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爱思青年|韩滢滢:用专业服务社会,让阅读走进监狱

2015-08-31 爱思青年

我叫韩滢滢,刚刚从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图书馆学系)毕业,即将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读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和一群靠谱队友打过2年辩论赛,进入到大三后开始尝试思考图书馆学系的价值,并开始行动做一些推广阅读的活动。如今已经毕业2个多月,当初为满足虚荣心和实现保研目标而争取的荣誉已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关于专业价值的思考与行动还在继续

我 与 爱 思 青 年


第一次参与爱思的活动是两年前大二的时候,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国孩子”的思想聚会。


思想聚会是我认为所有爱思活动中“含金量”最高的活动,因为嘉宾们往往都是人生经历丰富,在各自领域坚持着自己最原始梦想的人。在那期思想聚会中,犹记得媛子姐在舞台的最中间介绍“隔壁家的小孩”的画面。



“中国孩子”思想聚会分享者董媛春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从父母的嘴里听到那个永远在认真做着作业的隔壁家的小孩。而她自己也是一个看上去乖巧实际上一直在做着自己主张的事情的人。在学校修的专业从数学变成规划,最后好像还写了篇和哲学有关的毕业论文。听上去真的酷毙了。后来又坎坷成立八又二分之一吧,直到如今成为一名策展人。对于她印象深刻的原因,可能是媛子姐本身也是四川大学的学姐,听说她的八又二分之一吧一开始是在四川大学校内的,后来由于校内规划被迫搬迁。如此精彩的人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她和我吃过一样的食堂,走过一样的长桥,上过一样的公选课。“她的生活可以做想做的,我有什么不能的理由吗?”这个想法对当时大二的我无疑是个巨大的刺激。


后来参加的思想聚会中每期都会遇见让我印象深刻的分享嘉宾。比如90后女孩高梓清讲诉了她去南极的故事。还记得当时她说:“在跳进南极的冰水里之前,我都想好要骂那句脏话了。”可是既然都来南极了,为什么不完成最后的挑战?用三个月筹到两万美金去南极的她也才不过二十二三岁。今年在“再造故乡”的思想聚会遇到的是李旸姐,年纪轻轻就和自己的外国丈夫去了云南,帮助那儿的孩子寻找缺失的教育与自信。她的分享打破了我对“做大做强”这个概念的理解,也许在更多的事情上,我们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得更人性化”



“颠覆游戏规则”分享者高梓清


在思想聚会上遇到的人,或在社会上有一定名声,他们多在某个领域具有自己的才气,具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气质和比常人更多的奋斗历程,他们偶尔生活在聚光灯下,但是他们身上的光芒绝对不是聚光灯带来的,而是自己的性情与才气。如之前分享的媛子姐、高梓清,亦或是名声更大的野夫、冉云飞等;在思想聚会上,你也会认识另一种人,像李旸姐那样的人,也许在这场聚会前,她从来不为你所知,但是她并不期待也并不需要营销自己,她所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内心,用自己教育的方式帮助那群少年,所以她和自己的爱人编写课程,自己盖房子,陪着那群少年看星星,发现他们身上最原始最美丽的创新点。


有人说社会创新是用创新的方式去关注和解决社会上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不公平或不平衡问题,那么,我们的社会需要能够足够宽容,既要给予年轻人发挥善念的空间,让他们关注社会上的不公平,也要给他们充足的才气和创新的能力,同时鼓励他们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梦想。我深刻地感受到这样的任务在我们这个匆忙的社会是很难完成的,但是爱思在做这样的事情。李旸姐的故事就是我所理解的社会创新的故事,而思想聚会也是一个社会创新的实践,它搭建了一个平台去实践和传播它的理念。参与爱思青年的活动,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坚持梦想的故事,并且发现其实这些都发生在我的身边,给了我付诸行动的鸡血动力,也开始让我思考自己的专业性能力。


行 动:当阅读疗法初入监狱


与通过爱思青年认识的朋友在一起待久了,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能做些什么?我的专业性在哪里?我的专业如何为社会服务?


