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瞒着父母藏起了哈佛邀请函,却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2017-04-01 张老师谈教育 新西兰中文先驱


每年3月31日到4月1日,很多美国学生紧张地盯着自己的邮箱或大学网站,这是美国大学本科常规申请大放榜的高峰时刻。咱们新西兰也有一群与此相关的“焦虑人士”,盼望这一场戏的主角、配角、导演和观众们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即使被名校拒绝了,人生依然可以海阔天空!

 

父亲的哈佛梦画上休止符,

他在人生路上昂然成就自己!



八年前,一个12年级的男孩随我去美国大学参观访问,回来后下定决心要挑战若干选定的学校,哈佛还远远不是他的首选呢!次年他入选为新西兰的五位国家代表之一,参加七月份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举行的“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 Tournament,简称IYPT)”男孩在几场学术大辩论竞赛中表现出色,西兰与新加坡、奥地利、韩国在23个参赛国中并列决赛四强,同获金牌。

 

8月中男孩接获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寄来的“恭贺暨申请邀请函”,告知现行的奖学金政策、哈佛新设立了“工程及应用科学学校”,这终于打动了男孩的心而把哈佛大学列为选校之一。有主见、有才华的孩子往往有鲜明的个性,除了告诉几个好友同学,男孩并未告知父母亲关于邀请函的事情,反正他还有几个更中意的学校。


 

11月下旬男孩父亲辗转从儿子同学的父亲那里得知消息,气急败坏地打电话给我:“我儿子把哈佛大学的邀请信藏了起来,拜托张老师和他谈谈。”我请男孩把邀请函让我看看,赫然发现信末附了一段PS,特别表明希望在12月1日前能够收到他的申请材料,男孩说,他似乎忽略了这一段。

 

距离12月1日没几天了,我请男孩紧急填写美国大学的共同申请表材料,安排老师指导他的申请Essay写作,不过,这个过程太匆忙了,当时我还没引介顶级升学顾问到新西兰来,实在难以把他的闪光点显现出来,他的申请并没有够着原本有可能触及的天花板。

 

男孩入读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同学中有很多学霸级人物,他不觉得念UCLA委屈了自己,大二结束的暑假去硅谷FaceBook(脸书)实习后获得一份工作聘约,他把四年的课程在三年内学完而提前毕业,如今已经在FB工作了两年半。父亲见他年薪颇高,提议要出首付款让他买个房子,他说:“让我自己来,拿了您的钱还得听您指指点点呢!”父子间的幽默对话令人莞尔。

 

男孩在小学毕业后随父母移民来新西兰,跳级读了半年Year 8后进入Auckland Grammar School,一路从G班、C班到A班,学习上展现的努力、资质、潜力和爆发力确实过人。他最初拒绝了哈佛,哈佛又拒了他,他坦然面对,昂然阔步走向自选的人生路。恭喜男孩的父母亲!这个儿子真的很棒!


 

哈佛症依然流行,

斯坦福症、MIT症也来了!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比美国的国家历史还久远。它是美国人摆脱历史和传统、自己创造的学术王国,它是美国的骄傲和荣耀。有人说,哈佛像一只恐龙、像一座巨大的知识工厂,也是一条大河。这里有许多大师级学者、来自全球各地的菁英学子、最先进的科研设备、超过1550万册的图书馆藏书、自由且充满热忱的学术氛围,它的校务基金富可敌国。哈佛的毕业校友形成了强大的人脉系统,时时刻刻影响着全世界。

 

哈佛王国由大学部及各类研究所组成,许多人心目中真正的哈佛人是指四年制大学本科、位于古校园内的“哈佛学院”学生,这里的学生总数不及七千人。哈佛最菁英的学子在这里,最能让人体验到哈佛精髓的在这里,入学申请难度最高、最竞争的也是这里,Harvarditis也是针对这里来说的。

 

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每一年试图为大学新生组建一个“全能班级群体”,而不是选择一个个全能的学生来组成这个班级。哈佛大学更是如此,如果申请者恰好是“全能班级群体”所短缺的人才,即可能优先获得青睐。因此,学生在申请材料中一定要尽可能展现你最闪亮的部分,如果过度包装到超完美也可能弄巧成拙;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最期望倾听到一个17岁年轻人的真实心声。


 

亚裔在美国的人口不到5%,亚裔学生族群在哈佛等名校的录取新生中却占了30%,因此,亚裔学生的哈佛之路必须面对不公平的排挤效应。如果循正常程序申请哈佛大学本科,没有人能够保证你一定成功。每年都有许多菁英高中第一名、SAT满分的学生被拒绝在哈佛门外,因此,你必须用全球性的眼光看待哈佛大学等名校的录取竞争。

 

美国妈妈们认为哈佛必备的录取条件是:优异的学业和SAT成绩、领导能力、专精乐器、特长运动、用完美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经验或才能、独一无二的个人优质特色。请注意!这只是被哈佛录取的必备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能进哈佛的,真是幸运之子!

 

Harvarditis这个新字被译成“哈佛症”,用以指称美国的父母想将子女送入哈佛大学的极度渴望心态,这样的父母包括了相当高比例的亚裔在内,近几年韩裔移民中堪称Harvarditis者为数不少。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孩子非Stanford不读、非MIT不读,他们可能没弄明白,这两所大学对于学术表现的要求之高绝不在哈佛之下,Stanford的录取率更是连续多年低于哈佛了。我或许得造出两个英文新字Stanforditis(斯坦福症)、MITitis(MIT症)来揶揄这些孩子或家长,有些坚持真是没道理!


 

当年陪着收到哈佛邀请函的男孩做申请时,我告诉他:“能够提前接到哈佛的申请邀请信,已经是一份肯定与荣耀,尽力了,就没有遗憾!”我也提醒他,哈佛教授经常勉励学生,希望他们人生的巅峰和最高成就是在离开哈佛之后。

 

美国大学本科的申请和准备,本质上是一个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孩子难得的学习和成长契机。大放榜在即,本文应景地漫谈一番申请事宜,也祝福新西兰的孩子们金榜题名!请告诉孩子:“这美好的仗,你已经打过!”无论是否被梦想中的名校录取,继续努力!人生依然可以海阔天空!


作者介绍:




张云腾老师,早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教于台北师大附中,移民新西兰前担任教职25年。张老师于2011年开始为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每周六撰写《张老师谈教育》专栏。

他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台湾近四千位医生是他的学生。张老师热爱生命科学,他也是《张氏心理学辞典》(台湾东华书局出版)中神经科学和内分泌科学相关条目的原始撰稿人。

张老师持续关注全球教育大趋势,多年来对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家长做过学习选课、专业发展、素质培养、亲子关系等之一对一咨询辅导,也经常举办或应邀参加和教育问题相关的讲座。

张老师在「美国大学本科高端申请」方面做了庞大的功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他办理的孩子已经遍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学院、伦敦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芝加哥、哥伦比亚、宾州、杜克、约翰霍普金斯、康乃尔、达特茅斯、布朗、莱斯、UC柏克莱、UCLA、南加大、UIUC、NYU等许多顶尖的大学名校。


近期热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