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练咏春看熊猫,新西兰“华四代”混血女孩被中国文化迷住了!
近来年,随着中国海外移民人口的增长,从加美到澳纽,在世界许多城市尤其华人相对聚集的地区,中文学校越来越多,华人家长对中文教育也日益重视。
但是,移民们一方面在择校择园(幼儿园)时希望选取西方学生占比偏大的教育机构,以期让孩子尽快掌握英语和融入当地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头痛于孩子母语能力的缺失与削弱,这当中无奈和矛盾的心理也可谓是一言难尽。
移民们讨论亲子教育时,一个常见的话题就是:你孩子在家讲中文吗,你会不会强制他们学中文,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引诱”他们学习?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谁家孩子都一样——幼儿园时可能还愿意说中文,但进了小学就会慢慢越来越不爱说,再长大一点你就彻底别想管他了!
因为海外没有中文环境,后代只会远行远越,这似乎是个共识。
在上海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例子。——虽然几代人在海外环境中与最初的祖先国语言渐渐疏离,最终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一个纯粹英文的家庭,但第四代的可爱女孩,却重新开始掌握父母和祖父母所不能言说的中文,而且登台表演,获得演讲比赛的一等奖。
1
2017年,在奥克兰“汉语桥”中学生中文演讲赛场上,初中组出现了一名引人注目的女孩。
有别于多数参赛选手就读于10年级(属于新西兰初中),她只是一名8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最小,她的优秀发音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六十多名来自各个学校的选手当中,她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众所周知,参加汉语桥比赛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选手的母语不是中文。在这名12岁小女孩的家庭当中,当然是不存在普通话氛围的,但同时,她拥有四分之一的华裔血统。
这一背景说起来既简单也复杂。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一个亲人能够与她用中文交流。
在四川看大熊猫
Lily,目前在奥克兰Epsom的Diocesan初中就读,中文名字:百合。
百合的曾外祖母与曾外祖父是第一代移民,来自中国广东中山市福涌的一个村庄(音译,Foolk Choong),他们能说粤语,但不会普通话。粤语与普通话差别之大,举世皆知,而旧时代的粤人,更是完全不懂今天的“普通话”。
这个华人移民家族的新西兰第二代,百合的外婆,出生于奥克兰。她与许多老移民的后代一样,迫于过去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而成为完全使用英文的一代,因此也没有实际运用中文的能力,仅仅能说有限的一点点粤语。她与来自英国的移民后代结婚成家。
第三代移民百合的妈妈,虽然拥有二分之一的华裔血统,但文化上与中国相距很远,既不懂粤语也不懂普通话,她同样与新西兰英裔后代结婚成家,也就是百合的爸爸。
这个家庭完全是纯英文的语言文化环境,在此中长大的第四代小百合,无论是外貌五官还是文化意义上,也都是一个西方孩子。
而在海外数代之后的华裔,完全不谙中文其实是非常多见的现象。
2
先来看看,生活于纯英文环境里的这个女孩,自己撰写了怎样一篇演讲稿。这是她发来的手机短信原文:
大家好,我叫Lily,姓Riley,今年十二岁,我的生日是十二月十九日。我在Diocesan学校读八年级。
我家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我们都是新西兰人。我的妈妈是商人,我的爸爸既是商人,也是一名艺术家。我妈妈很喜欢跑步,我爸爸喜欢冲浪,我很喜欢做饭和打球。
我家还有一只猫,它的名字是Peaches,今年十八岁了。
我八岁的时候去过中国,去了上海、成都、九寨沟。我很喜欢中国。
我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学中文。现在,我在学校里也学习中文。我很喜欢学习中文,我觉得中文很有意思。
我喜欢吃中国菜、面条、饺子,等等。我也喜欢中国的文化,比如毛笔字、剪纸和武术。我会继续努力学好中文,我想长大以后去中国工作。谢谢大家!
小百合个子挺高,但却害羞含蓄,单纯可爱。
她工整写下自己的中文名,用流利标准的中文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及喜爱的运动:网球、水球、游泳。
水球运动
虽然在之后较长时间的访谈中主要使用英文,但她不时可以说出很标准的普通话。
谈起获奖,她羞涩地笑,“比赛时看到其他很多选手都很优秀,而且他们多数都比我高两个年级,我很不自信。所以比赛三周后收到获奖通知时,我好开心!”