记得是在+box视频录制的那一天,我在爱思青年的办公室和大家谈论申请MAD大会的事情,当时在纠结自我陈述中应该介绍什么项目,就和他们提起了最近一年半都在负责的一项学校课题《阅读疗法在服刑人员中的应用》。大家觉得这个项目的创意很好,鼓励我可以用这个去申请。最终我真的就用这个项目成功地申请上了去香港参加MAD的机会。


阅读疗法是图书馆领域将阅读视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或者进行养身的新概念,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向服刑人员推广阅读,去探索适合这一人群的读物,观察阅读效果等。不同于一般的公益团队直接赠送图书,我们希望用相对科学的社会方法去调查服刑人员的阅读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推荐图书,并且跟踪服刑人员在阅读完一些书籍后的心理状况与对于书籍的反馈,以帮助未来建立一套相对系统地适合这一人群的书单与阅读方式。



团队成员到女子监狱走访


选择做这件事的缘由很简单,我在本科学的就是图书馆学专业,做图书推广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专业的本职工作。但是我却渐渐感觉在一些教授老师们的心里很少把推广阅读作为责任,他们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谈研究必谈“大数据”的趋势。当“数据分析”、“信息系统”成为图书馆学热门与趋势,就连在这个领域掌握最多资源与最高学历的人群都在渐渐遗忘向普通人群或弱势群体做阅读推广的责任。我想用我的行动做出一点点反抗,也想做出点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们的固定思维中,服刑人员被贴上“一定是不爱阅读的人群”的标签,而服刑人员本身拥有阅读的权利更是被绝大多数人忽视或许我们的行动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障一小部分,但是能让这小小的火苗燃烧也是值得坚持和鼓励的。



团队成员一起讨论项目


从项目申报到联系监狱再到设计活动方案都是由我们5人团队独立完成,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我认为其中最为困难的环节是自己联系监狱,真是用尽一切办法,绞尽了脑汁。一开始联系上一个在监狱做狱警的研究生学姐,但是由于最初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项目也就一直搁置在那儿,终于鼓起勇气再联系学姐,她帮助我们到她所在的监区做一次预调查,但后续又被搁置。由于监狱长不认为我们的研究有价值,反复与其沟通都没有结果。直到最终,想办法被引荐到监狱的心理咨询科室,而负责这一方面管理的李主任很认可我们的研究,才同意了我们的项目在他们的监狱完成。


我 的 成 长


这个过程写出来寥寥数笔,而事实上大约经过了将近半年,现在想想,我们当时只是一群大三的学生,没有资金,没有学术名声,拥有的只是改了无数遍的创意文案和大把大把说服别人的时间。能够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除了幸运和偶然外,我也总结了几点小小的经验:


1.找对人。在联系一个机构希望取得合作时,最好弄清楚该机构的权职结构,联系合适的部门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比如我们的项目在一个做监狱管理的人眼中并无价值,但是最终将我们的救星——将我们带进监狱的李主任是心理学出身,他能够认可这种项目的价值。


2.不要小看自己,把自己和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回忆起那个时候我刚刚读大三,觉得自己只是个学生,非常害怕甚至拒绝主动联系监狱系统,给领导打电话咨询前会紧张地吃不下饭,觉得一定会被对方无视。当然这并不是说自信的话一定会对对方重视,只是这种妄自菲薄的心理会降低自己的受挫能力,一旦被拒绝就马上想要放弃,无法坚持下去。但是后来我的导师和我的家人都给了我这样一种观念:你在做一件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你和他们彼此是平等的,即使你只是一个学生。慢慢接受了这种观念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也能感觉到一种责任感。


3.抓住每一个小小希望,坚持下去。作为项目负责人,我曾经有过将近一个月担心联系不上监狱项目被报废而失眠很久的经历,但是因为压根没有放弃这个念想,就抓住每个小小的希望都去试一试。做过最夸张的事情就是我们想联系川大的心理咨询室的老师,看看他们是否有可能在方案设计上有建议或借助他们的名声帮忙推荐到监狱,就假装自己有心理疾病预约去他们的办公室。虽然这个方法最终没有奏效,但是一点点的坚持最终也遇上了我们的贵人。


