理很少见到这个病患。


言语爽快的妈妈,回忆着妹妹的可爱之处,坚强得看不出悲伤。但最初得知消息时,她流着泪那么伤心,而现在,她说:晚上,在妹妹睡了之后我会哭,也许因为到了夜晚把伤心哭了出去,就已经做了心理重建,到了白天我再继续面对一切。


“以后可能变成光头强哦”

姥爷已经剃成了一个光头。他要陪着妹妹。


化疗后的妹妹,人走到哪儿、头发就落到哪儿。吃饭时,小勺子递上去一小口饭菜哄着吃点儿,她就捂嘴作呕和恶心,疼爱孩子的姥爷和姥姥想陪着她共度这些艰难的日子。


妈妈Michelle Cheng来到新西兰生活已经14年了,她说女儿的名字她也已经习惯用了拼音和英文来写:Yihan Chelsey Cheng。女儿被称为“妹妹”,因为家里还有一个5岁的哥哥。



快乐的妹妹和哥哥


还只会说些含糊简单话语的妹妹,在幼儿园里曾经是一个有点“调皮”的囡囡。但是发病后,现在她变得那么安静、总是粘着要妈妈、要妈妈。过去从不知害怕的她,现在见了陌生人往后缩躲,也许因为这段时间,凡是找她的陌生人都是给她打针的,也许因为这段时间,她身体太难受、太不舒服了。


妈妈说,目前,医院等方面还是对妈妈进行一些心理上的辅助,毕竟妹妹这么小的年龄,也听不懂大人的话,并不能开展多少心理建设或干预工作。


妹妹和哥哥都喜欢看光头强的动画片,现在妈妈早早开始做思想工作,和妹妹开一开小玩笑:看看,姥爷已经是光头了,真不错,以后妹妹也可以做光头强哦!妹妹听了就天真地笑。



妹妹在画画,可以看到脖子上的包长得很大


自从确认癌症、得知能够成长到5岁的概率不到20%,流着泪的单亲妈妈决定,立刻停止工作。一是因为家中没人能开车送妹妹做治疗,二是她要抓紧一切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女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她快乐和安慰。


妈妈Michelle,1984年在湖北武汉出生、成长,今年32岁,本来在New Lynn的Angels Childcare Centre(天使日托中心)的担任老师,这也就是她的两个孩子每天都上的幼儿园。


姥姥姥爷原本老家河南,后来在湖北工作,两人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8月底刚来到新西兰,打算小住一段时间。老人年事已高,也不适应海外生活,未完全安居下来,只是自妹妹出世起,每年往返新西兰探望照顾。两位老人都不会开车,所以都是步行到附近商店买菜,在家里帮着做饭做家务,妈妈一人负责所有其它重要事情。每天她要送大宝上Epsom的小学,回家照看妹妹或送她去医院,开车做其它采购等等。


妈妈说,新西兰公民一切医疗费用全免,妹妹很幸运,我们很感恩。



妹妹和妈妈在一起


可是,停止了工作的单亲妈妈,需要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水电和衣食住行,一切开支怎么办?她说:我会尽量地向工作收入局(Work and Income)求助,尽量覆盖支付一些费用。


妈妈和爸爸此前在今年6月左右开始分居。两人也是在经过一些挣扎后,才终于做出了这一决定。但他们会尽量安排好,因为大人的事,就在大人之间解决好,不要影响小孩子。在奥克兰本地做清洁生意的爸爸,在夜晚工作之外的时间仍然会探望孩子,当妹妹有需要的时候他就会过来帮助。


妈妈和当今许多中国人一样,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再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可以相助,现在她照顾着生病的小女儿,还要负担两位老人、年幼的儿子和自己。离异单亲的她,虽然目前来看,暂时人力和经济还能应付,可是一直没有收入来源的话,以后呢?Michelle沉默了一下,说:现在是一边化疗一边看情况变化,如果将来医生没有办法,家里又还是继续这样下去,那肯定会很困难,但如果那样的话,到时我就要我的爸爸妈妈支援了。说完她笑了一笑。


记者也沉默了一下,动用两位老人的养老储蓄,而且人民币兑换成纽币,这……


“最大的愿望是令她快乐”

乐观的妈妈有一张照片,那是妹妹正在家里“无水游泳”。原来,妹妹总在泳池边看哥哥学游泳,聪明地学会了一些划水动作,本来妈妈打算让她这个夏天也去学的,可是现在不行了,而且,她的抵抗力非常弱,尽量不要出入公共场合,避免细菌多的情形。于是妈妈说,“只能自己在家过过瘾了”,眼戴潜水镜的妹妹身姿挺拨站在一个纸箱上,鼓气、伸臂,真想给她鼓掌喝彩!



