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爱思青年| 周木森:坚持,带来改变
小编按:木森总是给人一种踏实、憨厚、稳重的感觉。每次看到他,都是充满活力鸡血满格状。如果你有一万个理由怀疑支教的意义,以小编对他的了解,他一定会用一万个理由回击你。因为他实在太迷这件事儿了。
大家好,我叫周木森,在川大读研,是一个大学生支教团队“大山的翅膀”工作室的负责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山区支教,抗震救灾,社区志愿服务,少教所帮教都有我的身影。很多伙伴问我:“看你每天发各种志愿活动的消息,感觉你的大学生活很充实啊”。仔细回想大学5年,除了日常的学习,少有丰富多彩的旅行和难忘的比赛经历,而唯独只坚持了一件事:支教。我的大学生活几乎都是围绕支教展开的。
初遇支教的坎坷和美好
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在电视、报纸上看到山区的贫困学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的新闻。那个时候,总希望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到了初三,学校组织我们看《感动中国》,当我看到徐本禹放弃城市生活,甘受贫苦,到贵州山区支教的事迹后,我被深深地感染了。于是在我的心底,就种下了一个念头,等将来有条件的时候,我也要做一名支教老师,帮助那些孩子。
直到我走进大学,才有实现这个想法的机会。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进入大学的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到校青志、院青志招新现场去面试。当被问到“为啥要加入我们”后,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我希望到山区里去支教,带给山区孩子知识和梦想”。结果被告知学校青志不做这些,最终落选,当时的我很失望。
直到大一结束,有一次突然得到了支教队招新的消息。激动的跑去面试,结果又被刷了,又一次陷入失望。不久之后,偶然听说“大山的翅膀”在招人,就毫不犹豫地报名。结果顺利通过,从此开始了我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那个时候好像瘦一点,哈哈~
2010年7月,我第一次踏上去往四川甘孜支教的路。在和孩子们相处的10天里,作为班级的英语老师,我发着并不标准的读音,告诉孩子们如何记忆单词;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学2010年世界杯的主题曲,大声地和孩子们嚎了一节课,直至嗓子失声,几乎说不出话来;每天除了吃饭的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放学后,孩子们也久久不愿离去,围着我问东问西……很快,我就成为我们队最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孩子们也送我外号“小森林”,带我一起探寻最美的磨西。
回到成都后,我继续和孩子们写信、电话、QQ保持联系,还发动朋友和我班上的孩子结成对子,写信交流。第一次支教结束2个月后,我又一次回到了磨西……
做一次领队,就根本停下来
大三下的时候,我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那时候“大山的翅膀”创始团队成员纷纷面临毕业,没有人来组织2012年的暑期活动,而我那时候也还在为未来迷茫,正计划着暑期到政府挂职锻炼。
当之前的老队员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组织12年的活动时,我犹豫了很久。那时我对于团队管理几乎没有经验,怀疑自己能否挑起这个重担,也在规划和担心着自己的未来。在纠结犹豫了近半个月之后,在实习和做领队之间,我做出了选择。两件事情对我来说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支教是让我快乐的一件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在那一年的支教准备和开展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状况百出。自己光杆司令,不得不拉老乡兄弟大河“入伙”,绝大多数工作都必须自己做,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搞得自己焦头烂额;出发前一个月,接到学校通知因学生出现爬树摔死的重大安全事件,建议我们取消这次活动,最后专程到甘孜与校方沟通得以成行;马上要出发前,陆续有好几个队员临时退队,之前的教学计划不得不变更,临时补招新的志愿者加入;支教期间,队内的人员分工也出现较大失误,甚至出现自己和某些队员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慨良多,有委屈,有心酸,怀疑过自己的努力的意义,甚至想过要放弃。但是真的要感谢那年咬牙坚持的自己,没有轻言放弃,终于挺了过来。
我和团队一起成长
在结束那年支教后,我就在思考,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何才能汇聚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努力呢?假如我毕业了,谁又来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呢?
2012年底,“大山的翅膀”工作室刚刚成立,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可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兑现给山区学校建立图书室的承诺,我四处联系企业、公益组织和学校,了解图书软件的功能、如何建立一个图书馆、怎样募集图书。最终在川大图书馆的支持下,我参与负责了大量的沟通对接和具体操作培训工作,事无巨细,都要考虑。那个时候也没有意识要让其他成员来承担职责,总觉得别人做不好,前后整整筹备了1个多月,最终援建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2013年,工作室组织的支教队由1变成了5支,瞬间亚历山大,项目点也由之前的甘孜,拓展到雅安、广元和凉山等地。当时,由于新成员几乎都没有参加过支教,所以从招募志愿者到后期选拔,从前期调研到执行过程中的督导,从行前的物资准备到后期的各项工作落实,从内部管理到外部沟通,都需要我一一把关,甚至亲自来做,大量时间都在忙碌这些事情,经常熬夜,非常疲惫,但是我却发自内心地充实和高兴,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断成长一样。
今年我们的支教队伍
2014年,无论对于我还是“大山的翅膀”工作室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伙伴们的成长和努力,感受到团队的成熟和壮大。从举办连续四天“以教为名,弘益天下”思想聚会2014川大站到为6所山区学校1000名学生开展免费乡村夏令营,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伙伴在负责,伙伴们开始主动地去去思考怎样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去努力地规范项目的管理,而我也开始更多是思考团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做更多的外部资源拓展,从一个具体执行者到更多支持大家做事情。
这两年来,“大山的翅膀”和成都众多高校社团、公益组织交流合作;与川大另外两家公益社团联合成立四川大学公益伙伴;乡村夏令营项目也无论从资金支持,活动规模,项目规范性,课程设计,社会影响力上来讲,都有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我真切地感受到团队的进步和成长,集体的力量和价值。
这两年来,我自己视野也越来越开拓,考虑问题越来越成熟,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在团队的价值和成就感,也因为支教的缘故,我还受邀参加TEDxSCU第一次大会,作为嘉宾和台下的400位青年分享对支教的理解,我感受到了自己坚持的成长和改变。
我对支教有话说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质疑:大学生做短期支教真的有意义吗?志愿者努力十几天,到底可以给孩子们带去什么呢?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第一,从实践来看,做总比不做好。做了至少有改变的可能,不做便永远不可能。教育本身就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我们要为这种影响去创造可能。
第二,支教的重点是在于建立一种山区孩子和志愿者的联系,培养一种关系,并不在于知识传递的多少。志愿者在离开支教地后可以做的其实才最多,才最有影响力。
第三,支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和随意的事情。假如你是志愿者,没准备好请不要轻易踏上支教的路;假如你是支教组织的负责人,请在你的支教点坚守下去,支教不是一次活动,而是需要我们持续做下去。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4年暑期,在参加完夏令营项目后,我跟随爱思青年的小伙伴,踏上去香港见学的道路。对于未来,我并不确定我能做什么,进入什么行业或领域,将来要过怎样的生活,甚至还有些迷茫。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我相信:只要你心地善良、愿意追逐梦想、愿意行动,坚持地付出,全世界都会帮助你,你也可以用行动去改变世界!
------------------------------
这是第007号爱思青年。
你可以微信发送数字001/002/003/004……,阅读前几位爱思青年的故事。
关注爱思青年
微信订阅号:aisiqingnian
新浪微博:@爱思青年
机构官网:www.aceyout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