“在赛场时我很紧张,妈妈一直安慰我,帮我镇定下来。不过可能那天我一直反复练习,所以真正站上台时反而没那么惊慌了。但我不确定自己表现怎么样,感觉当时至少有五个人是非常强的,比赛对于我还是难度挺大的。”
百合所在的中学开设了中文课程,每七天她会有两次中文课,每次50分钟左右。赛前,她的老师王黎明帮助她纠正发音,并安排她在同班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面前分别进行了两次模拟公开演讲,帮助她获得经验和增强信心。
这位老师介绍说,每年一次的汉语桥中文演讲比赛由孔子学院主办,分三组进行:大学组、高中组(Senior,11到13年级)和初中组(Junior,7到10年级)。其中大学组和高中组的晋级,是在各国不同城市开展初赛,然后进行全国大赛,最后将优胜选手们送往中国参加总决赛。而小百合所参加的初中组,并没有全国级大赛,因此,在奥克兰取得一等奖,就已经是这一组别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了。
在成都
3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百合能背诵古诗《静夜思》、《咏鹅》、《锄禾》,会唱中文儿歌《两只老虎》、《恭贺新禧》等,对书法和中国舞蹈也不陌生。
虽然对于身处中国的同龄孩子来说还偏于简单,但对于中文不是母语的海外少儿而言,已经殊为不易。
她本身是个害羞的孩子,并不擅长当众表演,但是因为喜爱中文而克服了自己的内向天性。
她做完作业会向老师再要求增加功课。听到自己发音与老师有异,也会重复练习求证直至标准,而不像一般孩子那样轻易放过。校内网Dio Connect、还有中文老师编写的教材课本,也都为她提供了帮助。
此外,她还在使用学习多国语言的专用软件Language Perfect。
在校外,她每周六去一间中文学校上课2.5小时,每周三去另一间中文学校上课1.5小时,每周五在家上中文辅导课1.5小时。这样坚持已有五年。
同时,每周六下午,她通过互联网聊天软件Skype与一名辅导老师进行1小时的口语和朗读训练。
在成都
虽然海外中小学课业压力不像中国那么大,但投入时间如此之多,她难道不希望像其他孩子那样玩耍娱乐吗,这样强烈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
百合:可能是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安排去到很多中国人当中,就那样听着大家说话,一个字一个词去理解、去明白。我是这样开始学中文的,可能也因此而一直这样感兴趣。
小百合2岁时就被送到一间中文学校,参加双语幼儿学前班的学习。由于兴趣深厚,她在进入小学中学后,仍然每周六来到这间学校上课,至今约有8年之久。
百合的妈妈说:“我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中文,因此希望给她一个机会,让她接触我从未掌握的中国语言和文化,但我也没想到,她竟然似乎对此有着某种天生的熟悉亲切。”
“掌握多种语言对每个人的未来都有帮助,而且语言学习应当趁孩子年幼就开始。”
妈妈介绍说,其实百合在中学可以选修两门外语,所以她目前正在同时学习中文和西班牙语,但是在西语方面不像中文这么表现突出。
小百合8岁随母亲外婆在中国旅行时,她的中文水平已经令亲友们非常惊喜。三个星期的旅行,她最难忘的是在四川见到的大熊猫,她和母亲也都希望再次前往中国。
在桂林(小百合在妈妈与外婆之间)
4
父母、孩子……在海外经过一又一代人之后,渐渐丢掉母语,这是每一个移民家族终将面对的宿命吗?这当中,或许并无实质的优劣之分,但似乎也存在着一些淡淡的惆怅。
很多移民不愿意眼见着下一代或再下一代丢失母语和文化传统。于是,甚至有些家庭在中文教育方面,华一代与华二代华三代在孩子年龄渐长的同时,由哄劝、诱导,发展到争执、对峙……
但这些家长也说,海外的孩子学中文太难。
46 32835 46 15289 0 0 2062 0 0:00:15 0:00:07 0:00:08 3000 46 32835 46 15289 0 0 1860 0 0:00:17 0:00:08 0:00:09 3120>毕竟,他们周围的朋友同学们,身处的主流语言文化环境,都渐渐地令青少年越来越觉得,坚持一门“少数人”的语言,似乎非常地怪异、孤独、不合群、不时尚。
不过,小百合的观点不同。
写中文
她说:学中文是一件很“酷”的事,因为(周围)不是很多人懂中文。
“参加比赛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走近中国,演讲和活动也让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她说:我爸妈都完全不懂,所以在家里没有任何人和我说中文,一点机会也没有。学校的中文老师要隔几天才见面一次,但我并不会觉得孤单,毕竟从小到大这就是我最为喜爱的课余兴趣之一。在我校外的培训辅导班上,虽然从小一起学习的小朋友们当中有些人放弃了中文,但是也仍然有朋友一直和我作伴,所以我仍然非常快乐。
“我觉得华人不应当放弃中文,因为懂得这门语言,将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帮助到别人。”
小百合每天用一小时左右完成学校的作业,多数日子会再用一个多小时练习中文的听说读写。这些全靠她自己安排。她向往长大些参加高中组的竞逐,被挑选前往中国与全世界选手一起比赛,“到时候不会借助任何人的翻译,要完全独立地开展各项活动完成竞赛,太酷了。”
练习中国拳术
在这样一个华四代的中文学习过程中,父母选择环境和创造条件,以及从精神到经济的支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伴随着年龄增长,因内在驱动而自发的兴趣、关注和自主意愿,以及一路培养获得的敏锐语感,也越来越成为更加关键的所在。
对于海外孩子如何学中文,成长于西式家庭的这名小女孩的经历,或许有些借鉴价值。
希望未来的她,能够走上更大的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都能在电视上见到她更精彩的表演。
——在练习中国咏春拳时,小百合也是非常投入的。
近期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