妹妹羡慕哥哥能够游泳,这个夏天不能也去学,只能自己在家过过瘾了


这次妹妹的突然发病让人猝不及防,她的家族中并无癌症史,所以病患与遗传无关,也许存在的一种可能,是怀孕期间基因发生变化。


现在,妹妹第一期是十二三周的密集化疗,每周去医院的频密程度松紧交替地进行着,这一期的目标已经见到成效,肿瘤确实缩小很多了,但是化疗反应也非常大,妹妹胃口越来越差,越来越吃不下东西,在本报记者采访的11月10日,妈妈说她一整天都没有办法给妹妹喂进什么食物,晚饭基本更是基本没吃。


这一段时期,就连妹妹本来最爱的果冻,想喂一点给她吃,妹妹都会反胃作呕。


而妹妹脖子后面长长的那条手术伤口,由于化疗而一直不能很好的愈合,而且因为很痒,妹妹老是自己抓挠,所以一直流血,最终医生不得不给她的伤口上贴一个大胶布。



手术伤口因化疗一直愈合不好,痒得常常抠它,所以总是流血,医生最后不得不在外面贴一个大胶布。


这个家,曾经要求两个宝宝每天不得看电视太久,现在,为了让妹妹能够舒心一些,全家敞开来看电视。5岁的小哥哥这方面很高兴,但是他不高兴的是,妹妹太欺负他了。这段时间,妹妹变得开始不讲道理,抢他玩具、骚扰他,大家却总是护着妹妹,说“你是哥哥,让着一点妹妹好吗”,小哥哥也时常伤心地哭。妹妹现在变了很多,常常对大人也又嚷又喊,像一个小小的气包子,动不动就爆发,尽着她自己最大的音量吼着叫着发泄着,可是当那一阵子难受的发作过去了,她就又变得那么安静,还会抱一抱妈妈,似乎不好意思地道歉,“妈妈,我爱你!”


在十二三周化疗的第一疗程之后,妹妹将做一些全身检查,第二疗程是十五六周的放疗。是否还需要手术,后续治疗方案如何,等等的一切都需要依据妹妹的身体情况来确定。依目前的预计,妹妹共需要共43周的治疗。


目前疗程暂定43周,每个疗程十三四周左右,第一疗程是化疗,看检查情况决定是否第二疗程前手术,并且第二疗程是放疗与化疗结合,放疗反应会更大,对骨骼和淋巴等会有永久性伤害,第三疗程是化疗。


Michelle说,她幼儿园的同事们在她毫不知情之间,上周五11月4日安排了义捐义卖并筹得约8000纽币的款项,并在一个公益网站上设立了众筹网页。记者看到到,截至新西兰时间11月11日下午 3时整,有一千多人在该网站慷慨解囊,捐款达到75,179.69 纽币。



幼儿园拍卖现场的照片


Michelle说,不少民众打电话给她表达关切、询问如何帮助她,有西方人士与她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鼓舞她、陪伴她、支持她……


她说,这一笔钱,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对妹妹的一片爱心,所以它是“妹妹专款”,要专门用在妹妹的身上,即使家里有困难她也不想动用它。妹妹如果恢复健康,将来就会用于她的成长,如果发生不好的情况,“我就只是想要让她快乐!”


妈妈说,她现在做着最好的期望、但也做最坏的准备。她寄望于奇迹出现,希望妹妹恢复健康好好地活下去,但是,如果治疗的情况下一步不理想——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她将放弃后续可能需要的手术,好好地带孩子看一看这个世界。



妹妹在医院里,小小的身影,令人心疼


过去,这本来就一直是她给孩子们所做的打算。比如以前跟许多新西兰居民一样,他们一家去过邻国澳大利亚,妈妈说,那里的动物园和水族馆让妹妹玩儿得特别特别开心。


如果你想伸出援手

2002年,Michelle高中时由中国来到新西兰留学,她努力地读书,在奥克兰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努力地工作,顺利地结婚、生了两个孩子,一切都非常平静。可是在2016年,她一连串地遇到家庭关系问题、女儿生病问题、经济收入问题。

记者:现在是你最忙最大压力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帮助你,目前,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Michelle:我最需要让妹妹高兴一些、快乐一些。


在本报记者采访Michelle和保持联系的过程中,难忘又可爱的记忆之一,是11月11日晚9:27分的一次通话中,话筒里传来妹妹的嫩小声音,那是在睡里她朦胧嘟囔着撒娇:妈妈抱抱,妈妈抱抱。


Michelle给妹妹的话妹妹,妈妈希望你健康越来,妈妈希望看到你长大,上小学,上初中高中,大学,结婚成家……


Michelle给爱心人士的话谢谢大家,我们非常感恩,真地真地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在记者截稿前的这段时间,我们媒体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报道被反复转发,新西兰和中国都有民众在不断询问Michelle的联系方式,因此记者向她征求许可,将联络方式附下。Michelle说,谢谢大家的关心,她会尽量接听和回复,不过每天忙于照顾孩子,又需要送医就诊等等,如果无法保证做到那么及时,还请大家原谅。

联系方式


邮箱:wwa_yuan_0824@hotmail.com


微信:64212266106


手机:(+64)21 226 6106


注:因为照顾孩子,电话不一定能及时接听,短信较好

如有您希望捐款帮助Michelle和妹妹小Chelsey,请登陆这个网址:https://givealittle.co.nz/cause/chelesysjourney12


(照片来自本报记者摄影以及供图,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中文先驱读者微信群已经开通啦

请小伙伴们加先驱酱微信

先驱酱会拉你入群哦!


近期热门

【棒!】新西兰移民局和警察局都来了,究竟是啥事整出这么大动静?!新移民们开心坏了……

【注意】谁说新西兰孩子看病都免费啊?选择这些家庭医生,孩子看病也要收费!

【窃喜】生活在新西兰想低调也挺难的,一不小心又上榜:全球繁荣指数第一!

【猖狂】台湾老移民独家披露:奥克兰办公室里被抢,财物藏鸡肚中都被偷,这就是宜居城市?

【干货】下了飞机,一脸蒙逼?奥克兰机场宝典在此,不拿白不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