天没亮出发去监狱在车上小憩

我 的 两 个 反 思


联系上合作的监狱之后,我们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调查服刑人员的阅读需求、制定书单、设计阅读方案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一个反思就是:公益项目的实践性如何与学术研究的科学性结合。

48 32080 48 15534 0 0 3769 0 0:00:08 0:00:04 0:00:04 3770>


很多人都误以为做公益项目只要有一颗热枕的爱心就好,但是我现在完全不觉得,甚至觉得这样一种想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参与者来说,如果把自己如此定位,也最终只会沦为简单的帮工。我们的项目团队有两名同学是图书馆学,我们比别人稍微多掌握了如何调查信息需求和图书分类的知识,这在项目前期调查和准备图书阶段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曾经对学校的教授们常年一直做课题这件事产生了很严重的质疑。我曾经想,一个教授为了研究“乡村图书馆”而到乡村,可能2年后,他的课题结束了,他就再也不会去关心那个图书馆和它所在的村子。但当我开始关注“专业性”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仿佛为自己的困惑找到了一把钥匙,我开始理解一个大学图书馆学教授在改造乡村图书馆项目中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同样的,每个项目都可以找到它所属于的一个专业领域,从专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让“创意”和“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这段经历给我的另一个反思,就是去思考自己未来做学术研究的“责任感”问题。我们必须承认仅仅从学术的角度去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是不合理也不可能的,因为大学里那一群掌握着大量学术资源的教授老师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的心思和责任感去关注社会问题,更何况这不是光靠他们就可以解决的。


我们所做的面向服刑人员阅读推广项目在校内曾被一些教授质疑:“连我们当正常人都不读书,服刑人员还读什么书呀?”。当时听到这句话,心中真是闪过一万个草泥马,心想“连你一个研究图书馆学的老师都不关注信息弱势群体的阅读权力,那你还期待谁去关注别人的阅读权力?如果高校里一批掌握大量资源并且有着专业知识的老师也能关注公益,也就是将学术取向与社会创新取向结合的话,“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会不会更加容易?这是这个阅读推广项目给我带来的第二个思考,也是我未来的一个前进方向。


安排服刑人员随机分组阅读


部分阅读书籍截图


我 收 获 的 感 动


在课题的最后一天,我们举办了一场小型读书会,听听他们对于读书这件事和整个参与过程的想法。那一天的很多细节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一个才十八岁的小姑娘很真诚地对我说:“姐姐,如果你只看了《奋斗》的电视剧,没看过那本书,你一定要去看看,有很多写得很深刻电视剧根本演不出来,我以后出去了才二十多岁,我也要奋斗二十年”;一个中年的姐姐跟我说她最近读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她静静地描述于娟在书中描写自己生命将结束,想想自己越长大越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却忽视了关爱她的父母,她的眼角真的有眼泪;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姨笑着跟我说:“我们这种人之所以进来就是因为有了过多的贪欲,读《相约星期二》的时候,真的觉得现在还能健健康康地活着就很好了,以前我那些朋友来看我的时候我还一直哭,现在我都不哭了,现在他们给我钱都说不要了,在这里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


最后我跟他们说,今天项目结束后我们可能不会再来了。我看得出大家眼中的点点失落,一个姐姐还跟我开玩笑:“没事,要是以后你想我了,还能来看我,反正我还要在这里待几年。”有人很感谢我们可以关注起他们阅读这件小事。我也跟她说:“我也很感谢你们。”


心里没说出来的那句话,是感谢你们让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我的经历并不算丰富,我所期待的就是慢慢地把一件温暖有意义的事情做到最好。大学最感恩的两个组织,一个是四川大学,一个是爱思青年。前者让我感受到了世界之大,后者让我感受了年轻人对社会的责任与年轻人无限的创意。感恩。


这是第015号爱思青年

你可以微信发送数字001、002、003……阅读前14位爱思青年的故事。


寻找我们身边的青年力量

欢迎分享你或TA的故事

投稿可加小编个人号:hiaceyouth


﹋﹋﹋﹋﹋﹋﹋﹋﹋﹋﹋﹋﹋﹋﹋﹋



『勾搭指南』


微信:

aisiqingnian


微博:

@爱思青年


网站:

www.aceyouth.org



让青年成为世界的行动者

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